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夜读偶感(10) :自古成功在尝试?

已有 3773 次阅读 2011-4-7 03:0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麻将, 梁实秋, 腊肉

    我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较多的时候大概是在十七、八年前,当时买了一套《【梁实秋散文》共计4本,计有百万字左右,记得那时经常翻看的还有林语堂、徐志摩等人的散文,感觉这些人写的文章读起来比较轻松,所涉题材内容广泛而又有实在,有种谈笑有鸿儒的味道在里边。总之是耐看的,且能够使你回味。
    
    我这人比较好吃,而且主食不喜欢吃大米(尽管我祖祖辈辈在吃大米的南方住着),就是吃大米也喜欢喝粥,尤其喜欢喝白粥,看到梁先生的一篇写粥的文章后,每次吃粥时就会在脑中闪过这篇散文大致内容,尤其记得他说不爱吃粥,小时候一生病就被迫喝粥,因此非常怕生病......但他却提到一个例外就是他喜欢喝他母亲亲自用一个薄铫熬的粥,是慢煨出来的,水一次加足,始终不搅和,这样煮出来的粥,粘和、烂、香、且颗颗米粒完整。文章还提到北京过去的腊八粥是怎么熬出来的,看了让人口水嗒嗒滴!
    另有一篇写腊肉的散文也是我记得较牢的,我这个湘里人爱吃腊肉,当然是梁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湖南乡下产的腊肉,他说抗战初期在湘潭吃了一次真正上好的腊肉,提到腊肉制作过程和我这个湘里人亲历的非常类似,关键的一步是微温的烟熏火燎,熏到最后肉焦黑,烟味就熏进到肉里面去了。不过他未提到烟熏的材料,据我所知农村现在一般是用稻草和山里的松枝或松果来熏的(现在城里也用锯末熏,不过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腊肉味道就差多了,我一般不吃的)。炒法是蒸过再切薄片,加青蒜或大葱炒,也可放点红辣椒(我不吃辣椒,这点可以免)。但梁先生未提到我们现在很时兴的吃法,腊肉炒堤蒿(我小时候最爱吃,不过那时候的堤蒿是从湖上的大片芦苇场中采来的,纯野生的,非常香;现在店里卖的很多是栽培的,不怎么香了!)。我年年几个月都有腊肉吃,因此,总记得梁先生的这篇散文。

    1996年前我还玩玩麻将,不过是个书(输)记,当时读到梁先生的一篇写麻将的散文,觉得很有趣,特别对他提到打麻将为女士太太们所最擅长深有同感,我打麻将和梁先生在文中所描写的他自己的打相是一样的:“脑筋迟钝,跟不上别人反应的速度,影响到麻将的节奏”,常常被我家领导呵斥!最八卦的是,梁先生在这篇文中提到几个大牛打麻将的事,原文抄在这里:
    胡适之先生也偶然喜欢摸几圈。有一年在上海,饭后和潘光旦、罗隆基、饶子离和我,走到一品香开房间打牌。硬木桌上打牌,滑溜溜的,震天价响,有人认为痛快。我照例作壁上观。言明只打八圈。打到最后一圈已近尾声,局势十分紧张。胡先生坐庄,潘光旦坐对面,三副落地,吊单,显然是一副满贯的大牌。“扣他的牌,打荒算了。”胡先生摸到一张白板,地上已有两张白板。“难道他会吊孤张?”胡先生口中念念有词,犹豫不决。左右皆曰:“生张不可打,否则和下来要包!”胡适先生自己的牌也是一把满贯的大牌,且早已听张,如果扣下这张白板,势必拆牌应付,于心不甘。犹豫了好一阵子,“冒一下险,试试看。”拍的一声把白板打了出去!“自古成功在尝试”[博主按,胡适是主张这一哲学的!],这一回却是“尝试成功自古无”了。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博主插话,胡适这次没有博主一次有运气,我有一次吊一张绝万字,结果做成了海捞万一色七对]。胡先生包了。身上现钱不够,开了一张支票,三十几元。那时候这不算是小数目。胡先生技艺不精,没得怨。
   
    梁先生写麻将还是有劝大家不要沉溺其中的意思的,他提到:
“麻将不过是一种游戏,玩玩有何不可?何况贤者不免。梁任公先生即是此中老手。我在清华念书的时候,就听说任公先生有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读书兴趣浓厚,可以废寝忘食,还有功夫打牌?打牌兴亦不浅,上了牌桌全神贯注,焉能想到读书?二者的诱惑力、吸引力、有多么大,可以想见。书读多了,没有什么害处,顶多变成不更事的书呆子,文弱书生。经常不断的十圈二十圈麻将打下去,那毛病可就大了。有任公先生的学问风操,可以打牌,我们没有他那样的学问风操,不得藉口。 ”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967-430359.html

上一篇:爱之创造
下一篇:夜读偶感(11)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

4 文双春 程光伟 张伟 xiangwen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