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经常看论文与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或工作中会有什么区别?

已有 5000 次阅读 2021-8-5 17:25 |个人分类:科研影响力和研究质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论文是做研究最基础的素养。

很多科研人员常常跟我们感慨,一个经常读论文的研究者和不常读论文的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事实上,经常读论文,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基础素养,也是想把科研工作做好的基本前提

之前一个与我们合作的老师跟我们说,他每天读论文的习惯受他的导师影响,现在也在影响着他的学生。

他的导师是领域内非常厉害的一个教授,前几年当上了国家一个科研领域方向的总师。他有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习惯,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喝着咖啡,看看最新给他推送的论文。到了晚上比较空闲的时候,经常也会回办公室继续读论文。甚至每次学生找老板汇报研究进展或者想法,他要么在工作,要么就是在看论文。

这个老师告诉我,如今他自己也会跟踪一些感兴趣的期刊,渐渐也养成了勤读论文的习惯。

而且,对于读熟了文献的科研人,这个工作量并不会特别大。比如这个老师用了一个软件每周新推送十几篇到几十篇文献,看题目筛掉一大半不感兴趣的,其中10篇左右会看,很多还不是精读,就看看摘要,看看方法和结果,真正精读的也许只有一两篇,甚至一篇都没有。

那么常读论文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呢?

1.最直白,最功利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快速“追踪”热点

科研工作秉持原创精神,但是同行之间互相启发也是科研的常态。

比如一个研究者发明了一个好的方法,他把这个方法用在A领域,也许你恰好可以把这个方法用在B领域解决你的问题,那越早看到这篇文献,对你的工作帮助越大。

所以,发现追踪新的热点,第一时间把握新方法,在别人没反应过来之前薅一波羊毛是常读论文的第一个好处

去年,那位合作的老师跟我们抱怨,他年初看到一篇2018年四月发表的文献,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他很感兴趣,因为这个模型正好可以解决他当时陷入困境的一项研究。但正当他兴高采烈的准备大展身手时,一搜索文献,发现就在去年年初,另外一个团队已经用这个新模型解决了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思路也非常类似。他很遗憾的跟我们抱怨,如果他不是偷懒,文献跟踪得可以再紧密一些,也许他就能提早抓住这个机会了。

他把这两篇论文都发给了我们。这是18年发表方法的那篇文章:

下面是2020年刚发表的那篇文献,用到了同一个模型方法。

我们必须承认,做科研的聪明人很多。同样一个想法也许会在不同的研究团队中几乎同时产生。这并不代表这个想法不够新不够好,那么谁能率先把工作做出来,谁就能占据先机。

所以,这就是及时跟踪论文进展的第一大好处,你先发现了好方法,也许就能更早更好地解决你自己的问题。

2.学习到研究思路和核心逻辑

日读论文三百篇,不会写作也会编。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确实揭示了读论文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第一条理由比较功利(虽然这是很多研究者最大最直接的理由),那么第二条理由对于大多数研究者其实更加普遍和平常。

那就是,文献读的多,才能发现文章的关键点,去学习到其他研究者研究的内核

这条理由其实对于初入领域的科研新人尤其重要。

一个领域的研究往往都是有内核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当你提出问题后,你需要怎么一步步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说明这个问题的逻辑链条是什么,这个逻辑链条中,每一个步骤需要进行什么实验/分析/计算/模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内容如果你只读几篇文献往往是无法归纳出来的。只有通过大量文献的对比阅读,你才能把这其中的关键和逻辑找到。

其实当你阅读了很多这个领域论文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研究是有共性的思路的。比如研究从哪里入手,需要做什么样的实验,进行了哪些验证来验证结论,是否与其他实验或者方法做了对比,常用的对比方法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科研新手下一步自己做研究的关键知识。

所以,当你读了很多论文,即使没有太好的创新点和思路,写出一篇论文对你来说也不是难事。

3.学习论文的写作以及制作图表

这一条理由同样是针对科研新手提出的。

你要通过读文献逐渐学会写论文。科研论文不仅格式很固定,甚至表述方式也很固定

在日积月累的阅读论文中,你可能会积累大量固定化的表述。这些素材都是你接下来自己写论文的关键。很多人说自己不会写英文论文,或者自己的英文写得不准确、不地道。其根源还是在于读论文读的少。

提升论文写作能力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多读多写多积累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另外,科研论文对图表的要求也非常高,甚至决定了编辑的关键第一印象。

很多研究者其实都有过这样的困惑,辛苦做出来的结果,怎么展示给读者?

科研论文的图不仅要求图像质量高,而且要求规范、可读、美观。很多小细节的把握,都需要你读别人的论文去学习和体会。

在日常读论文的过程中,你会在其他人的文章里逐渐积累这种作图的感觉和图表的样貌。比如同样的结果,有的文章用的是箱形图,有的用了散点图,那么这两种图形哪个更常用,哪个更规范?

下面这两幅出自论文中的图,不仅选择了恰当的图,而且配色方案也值得大家学习,既保证了美观,又有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类似的,还有论文中的表格。

比如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中常见的实验组控制组数据结果表,大多是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做表:

这种表格做出来就有一种很协调的舒适感,不同参数信息体现得十分清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用什么方式去表现数据,这些内容都在日常读论文的过程中逐渐学习。

4.如何进行论文追踪?

最后,说完了读论文的好处,一定还有些小伙伴觉得搜索和追踪论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各个期刊反复搜天天看,每天光查找论文就要耗费很多体力。

其实,跟踪论文这件事远比大家想象的简单。

比如一些数据库和期刊可以设置定时自动推送。比如你可以设置Natrue的自动推送,休息无聊的时候,就当看看新闻和八卦了,简单看看也可以了解领域的一些新发现和新进展。没错,科研人员的八卦也可以这么高端。

当然,用RSS或者期刊邮件订阅论文,甚至手动去期刊网站或者你感兴趣的大牛的主页搜索跟踪论文,还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

现在一些顶尖大学的教授和研究者们,早就用上了自动追踪论文的软件和工具。

比如我个人非常推荐的一款软件“Researcher”, IOS平台和安卓平台都可以下载。极其简洁干净,除了让你读论文,什么都不需要也不能做。

你不仅可以按照期刊来订阅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key word),主题(topic),甚至作者来决定软件给你推送哪些论文。

比如你可以设置自己的feed流,可以是某个关键词或者某个专家教授:

而且当你的账户和zotero或者mendeley这两个文献管理软件关联后,还能自动将论文发送到你的文献管理软件中。为你将来写论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还有一个我最近发现的非常酷的文献追踪神器“R Discovery”。除了常规的根据期刊、领域订阅论文外,它还结合了最新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根据你的研究和阅读偏好,从顶级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搜索文献,每天把最重要的文献推送给你。

另外,还有一个很棒的功能,就是在你浏览全文之前,它已经智能总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对于读论文简直太方便了有没有。


我是editage意得辑,关注我,每日一篇SCI干货~



https://m.sciencenet.cn/blog-769813-1298485.html

上一篇:青年博士讲堂:如何练就高质量论文并促成发表?
下一篇:硕士阶段如何发第一篇sci文章?

2 郭战胜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