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浮云不掩边关月,长照羁臣一片心

已有 2895 次阅读 2024-3-7 07:1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jpg

清代画家林呱绘制的《林文忠公写真像》(林则徐去世后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曾使道光帝龙心大悦,“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然而随着事态的扩大,英舰北上肆扰京津畿辅地区后,朝廷里的主和派占据上风。林则徐、邓廷桢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为名遭“严加议处”、“革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二十五日,正在浙江镇海协助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筹办镇海军营事务的林则徐,接到道光帝“林则徐着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谕旨。林则徐怀着忧郁伤感的心情,踏上戍途。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到达新疆伊犁惠远城。

PPT - 副本.jpg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一: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一路西行,多有诗作,豪放、旷达。《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次韵奉谢》二首有“短辕西去笑羁臣,将出阳关有故人”句。《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其二有“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句。《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其三:银汉冰轮挂碧虚,清光共挹广寒居。玉门杨柳听羌笛,金碗葡萄漾曲车。临贺杨凭休累客,惠州昙秀许传书。羁怀却比秋云淡,天外无心任卷舒。《出嘉峪关感赋》其二有“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句。《塞外杂咏》其一有“短衣携得西凉笛,吹彻龙沙万里秋”句。

3.jpg

高寿昌《林文忠公谪戍新疆时,绘边关望月图,一时题咏千余人,共推“浮云不掩边关月,长照羁臣一片心”为压卷。余亦云然。然恐非文忠公所愿闻也。追题五言四十字,九原可作,应慰其心》:万里无云翳,天高风露清。三秋逢此夜,一月照边城。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九重恩未报,搔首若为情。

高寿昌是清代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人,有《拙斋诗集》十六卷。此诗题很长,可圈可点。《边关望月图》是林则徐所绘?或是他人绘制赠林?不详。围绕《边关望月图》,一时题咏千余人,不仅是诗坛盛事,也是对林则徐的高度肯定、敬佩。“浮云不掩边关月,长照羁臣一片心”为压卷之作,作者何人?网络查寻,或是湖北黄梅人帅远燡。帅远燡字仲谦,一字逸斋,有《帅文毅公遗集》五卷,一时未见,亦不知“浮云不掩边关月,长照羁臣一片心”全诗。曾国藩曾对李瀚章(李鸿章兄)说:自丁未馆选(指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等人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后,我认为少荃(李鸿章)、筠仙(郭嵩焘)、作梅(陈鼐)及逸斋(帅远燡)四人都是可堪大任之人,可称之为“丁未四君子”。 

安徽怀宁人陈世镕曾任凉州府(今甘肃武威)古浪县知县。林则徐赴伊犁途中途经古浪,陈世榕为之接风洗尘,两人交谈甚欢。陈世镕为林则徐作《题林少穆制军关陇访碑图》和《题林少穆制军边城伴月图》二诗。林则徐字少穆,制军为总督别称,林曾任湖光总督。“边城伴月图”与高寿昌所写“边关望月图”或是同一图。

7.jpg

陈世镕《题林少穆制军关陇访碑图》:怀中五色石,可以补天阙。手里鲁阳戈,可以挽日辙。方从沧海遏横流,忽向沙场逐明月。明月几时玄青天,三五盈亏年复年。哉生旁死那能数,广寒照影空婵娟。暑来冈底火敦塞,百草黄榆莽无界。羁臣去国一身孤,通客忧时九州隘。寒更刁斗应驮铃,旷野哀笳杂竽籁。留犁酒进朔风干,柘枝舞徹明星大。参横斗转总无欢,相亲只有冰轮对。此时帝阍虽万里,此时天威犹尺咫。塞上翻怜霄汉清,南中正苦烟尘眯。臣心渺渺託绢素,天意茫茫徵朓朏。但见长康颊上毫,讵知贾谊眼中涕。我亦唐家虮虱臣,披图中夜三拊髀。流光何白入君怀,海宇澄清非一已。仰天语明月,尔能逞辔绝常轨,尚无濡滞待循环,早作圆规趣公起。

边城伴月图(或“边关望月图”),不知还存世间否?“一时题咏千余人”,我目前只读到这两首。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8326-1424357.html

上一篇:五里湖如明镜开(明代高攀龙咏五里湖)
下一篇:一声笛唱出牛背(读图偶拾318)

19 许培扬 杨卫东 孙南屏 王从彦 宁利中 尤明庆 郭战胜 郑永军 孙颉 马昌凤 史晓雷 韩玉芬 姚小鸥 崔锦华 杨正瓴 武夷山 朱晓刚 谢钢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