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ac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yacao

博文

“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院士增选

已有 3479 次阅读 2012-1-6 12: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 class, 院士增选, 赤子心

    继绕毅老师在院士增选中被淘汰出局之后,惊闻施一公老师在院士末轮评比中被黑的消息,颇感叹息,更多的是让人无可奈何。满怀报国热心的两位大师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选择回国,除了中国的大环境日益变优之外,我想更多的是他们怀着对祖国的一种拳拳赤子心。这两位大师还是在中国模式的院士评选中铩羽而归,还是颇让外人费解。其实如果稍微理解中国特色这个词的话,这种结果即使不是意料之中,也是可以让人理解。

    按照我的了解,中国特色这个词最先是被邓公创造和发扬的,用于描述中国的国情有别于外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很多地方是有别于国外的,请外国人多多给予理解,不要过多给予横加指责。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体现了邓公的超高智慧。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特色这个词渐渐变成了一种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借口。大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小到各级政府官员的各种不可理喻的权利滥用,甚至延续到科研领域的各级别的不公正评议,都可以借口于中国特色。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良好的人脉,或者叫关系,才可以左右逢源。中国是个重视情谊的国家。两肋插刀,歃血为盟这些成语都是讲朋友间关系的。在院士评议过程中,需要院士投票这一环节,我想最有出问题可能性的就是这一过程。院士投票,很多靠的是对评选人的印象给分,而不是靠一个公正的评议标准。绕毅和施一公老师刚刚归国不久,忙着做科研,应该没有很多时间和院士们打很多交道,人家也不了解他们的科研成就,那些院士当然要投那些自己熟悉的,跟自己关系好的。

    另外,两位老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那片抨击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文章,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了。这种不公平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可以让某些人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个平衡不能打破,打破了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多年生活在国外健全体制的环境下,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当然要指出来。两位老师的出发点很好,可是没有理解在中国混,关系网一定要维持好。树敌太多,把人给得罪了,这也是落选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绕毅老师说过,有些人害怕他们回来。只怪这两个老师科研做得太好了,强过国内的大师级别的人物。我比你强,你回来无所谓了。可是这两个老师比我强太多了,这个嘛。。。。。。不太好,我不能评你,还是踩你一脚吧。

    中国的院士评议,可能还有一个考量,就是除了在学术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外,还讲对中国所做的贡献。两位老师刚刚归国不久,在这方面可能确实有些欠缺。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1827-526376.html

上一篇:俺也有空间拉

1 邸利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