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有舍才有得 精选

已有 13371 次阅读 2010-2-24 12:58 |个人分类:我的散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机会”和诱惑。几年前,我做博士后时有多家国外“开放获取”杂志“邀请”我投稿。我有点心动:我的博士论文中有些数据尚未发表,不知可否利用这个“机会”塞进一些文章?我给以前的博导写信询问能否发表。他说我已经独立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1)这些杂志的“邀请”并非针对特定的一小部分作者,而是给很多人都写了同样的信,属于泛泛而谈的广告,他本人也收到一样的“邀请”;2)在没人看的垃圾杂志发文章影响自己的声誉。看了博导的回复,忍住自己的心动,忘了未发表的数据。结果未发表的数据最后融入实验室别人的文章中,我为第二作者发表了多篇文章(Topics in Cat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最近,又有很多诱惑。比如Molecules杂志正在办多相催化专辑,请我写一篇综述。该杂志SCI引用因子1点几,至少发表后能够在年终考核中有用。但是该杂志索要1万人民币的版面费。还有个引用因子2.8的有机化学杂志请我写篇综述。可以不交发表费,但这样的话大多数读者不能下载文章;而要让读者能够自由下载我的文章,则需要交发表费。最主要的是,我还没有做过金催化的有机化学,既然没有做过,就很难写了。还有国外多个没有引用因子的刊物找我写综述,我都有那么一点心动,不过还是没有行动。遥想到在国外的时候,每当有外国杂志创刊,我的博士后导师都把新杂志给他的“邀请信”发给我,问我能不能写篇综述,哪怕和我们小组的科研关系不大。可见,心动是难免的。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

最近,偶然读到《科学新闻》“生活-随笔”栏目张汉写的《舍得与放手》,有所启发。
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09/11/838.html

作者写道:“赖撇是一种十分弱小却又贪心太重的昆虫,它在爬行的时候,贪婪的双眼总是不停地四处张望,只要是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驮在背上,而它所喜欢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结果身体不堪负重,最后一命呜呼。想起了近期在电视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则广告:有舍,才有得。”

其实,不加选择地接受国外各类杂志的“邀请”或者一窝蜂地给刚创办的新杂志投稿,还以为有“优惠”给你VIP处理,这种情况就像赖撇一样,“贪婪的双眼总是不停地四处张望,只要是看到了自己中意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驮在背上”。

这样的情况还很常见:比如一听到有合作机会便不加选择地四面出击,把任何“机会”都抓在手上。一听到国内有“某某计划”便四面出击,到国内挂职“某某教授”,四处争夺资源。有的国外博士后虽然是坚定的“海不归”,但一旦找不到下一个博士后的位置了,便在国内四处“狡兔三窟”,可是给了他位子,他又不出现了。

无独有偶,手头有本《中国研究生》2010年第一期。薛惠锋教授在《论当代研究生的责任》中写道:“学会放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偿失。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只有勇于放弃、敢于放弃,人才能轻装上阵,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快。相反,如果什么都舍不得放弃,背着沉重的包袱前行,人就会被各种包袱压倒,被各种因素牵绊,最终只能对即将获得的成功望而兴叹。
http://news.iciba.com/201001/621405.html

以上两位老师的“舍得”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星云大师的《舍得》一书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即:“舍”就是给别人,有“舍”才会有所“得”。星云大师说:“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微笑,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

星云大师这些话都非常有道理!这让我想到,在credit的分配上,也是这样:越是“拥有”的人,越是有气度;而越是“缺乏”的人,越是没有风度!两年多前,我的博士后导师叫我把我合成的样品给隔壁实验室一个做NMR的博士后表征,作为合作。那个博士后独立完成了课题,他自己的老板并没有怎么参与,而且那个老板没有什么点子,很久没有出文章。写文章的时候那个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我为第二作者,他的老板为第五作者、通讯联系人,修改了论文。实验是第一作者作的,文章是第一作者写的。但是等我们离开实验室后,那个老板给我写信说文章是他自己写的,自己署名为第一作者兼通讯联系人。这个例子活生生地说明了星云大师的话。

另外一件事情,以前我被要求替课题组他人整理和项目有关的文章,我分析数据、写了文章、设计了对照实验和进一步实验、提出学术观点、写了cover letter和答辩信、校订清样得第二作者。当时我拿了工资,因此这算工作的一部分。后来我离开了实验室成为独立的教师,有一次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他们写封信,征询能否成为个别文章的共通讯联系人。结果对方就像是一个小孩死拽着玩具怕别人抢走似的,怕我把他的功劳抢了去。看到回复,我一点也不生气。因为:这恰恰反映了别人人性的弱点,应该可怜别人才是,干嘛要自己生气呢?越是“拥有”的人、越是不把外物当做自己“命根子”的人,越是不会害怕和别人分享。而害怕和别人分享、不舍得给别人,反映他的“缺乏”和“在意”。

让我们学习星云大师的话:“舍,于人是慈悲,于已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297239.html

上一篇:选读余惕君的《凡尘悟道》
下一篇:科研路上血的教训【修改后发表】

38 苏青 王晓峰 鲍得海 章成志 何凌云 余世锋 郭向云 蒋永华 孙学军 刘红超 张晗 彭友松 王培会 唐小卿 储琪 吕喆 盖鑫磊 马福民 卢洪健 吴玉昌 王斌 林锋 张旭 鲍海飞 彭春艳 唐常杰 左正伟 李毅伟 任益辉 李宝军 高绪仁 韩立娟 littlejoy lovetang86 chtang turfgene xchen leiyunt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