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则天序,人循序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782219 读书,思考,写作,交流,会友

博文

一、敬问祖宗 二、纪念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

已有 4201 次阅读 2009-6-18 07:4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纪念, 慎终追远, 敬问祖宗, 曾呈奎

为父母立碑。敬问祖宗

 

我跪在父母坟前,

   刻石为父母立碑。我

肃穆默哀,慎终追远,冥思遥想,敬问祖宗。

这儿是有幸存放父母骨灰的风水宝地,

   准确说这儿只存放父母一小部分骨灰,

       那大部分骨灰撒在了美丽青岛的大地上。

然而,就是这存放父母小部分骨灰的宝地,

   却是我们与父母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的神圣所在。

       它连通着祖父母和所有祖宗的宅园──

                               宗族永恒的殿堂。

吾祖灵魂现在何处?

   当然是在天堂。在若木祖、伯益公、颛顼帝身边,

       秦皇、宋祖都在那儿。那儿盛况非常。

 

此时此刻,我们以无限敬畏的心敬问祖宗:

吾祖啊,平日我们怎与您老联系?

   我们需要您老的指导,您老理应得到我们的敬仰。

吾祖啊,俗间人怎样才能进入天堂?

   除了病死和其他意外死亡,

       就再没有别的愉快些的方法?

   难道去天堂必须得付出代价,

       就象俗间产妇的产痛在产房?

   难道必须死后才能进天堂?

       就不能人间──天堂来去自由?

吾祖啊,我们共产党人要在人世间建立天堂──共产主义,

   您老能否像赐予我们生一样再帮我们一把,

       让全世界的人都幸福?

   我们建成共产主义后,您老愿不愿意回来看看?

       我们怎么迎接您老?

吾祖啊,我们为什么要来尘寰?

   是游戏?是奖励?还是惩罚?

吾祖啊!吾祖!

   我们敬等您垂启。

 

 

 

     许宏愿,立壮志,担大任,创伟业

                   ──纪念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

                         

                 徐鸿儒

 

今年618日,是曾呈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我们用回忆曾呈奎先生的事迹来纪念这位著名的海洋科学大师。曾呈奎先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个优秀的掌舵人,是我们国家的海洋事业一位积极的参与者、重要的开拓者、有力的推动者和热心的宣传者,世界海洋科学巨匠。曾呈奎先生是一个永远都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曾呈奎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刻苦攻关、严谨治学、坚持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给我们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他为国为民、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给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做人的榜样。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又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

 

一、曾呈奎先生的心路历程

 

   曾呈奎先生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一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历来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曾呈奎先生出生在满清末年(1909),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一生坚守着这样的信条,但又有发展,古人是“学而优则仕”,要当官;而曾呈奎先生的“学而优”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这是他的人生追求,理想所在。

   曾呈奎先生出身于华侨世家,爱国是他的基本素养。祖辈的爱国传统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热情的爱国主义者,(祖父反抗清朝的腐朽统治,流亡国外)他少年时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列强瓜分,被人奴役,国家积贫积弱;黎民百姓累死累活地努力劳作,仍然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忧心如焚。20世纪初,我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民主和科学思想大量涌入。革命思想的熏陶,科学思想的启迪,曾呈奎先生认为国家之所以落后挨打,科学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他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

   科学有许多门类,他选择了农业科学。他许宏愿,要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他立壮志,要研习农业科学,用先进的农业科学使农业增产丰收,为劳动人民造福,使国家发达、强盛。他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自担重任,并给自己取号“泽农”,以明心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他学习和研究海藻的分类和种植科学,计划用耕种海洋来富民强国。为此,(福州协和大学,抗议、罢课,被开除)他在厦门大学毕业后又去岭南大学攻读硕士,1940年又去美国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1942年又获该校拉克哈姆博士后奖学金,去著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物理海洋学和海洋化学,同时开展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1943年,他接受该研究所的委托,开展了对美国列为战略物资的琼胶原料的生产和加工方法的调查研究。此外他对褐藻胶和卡拉胶资源的加工利用也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在美国已具有了相当优越的工作和学术声誉。

   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1946年,曾呈奎先生不惜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战争联绵不断、战火四处纷飞、贫穷落后的祖国,担任山东大学植物系主任、教授,兼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和水产系代主任。

   他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大业,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他寄希望于共产党,毅然决然地拒绝跟国民党南迁,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宁可只身一人留在青岛迎接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1950年曾呈奎和童弟周、张玺受国家之托,共同筹建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历史证明,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中国海洋科学全面、系统、规模化发展的开端。

   社会主义给新中国带来了光明前程,新中国给曾呈奎先生创造了施展“泽农”报国抱负的广阔天地。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夜以继日的拼搏,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专心致力于海洋植物学的教学和海藻学的研究,他和他的合作者们调查摸清了我国海藻资源的分布和区系特点,解决了紫菜和海带栽培中的关键问题,开拓了我国的海藻化学工业,丰富和发展了光合生物进化的理论,倡导并实践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道路,推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文革逆境中,为了实现他的“泽农”壮志,曾呈奎先生坚定信守,坚持斗争。1968年,他被关在所造反派自设的牢房里,睡在水泥地上,遭受到非人的折磨。许多人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曾呈奎先生却威武不屈,敢于反抗,对“棒子队”残无人道的兽行提出严正抗议,给他眼上帖膏药也不屈服。

   文革中,在单位里发生几起自杀事件后,有人规劝,实际上是诱劝他自杀。他则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写了一篇《论自杀》的宣言:“因为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要把我的科学知识奉献给人民,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爱我的亲人和家庭,所以我不能自杀;因为我还要活着与那些不执行党的政策的人作斗争,所以我不能自杀!”铮铮铁骨,何其壮哉!

   曾呈奎先生用76年不知疲倦的科学实践和永不停歇的宣传鼓动,开创并发展了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许多重要领域,促成了中国海洋事业的许多重大决策,贡献突出,功勋卓著。他的光辉业绩,得到了国内外海洋学界的普遍赞誉,他的高尚人品和为国家为科学顽强拼搏的献身精神,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曾呈奎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圆满地实现他的富民强国的宏愿,实现了他的泽农壮志,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

   2004年底曾呈奎先生获“2004年度全国爱心捐助奖”。他累计捐助近30万元。临终前6天,他委托人捐赠1000 元救助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的灾民。他临终遗嘱:“身体有用器官捐给社会,骨灰撒向大海,图书资料捐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爱国爱民,无私奉献,死而不已!何其伟哉!

   当今的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游戏规则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我们中国必须得要适应这种国际环境,溶入这个潮流。但是,溶入这个潮流,不是要消灭自己,而是要保住自己,发展自己,强化自己,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相应的位置,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靠文化。文化对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和谐和有序的最大最持久的凝聚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唯一能够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不是长城,不是天然屏障,也不是武力,而是在于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优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但是,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严重流失,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摧残,造成中华文化的断层。而今,在不少的人中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没有信仰,不要理想。流俗的电视文化,浅薄的搞笑,逻辑错误的“脑筋急转弯”,充斥青少年的课余时间。甚至他们把猪八戒、孙悟空当成了中华文化的正宗。不少人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不喜欢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看到和听到的文艺节目多半是浅薄的模仿,或者是无来由的怀旧,缺乏深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更有一些影视作品不着边际的“戏说”,胡编乱造的“宫廷戏”的泛滥,经典作品被篡改被颠覆的“改编”,随意践踏优秀的中华文化,弄得不少人人失去了历史、文化和真实的准绳。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中国代表、汉学家让-吕克.多梅纳克,200383日在《费加罗杂志》著文说:“中国传统文化令人迷惑,对于一个经常接触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有时会给人垂死的印象,有时又会让人感受到她的活力。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现在是什么使得中国与自身脱离?”

   “脱离”就是失去自我。我们不能与自身脱离!如果“脱离”了,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行动的时候就不知道是谁在说,谁在做。我们不能够眼看着在我们一代将世界上唯一还在延续的文明古国葬送。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需要接续、更新和重建,这应当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使命之一。

优秀的中国人应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曾呈奎先生就是这样的典范。他既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又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依照中华文化传统,他有理想,有志向;爱祖国,爱人民;自报奋勇,自担重任;百折不挠,刚正不阿;公而忘私,死而后已。他又是极为现代的,他爱科学,爱真理;爱民族,爱人类;风尘扑扑,走遍世界;广交朋友,善接良缘,把中国的海洋科学和世界海洋科学连接起来,使中国的海藻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曾呈奎先生的科研特点

 

   综观曾呈奎先生的科研生涯,发现有如下有几大特点:

   1.选题正确,计划周密

   科研工作有三难,依次为:选题目,订计划,做实验。首难是选题目,课题要有意义,经过努力还得能成功。曾呈奎先生选的课题“海带、紫菜、光合生物进化、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等都很有意义,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呈奎先生每开一个新课题,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研,然后反复论正。包括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进度和条件等,全部明确后,才能开始工作。在工作中经常总结交流经验,一般情况下每周一上午召开课题组人员会,检查上周工作,安排本周计划,使计划在执行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

   其实人生也是一场大科研活动,曾呈奎先生在人生科研中选择的课题是科学救国、富民强国,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曾呈奎先生一贯亲自看标本、做实验,亲临现场考查、采集。上世纪30年代,为了摸清祖国海藻的“家底”,他只身一人从海南岛、东沙岛,沿着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北到山东、河北、辽宁等省沿海,进行海藻调查。40年代在美国进修时,他深潜到水下十几米观察石花菜的生长情况。七八十岁还带队考查西沙。九十多岁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学术报告。

   3.严格严密,一丝不苟

   曾呈奎先生发现公开发表的论文数据有误,再公开发文纠正。他一直叫惯的“海带养殖、紫菜养殖、海藻养殖”,发觉不够确切之后,毅然提议改为“海带栽培、紫菜栽培、海藻栽培”。为了壳孢子中“壳”字的读音,他反复推敲,又特地请教了“老北京”,才最终确定念“ke”,不念“qiao”。

   4.特立独行,自主创新

   曾呈奎先生不因循,不守旧,敢于独创,他奇思妙想,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给海带局部施肥,他采用中国陶罐。别人养海带秋季采孢子,他养海带夏季采孢子;别人在海上育苗,他到实验室内低温育苗。他通过研究紫菜生活史,结合海上调查,发现了养殖紫菜孢子的来源,引发了一场紫菜养殖业的革命。

   5.建立机构,落实组织

搞科研机构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机构就没有落脚点,更无法谈工作。

   1946年,曾呈奎先生回国后,就与童第周先生共同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

   19497月, 曾呈奎先生和童第周先生在北京参加科学工作者会议时,向筹建中国科学院的竺可桢建议成立全国性海洋研究机构,得到竺可桢的全力支持。

   1949年10月19,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副院长。19491026日,童第周先生和曾呈奎先生联名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和竺可桢,建议在青岛成立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接受了建议,委托童弟周、曾呈奎和张玺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此后,曾呈奎先生就在这个所一直工作到逝世。他的主要科研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6.组成团队,群策群力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要做成大事业,必须有一批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所以曾呈奎先生在身边团结了一批人,形成团队,各个研究方向都有专门人员把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可以说,曾呈奎先生的主要科研成果都是这个团队完成的。

   7.培养人才,广种新苗

   曾呈奎先生在学校教课培养学生;在单位,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带研究生,带留学生培养人才。他一生中仅高级科研人才就培养了100多位,他们散布在全国沿海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在海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战略思维,指导整体

   要推动全国、全世界的海洋事业,必须要有普适的理论指导。曾呈奎先生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在适当的时机,他都从全局出发提出战略指导意见。

   1960年全国海洋普查胜利结束后,1963年曾呈奎先生与29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管理国家的海洋国土和海洋事业,曾呈奎先生参与了报告的起草工作。

   曾呈奎先生和一批科学家联名向山东省人们政府建议成立山东海洋技术开发中心,1981年该中心在青岛成立。

   1981年,曾呈奎先生向全国人大和山东省人大提交建立海洋药物研究所的议案被接纳,成立了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推动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海带、紫菜和贻贝、对虾等,通过在室内培苗养殖成功后,他根据他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及时地总结了国内外海洋水产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参考了国际上大马哈鱼放流增殖的实例,全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设想和倡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水产生产事业的发展。90年代,曾呈奎先生更进一步提出蓝色农业的理念,得到世界同行的响应。

   9.著书立说,推广成果

   为了及时报道和更广泛地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曾呈奎先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为生产实践奠定技术基础。曾呈奎先生一生共发表论文395篇,专著14部,都是重要的海洋科学文献,为世界同行所推崇。94岁他主编的《中国海洋志》(250万字)出版,96岁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出版(910435万字)出版,均获得多项奖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呈奎先生为国为民干大事业的理想和实践经验,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

   曾呈奎先生虽然在4年前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科研硕果在,他的煌煌巨著在,他的高尚人品在,他的奉献在。我们要继承他的事业,发扬他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复兴中华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https://m.sciencenet.cn/blog-74364-238809.html

上一篇:卉子百日记趣
下一篇:丙寅大江行·00旅行缘起

1 郑融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