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do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dongxiao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也谈白宫网站的圆周率科普
热度 2 2015-3-23 13:23
刚在科学网看到 一篇博文 ,介绍美国白宫网站也在搞科普,餐巾纸背后的数学。 其问题是:假设有根绳子绕地球赤道一圈,现在如果要把绳子提高两英寸,绳子需要加长多少? 白宫网站说道: 地球巨大 ,所以我们会以为绳子需要加长很多。 但一算却发现不是如此,绳子只要增加12.56 英寸。 这当然是小学数学。但是我 ...
个人分类: 小学|329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方舟子-柴静雾霾之争的总结
热度 6 2015-3-21 23:44
前言:以下是在针对北美几个网站的评论而作,而非针对科学网的辩论,但总结性内容也许有帮助 N岸N地雾霾之争的总结-- 懂与装 N岸N地雾霾之争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相关的博文我写了好几篇发在珍珠湾与科学网,按理说应该是非常透彻了。。。。 所以我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1. 2015-03-11 《 方舟 ...
个人分类: 反民科|63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6
再论 1+2+3+... = -1/12 自然界遵循 analytic continuation
2015-3-19 03:20
在理论物理中,经常需要用到 1+2+3+... = -1/12 这样看似不可理解的计算(所有正整数的和是 -1/12)。欧拉很早就得出了这个结果,但是为什么他的推导过程能够得出这个结果是一个问题。 2012年初,我在万维教育论坛提出这个问题,参见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705463。我写道:【 ...
个人分类: 物理|46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柴静事件中的有罪推定
热度 4 2015-3-18 08:36
网友问: 肘子错就等于柴大救世主没造假吗? 我的 文章标题是《柴静作假的可能性分析》 。里面摧毁了方舟子指控柴静作假的所谓证据,并证明方舟子的所谓论证完 全基于方舟子自己的错误理解 。由于 柴静在另一处对数据进行了灵活运用 ,柴静像方舟子一样错误理解的可能性小。方舟子的逻辑链完全崩溃。 ...
个人分类: 反民科|576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柴静作假可能性分析
热度 15 2015-3-16 13:45
方舟子把中科院一篇论文中的图6的曲线错误理解为死亡率 。基于这个错误理解, 基于这个错误理解,方舟子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柴静企图掩饰这个方舟子脑子里的下降。 方舟子做出了柴静作假的指控,其所谓依据是 (1)柴静修改了最上面一条曲线;(2)柴静抹去了上面记载各年平均PM2.5值的黑色柱子。 正 ...
个人分类: 反民科|6083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15
Because I Have You (物理诗尝试)
热度 1 2015-3-1 13:43
Big Bang Theory The Romance Resonance (S7E06) 里 Howard 给其女友写了首诗,叫 If I Didn't Have You,诗中写道 “ A candle without a wick... I’d be cheese without the mac, You’re like Uranium 235 and I’m Uranium 238, Almost inseparable isotopes. ... I’d be string theor ...
个人分类: 物理|28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各国博士学位含金量对比
热度 13 2015-1-22 12:58
前言:大家有意见好好提,不要砸砖啊呵呵。中国整体科研能力大幅落后于美国,但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却已经逼近美国,这好比是土法上马、大练钢铁的博士人数大跃进 昨天看了 这篇 与 这篇 文章,讲述了不同国家博士学位的差别。我突然想到能否进行一个定量分析,进行一个学位含金量计算。 众所周知, ...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138636 次阅读|112 个评论 热度 13
潜意识的多线程计算模型
热度 1 2015-1-21 03:14
我在《 余秀华的呐喊与瓦格纳的N次高潮 》中写道:【 直接把潜意识里的渴望喊了出来。】 有人质疑,既然是潜意识,怎么能喊出来呢? “潜意识”顾名思义,与“无意识”是不同的。 我指出这一点之后,有网民在网上抄了一段英文, 潜意识“ 。 这段话说 ...
个人分类: 计算|4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