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期刊在提交审稿意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表格让你填写。中间必定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该文章的创新程度。这个时候,一般就比较纠结,是有很创新呢,还是有点创新,还是不那么创新呢?
这年头,都在喊创新,好像不创新就啥都没有价值一样。但是什么是创新呢?创新什么,又怎么创新呢?笔者也是一头雾水。后来看不懂很多别开生面的新鲜词汇,就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凡是我不懂的东西都叫做创新。有了这么个很武断的定义,审起稿来就淡定多了。我不用担心我是不是遍览整个行业的文章,搞清楚所有同行的工作,然后才能判定文章是不是有新意。
实际上真正审稿的时候,要担心自己完全靠不着边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都在喊着创新,但是真正具有跨时代的发明很少。更多的时候就是站在一个人或者好多个人的肩膀上,颤巍巍地伸出一个小脑袋。这个时候,你把那些肩膀看仔细了,这个要伸出来的脑袋的含金量也就看得八九不离十了。更何况,还有些人做事之前没有充分调研,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某篇文章或者是某些文章的合并版。当然,这也无和厚非,每个人的时间跟精力都是有限的,看文献总是有疏漏的。
创新程度是要结合着潜在的影响力来看的。按照影响力来看的话,基础理论的突破最重要,因为可以对很多学科产生影响,比如相对论等。能够引起技术变革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电的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相对来说,发明一个新的算法要比在原有的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创新程度要大一些。但是现实是,这些大的创新跟我们这种普通科研人员扯不上什么关系。更多的所谓创新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深入一点点,或者根据自己特殊的项目需求做一个特殊的设计,还有就是跨学科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现在更多的文章读起来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读完之后,觉得文章的工作量也比较大,作者做了很多事情,文字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仔细一追究,又没有让人觉得很振奋的方法或结果。就像下馆子吃饭,吃完了,有人问,吃的怎么样?想了半天也只能说:“呃,吃饱了。味道呢,正常。”这里面呢,就少了点能刺激你味蕾的东西。对文章而言,就是少了那么点新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5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