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文学艺术与科学 精选

已有 5685 次阅读 2022-9-10 08:0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学艺术与科学

 

文学艺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1.      很多作家的第一部著作就是代表作(之一),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等。很多科学家的重要工作(代表作)其实也都是在年轻时候做出来的,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无知的魅力。无知代表着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敢想敢干。我经常跟我的博士生说,你博士期间的工作,可能就是你一生的巅峰之作。有的人不信,觉着来日方长,厚积薄发,好戏在后头。当然,也有不少人是后知后觉,大器晚成。保持一颗童心,一颗无知的心是很难的。所谓,不忘初心,指的就是那颗无知的心。

2.      就搞艺术的人来讲,比如画家,歌唱家,诗人,当然也包括作家,所谓业余的,专业的,其实没有明显的界限。艺术更看重的是天赋。那么科学呢?科学家有业余的和专业之分吗?在我看来,只要一个人经过了一定的学术训练,比如大学毕业,那么所谓业余搞科研,还是专业搞科研,其实差别也不大。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科学家能在自己的领域走多远,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深入骨子里的热爱(不仅仅是兴趣,兴趣有时是靠不住的)与执着,两者缺一不可

3.      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表现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科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大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搞清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模棱两可。而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其实是暧昧。暧昧,这里不是一个贬义词。所谓文学上的暧昧,就是话不能说透,讲究犹抱琵琶半遮面,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所谓留白。然而,最近我读量子力学的相关书籍,发现,科学,微观层面的科学也是暧昧的,测不准的。不知道,在这一表现形式上,艺术和科学是否也算殊途同归?

4.      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意味着落后。也就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旧的科学可以被新的科学所取代。比如相对论可以取代牛顿力学,或者说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扩展。而文学艺术则不同,文学艺术的价值是不能被互相取代的,比如鲁迅也好,张爱玲也好,他们的后期作品即使再优秀也不能取代他们早期作品的辉煌。

5.      探求大自然或者宇宙的真和美,光靠科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还需要文学艺术这种方式。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灵魂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创新。无论是文学艺术上的创造还是科学上的创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其实是类似的。相似之处在哪呢?那就是对结构的审美。一首钢琴曲,一首歌,一篇文章,甚至一幅画都是有结构的,都有启承,高潮,尾声。说音乐是流动的线条,建筑设计是凝固的旋律,一篇文章会为我们呈现一幅美丽的画卷,等等,无不在诠释艺术作品结构的魅力。那么科学呢?我们说某个数学公式是美的,其实是说数学公式的结构美。什么是结构美?比如,简洁,对称等。为什么说数学公式的简洁,对称是一种描述大自然的美呢?因为,大自然经历一万年的进化,碰撞,一定遵循最小作用(能量)原理,逐渐达到最优状态,而简洁和对称恰恰就是这种最优状态的表现形式。不对称美,可能是一种过度阶段,也说不定。

6.      科学最终会和哲学走到一起去。早期的很多哲学家同时也都是科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而很多科学家同时也是艺术家,比如达芬奇。当今这个科学门类分得越来越细的时代,不会再诞生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当然更不会诞生达芬奇这样的艺术家。我们走的路是不是错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2836-1354711.html

上一篇:师傅带徒弟
下一篇:一蓑烟雨任平生

24 郭战胜 武夷山 焦飞 曾荣昌 曾杰 许培扬 罗春元 晏成和 刘金义 汪育才 胡泽春 史晓雷 郑永军 薛泉宏 王启云 刘浔江 冯兆东 张学文 汪运山 郑强 刘钢 褚海亮 吴国林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