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学生多元职业结构是大学教师的荣耀 精选

已有 8799 次阅读 2019-10-8 08: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学生多元职业结构是大学教师的荣耀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退休大学老师们有时候见面经常会聊起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状况,对那些毕业若干年后从事与原来所学专业“不搭界”的学生往往流露出遗憾的表情。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师们认为,大学生们应当坚守当年大学专业“干终身”才对得起他们的教育之恩。似乎这些从事与大学专业大相径庭职业学生的大学专业学习浪费了他(她)们的青春。我们有的大学领导在谈论学生就业时也往往强调专业对口学生的就业率。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大学只注重“专才(专业)教育”的结果。这种认识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市场多元化职业现实及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妨碍了他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最近两天应邀出席我们学院1989届学生毕业30周年聚会纪念活动。这是学校最近几年推行的“值年校友返校聚会活动”,即每年国庆期间重点组织毕业30周年学生返校聚会,其它年份毕业学生自愿参加。我很赞赏学校的值年校友聚会活动的策划,她紧密地团结广大校友,让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共享校友的光辉业绩和成果,以他们为荣。这次活动依然热闹非凡,据说我们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返校参与庆祝活动毕业生人数在全校各院系中名列前茅。聚会活动彰显了师生之间当年的浓浓师生情谊。

出席学院座谈会活动的教师中年长的已经86岁,最年轻的也65岁,我属于中间也已年过古稀70有4。当年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在北戴河指导他们磁法勘探专业教学实习,后期还涉及毕业设计等相关教学工作。聚会期间我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了他们在校期间的芳华经历,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师生相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弥足珍贵的师生关系,彰显了普世价值亦师亦友的师生友谊。86岁高龄的张老师发表了长篇讲话,他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美好远景。刚过80的潘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面对这些年过半百,目前处于国民经济一线的学生,勉励她们既要勤奋工作,也要注重营造自己家庭的幸福生活。同时她还告诫处在某些领导岗位学生要注意不辱使命廉洁奉公。

聚会座谈中我得知同学们大学毕业后幸福快乐的工作生活状态时很是感慨,尤其是一些从事远离地球物理专业工作同学的经历让我振奋。一位同学1989年毕业参军入伍,来到我国新疆马兰基地从事国防尖端科技事业21年,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贡献了青春。一位同学毕业后机缘巧合,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现在北京皇城根下开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干的风生水起。昨天晚餐中我和律师学生就“大学生的职业与专业关系”进行了深入交谈。他非常认同我的观点:大学期间厚实的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及人文)知识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这届学生中既有从政学生,也有大学教授,在地质地球物理本质岗位上工作的ZZS同学,由于出色表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基于大学教师对现代高等教育的认知与感悟,每次学生聚会,我更加关注同学们毕业30年来,他们的职业选择与工作状况。从出席同学们幸福满满的精神面貌,我看到他们健康的体魄,如意的工作和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作为地球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我国当下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潇洒自如的职业选择与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我从心底涌现出幸福快乐的满足感。我们有的老教师,却常常为同学们当下没有从事当年的地球物理专业而惋惜和沮丧。我却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学生职业结构现状深感荣耀。

为什么我们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毕业若干年后,甚至毕业当年就可以选择到自己“心仪”职业呢?大学期间地球物理专业设置的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立下了汗马功劳。记得当年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开设的数学物理及电子课程与清华大学工科类专业相当,而且那时候主讲这些课程的老师大多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国内著名综合性大学。这些教师当年授课的风采恍如昨日,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我在校内外做过多场的“我谈大学生活”公益性报告中剖析了这种认识和观点。

记得多年前,一位大学地质矿产专业(他们专业的数学物理课程很少)毕业的系党总支书记对我说:刘老师,看到你们地球物理系毕业学生具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职业时,我内心百感交集。因为,我的大学同学大多数还在野外地质队退休或提前内退后只能“种菜”。我和她谈到这个认识,即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教育是我们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职业选择的主要原因。因为,雄厚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得我们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可以造就同学们思考问题比较缜密。当市场经济大潮中若干机会出现在面前时,缜密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同学们及时抓住机会,施展才华。同时当他们面临失利时,逻辑思维同样有助于他们分析判断失利原由,重新进行选择,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我在“四个老学生的故事”文章中分析总结了1982届四个从事大跨度职业学生时说:这四位老学生经过几十年历练,尽管目前没有一位从事大学本科(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地球物理专业,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谁能说清楚他们一路选择过来的对与错,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硬道理”。当然,我在向他们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时,总会调侃说:当年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拥有厚实的数学、物理与地学基础对于他们认识世界,成就现在事业一定具有积极意义。那位在澳洲从事风光摄影和出版的专业人士熊宗厚,他拥有雄厚的数理和地学基础可以为他的风光摄影提供丰富的形象思维与鉴赏能力;在苹果公司从事电子商务的王毛仔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李为华更需要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作为职业技术基础;我相信即使是作家杨善林的职业需要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一定与他经历的本科-硕士-博士长期科学研究经历密切相关。

    理查德.蕾文(1993-2013年美国耶鲁大学校长,享誉全球的教育家)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大学教育最大的失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大学不教知识和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贡献。

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们多元职业选择感到欣慰,满足和荣耀。因为,他们能够在当下国内外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是我们教育的成功,而决不是失败。那种一个专业干终身的认识既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也不符合当下社会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现实。我们只有在大学期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基础知识和课堂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通识教育理念,努力让他们成长为一个“通才与专才知识”取得最佳平衡状态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我衷心祝福我的学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2019103日上午初稿,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201032.html

上一篇:南京师生相聚,品味快乐人生
下一篇:参加毕业20年学生聚会活动有感

29 檀成龙 刘全生 刘立 李毅伟 夏炎 史晓雷 王恪铭 郑永军 徐义贤 刁承泰 王卫 安海龙 王从彦 徐冉成 康建 冯大诚 周忠浩 彭真明 单坚开 杨军政 戎可 陈波 李斐 郁志勇 朱柏露 孙颉 徐长庆 陈飞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