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风筝 精选

已有 5086 次阅读 2023-3-12 10:5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风筝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那时候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名字也很土,叫老鹞子,鹞子翻身的鹞,是一种比鹰还厉害的鸟。它们经常几只盘旋在高空,悠闲地视察着下面谁家院子里养的鸡。彼时,我隔壁六婶儿家全庄最厉害的那只金红色大公鸡会非常警惕,咯咯咯地叫着,直到母鸡们慌乱地躲进鸡棚,它还站在门口,依然咯咯地叫着,像老鹞子示威。老鹞子们其实并没下来。有一次,有只老鹞子似乎在天上翻了跟头,就要俯冲下来的样子,但很奇怪鸡群却无动于衷。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只风筝!可这风筝飞得也太高了吧,简直是以假乱真。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样场景其实指的是江南,三月的江南可能早就是青草茵茵,红肥绿瘦。然而在春寒料峭的冀东平原,雪似乎才刚刚融化。孩子们放风筝并不是为了什么诗情画意,大家之所以自己做风筝,放风筝,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有多能耐,手有多巧!在那个年代,手巧就像一个人字写得漂亮,会做绣花鞋,会攒一个收音机,是一个很体面的褒奖。无论男孩,女孩,要是被人夸手巧,巧去了,会有一种长大了能找好媳妇,能嫁好婆家的暗示。怎能不让人羡慕和向往呢!我到底巧不巧呢?我在我们家中最小,什么事上面都有姐姐哥哥顶着,我根本没啥表现机会。但我一直觉着自己挺巧的,我一直在等待机会证明自己。

做风筝需要的材料并不多。首先是风筝的骨架,为了制作这个骨架,没经妈妈同意 (这种事只能先斩后奏),我把我们家那个旧竹帘子给拆了,也就是从里面抽出3根竹篦子,先把两个篦子两端用细线绑结实,这就是老鹞子的两个翅膀,另外一根篦子要从中间折弯变成老鹞子的头。为了防止这第三根竹篦子一下子折了,你需要用打火机在中间熏一会儿,竹篦子会慢慢变软,容易弯但不会折,而且仍然有韧性。然后,我再用细线把老鹞子的头部和两个翅膀绑紧。这样,风筝的骨架就出来了。骨架有了以后,就是给风筝糊上纸,这样才能兜风,风筝才能飞起来。糊风筝的纸需要很讲究,用糊窗户的窗户纸行不行?行,但窗户纸太薄,容易破。那用牛皮纸呢?牛皮纸很结实,不容易破,但牛皮纸有点厚。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妙招儿,那就是用塑料,也是糊窗户用的塑料,既结实又轻。我很笃定,当时我是第一个用塑料糊风筝的翅膀的,也不知道申请什么专利。后来大家都跟我学,也不给我任何专利费。那个时候,我们的小伙伴之间对别人的首创发明最肯定的表示就是说一句“算你能耐”。当然,为了保持风筝在空中的平衡,老鹞子还需要两条长长的尾巴,也是塑料的。除此以外,我还有另外一个独门绝技,那就是风筝在空中飞的时候,它和地面的角度。这个角度很关键,是由连接老鹞子脖子的两个线和尾巴的一根线的比例决定的。经过无数次实验,我大概掌握了这个比例。这个绝技是不能轻易外露的。当别的小朋友的风筝无论怎样也飞不上天的时候,当他们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背着他们稍稍调整一下这三条线的比例,风筝就会乖乖地飞上天了!后面当然是一片崇拜的目光,你说我巧还是不巧!

风筝做好了,放风筝的线也得自己想办法。怎么想办法呢?家长们纳鞋底的线绳子是绝对不能打主意的。道理很简单,那是做鞋用的,不是用来玩的。这点事,大家还是懂的。而且做鞋用的线绳子有点粗,又太沉,放风筝并不是最好选择。最后,还是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村有个修鞋的,修鞋用的细线其实是从一些破旧轮胎上撕下来的。轮胎外面看起来很光滑,撕开后发现全是一排排的线,又细又结实,正适合放风筝。唯一不足的是每条撕下来的线都太短,需要一条一条的结起来。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学会了用绳子打各式各样的结儿,有死的,也有活的,结结都透漏着巧妙。当然,去人家旧轮胎上去撕这些线,是趁他家没人,偷偷去的,跟做贼似的,其实就是做贼。不管怎么说,万事总算俱备了,只欠东风!

我的家乡,方圆几里有好几个村,村和村之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冬小麦,最适合放风筝。有人可能会问题,你们一帮孩子在麦地里瞎跑,不会把冬小麦都踩死吧。不会!冬小麦不但不怕猜,踩一踩可能会长的更壮实。这里的道理是城里孩子理解不了的。早春,雪还没有完全化开,但风已经有了暖意。因为有雪的缘故,风很透明,但仍然有力量。我的风筝,我们的老鹞子们就这样飞上蓝天,而我们就像导演一样,指挥着它们做着各种惊险的动作,一阵阵欢声笑语。累了,就躺在田埂上,恍惚间,仿佛自己也随着风筝翱翔在白云之间,天是那么辽阔。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2836-1380031.html

上一篇:参加“岩土及防灾减灾前沿论坛”有感
下一篇:烙饼

16 李晓瑜 刘钢 宁利中 武夷山 杨正瓴 褚海亮 谌群芳 郑永军 史仍飞 闻宝联 冯大诚 任国鹏 晏成和 王飞 康建 guest121631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