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关于科研和职业发展的访谈 精选

已有 10412 次阅读 2021-10-6 20:44 |个人分类:科研教育|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IMG_20200405_092955.jpg

[这是我前段时间接受一家学术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书面采访的内容。]

Q1:请您谈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阻力都有哪些?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马: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得不到有价值的结果或是做实验失败都是很常见的。克服阻力的关键之一是“谋定而后动”,即在实验之前做好实验设计,并做准每一个实验。哪怕实验结果不理想,只要实验做到精准,实验结果都能够成为学术论文或者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如果实验结果和想象不一致,那么也不要沮丧,如果能把问题搞清楚,说不定你的论文还能发表在更好的学术期刊。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遇到挫折。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静下心来分析已经得到什么数据、还需要做什么实验。而且,要让他们明白做实验不能贪多求快。当审稿意见回来后,就要及时地围绕着这篇论文补充审稿人要求的实验、回答审稿人的问题,而不能先把这篇快要到手的论文放在一边不管不顾。当学生的一篇英文论文被接收后,我会让他们在效率低下时,提前把自己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作为学位论文的一章内容。还可以提前撰写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这样,就能赶在时间的前面,确保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也能看到阶段性的进展,不容易疲惫。换而言之,读研期间导师引领学生把握好时间节奏是很重要的,在一个阶段就得把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目标要明确,精力要集中,做事要有章法。 

Q2:在您从事科研的道路上,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成为您坚持的动力?

马:学术严谨成为我和身边人共同的追求,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的妻子任教后,指导学生写的一篇论文先后投到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但都被拒绝了。投稿之前,我总是质疑她:“这样的文章能被Nature接收吗?”但她仍坚持论文修改,重投。最终,这篇论文发表在了Science AdvancesScience杂志的子刊)。

  她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和本科生完成了十多篇科研论文。有时候即使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最终文章也只是发表在PRB或者根本没有写出来。他们花了好长时间反复修改论文、检验结果。即使如此,她说,虽然只是发在PRB,但这些都是仔细研究的结果,而不是随便发表的。

  入职十年,目前她的职称还是副研究员。但她现在想的不是评职称,而是把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做好,在每一个研究体系中,在每一篇论文中发现科研的乐趣。

Q3:教学和科研兼顾一定非常辛苦,请问您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呢?

马:有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时,都说教学能促进科研,科研也能反哺教学。但我认为这只是理想化的情况,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现在的大学环境也不是特别能允许教师“慢慢来”。刚开始上一门课时,你必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很少有时间直接做科研。只有课程准备好了、教过好几年之后,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才会减少。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空余的时间温习一下课件。这样教学对科研的影响才会降到最低。简而言之,合理安排时间,不同阶段有所取舍。当然,还要明白,课题组研究生是做科研的主体,研究生导师必须学会同时指导多个研究生做科研,让他们取得科研进展。

Q4:作为学术“前浪”,您会给予学术新秀、这些新一代的“后浪”们怎样的寄语?

马:在读研究生时,千万不要看到周围人或者自己在高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就轻飘飘地认为自己走上独立的学术道路后一定能轻易地取得成果。做科研、当老师都没有那么简单的。仅仅是上课、开会、处理各种杂事就应接不暇了。这世间的事,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要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会付出甚至是放弃一些东西。生活不是理想化的,没有人能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做好。大家无非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做一些事儿,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还是那句话,合理安排与规划至关重要。

  我在复旦大学开了一门研究生课“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通过系统授课,我给这些“后浪”们传递这些要点——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写论文,都有方法可循;做事要积极,做人要厚道;努力读研,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要务实,而不要矫情。换言之,读研期间,什么阶段就做什么阶段的事情,一开始要使科研“着杠”,以后使找工作“着杠”,千万不能一开始想着玩,到后来论文发不出,毕不了业,也没时间实习、找工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1306971.html

上一篇:明白了这些,在读研期间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下一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访谈

23 郁志勇 郑永军 郭胜锋 李宏翰 王启云 郭战胜 冯兆东 黄永义 夏炎 陈万浩 周忠浩 李双双 马陶武 李东风 徐长庆 孙颉 农绍庄 贾玉玺 李可 刁承泰 胡泽春 王德华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