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Deadline—青年学者健康的“杀手” 精选

已有 12346 次阅读 2022-4-25 08: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Deadline—青年学者健康的“杀手”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我国学术界一些机构当下推行的“职称晋升与绩效考核机制”带有一定程度的浮躁功利色彩与短期行为。例如我们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教师和研究人员职称晋升时往往存在科技成果的“数数评价”举措(简单看发表论文数量及期刊的IF值、引用数据、奖励级别及排名、项目“级别”和经费等)。为此,我们这些机构的青年学者不得不在“奋斗学术论文、奋斗科研项目、奋斗科技奖励”(俗称三奋斗)中苦苦“煎熬”。然而,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会议论文往往总有一个截止日期(即Deadline),有的期刊论文专辑也有截止日期。申请科研项目也一样,例如每年三月份截止日期的常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全国学术单位学者们最繁忙的时候。多年前有人告诉我,一所国内知名大学每年寒假前夕,全校和院系都要召开规模宏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大造声势,有人形容“运动式”的科研项目申报热潮。其实,据我所知,这决不是这所大学专有做法,其它许多写书机构也有类似做法。我也在今年寒假期间应邀为广东一所大学的一个学院教师在线做了一场“如何撰写一份优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报告。这个报告主要是传达一点我多年来申请与评审国家基金项目的体会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教师的寒假往往并不比平日清闲些。

为了赶在Deadline完成论文或相关项目申报,青年学者们有时候不得不日夜加班加点,这时候熬夜就成为常态现象了。有的论文专辑和学术会议的截止时间有时候由于情况变化而多次推迟,总给学者们吊胃口。因为,论文修改“无止境”,有的学者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到截止日期就不会停止对论文手稿进行修改。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告诉我们,熬夜对人的健康损伤最大,成为一些青年学者健康受损罹患重病,甚至英年早逝的诱因《刘庆生,青椒之问,科学网,2016年5月16日》。可以想象,对于一些自身免疫力不强大的学者,面对论文,科研项目或奖励项目申报的Deadline,有时需要连续一段时间熬夜加班,这时候身体一定会发出警告,如果还不及时放下(即止损),病魔将会毫不留情地缠上你,甚至上帝将可能给你打开大门“欢迎您的到来”。

我们的青年学者没完没了地面对这个Deadline,爱恨交加不能自拔,所以有人发出了:不该拿生命做研究的灵魂拷问《沈春蕾,多位青年科学家早逝,985教授:不该拿生命做研究,科学网,202245日》。“好好活着,享受人间烟火”,这是一位杰出学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发出的绝望呼喊(来自网络)。刚看到科学网发布的一篇《华人科学家Science发文:后悔为科研牺牲健康》,文中说:“他坦言,好在自己的健康警钟早早敲响,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科研工作者仍在牺牲健康,以换取科研进展”,这是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价值千金的警句。我在《青椒之问?》文章中说:“对于当下压力山大的年轻人更要深刻理解我们奋不顾身地做事究竟是为什么?为了追求一点成就感?还是虚荣心?必须要拿身体健康做代价吗?”

为此,我发出来这个感叹和倡议,真诚地希望我们的青年学者能够以良好心态面对人生路上的顺景与逆境。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幸福和谐,该出手时就出手,让Deadline滚一边去。

202245日初稿,425日完成提交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335501.html

上一篇:我的一次学术班主任经历
下一篇:聊聊大学引进人才聘期考核话题

28 王涛 曾跃勤 孟利军 孙东科 徐义贤 安海龙 彭友松 杨子辉 吴斌 郑秀娟 姚伟 刘立 陈兴峰 周忠浩 梁洪泽 罗汉江 余国志 申明乐 黄永义 陈志勇 郑永军 刘钢 刘继为 彭真明 李毅伟 何应林 张风帆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