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再聊大学本科教育话题 精选

已有 4923 次阅读 2023-5-15 07: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再聊大学本科教育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在科学网上发布过多篇涉及大学本科教育话题博文,就这个话题谈了一点我的认识。最近从抖音上看到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霍普克罗夫特说,“中国太重视研究经费和发表论文数量,而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却不达标。”他还说:“高校评价需要更加重视教师素质。”其实他对我国大学教育的这些认识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老话题”,似乎是一个专家和社会公众可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即我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堪忧。当下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由于功利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大大削弱了教师承担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现在一些大学领导和专家表面上高喊要重视本科教育,实际上还是科研至上,论文至上,帽子至上。因为本科教育业绩难以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与国家资源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给一个牛人学者朋友发了一段微信:“你要告诫你留校任教的学生,一定要重视本科教育,要他们将自己出色的科研成果与学术经历贯穿到专业教学中,要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了解一点做学问的知识,这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是我一个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希望。”他回复,“大力支持!”此后碰到学校一些知名教授我又重申了这个理念。  

近日学校一位青年教师就本科课堂教学竞赛话题微信与我讨论,希望听听我的意见。他们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希望他参加这轮本科教学比赛,并告诉他,按照学校(或学院)要求,所有教师先后都要安排参加本科教学比赛。我对学校还有国家相关教育部门频繁举办的课堂教学比赛持不置可否态度,因为我不清楚这类比赛对提升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这类教学竞赛是否会变成一些面子工程。我给青年教师回复,除了告诫他一定要重视本科教学外,还对参加本科教学比赛谈了一点我的认识。我说,如果真正重视本科教学,也可以利用教学比赛机会“秀”一下课堂教学的“风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听听相关专家意见对改进你的教学很有帮助。当然,你有出国访问安排,可以在教学比赛的批次上调整。

想当年我们在走上本科教学讲台前都要在教研室(现在的系)“试讲”,只有试讲通过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这是北京地质学院教师普遍重视大学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老教师们告诉我,当年那些海归教授普遍重视大学本科教育,例如王鸿祯先生(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34岁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秘书长,曾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上课严格按时并着正装,有的教授上课西装革履打领带,这些虽然属于外在表现,却彰显了北京地质学院教师对本科教学的认真负责态度。

霍普克罗夫特先生说到“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涉及大学本科教育的关键话题。然而,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涉及诸多方面,评价标准比较混乱。有的大学将教师分成: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比欧美一些大学多了一个“纯”教学岗,似乎这个岗位教师可以不做科学研究《匪夷所思的教学型教授,2012年11月4日》。然而,据我所知,在那些知名大学,例如美国MIT主要针对基础课程的纯教学岗是不设固定编制,也不存在终身职位的纯教师编制。当然,这类不设固定编制岗位的教师一般都拥有研究生学术经历,他们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相关学术元素,从而大大提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我认为一个大学教师承担本科教育应当具备一定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这需要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支撑。我的文章《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2019年4月16日》就关于大学教师做科学研究的意义谈了五点认识:1、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是造就大学高水平教师的物质基础和服务学生的优质资本;2、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风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大学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在教学中针对相关概念旁征博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4、科学研究过程有利于改进教学的思维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提高教学质量;5、大学教师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然而有人认为,普通高校教师很难申请到科研项目,似乎不必强调科学研究,其实这些大学的教师如果重视阅读与课程相关(专业课程)的科技文献也会比那些照本(教材)宣科教师(现在是照PPT宣科)的教学效果好。

显然,提高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可能依赖行政管理手段,需要教师本人的认识与努力。据我所知,我们学校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传统行业大学的数学物理学院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数理科学部7项,还有外国语学院经常邀请校外学者来学院学术交流。这些都表明,学校基础课程教师同样传承了北京地质学院教师重视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他们深刻理解科学研究对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况且现在一些基础课教师还承担了培养研究生任务,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文章《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一位令我敬佩数学教授,2015年5月12日》中介绍了数理学院多位教师在完成数学物理课程教学之余坚持做科学研究事例,尽管那个时候这些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然而他们乐此不疲地“做自己的科学研究”,其中我与物理教研室的张国雄教授还合作发表过两篇“物质磁性”方面的论文。我听过学校多位坚持做科学研究的数学,物理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会将科学研究的经历及体会融入教学中,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的大学物理老师蒋智先生,“他的物理课讲得非常精彩,除了讲授普通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在课堂上蒋老师常常强调我们学生在学习中要‘多思’。由于蒋老师‘多思’的话说的多了,以至课下我们班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多思’老师雅号。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这只是一个玩笑称谓而已,可我却将蒋老师的‘多思’教诲铭记在心里。‘多思’成了我长期以来科学研究中的习惯思维。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阅读科技文献以及与同行交流都会主动多思考,将别人的先进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多思’变成自己的科学研究行为”《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

2023年4月2日策划,5月15日完成提交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3617-1388009.html

上一篇:参加地空学院老教师聚会有感
下一篇:聊聊“伯乐”话题

12 李振乾 褚海亮 孙颉 郁志勇 李毅伟 王启云 杨锦忠 郭战胜 李斐 农绍庄 郑永军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