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H6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SH62

博文

说说“章丘铁锅” 精选

已有 17176 次阅读 2018-8-5 11: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说说“章丘铁锅”。

    张士宏

    2018年8月5日。


     今年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话题,就是“章丘铁锅”。

     话题起源于年初央视又出了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其中“章丘铁锅”做出的菜品味道鲜美,因而“章丘铁锅”引起了电视观众的关注。

      央视又有好事记者去采访了“章丘铁锅”的祖传工匠,问他如果老百姓有兴趣,他是不是可以大批量生产供货?老工匠说不可能。原因是章丘铁锅是靠人工一锤一锤打造的,每个铁锅要打3万6千下,因此一个月按他和他徒弟的效率,打不了几口。

       可是,电视采访过了两三个月,记者又去山东章丘去采访,发现当地家家户户已经遍地打铁之声,铁锅锤声不绝于耳。不光老铁匠家增加了人手,当地村庄家家户户几乎都变成了铁匠铺。网上一查,铁锅价格从几千降到几百,价格千差万别。不说大多数铁锅只锤击了一两千下,更有甚者,是通过模具压制的。记者到了临沂,发现那里也生产“章丘铁锅”,不过价格都是一两百。当地有好事者介绍,当地铁锅都是压机模具压制的,而且模具上加工了锤印,对外行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故事说到这儿,到底“章丘铁锅”有什么秘密呢?俺们是研究“锻造”的,虽然技不及“铁匠”,但应该懂得铁匠的秘密。

       既然“章丘铁锅”的诀窍之一是锤击3.6万次,这3.6万次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有什么学问呢?另外,铁匠必定都是有技术技巧的,无怪乎铁锅原材料(钢材牌号、成分和组织要求)、预处理工艺、加热温度(火号、或冷锻条件)、打击力度、打击速度、打击频次、打击角度等等。3.6万次后,铁锅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发生了组织演变或马氏体相变?组织无疑是变形组织,一定发生了晶粒破碎,是不是变成了纳米级组织?有没有纳米强化或孪晶强化?位错密度咋样了?织构呢?最终是不是导致了材料的导热性或导电性的宏观变化?硬度、韧性、弹性模量、强度、屈服极限有多大变化?那么多的局部锤印起了什么作用?

      发现都是学问啊,身边就是学问啊!如果搞清了这些学问,“章丘铁锅”的制造秘密清楚了,是不是可以导致“铁锅”制造技术的一场革命?这个技术还可以有什么其它用途?是不是可以让宇航员将来带到空间站上,做出更美妙的空间美味呢?想想就有些激动了!这好好就是一个博士课题啊!

     昨晚巧巧又看到了央视一台放的广州“西关铜匠”节目。一老者一辈子手工打造铜壶铜产品,壶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均匀的锤印啊!老子想把技术传给儿子,可儿子总想用铜板打造那些光滑的铜壶!想象这样简单了,用旋压方法旋压成形,或拉深成形,可以批量生产铜壶。不过,老人的工艺就完全失传了。后来两人商量用两种工艺合作研制新铜壶,好在老人的铜壶技艺有流传的可能了,欣慰了一些。当然,没有思变,就没有发展,也没有传承的动力。这“西关铜壶”也是个很好的博士课题呢!

      年前有朋友从东洋寄给俺一款“常滑”小茶壶,制作很精美。偶去沈阳万象城正好看到了类似日本小茶壶,价格最高达到6千块!什么玩意这么贵呢?俺让儿子查查,自己也问问度娘,发现是日本一传统工艺品,限量生产,制作精美,流传甚广。不知他们是否做了深入研究。不过我们的宜兴紫砂壶,据说红泥原材料稀有,以后再难有正宗的了!

      “章丘铁锅”和“西关铜壶”的技术算得上是非物质遗产了,类似中医用药方法了。如果我们青年科技人员与老匠人合作,很容易揭开铁锅铜壶的秘密,那手工锤击几万下一定是有学问的。

       国人科研有些喜欢高大上的题目,未免好高骛远,其实身边到处都是学问!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2820-1127673.html

上一篇:怀念父亲
下一篇:丹麦归来20年

24 黄仁勇 陈楷翰 程帅 马德义 陈琦 黄永义 王会廷 吴斌 张忆文 文克玲 江克柱 杨正瓴 石磊 刘钢 赵凤光 杨金波 吕喆 姚伟 范振英 包德洲 周向进 李毅伟 chenhuansheng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