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d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dao

博文

访学见闻(3)——积极认真做科普的高校

已有 2276 次阅读 2021-4-11 21:2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写在前面】转眼回国已经一年,或忙碌或拖延,原本想得很美的访学见闻只写了两篇,实在惭愧。这两天终于决心再写一些,却又感觉在目前中美很不友好的大背景下写表扬美国的文章好像非常不合时宜。不过想来去访学主要是向人家学习,如果看不到或者不承认人家好的地方也是白去了,所以还是继续吧。

 对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开拓据称即起源于美国[1]。大学为社会服务不仅是利用科学知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包括对公众的科学和文化教育。密歇根大学在公众科学教育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其中之一就是提供各种定期和不定期的科学普及活动。

 举办科普活动最怕听众寥寥,门可罗雀,而避免这种情况的第一要务当然是做好宣传。美国人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计划性,学校里各个系的学术活动通常都是提前一个月就有了安排,发布在系里的网页上,面对公众的科普活动也是早早便有安排。在推广上,不仅在主办方的网站上有介绍,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也都有广告。

 科普的另一个难点可能是如何抓住听众的兴趣点,这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个个科普的契机。比如我刚到不久,密大的天文台因扩建要关闭一两年的时间,关闭前天文台组织了一场告别报告会。报告会前的广告已传递出告别的气息,会上先是馆长介绍天文台历史和扩建计划,音乐和灯光等配合,共同营造出他们和当地居民依依不舍,等着我,我回来时会更好的浓浓气氛。然后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做星系演变的报告。最后是大家排队用望远镜观星,尽管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但长长的队伍仍耐心等待着,因为错过今夜,再来这里就要等一两年了。

 除了这些临时的零散报告,密大还有一些定期的、形成了传统和品牌的科普教育活动,我了解到的一个就是密大物理系主办的“周六上午物理”活动。这个活动开始于1995年,迄今已经近30年。具体是从每年的10月初直到第二年的四月,除了圣诞和新年假期等的每个周六都提供一场物理报告,这正好适应了安娜堡秋冬寒冷,户外活动不便,居民去处少的情况。图1是这个报告系列的主页说明,图2是去年秋天的报告列表,可见疫情期间活动也没有停止。

图片1.png

图1[2]


 SMPPosterFall2020sm.png

图2


 我听的第一个报告是讲非线性光学的,见图3。去之前心想,这么专业的内容非专业人会感兴趣吗?然而到了那里被惊到了,能容纳三四百人的礼堂几乎快没位置了,其中很少是孩子和学生,大部分是成年人,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我身边的老妇人边听边打着毛线活。报告开始前还提供咖啡、面包圈、饼干等,想想在寒冷的冬日,坐在宽敞的报告厅,喝着热咖啡,甚至解决了早饭,同时听着这些科学家伙讲炫酷的科学,真的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啊!

图片2.png

图3[3]

   后面我还听了关于μ子的(图4),关于黑洞的(图5),以及关于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机会的。在关于气候的报告里,报告人中间特别用很讽刺的语气提到很多人会说中国带来多少多少污染,然后他严肃地问,可是是哪个大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台下于是响起热烈的掌声,看来美国很多民众是不认可特朗普的做法的。

图片3.png

图4[4]


图片4.png

图5[5]


 听这些报告,我一次次感慨美国普通民众对科学的尊重和热情,至少是对科学教育毫无功利的接纳心态。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密歇根大学1817年建校于底特律,1837年迁至安娜堡,二百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已枝繁叶茂,大学不仅取得了很多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也培养了一代代密大人,想来礼堂里的老年听众很多可能就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加上大学、社区图书馆等等对公众常年的科学教育和宣传,于是有了这些懂科学、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民众,良好的教育塑造了高素质的国民,善良热情,儒雅幽默,看待生活和人生充满睿智和哲理。

 由此希望中国的高校在埋头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对科普教育有热心和责任感。我曾有亲戚从保健公司高价买来“包治百病”的“纳米能量治疗仪”,我告诉他这东西的名字就说不通,而他告诉我:你不懂。


参考资料和网址:  

[1] 魏丹. 大学的三大职能探析. 继续教育研究. 2006(3):74-6.

[2] https://lsa.umich.edu/physics/news-events/saturday-morning-physics.html.

[3] https://lsa.umich.edu/physics/news-events/all-events.detail.html/66278-16725792.html

[4] https://lsa.umich.edu/physics/news-events/all-events.detail.html/66294-16725811.html

[5] https://lsa.umich.edu/physics/news-events/all-events.detail.html/66291-16725808.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7130-1281470.html

上一篇:访学见闻(2)——疫情下看人情冷暖

4 李一全 刘秀梅 罗春元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