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博士学位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博士学位也是任职高校、研究所、大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等单位的必需资格。很多学术名家在年轻时期的博士论文都成为他们所在学科的开山之作。博士论文不仅具有学术训练意义,而且是对学科发展做出原创性重大贡献的成果总结。博士论文与期刊论文在内容范围和格式上均有所不同。本文简述博士学位论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博士生训练中的八大误区。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详细写法的主要参考书包括以下四本:
1. 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由英国的邓利维著、赵欣翻译的《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ISBN:978-7-81122-65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收录在下面两本书中);
3. 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由李德华主编的《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ISBN:978-7-5647-0583-1);
4.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由肖东发和李武编著的《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ISBN:978-7-301-14677-4)。
在上述四本书中,第一本书写得最好和最为有用。如果在研读此书时记着将原创性和深广性的标准从博士学位降格到硕士学位,那么第一本书其实也可以作为详细介绍如何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优秀著作。
博士生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两个硕士学位等于一个博士学位。虽然在学制上四年博士比两年硕士只增加一倍,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可能也只增加一倍,但是博士论文在学术价值、原创性和深广性上比硕士论文增加的倍数远不止一倍,因为博士研究与硕士研究的性质完全不同。打个比方,硕士生的科研就好比是学习打一只奔跑的兔子,导师告诉学生兔子在哪里,并教给学生瞄准和射杀兔子的本领;博士生的科研则好比是学习打一只看不见的活狮子,导师确定这只狮子是存在的但是并不知道其确切位置,需要学生先自己将这只狮子找到,再独立发明一种必要的新方法捕获狮子。
博士生的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好的科研能够自然造就好的写作。科研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尽管好的科研发现能够增加论文的含金量,但并不能保证论文在结构和语言上是合格的。博士生作为独立科研人员,也有责任成为学术写作专家。写作行为是思考行为的必要延伸。
博士生的第三个误区是好的文笔能够自然造就好的逻辑。正如语法给人们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规则一样,逻辑给人们提供了思维的规则。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富有逻辑性、论证富有说服力,这是对学术论文从逻辑学角度观察的基本要求。逻辑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一直是广大科研人员所欠缺的训练内容。逻辑思维过程包括形成概念的过程、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运用各种推理形式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过程,而且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律提出和验证假说以及进行逻辑论证的过程。虽然人们很多时候能够根据中小学时代学到的简单自发的逻辑思维做到在布局某篇时条理清楚,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逻辑混乱、条理不清、概念模糊、因果倒置、推理错误、论据缺乏等问题,就有必要接受正规的逻辑学训练,掌握关于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逻辑规律的基本知识,并在逻辑理论指导下产生自觉的逻辑思维。逻辑学训练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准确表达思想,严密进行论证,识别谬误和诡辩。正如所有理工科人员都应当接受一些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试验设计及优化这三大通用基础训练一样,所有学术作者都应当接受一些逻辑学训练。
博士生的第四个误区是分不清两种博士学位论文体例之间的区别。第一种博士论文称为非文集式论文,又称“大部头”论文,是采用一系列内容结合紧密的章论述一个主题。第二种博士论文称为文集式论文,是将几篇能够独立发表为期刊论文的具有一定关联的内容汇集起来。
博士生的第五个误区是将博士论文写成文献综述或教科书。博士学位论文需要有文献综述部分,但不能过度或写成教科书。光靠文献综述和教科书式的写作,无法满足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原创性要求。有些博士生由于花费了太多时间阅读文献,舍不得删减文献综述。虽然文献综述能够体现学习工作量,但是过多的文献综述会让大量只关心原创性内容的读者失去耐心。
博士生的第六个误区是使用错误的紧缩模式撰写学位论文。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原创性部分,它揭示新事实的发现或展示独立判断能力的运用。其余部分称为非核心部分,包括导入内容和导出内容。导入内容是指为了让核心内容容易理解而增加的铺垫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由于很多读者喜欢快速翻过导入内容而直奔核心部分,导入内容不宜过多。导出内容是指在论文末尾对研究发现进行综合性概括重述以及对研究成果进行展望的部分。一般来讲,导入内容最多只能占据两章篇幅,核心内容应占据五章,导出内容占据一章。由于核心内容是体现作者作为原创性角色的重要部分,如果导入内容过多,或者在介绍自己的原创性工作之前就过度评论他人工作,读者很可能并不会相信你的评论。所以,最好是将对他人研究的一些文献评论后置融入到核心部分的讨论中。正如邓利维所著《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指出的,学位论文的写作模式分为紧缩模式、展开模式、折中模式。在紧缩模式中,前几章使用超过论文一半篇幅的大量篇幅论述大范围的文献综述和方法及材料,而只留一小半篇幅撰写核心内容。这种模式是由于博士生在文献综述和科研前期准备工作上浪费了过多时间,导致虎头蛇尾不得不草草收场。在展开模式中,只用很少的一章篇幅进行简短的小范围文献综述,留出大量的篇幅给核心内容,并留出足够的几章在核心内容之后分析相关文献和进行范围更加广泛的文献论述。展开模式的章节内容篇幅顺序与紧缩模式刚好相反,是一种值得提倡但难度较大的写作模式。介于紧缩模式和展开模式之间的模式称为折中模式,它将全部文献综述前置在核心内容之前,但不像紧缩模式的综述那么多,并在核心内容之后留出大量篇幅撰写分析和讨论。
博士生的第七个误区是忽视使用四级标题提纲进行写作。四级标题是指章(如第1章)、节(如第1.1节)、子节(如第1.1.2节)、段落群标题(不编号的黑粗体)。仔细通盘策划和调整四级标题结构在写作上是一件事半功倍的高效率做法,能够避免信马由缰地逐段写作造成的大量无用功。
博士生的第八个误区是未能在引用参考书籍时标注完整页号或章节。博士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审查人员有更大的责任预防错误和防止剽窃。这造成很多审查人员会去查找并核对每处引用内容的来源。如果不完整标注页码或章节号码,会造成审查人员阅读不便,并对论文产生不良印象。
*论文发表时遇到的语言难题就交给英论阁吧!博士硕士学科专家,2000+名母语编辑、平均19.4年经验,为您的SCI/SSCI/EI发表之路保驾护航!科学网读者专属润色85折
请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 | ![]() | 更多科研出版干货就在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8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