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女人的位置在哪里?

已有 4592 次阅读 2013-9-17 08: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女性

女人的位置在家庭,这是最近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位中国民营企业老总的妙语。还有人说,中国女性现在是自愿留在家里,她们自己就不想出来工作,愿意做全职太太。国外有个统计指标,说中国男女平等的指标较前些年有所下降,原因是男女之间报酬的差距在拉大。

女性真的都是自愿留在家里吗?这恐怕需要分析。有些女性自己确实也说过,而且她们也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她们愿意留在家里。但是实际上,这是社会某些意识对她们长期以来进行明示或者暗示的结果。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前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大家收入都不高,城市居民中,夫妻二人,必须都要工作,才能维持家庭的生活。在那个时候,女性没有条件留在家里。还有一个原因,即当时社会主流的意识就是鼓励女性出来工作。认为女性不能总守着锅台转。社会上无论男女,实际上也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收入有了差距,有些人的确先富了起来。他们的妻子,也有可能不需要外出工作,丈夫的收入就足够养活全家了。在一些丈夫看来,妻子不需要再外出工作了。她们待在家里,把丈夫孩子侍候好,就是她们应尽的义务。而有些女性,也确实不想外出工作,认为那样自己会很累,待在家里怎么说也要比在外面工作时要轻松些。如果丈夫真的挣得很多,那自己真没有必要再出去工作。

这样一来,很多女性就似乎心甘情愿地在家里做全职太太了。但是,时间一长,有些女性就感觉到这种生活并不让人开心。一来是眼界狭窄了,很多事待在家里都不知道。二来是丈夫在外面干什么,自己完全不了解。她们自身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日趋严重。三来是自己的活动圈子总是那么狭小,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那么在自己丈夫的眼里,自己就越来越显得贫乏,对丈夫的魅力就越来越小。她们对家庭可能存在的危机日益惶恐,她们内心就越发狭小。抑郁也就成了她们的常见病。

有些聪明的女性,看到即使丈夫收入很高,她们也不甘心在家里做全职太太。她们总要出去工作。她们的工作不再是只为那点薪金收入,而是要保持自己一种对世界广泛视野的了解与良心的心理状态。这是聪明女性的做法。

那些看上去愿意待在家里的女性,其实也正是社会某些不良意识给她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不负责任的舆论总是说,女人就应该待在家里,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等等。不错,在资本主义之前,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在那种生产力比较低下,人类劳动还主要依赖以体力为主的时候,女性的确有很多重体力劳动是不适合的。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大机器的使用,使得某些劳动需要消耗的体力大为减轻。女性参加社会劳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女性的酬劳要远低于男性,这使得资本特别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女性参加社会劳动是资本主义带来的必然结果,虽然这时女性还不能与男性劳动者同工同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者的觉醒,女性不甘心永远成为男性的附庸,也不能赞成永远与男性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她们起来抗争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也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虽然那里也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但是在理论上如此明目张胆地鼓吹女性应该待在家里的说法,似乎还是罕见的,因为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在西方是肯定会被告上法庭的。而在中国,这种说法不仅很少受到质疑,而且很多人,包括一部分男性与一部分女性,甚至都已经认为这种说法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这真是中国的一大悲哀。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时半会也不太能理出个清晰的头绪来。但是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的残余意识,在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时候,依然有着相当的土壤。虽然那些在较为先进的大城市中的民营企业在表面上看,似乎已经与落后的农业脱离了,但是在骨子里,中国那些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对很多人在意识上有着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是长远的,也是较为深入的。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根除。

其次,封建意识对女性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在一些男性以及一些女性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存在。一些男性与一些女性同样对女性外在的形象特别重视,而且认为外在形象越好,就越要从事与形象有关的职业。那些要求女性待在家里的男性,其实在骨子里是最歧视女性的。他们表面上瞎扯什么分工,其实就是只把女性看成花瓶和生育的工具。

再有,在生育观念上,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些年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改变。男女之间比例的差距仍然很大,对女婴的遗弃至今在中国都是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观念的落后只是我们诸多落后观念的一个,而这么多落后的观念就是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而我们有些人,似乎对中国经济发展过于津津乐道,而对于我们观念中的丑陋却依然麻木不仁。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725546.html

上一篇:高校从教学向科研倾斜的进程
下一篇:又是一年“九一八”

9 邓旭坤 陆俊茜 孙华 罗帆 曹聪 徐磊 赵序茅 赫荣乔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