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高校生态-获奖的背后
热度 3 2021-5-20 13:27
近日,某高校老师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单位群掀起点赞热潮。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对于获奖者及团队成员,第一时间由衷送上了个人祝福。 反思一下,为什么他能获奖?该老师是学校几年前从中科院引进的人才。几年间学校给予其提供必要条件,在其个人努力及团队合作支持下,砥砺奋斗,终于化茧为蝶,开出成功之花。 ...
4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容易
热度 1 2021-5-17 09:08
就大学而言,没有人一开始就不喜欢当老师。我相信每一位刚入职的老师都满怀豪情,准备大干一番的。但为什么不同老师的差距随着时间逐渐拉大? 喜欢对于兴趣培养很重要。喜欢某事,就会关注某事。但不一定都转换为兴趣。但产生浓厚兴趣的事情必然喜欢。对于陌生事物,一定从了解熟悉开始,再到产生兴趣,热爱去做,最后 ...
3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大学生课外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作用
热度 1 2021-5-15 15:00
周末到学校,偶遇大二学生在搞生物学教学技能活动。出于好奇,进教室坐在后排随便听听。讲的内容恰好是我熟悉的部分。于是饶有兴致的听了2位同学的讲课。内容选自高中课本某一章节,自制PPT,讲解几分钟。然后讨论点评。 听后,我的感觉是,组织这样的活动,对于大学生开展训练,提高教学技能有一定帮助。尤其是试讲, ...
3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答辩委员要自重
热度 9 2021-5-14 08:51
研究生论文答辩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关乎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质量。答辩委员会是学位论文最后一道关口,能否守得住,就看每位答辩委员的责任心了。走过场还是学术思想的碰撞,效果截然不同。 我参加过无数次校内外答辩。每次事先都会仔细看论文,琢磨提什么问题,尤其是遇见水平 高 的论文,更是不敢怠慢,小心谨 ...
8146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9
高校生态-教学成果是逐渐积累起来的
热度 6 2021-5-13 14:59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永恒的两大主题。科研与教学说到底是靠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获得教学科研成果的关键。文件虽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教师的内在需求才是动因。 近年来,科研强教学弱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老师们对科研重视程度远大于教学?我想这不必多言,大家心知肚明。 两条腿走 ...
399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6
高校生态-量化评价
热度 3 2021-5-11 11:11
高校量化评价对于每位在岗教师都是必须经历的。在高校,老师科研接受学校的评价,教学接受学生的评价已成常态。 科研评价量化指标是论文,项目,奖项。教学评价量化指标是学时,上课门数,教学纪律和学生评分。哪一条不达标都是不合格。老师们无决策权,吐槽没用, Publish or Perish, to be or not to be 。 ...
235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高校生态-教学科研有何不同
热度 7 2021-5-8 13:54
教学科研是大学老师的两条腿。但是评价机制大不相同。 科研在四唯导向下,老师们已经习惯于以文章数量,影响因子,项目层级,奖项等量化指标评价科研的强弱和职称的晋升。 教学是个良心活,没法用数字评价(如学时多不代表教学好),学生评价难以全面客观。但教学奖,精品课,名师,教材都是可以量化的,但这些掺杂 ...
514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7
高校生态-年轻人的未来
热度 1 2021-5-6 14:47
高校是一个铁打的营盘。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为之奉献了青春和才智。“改朝换代”的转换期明显缩短了。 最近与年轻人有关的信息很多。五四国家表彰青年名单出炉。2021博新计划出台,数百位博士后脱颖而出。一位博士后获得国际奖励而前景看好。一位博士后出站因考核不达标只能另寻出路。一位高校年轻教师连续申请国基不中 ...
23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判别研究生论文质量
热度 3 2021-5-3 09:51
作为大学研究生导师,论文评审(投稿和学位论文),几乎是每年的常规程序性工作。除了对自己的学生论文严格把关外,还要对校内外研究生论文进行评审。 博士生论文与硕士生论文的评审标准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不同层次。博士生是未来高校的教师,从立论到论述,从设计到结果都要有一定创新,逻辑是否合理,讨论有无个人见 ...
795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我对本科教学的认知
热度 7 2021-5-1 09:09
本科教学是检验大学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包括教,学,考三个层面。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教师上课前对教材是否有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架构,体系和相互章节的内在联系是否清楚?对学说,假说的来龙去脉和内涵是否真正把握?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方式? 怎么将复杂的问题用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 这考验老 ...
469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