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fore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qforest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5天)
2011-3-19 02:17
来自手机记录。真实心情,无关其他。谢谢! 半夜被晃醒,一眼看见内讧。读卖新闻率先开始了对菅直人政权的批评:1 核辐射泄露反应缓慢,变来变去 2 计划停电时间仓促 3 与国民安全直接相关的问题应对迟缓 4信息公开不充分 5导致国民的混乱不安。各铁道公司指责东京电力,沟通仓促,导致交通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8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4天)
2011-3-19 02:14
手机记录。真实心情,无关其他。谢谢! 研究室的老师和日本学生,不停把各种消息通知转成英文发送,尤其是这些学生,恐怕还要查字典。日语不好的成员实际就三个人,两个M1的学生和我。感激之情,应然而生。Pray for Japan. 原定九点开门的超市十一点十分还没有开门,排好长的队。恐慌是一种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6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3天)
2011-3-19 02:10
来自手机记录。真实心情,无关其他。谢谢! 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一定会是日本政府的灾难。Kan首相的视察虽然表现出了勇气和态度,但被认为是耽误了救灾时间1小时。政府意见和专家态度严重对立,估计最终会是政府失算。一个悲剧,一定会埋葬很多东西。我等着看结果。其实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5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1天)
2011-3-19 01:55
以下引自当日本人手机记录。从这天起,记录一个在日本访学的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供分享。 我承认,我很胆小,正在街边游荡。很佩服日本人的淡定,一切如常,围观的没有。街上到处是巡回检查的消防车。横滨很好,震度5强。 第一次强震时穿着睡衣和拖鞋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9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7天之二)
2011-3-19 00:30
震后第七天。后来的电车上,收到研究室一个可能接班做教授的老师的邮件,劝告研究室的成员可以适度的往南撤,但强调了是以一个“素人”的角度。我坚持这么多天的判断有一些动摇,毕竟,她是研究室预备接班的老师,而且是日本人。后来知道,这个邮件给很多人都带来一些困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5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7天之一)
2011-3-19 00:11
下午实在闷得无聊,再次查看横滨市政府的独立监测结果,确认辐射比我老家还低之后,仍然戴着口罩去横滨站闲逛了。住家附近的车站很冷清,一如既往。电车里,人数不见多,也不减少,戴口罩的人少之又少。这个季节也是日本的花粉综合症爆发的季节,戴口罩的多数是这个原因,当然,我只是找了这么个借口而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4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8天之二)
热度 1 2011-3-18 22:18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8天之二)
实在觉得时空错乱了,整个世界都在疯狂,唯独日本还很平静。 上午,即将回国的老师给我电话,除了告知即将回国以外,善意的提醒尽量往西日本去避一下。去研究室,教授还在,简单的交流了几句,提醒要注意安全,尽可能注意防护,一切是那么坦然。如果不是身在日本,我绝对很难理解这份坦然从何而来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8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一个在日访学者的地震记录 (第8天之一)
热度 1 2011-3-18 16:40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八天,连天的爆炸式的信息,不断的回复亲人同事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关心,有点疲倦,有点麻木了。 身边认识的中国人走的差不多了,我还在怡然自得。既来之,则安之。要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马观花,浅尝则止,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我决定留下来的很重要的原因。   ...
2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LPHA (Awaji Landscape Planning & Horticulure Academy) 祭
2008-10-28 23:35
我的日程表上,早早地就在 10 月 25 日 上标上了大学祭的字样。学校的网站上,早早就在做宣传,各个研究室,办公室,甚至是食堂,都贴得满满的海报,确实,是个盛大的活动,从校长,到普通的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校长甚至在学校的内网上发消息征集志愿者和他一起除杂草,美化校园。相反,我不知道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9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