Yanz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zy

博文

Plant Physiology│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教授与胡兆荣副教授研究团队研究揭示多倍体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已有 1827 次阅读 2021-4-26 12:3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1年4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孙其信教授与胡兆荣副教授研究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TaHAG1 acts as a crucial regulator to strengthen salt tolerance of hexaploid wheat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调控多倍体小麦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这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可以作为培育面包小麦耐盐品种的策略。


多倍体普遍存在,并在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中起重要作用。这种现象表明多倍体可以发展出新的特征,与二倍体祖先相比,它们更能够适应广泛的环境条件。面包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BBAADD) 是典型的异源六倍体物种,通常比其四倍体小麦祖先 (BBAA) 表现出更高的耐盐性。但是,对该特性的潜在分子机制和调控途径还知之甚少。

本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aHAG1在增强六倍体小麦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盐分诱导的多倍体小麦的TaHAG1表达与耐盐性变异相关。过表达,沉默和CRISPR介导的基因敲除TaHAG1验证了小麦TaHAG1在耐盐性中的作用。TaHAG1通过调节ROS的产生和信号特异性来提高耐盐性。此外,TaHAG1直接靶向负责过氧化氢生成的一类基因,并且TaHAG1的富集能够引起盐胁迫下这些基因座的H3乙酰化水平的升高和转录的上调。此外,研究发现盐分诱导的TaHAG1介导的ROS产生途径,与不同倍性小麦品种的耐盐性差异有关。


TaHAG1基因的敲除导致小麦耐盐性降低

综上,本研究的发现,为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如何促进多倍体小麦的适应性提供了分子机制的见解,并指出,这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可以作为培育面包小麦耐盐品种的策略。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advance-article/doi/10.1093/plphys/kiab187/6247769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4883-1283830.html

上一篇:New Phytologist│南京农业大学Jian Hua教授团队研究揭示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维持正常生长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aBIOTECH│南京农业大学许冬清教授与北京大学邓兴旺教授合作揭示红光信号转导的新机制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