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开卷有益----Emotional Blackmail 精选

已有 8920 次阅读 2009-1-5 11:02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大家知道吗?我们平时经常被Emotional Blackmail(情感敲诈)!

老板对学生说,除非你得到如此这般结果,否则毕不了业。
老板对下属说,除非你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否则解雇。

同学对班长说,不要记我今天迟到,否则我就要被开除了。
妻子对丈夫说,除非你今年买到房子,否则我不活了。
在街上,有的讨饭的人把钢筋往自己脖子上饶,说除非你们给我钱,否则我不活了。

到商厦去买衣服,营业员耐心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当你决定不买时,营业员委屈地说:“我陪你挑选了那么多时间,我的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老板叫你写综述,但是当你决定不写时,老板说:“你们这些人都不帮我,叫我怎么办?我好苦啊。”

老板有难,求你干什么事情,就说:“希望你能帮我做这个事情。如果做得好,不久我们部门招聘副经理我优先推荐你。”可是,一再用此手段,只见动嘴不见行动。
女朋友对男朋友说:“你给我买项链,我就爱你。”

以上四种,都是Emotional Blackmail(情感敲诈)!

情感敲诈者分为四种。

第一种为“惩罚者”,就是说:“除非你依照我的意思去做,否则我要惩罚(如解雇)你。”

第二种为“自我惩罚者”,说:“除非你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否则我要惩罚自己(如自残)。”

第三种为“受害者”,就是说:“如果你不满足我的要求,那么我受害了,这是你引起的。”

第四种为“挑逗者”,采取“胡萝卜”策略,但是从不让满足他要求的人真正吃到“胡萝卜”。

情感敲诈者利用三种“武器”来敲诈别人,简称FOG。

F就是Fear(害怕心理):“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意思做,我就离开/解雇/不喜欢你。”

O就是Obligation(责任感):“传统道德中,一个好女儿总是要守在妈妈身边的。”

G就是Guilt(愧疚感):“我不高兴/得不到/失败了,这全是你的错,是你没有帮我引起的。”

情感敲诈的人把我们抹黑、丑化,把自己拔高,占据道义的至高点。

情感敲诈的人暗示自己总是对的,是神圣的,被敲诈的人是错的、无知的。

情感敲诈的人在得不到自己目的时会和其他情感敲诈的人联手来敲诈。

情感敲诈的人会把举出别人(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说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

其实,这些反映了情感敲诈者内心的困惑、贫乏和依赖性!反映了他自己的心理缺陷!

一个巴掌拍不响。被敲诈的人的配合,也纵容了情感敲诈者!


想想生活中有心理弱点(害怕心理、责任感和愧疚心理)的人还真多,这样的人容易被情感敲诈。

比如说有的科研工作者和别人展开合作,发快报的时候,把提供某种表征的合作者的名字加上去,这无可厚非。可是到写长文章的时候,也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加上去,虽然到那些人的数据并没有用在长文章中去,而早就在快报中“倾巢出动”了。究其心理,加名字的动机就是害怕合作者说。

再比如有的人找到了工作即将离开实验室,按照常规,把数据整理出来交给老板就行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走到哪里算哪里。但是忽然想起这么做对不起老板,就整天睡不着觉,自己折磨自己。这种心理就是“责任感”。

再比如,你和别人合作出文章,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或者在署名上不公允。你找别人理论,别人说:“你本来是没有智力贡献的,给你加名字本来就是学术不端的。现在可怜你,如果你同意目前的安排,就加名字;而不同意就名字去掉。”这种说法,利用了人的愧疚心理。

在比如,你以前一直乐于助人,但是某一天你感到力不能及了,想不帮助别人的,别人就说:“你以前一直是好人,现在怎么变了?”或者说:“我原来还以为你是好人呢!”这些说法,利用了人的愧疚心理。

再比如,有的老板喜欢在学生面前先树立正面典型,说实验室前面一个同学同时干五摊事情,五年出五十篇文章,哪像你们这帮饭桶,同时干一件事情,一年才出一篇文章。如此行为,也是“情感敲诈”,利用的是下属的self-doubuts,即害怕自己无能、害怕自己光吃米不下蛋的心理。

到商店里去,你最后决定不买这件衣服。营业员就说:“你买不起就别买”。你感到自尊心受到巨大伤害,为了证明你买得起,你依然买下了这件天价衣服。这也是被情感敲诈的表现。

了解以上这些情感敲诈的行为和心理有助于自我保护!讲道理的人怕不讲道理的人,不讲道理的人怕不要命的人。如果人的脸皮能够再厚一点,说:I don't care! 或者Who cares!,不闻鸡起舞,情感敲诈者自己只会讨得没趣。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208606.html

上一篇:我是怎么当上审稿人的
下一篇:我所看到的美国博士培养模式【修改后发表】

2 武夷山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