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Jccn 偶然得之

博文

写在交大113校庆,敬献徐光宪学长

已有 3944 次阅读 2009-4-16 11:49 |个人分类:交大情缘|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科学, 校庆, 学长, 校友, 交大

跨越三个世纪的辉煌,一代代交大人以人类福祉为己任
为国家民族而自豪,
经历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一代代交大人家国集于一心
是膝恭与致敬。
上海交通大学盛世年华,因你而倍感容光,
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千万学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祝福你生日快乐,如意吉祥。

事件回忆:

  近来上海交大迎来了113的校庆,特别设立了所谓的“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这一届一共有四位学长获此殊遇:钱学森(1934届校友,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张光斗(1934届校友,资深两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吴文俊(1940届校友。数学家,数学史家)、徐光宪(1944届校友,化学家),其中徐光宪老学长给全校师生做了报告。
主题:科研创新方法学探索——向母校师生汇报我就读母校以来69年的学习心得
主讲人:徐光宪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

时间:4月12日(周日)上午9:15-11:3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陈瑞球楼演讲厅


(1)89岁高龄很是感动
  作为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首先这就很是很让人感动。
  徐老是交大44届的校友,算了老前辈;同时,因为其在“稀土萃取分离”方向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去年,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切的荣誉都与这位89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的老人相关联。这使人不得不感动。
  然而,他关注国家战略布局,心系母校发展,关心学生成长,无不彰显他高贵的人格,无愧于教育家的称号。这更使人感动不已。
(2)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听了那场所谓的“汇报”才知,徐学长的人生也是磕磕绊绊。
  徐老才科研这条路上,因为客观的原因一共转了三次方向,但是他都是无怨无悔,一直兢兢业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的那句“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是否也让你心颤。
  同时,徐老也是很幸福的。徐老就读的交大,已经有了女大学生,而且当时的校长黎照寰曾诙谐地说道:“交大Girl必嫁交大Boy,利权不得外溢。”,这也成就了徐光宪学长和高小霞学长的今世良缘,两人又都当选为中科院的院士,真是羡煞旁人。。。。
(3)稀土资源
  稀土金属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国的探明储备,全球第一。
  早期,由于国家的需要,徐学长挑起的“分离萃取”的科研重任,之后千辛万苦,使中国的科研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也就造成了国内大量勘采,大量资源以低廉的价格流失国外。
  近期,徐学长两次上书温总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我国的稀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终于国土资源部对其开采进行了限制,有利的保护了我国的珍惜资源。
**********************
我的几点感悟:
  “科学研究是接力赛跑,起跑点要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要把前人的有关知识接过来。所以研究生的导师很重要,他把接力赛跑的棒交给你,你就可以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起跑。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能看得远一些”。这是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我觉得这个说得很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努力的学习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总是有好多人认为:
  [1]这个东西做的没有意义。岂知,科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最差也可以为后人提供反面的示例;更何况划时代,有卓越贡献的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
  [2]我要做一套全新的理论,我不去学习别人的。我想说的是:你不深入的研读别人的理论,你根本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的成果;同时,改进总比全部否定,再创新来的容易,就算是爱因斯坦,也是并不是全面否定了牛顿的理论,而是建立了适应性更强,包含更广泛的相对论理论。
  “在飞机的设计中,要试验飞机的外型和材料在高速飞行中与空气阻力的关系。这种试验很难在空中飞行时进行。于是创造出“风洞”来模拟飞行。这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 ”的逆向思维方法,即把飞机固定,让高速空气流向飞机,其效果是一样的。这就是在空气动力学和航空技术研究中常用的“风洞”实验室方法。”
  --这个东西,我其实是去年准备考博复习时,就已经了解了。我本来是材料加工专业的硕士生,机缘巧合,认识了我现在的博士生导师,他是交大船海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我不得不为了考博而自学船海专业的两门专业课。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这个东西太让人震惊了,反向思维,居然能够这么轻易,这么方便的解决一直让我们很是棘手的问题。说道这里,还要说说船舶的空气阻力,居然是把船模反扣在水中,测量水的阻力,然后利用水和空气的阻力系数相互换算,得到空气的阻力。总是感觉,问题分析的相当透彻,解决的如此完美,太让我感叹了。。
  “系统科学(或称横断科学)是从传统科学中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来研究,因而产生的科学。它是最广泛的交叉学科。如果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看作科学分类的经线,那么系统科学就是横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纬线,所以也可称为横断科学。它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非线性科学,协同学,运筹学,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突变论,超循环论等。”
  --将学科按照以前那种单向分组分类,只有单方向的包容,没有相互之间的交叉,总是让人不甚满意,而所谓的这种经纬分类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也由此产生了很多新的学科,不但很好的解决了很多问题,也促进了老的学科深入发展。据说,徐老要新出一本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对现有学科进行重新编排的专著,期待中。。。
****************
科研创新方法学的探索
1. 创新前的准备:中药铺的抽屉和知识框架  
2. 创新链和创新树  
3. 分类研究法  
4. 学科交叉法
5. 移花接木法  
6. 四两拨千斤法
7. 逆向思维法  
8. 柳暗花明法  
9. 天上人间法
10. 傻瓜提问法
11.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法  
12. 意外机遇法    
13. 灵感培养法  
14. 虚拟实验法  
15. 综合集成法(系统科学的创新)
16. 接近于“无中生有”的原始大创新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591-226428.html


下一篇:成功从追女孩开始---唐骏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