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实至名归:第二个马尔克斯,秘鲁作家略萨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 4575 次阅读 2010-10-7 19:1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学

拉美第七位诺贝尔文学奖 

新华网快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新浪读书讯 瑞典科学院10月7日宣布,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文告称,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市,1953年进入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获文学(语言学)学位,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略萨大部分作品中一个雷打不动的主题是反独裁,极右(比如《城市与狗》和《酒吧长谈》)和极左(比如《狂人玛伊塔》)都是他批判的对象。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等。

  1987年,略萨曾回到秘鲁组建新政党“自由运动组织”,主张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989年,略萨参加秘鲁总统大选,最终惜败于藤森。

  日后,在回忆录《水中鱼》中,他反思道:现在看来,没能获胜意味着一种精神解脱,可当时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

 

7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台湾多译为尤萨或罗萨。Mario是名字,Vargas(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Llosa(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Mario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1*1945年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2*1967年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1967年作品《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3*1971年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西班牙在我心中和代表作《诗歌总集》等。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4*1982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报告文学《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利廷历险记》等。1982年作品《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5*1990年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墨西哥诗人。主要诗作有《太阳石》、《假释的自由》、《向下生长的树》;散文作品有《孤独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纪中》、《印度纪行》等。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6*1992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在绿夜里》、《放逐及其他》、《海湾及其他》;剧作《猴山之梦》、《最后的狂欢》等。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中文名: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外文名: Mario Vargas Llosa
出生地: 秘鲁
出生日期: 1936年3月28日
职业: 作家及诗人
毕业院校: 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
主要成就: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院士
1959 Los jefes(《首领们》或《领袖》)
  1963 La ciudad y los perros(《城市与狗》)
  1965 La casa verde(《绿房子》或《青楼》)
  1967 Los cachorros(《崽儿们》或《幼崽》)
  1969 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酒吧长谈》)
  1973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1977 La tía Julia y el escribidor(《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1981 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世界末日之战》)
  1984 Historia de Mayta(《狂人玛伊塔》)
  1986 Quién mató a Palomino Molero?(《谁是杀人犯》)
  1987 El hablador(《叙事人》)
  1988 Elogio de la madastra(《继母颂》)
  1993 Lituma en los Andes(《利图马在安地斯山》)
  1997 Los cuadernos de don Rigoberto(《情爱笔记》)
  2000 La fiesta del Chivo(暂译《小山羊的节日》或《奇波的盛宴》或《元首的幽会》)
  2003 El paraíso en la otra esquina(暂译《天堂在另外的街角》)
1971 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博士论文,整理后出版)
  1971 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给“白脸蒂朗”下战书》,论著)
  1971 La 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暂译《小说秘史》,论著)
  1975 La orgía perpetua: Flaubert y “Madame Bovary”(《永远纵欲》或《无休止的纵欲》,副题名“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论著)
  1981 La señorita de Tacna. Pieza en dos actos(《塔克纳小姐》,剧本)
  1983 Entre Sartre y Camus(暂译《萨特与加缪之间》,研究萨特与阿尔贝·加缪的论著)
  1983 Kathie y el hipopótamo. Comedia en dos actos(《凯蒂与河马》,喜剧)
  1983 Contra viento y marea (1962-1982)(《顶风破浪(第一卷)》,收录1962年到1982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 (1972-1983)(《顶风破浪(第二卷)》,收录1972年到1983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La Chunga(《琼加》或《琼卡》或《琼卡姑娘》,剧本)
  1990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I (1964-1988)(《顶风破浪(第三卷)》,收录1964年到1988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90 La verdad de las mentiras: Ensayos sobre la novela moderna(《谎言中的真实》,评现代小说与散文的论著)
  1991 Carta de batalla por Tirant lo Blanc
  1991 A Writer´s Reality(暂译《作家的真实》,论著,用英文写成)
  1993 El pez en el agua. Memorias(《水中鱼》,回忆录)
  1993 El loco de los balcones(《阳台上的疯子》,剧本)
  1994 Desafíos a la libertad
  1996 La utopía arcaica: José María Arguedas y las ficciones del indigenismo(暂译《文学乌托邦: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与其虚构和想像》,论著)
  1997 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小说方法论随笔集)
  2001 El lenguaje de la pasión(暂译《文学的激情》,论著)
  2001 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大学学位论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出版)
  2004 La tentación de lo imposible(暂译《不可能的诱惑》,研究雨果的论著)
1.1959年,他的小说《首领们》获西班牙莱奥波尔多·阿拉斯文学奖,这是他首次获文学奖。
  2.1962年,他的小说《骗子们》获西班牙布雷维图书馆奖。
  3.1963年,他的《城市与狗》在西班牙获批评奖。
  4.1967年是略萨文学创作大丰收的一年,他共获三项大奖:西班牙评论奖、秘鲁国家小说奖和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
  5.1980年,意大利拉美研究院授给他的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文学奖。
  6.1985年,他的小说《世界末日之战》获海明威文学奖,第二年又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7.1988年他又获美洲金质奖章。
  8.2000年,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了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奖金为800万比索(约合5万美元)。该奖专门授予那些进行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卓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2010年10月04日 11:47 凤凰网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

剧作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绝对信号》、《野人》、《车站》;小说《灵山》(2000年获奖作品) 、《一个人的圣经》等。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部获奖的中文作品)。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 《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 、《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2年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3年 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 、《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 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 、《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 、《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 、《伊斯坦布尔》等。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 、《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8年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 、《乌拉尼亚》等。

2009年 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呼吸钟摆》(2009年获奖作品)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153-370639.html

上一篇:日本人的诺贝尔奖计划1/5时间完成了1/3
下一篇:劳动经济学获得诺贝尔奖

1 陶依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