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导师让学生做事,是否构成“剥削”? 精选

已有 8532 次阅读 2022-3-28 07:46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mmexport1600492555531.jpg

现在网上经常出现关于“导学矛盾”的新闻。

2021年9月15日,一位记者打电话来,我们聊了很久。第二天,我觉得对这一话题还有话可说,就把我的一些观点归纳了一下,用手机录制了音频,发给他。

记者/编辑你好,昨天我接受你的采访,今天我想再概括一下。我认为导师是否在剥削研究生,不能够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或判据)。

第一个变量:导师让学生干活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内容是跟学业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能否构成让学生毕业的论文,还是说跟他毕业毫无关系。

第二个变量是工作量。即要花多少时间来干跟学业无关的事情。

第三个变量是师生有没有形成一种约定,特别是学生是否同意这样的安排。

就第一个变量“工作内容”而言,老师让学生干活的内容有三种。

第一种是做课题。这个课题呢,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也包括横向课题,就是从企业拿来项目。有的企业的项目是可以发文章的,有的企业项目是不能够发文章的,为了满足导师年终考核服务的。老师把横向课题给研究生做了,这个东西呢不能够管毕业的,于是学生不得不做另外一个基础科学课题来满足自己的毕业需求。这就是一个灰色的地带。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讲,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锻炼研发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跟毕业毫无关系的事情,满足导师刷工分的需求、挣钱的需求,那么这个是处于一种灰色地带。如果工作内容是做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能够确保学生能正常毕业、学生能发文章的话呢,那这不构成剥削,无论老师每个月给学生多少钱。

第二种内容就是说是这个课题组有一些公共的事务比如说报销,比如帮导师做ppt,帮导师做一些跟课题组相关的杂活等等,那么这也不能够被认为剥削吧。一般来说,课题组的每一个组员都有义务去分担这样一个任务,关键是导师不能够让某一个人集中做太多的事情而耽误了学生的科研。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事务,偶尔有的人去报账、帮助老师做ppt都是可以的。

第三种内容呢就是帮导师做私事儿,比如说帮导师辅导小孩功课,那是不可以的,至少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干这个事情。一呢,是他们也干不了;二呢,如果干了以后,导致了他们毕不了业,发不出文章,那怎么办呢,那就算到我的头上啊。我为了避嫌也不能干这个事情啊。三呢,公和私要分开了。不分开的话,学生有可能嘴上不说他心里会有嘀咕的。除非偶尔有时候中秋节学生到导师的家里来,做几个菜一起吃一吃,那是另当别论。

刚才我从内容方面来进行一个判断,第二个是从量的角度来判断。比如说导师让学生干课题组事物究竟这个量有多大呢,是偶尔让他去拿个快递还是每星期有一半时间要干这种课题组事务呢,如果一半时间干这些杂事的话那就过了,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很多学生他嘴上不说但他心里面嘀咕,他会觉得非常难受,最后总有一天矛盾会爆发的。

第三个变量是师生之间是不是有个约定,比如说有的老师就让学生做课题组报账,但是他们有约定我每个月给你多少钱,给你额外的钱因为你当课题组的助管,我给你配这个助管的职位,也给你一定的钱。如果他们彼此很爽快地形成这样一种安排,那么他人也无从置喙。但是呢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彼此都信服的约定,导师一味地去压迫学生干这个事情或者欺骗学生说你给我做这个事情我给你什么啊但是事实上没有做到的话,那也是不好的行为。

我想讲“导师是否剥削”的判断是由三个变量所决定的,不能够一概而论。

你昨天还问我,我看到周围是什么情况,并且呢,你最后还问我对这个情况,对将来的发展是乐观呢,还是悲观?我想这两个东西呢,也是可以集合起来再讲一下的。

我讲授科研技能和学术规范课。在上网课的时候呢,也有的学生他提出几种现象。有的人进了课题组以后,一味地帮课题组其他人干活,而最终呢,就导致了这个成果归他人所有。那么对于这个情况呢,我理性地跟学生进行分析,给他讲:本来导师做这个安排之后,就应该跟你说好了这个东西,这个成果归谁是吧?而如果这个导师一味地让你连续两三年都给别人干活、做课题啊,那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会影响学生的毕业,那么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有学生反映,学生帮老师报账,或者说帮老师做杂活,甚至有学生说,帮老师做家教或者接小孩等等。学生比较困惑,也不会说不,这样就导致了张力的积累,矛盾的积累,以后呢,有一天会恶化的。什么时候恶化?那就是他发不出文章了,比如说你本来说要求是研三毕业的,现在他到研二下学期了,还发不出文章,那这必然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那么对将来,对于这个现象是持何种态度呢?我可以用审慎乐观四个字来形容。我也来分析一下这个线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个呢,是“向下”的一个趋势。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导师人数也扩大,很多导师是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太多的培训。他们初为人师,不大会管理研究生,而且,现在非升即走,考核的压力又大,就会导致导师逼着学生做事情。那么出问题的数量就会增加。总的研究生招生量增加了,哪怕有1%或者0.5%的学生有问题,师生矛盾有问题,那么总量会是增加的。

从向上的趋势来讲,近几年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你可以在网上查一查师德师风的规定,教师行为规范的规定。我们学校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一是入职培训,二是新晋导师、新进导师的培训,三是导师沙龙,四是院系层面的培训和座谈。有一些媒体也经常会报道,或者说披露这样一些案例,这对导师来说也会有警示的作用,特别一些事情网上曝光了以后,导师会有一些害怕的。

但是很多导师还是缺乏职业规范方面的培训,一些规定看过就算数了啊,觉得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大,他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犯这个错误,也不会犯这个错误。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有很多灰色地带的,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还不该做,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说法,比如说让学生报账,你到底该做不该做,让学生做横向项目。而这个横向项目是不能管毕业的啊,学生必须在做横向项目的同时,做能管毕业的纵向项目,这个事实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各个学校的态度呢,也是很微妙。网上曝光了,出事了,学校的态度是什么呢?只要这个事情不涉及到本校,大家都很淡定的,而一旦涉及本校的舆情爆发了,才会引起足够重视。但是,一方面是重视了,第二方面呢,希望把帖子赶快删了,所以说还是没有从本质上去防患于未然、把这个工作做实做细。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1331334.html

上一篇:如何促进网课学习?
下一篇:回顾这段难忘的日子

14 王涛 褚海亮 赵志明 李东风 刘立 张晓良 姚伟 陈万浩 赫荣乔 周忠浩 彭真明 刘继为 晏成和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