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Y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NYANGZHANG

博文

大学中“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好像有欠妥

已有 6870 次阅读 2013-5-26 08:40 |个人分类:大学中department的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命名, 教研室, 基本单位, 基层单位

 

大学中department的思考:(2)大学中“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好像有欠妥


[摘要]大学中的“教研室”(教研组)已经问世60年了。但1953年,“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现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世界上3级建制的大学中,基层单位总是称为“学系”。如中国港澳地区的、美国的大学主要是3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department,与“学系”互译是大家所公认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4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也是称为“学系”。大学4级建制中的基层单位名称,中文到底用什么好呢?是“学系”好,还是“教研室”好,或“学室”好?,用“学科”好像也有欠妥。敬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关键词] 大学;学院(college,faculty);学院(school);学系(学科;department);教研室(department;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

   

     大学中的“教研室”(教研组)已经问世60年了。但“教研室”1953年的命名好像有欠妥。1991年,由药理学系(当时称为:“药理学教研室”)改行做医学编辑后,第一项编辑工作(编制《上海医科大学单位中英名称对照表》)中参阅有关文献时发现“学系”、“教研室”有两种不同英译法 [1] (见:附录1)。本人原认为:单位名称的英译能用就行;并指出:一个具体的单位名称的英译,不宜随期刊而异[1] (见:附录1)。正是英语学学者靳彪先生1993年的论文[2]对前文[3]的考问:“Department是教研室吗?”;由于前文[3] 文题是“医学院校单位名称英译探讨”,就已对探讨的范围与内容做了明确的限定,靳彪先生论文的立题,就好像有点不靠谱啊;但是,本人多次应答:“Department是学系(学科),也是教研室”,却均被无音讯退稿。20年来本人一直在关注与思考,2005年购买了电脑,慢慢学会用电脑、网上检索。并由最初约10多年中的深感委屈、难过,逐渐慢慢变成了谅解与快乐。这里,先试述大学中的“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以后,再探讨如何翻译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切磋。如有欠妥、错误,敬请多多指教与惠正。


两类“教研室”好像不宜混用同一个缩称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4]中,教研室:教学研究室的简称。是高等学校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各省、市、地(州)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负责本地区教学研究和推动教学改革的机构也称教研室。

     例如,由网页查阅可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即:市教育局)教研室(简称上海市教研室;1950建立的),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课改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上海市各区教育局也均设有教研室。其与大学中的教研室(大家一般公认的:教学与研究室)相比,是不同类别 、不同级别、不同含义的另一类“教研室”。“研教室:教学研究室的简称"的记叙本身就有两种解读:(1)教学的研究室;(2)教学与研究室。两类不同的“教研室”,好像不宜混用同一个缩称。故“教研室”的命名好像也有欠妥。


“教研室”的命名好像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4]记叙:新中国成立前高等学校多数无教研室组织,采取教授负责制,由教师直接向系(科)主任或向校(院)长负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高等学校设立教学研究指导组,后改为教学研究室,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室设主任,在系(科)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上述记叙,比较笼统、而且欠严谨。具体来说应该是:1953年之前,大学中除医学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系统,是没有真正的基层单位(基本单位)。大学医学院(包括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中均有“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与研究的组织”。临床医学的称为“学系”;基础医学的称为“学科”。大家可见证于《上海医科大学志》[5]、1953年(及其以前)的中华医学杂志、生理学报等期刊中论文作者单位署名;1953年,中国大陆地区医学院中的“学系”、“学科”,按上级有关文件指示,同步、规范的改称“教研组”;大家可见证于1954年(及其后)上述期刊的作者单位署名;文革后改称“教研室”。大学其他院系,1953年在“学系”(在这种情况下,其由“基层单位”变成“非基层单位”)下同步、规范地新建立“教研组”(并未听说过有什么“教学研究指导组”;有待于考证),文革后改称“教研室”。1953年在“学系”下新建立基层单位称为什么好呢?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据说当时由于前苏联专家强调大学要有教学、科学研究两项任务,故称为“教研组”。本人1964年工作后,听同事们口语中还总是讲“药理(学)科”、“生理(学)科”。按照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大学中下设单位名称中,一般均应该冠以“学”,如“学院”、“学系”。其实,大学中“教研组”、“教研室”,本来就好像应该称为“学组”、“学室”。故“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就好像就有欠妥,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

 

”教研室“命名欠妥的根本原因初步试析

   

      有关领导部门的负责学者(不可能是工农革命干部),当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需要建立真正基层单位时,他们对自己就读过的”学系“具有深厚的母校、母系情结,不愿将”学系“(降级)作为新建立的真正的基层单位的名称。已经60年了,至今还是这样。以致在4级建制(一般均是与3级建制的混合建制)的综合性大学中,”学系“,可以是第2级单位(直属的”学系“、学院级的”学系“、还可与”学院“一起统称为“二级学院“);也可是第3级单位("学院”下设的“学系”);也可以是第4级单位,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的基层单位。

 

结束语   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名称的历史沿革可以表明什么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中文名称的历史沿革(见:附录2),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很相似。所不同的仅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复旦大学的派出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北京大学的第2级行政机构。大学中的“教研室”(教研组)已经问世60年了。但1953年,“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现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世界上3级建制的大学中,基层单位总是称为“学系”。如中国港澳地区的、美国的大学主要是3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department,中译“学系”是大家所公认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4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也是称为“学系”。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不知那一年)可能作出了规范:大学(包括单科大学)(university)-学院(college)-学系(研究所)(school (institute))-(基层学术单位类名称)学科(department)。大学4级建制中的基层单位名称,中文到底用什么好呢?用“学系”好,还是用“教研室”好,或“学室”好?传统上,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系统用“学科”,台湾地区的大学现在均用“学科”。用“学科”,好像也有欠妥,因为“学科”词义较多(且如“药理学科”,就是“药理学”;“药理科”倒有点像是一个单位名称)。敬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参考文献


[1]  张云扬. 作者单位英译名称谓的常见问题探讨[J].  科技编辑,1992,6(2):40-41
[2]  靳彪.  Department是教研室吗?[J]. 编辑学报,1993,5(4):229-230
[3]  张云扬. 医学院校单位名称英译探讨[J]. 编辑学报,1992, 4(2):104-105
[4]  林崇德,姜璐,王德胜( 主编;李春生 (分卷主编)).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心理·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363
[5] 上海医科大学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医科大学志[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编)3-7


附录1:“学系”、“学部”与“教研室”不同的英译法及其不应相互强改


    除医学院校学报以外的其他期刊的编辑人员,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将医学院校的school (of medicine;医学系)/ faculty (of medical sciences;基础医学部))强行改译为department;不应将医学院校的department(教研室)强行改译为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医学院校学报的编辑人员,也不将其他院校的“学系”强改称为“教研室”。 除医学院校的作者署名以外,几未见到过大学其他院校作者单位署名至“教研室”。可见,大学中英译名不同的“教研室”,它们客观实际身份,好像也有些差异。


附录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名称的历史沿革 (可表明什么呢?)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27年建立时是前第四中山大学(现:南京大学)医学院,是4级建制。1932年上海医学院独立建制,是3级建制、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4级建制;1927-1953年,基层单位名称:学系(学科)(department)。
 (2)1952年10月8日校名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5月14日校名改为上海医科大学。独立建制期间,均是3级建制、相当于4级建制(1953年,基层单位名称:学系(学科),改称为“教研室”(department)。
 (3)2000年4月27日与复旦大学两校合并。2000-2012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大学(university)-(医)学院((medical) school)-(基层单位名称)学系(department)。
 (4) 2012年,复旦大学组建新的上海医学院,表观上是4级建制:大学(uniersity)-(上海医)学院(college)-(基础医)学院(school;(临床医学院在筹建中))-(基层单位名称)学系(department)。由于上海医学院一级是复旦大学的派出机构(代表大学管理“大医口”;即:还包括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际上还是3级建制。

                                                                     ——张云扬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已退休))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9961-693534.html

上一篇:国标《文摘编写规则》“著录”中要求疑惑之疑惑
下一篇:张昌绍教授的相片怎么错成了桑国卫——网站最好公布联系电子信箱

3 张焱 孙学军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