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宽容、开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ue

博文

《旭月东升》| 匡廷云院士

已有 3055 次阅读 2017-12-22 11:18 |个人分类:生活分享|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第十四章

匡廷云院士


飞机弦窗外是天际鱼肚白与北极冰雪世界构成的一副冷峻而威严的水墨画。机上的旅客经过78个小时的飞行后,身边的太太和大多旅客都已渐渐睡去。但是此次飞行的我却无论如何难以入睡,于是我索性起身到飞机后部舒活舒活已微显疲惫的肢体。


Hi !”(你好!)


此时已有两个美国男子正活动着自己的身体,见我过来,各自往一旁挪了挪给我让出来一定空间后,向我招呼道。


他们一个来自Taxes(德克萨斯州),是做大理石生意的,一个是来自NewJersey(新泽西州),在Intel(英特尔)公司工作。做大理石生意的人说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往返于中美之间了,因为中国人现在干事的效率太高了,他上次刚给中国商业伙伴留下的技术要求,想着怎么也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没想到他们一两个星期就搞定了,他既高兴又有些无奈地对我们两个说:


I wish my body change could be as efficient as myChinese partners!” (我真希望我的身体变化(指倒时差)可以跟得上我的中国伙伴们!)


That is so true! ”(没错!)此刻,在Intel(英特尔)工作的美国人应和道,他也是这半年来第5次往返于地球两端了,他还进一步总结道,以他的感受,中国人现在做事的效率是美国人的4倍。


我听到这里,不由得联想起此次回京看望匡先生时,她对我说的中美之间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心里不由得对先生更加佩服,尽管先生身在学术界,但是对国际间发展大趋势的掌握竟如此准确。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太太已从刚才熟睡中醒来,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眼前电视上航空公司给旅客准备的娱乐节目。而我的脑海里则不断浮现出与匡先生相识的这十几年,一幕幕接受先生教诲的生动场景,而就是这一次次教诲成了我人生航行中的灯塔。


那是1993年,我的研究生导师,邱泽生教授受国家委派到瑞典做访问学者,无法赶回国主持我的硕士论文答辩,于是国内知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专家赵微平教授受托来主持我的答辩会。


赵教授于是就邀请了他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好友,匡廷云研究员(当时匡先生还不是院士)共同作为我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



因为邱老师(邱泽生教授习惯我们这样称呼他)在我研究生期间在国内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对我的论文质量和水平心中很忐忑,今天又有中科院的专家在,心里就更是七上八下的了。


匡先生那天身着一件深蓝色外罩,典型的四川妇女,瘦小的身子散发着四射的活力,和蔼的面孔,即使初次见面,也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尤其是她的目光,有着学者特有的犀利和执着,但同时又有着东方女性特有的亲柔和温暖。


很快,我就从开始的紧张情绪里稳定了下来,顺利地完成了答辩。匡先生的问题既有对实验设计和数据的严格审视和分析,也有对立意和技术创新的肯定和赞赏。


答辩后不久,在匡先生和赵微平先生的共同推荐下,我还没有完成全部毕业手续,就匆匆到中科院植物所基因研究中心工作了。


尽管我在植物所工作时间不长,因为光合研究室紧邻基因中心,每每我在楼道里遇见匡先生,她都会驻足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多少年后虽已记不清具体的言语,但当我在美国反复经历“Swim or Sunk” (要么自己学会游泳,要么淹死。)的磨练时,不知为什么,匡先生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对后生由衷的关心爱护,仍像一股股暖流,冲遍我的全身,给我力量,给我坚强。


1996年元旦期间,我已离开植物所了,并且开始联系一些美国大学,准备留学。忽然我首师大的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匡先生有事找我。由于平常得上班,我问匡先生能否周末去,先生没有丝毫迟疑地答应了。


周六一早,我买了一些节日礼物如期来到匡先生家。进了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落地书柜,中外文图书和期刊错落有致的分布其间,尤其是一排排的俄文图书非常抢眼(匡先生是早年留俄的,后来回国报效祖国的科学家之一)。书柜右侧是一个紧邻窗户的写字台,看得出先生在给我开门前正在伏案工作。


落座后,先生拿出几封我申请的美国大学的调研函,并就此开始了解我的留学准备情况。原来,因为我这一两年不在先生身边,为了更好地回复美国方面的调研,她要亲自再了解一下我的近况,以便更有的放矢,准确地回复。


“许越,”

匡先生最后说道:


“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一定会学到好的东西。但是,你做事务必要更加严谨、务实和有前瞻性!”


先生的这几句忠告,切中我的缺点,要害,让我在后来的实践中少走了不少的弯路。


起身告辞时,匡先生把我带的节日礼物,不容分说地强塞回我的手中,说道:


“你们出国深造需要不小的开销,老师我不需要这些,你们的成功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出了先生家,尽管外面有着北京特有的刺面寒冷,但是明媚的阳光照在匡先生家玻璃窗后,折射到我的身上,让我感到一丝丝的暖意,让我在那里伫立良久才不舍地离去。


“先生,请您系好安全带,我们很快就要降落芝加哥机场了。”


空务员的提醒把我的思路带回了美国2004年。


>>>未完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5-1090956.html

上一篇:《科学》:背叛!我们自身神经系统竟会助癌生长。
下一篇:《旭月东升》| 旭月诞生(第一部完结)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