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论阁Enago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ago

博文

[讨论] 学术道德之剽窃

已有 5978 次阅读 2012-10-3 19:01 |个人分类:作者讨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剽窃, 学术道德

    剽窃这个事情可大了,谁要是给这个子一扣,这个“贼”的名声是要带很久的,而且很可能就严重影响到自己后半辈子的生计了。所以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一不小心踩着了雷区。在这个文章数量暴增的年头,又想多发文章,又害怕给当作剽窃,这个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至少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要大的多了。

 

关于抄袭跟剽窃这两个词,百度百科[12]是这么解释的:

【词目】剽窃

【拼音】piāo qiè

【英译】[plagiarizeplunder]

【基本解释】抄袭(别人的思想或言词);采用(创作出的产品)而不说出其来源。

 

【词目】抄袭

【拼音】chāo xí

【基本解释】1. 照抄别人的,  2. 把别人的文学作品按着相同的文字写。

 

    如果这个解释是正确的话,应该说剽窃中已经包含了抄袭了。或者说剽窃比抄袭的性质要更加严重些,抄袭就是傻乎乎的照着别人的文字抄上来,但是剽窃可能是对文字进行了改编,使人一下子看不出来是不是有抄袭的以为,属于更高级的“犯罪”了。

 

    但是等等,这种定义还是很模糊。照抄别人的,抄多少算剽窃呢?或者我在很久很久前读某本书的时候,看了一个段子很有意思的。后来在某个地方就写进来了,因为时间久了,已经找不到出处了,也说不出来源了。比如在读阿西莫夫的《The God Themselves》的时候,挺喜欢那句“面对愚蠢,众神自己也无能为力”,后来一查,原来这话是18世纪的席勒在《圣女贞德》里面就有了。要是啥时候唠叨这话的时候,没有提席勒哥,这算不算剽窃呢?或者比如挺喜欢郭德纲的段子,听久了发现他有些段子也是从网上摘来的。当然,主流的声音是说这种叫做艺术的再创作,活学活用了,但是弱弱问一句,这个算抄袭吗?

 

    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些细则试图将剽窃这个概念给定量化,比如有的期刊定义为重复达到30%IEEE是将剽窃或者抄袭分成五个等级, 分别是50%篇幅以上,20%-50%篇幅之间,复制了单一元素如图形,句子等达到20%,未注明出处引用了大段文字,给出出处引用了大段文字但未说明属于谁的成果 [3]英文论文修改

 

    但即使如此,对抄袭的界定也是要非常小心的。就拿这个百分比来说吧,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方向中,要想比较详尽得概括别人的工作就需要很大的篇幅,导致引言部分有可能已经占了30%。而对别人工作的最恰当的总结莫过于引用别人文章中的语句。这样一引用多了,可能就给检测软件判定成抄袭。那就改写呗,问题是人家也是经过反复推敲出来的语句,在表达的精确程度上是最好的,改写反而可能降低了表达的精确程度。还不如直接引用原句呢。所以依笔者之见,前言部分不应该纳入检测的范围。更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表达的思想跟结果。

 

[1]        http://baike.baidu.com/view/522411.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257319.htm

[3]        http://www.ieee.org/publications_standards/publications/rights/plagiarism_FAQ.html
 

<---英论阁Enago作者讨论>

 

上一篇:[讨论] 学术道德问题是必然存在的

下一篇:[讨论] 学术道德之自我抄袭

博文系列一: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用英语写论文

SCI论文润色

招聘信息: 国际期刊出版社招聘编务(兼/全职)

 

                                         英论阁enago博文目录



https://m.sciencenet.cn/blog-681387-618930.html

上一篇:[讨论]学术道德问题是必然存在的
下一篇:英论阁Enago博文目录

3 李伟钢 苏德辰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8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