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SCI英文期刊要求至少有两名同行评议审稿人对每篇论文进行评审。担任高水平期刊的受邀审稿人是科研人员的一种荣誉和学术地位被认可的证明。与其坐等机会从天而降,不如积极了解审稿人是如何被挑选的,审稿人都有哪些责任并需要遵循哪些道德标准,通过渠道和工具主动出击获得邀请。
一、审稿人的资格
※ 以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书籍证明在相关领域具有活跃的学术成就,例如在过去10年内发表过10篇以上论著;
※ 专业领域非常对口并被期刊主编认为具有足够强的学术写作能力或论文发表能力的人员;
※ 职位不要太高,否则可能会很忙而顾不上审稿;资深审稿人可以邀请资历较浅的同事、学生或同行帮助审稿,但需要征得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做好论文稿件的保密工作,且须在审稿报告上联合署名;资深审稿人也可以向期刊编辑推荐他人而将审稿责任转到他人名下;
※ 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5年内未与被审稿论文的作者合作发表过论文、目前未与作者在同一机构工作等;
※ 公开发表或私下发布的言论或观点不存在学术偏见,不存在打压其他学术观点的行为;
※ 不在被审稿论文的作者提供的审稿人排除名单内;
※ 没有滥用审稿职权等不良记录或被作者投诉的审稿违规记录。
二、期刊慎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
审稿人由责任编辑、副主编或主编决定。有些期刊使用初级编辑或编辑的助手帮助筛选初审合格的稿件,包括检查稿件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投稿规定、是否存在抄袭问题等,但只有高级编辑才具有向审稿人发送同行评议请求的权力。在对论文稿件做出直接拒稿不予评审的决定或送交同行评议的决定之前,高级编辑需要评估稿件是否具有足够强的原创性、科学性、完整性,并查看论文是否具有严重的概念性错误、方法性错误和英文语言问题,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刊载范围。
很多期刊在论文投稿时要求作者提供3到5名推荐审稿人的名单,包括姓名、电子邮箱、推荐理由等。作者们对于这一要求的应对方法各不相同。实际上,期刊很少会全部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
很多作者认为推荐审稿人是期刊的一个比较麻烦的要求,从而采取草率应付的态度,通常随意从参考文献列表里选择几个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交差。这种草率盲目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得作者丧失了引导期刊采用自己倾向的审稿人的机会,而且对于作者具有很大风险,因为作者可能会碰巧胡乱推荐了与自己论文观点相左的审稿专家。
另外一些作者对推荐审稿人的要求非常认真,希冀这一过程能够成为控制审稿人选的有效方式。因此,他们不仅仔细甄别参考文献的作者,规避不合适的审稿人,而且喜欢推荐自己的熟人、朋友或老师作为审稿人。然而,正是由于这后一种做法,很多期刊的编辑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及其推荐理由经常持有谨慎和怀疑的态度而不予采纳。
还有极少数作者利用期刊要求推荐审稿人的机会,大搞学术不端,编造虚假审稿人信息及其电子邮箱,即利用自己掌控的电子邮箱或审稿人的虚假姓名欺骗期刊。如果期刊编辑疏于审核推荐理由和电子邮箱,期刊就容易上当受骗,造成论文的作者自己评审自己的严重作弊现象。因此,很多期刊非常介意被推荐审稿人的电子邮箱是否是带有机构域名的专属邮箱,并严格核对被推荐审稿人所发表论文中使用的电子邮箱,以防止作者利用电子邮箱作弊。
三、获得审稿人的渠道和查询审稿人的工具
※ 很多期刊在官网刊登长期吸纳审稿人的启事或专门的申请页面。愿意参与审稿的人员可以在自荐后通过资格评审而加入审稿人团队,被登记纳入期刊的审稿人数据库。
※ 虽然期刊编辑可以向编辑委员会成员询问审稿人的人选,但是编辑们更加喜欢自己使用以下四个渠道寻找审稿人:(1)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客座主编;(3)过去在该期刊发表过相关领域论文的作者;(4)出于各种原因拒绝审稿的受邀审稿人推荐的其他审稿人。需要注意的是,期刊编辑经常并不认可著名教授推荐的学生或其他人选,说明编辑对于审稿人的专业对口度或学术名望通常有自己的把握,并不容易被他人影响或说服。
※ 期刊编辑大量使用在线检索工具,打入论文的关键词或作者姓名查找审稿人,尤其是小同行。查到的论文无论是否收费,很多这些在线检索工具都能够免费提供作者的电子邮箱,包括期刊主编的电子邮箱。无论对于期刊编辑寻找审稿人还是对于作者寻找期刊主编来讲,这个电子邮箱查询功能都非常有用。主要的在线检索工具包括:Spring Nature’s Reviewer Finder,PubMed,Google Scholar,PubReMiner,Anne O’Tate,Scopus,Web of Science,Publons,Dimensions,Jane。
※ 对于期刊编辑来讲,人工查找和联系审稿人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动匹配技术开始出现,以期能够减轻编辑的工作负担。
四、审稿人职责
审稿人需要对论文的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评价:(1)原创性、创新性、新颖性;(2)工作的意义;(3)与期刊主旨范围的契合度;(4)文献评述涵盖范围;(5)方法和数据的正确性或科学性;(6)论点和数据的完整性或深广性;(7)论点和论据表达的逻辑性;(8)论文结构和英文语言的清晰性和可读性。审稿人无需纠正论文的语言错误,也无需对论文进行润色。多数期刊希望或要求审稿人在2到4个星期内完成审稿。
五、审稿道德
重要的审稿道德标准包括以下六项要求:(1)公正无偏倚;(2)不以权谋私或打击报复;(3)不利用审稿职权剽窃他人成果;(4)不为了剽窃而拒稿;(5)不强迫作者引用自己的无关作品来增加自己的论著引用次数;(6)不利用作者的审稿回复机会和免费劳动来强迫作者帮助自己整理文献、创作论点论据或套取知识。
*在成为审稿专家的学术之路上,学术写作中的语言难题就交给英论阁博士硕士学科专家,2000+名母语编辑、平均19.4年经验,为您的SCI发表之路保驾护航!科学网读者专属润色9折
请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 | ![]() | 更多科研出版干货就在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7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