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eiuc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leiucas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自然志11】胡萝卜不是萝卜
热度 10 2017-4-28 08:46
1996 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品叫做《打工奇遇》,说酒楼里有一道菜,老板起名叫群英荟萃,由于本来就是萝卜 拼盘 ,因此被前来打工的老太太戏称为萝卜开会,笑果真心不错。 图 1 白萝卜 萝卜是十分常见的蔬菜,种类很多。在上面提到的小品中,说到了白萝卜、青萝卜、水萝卜、胡萝卜等不 ...
个人分类: 自然志|7575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0
【自然志10】烟花时节杨柳风
2017-4-22 07:58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句经典诗句,叫做 “烟花三月下扬州”,无意中给扬州做了一次很好的推销。这里的三月“烟花”,可不是烟花爆竹的意思,而是指的柳絮杨花、如烟似锦的春日景色。在北方,种植杨柳较多的地方,每年的四月份都是烟花最盛的时候。 图 1 柳树枝条上的柳絮 柳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绿化树种,也 ...
个人分类: 自然志|57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志09】甘蓝开出花椰菜
2017-4-7 08:52
2017 年春节回家,吃到了自家种的一种菜,家里人都叫它苤蓝(苤,音“撇”;蓝,读作轻声)。我倒是很好奇,因为以前确实没见过,更没吃过。仔细端详,这种蔬菜长得就像圆的白萝卜,可是外皮却没有萝卜那么光滑,切成丝虽然也是白色的,炒熟了却跟萝卜味道很不同。其实,苤蓝不是一种萝卜,而是一种甘蓝。 图 ...
个人分类: 自然志|43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志08】黄菇娘,你真好吃
热度 1 2017-3-24 10:19
我在长春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在街头买过一种叫做菇娘的小果子,香甜可口的。离开长春以后,除了在北京见过一次外,就极少见过了。 2016 年的暑假,我又一次来到东北,在长春和哈尔滨的街头又见到了这种果子,好像故友重逢,忍不住又买了些吃。 图 1 黄菇娘 菇娘的中文学名叫做毛酸浆,属 ...
个人分类: 自然志|50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自然志07】土豆洋芋山药蛋
热度 1 2017-3-17 10:14
2007 年 8 月到 2008 年 7 月,我在宁夏海原县做志愿者教师。位于西海固地区的海原县降水稀少、土地贫瘠,粮食作物产量很小,产量最多的作物恐怕就是洋芋了。这洋芋就是土豆。 图 1 土豆上有芽眼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属于被子植物中的茄科茄属,也就是说跟茄子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土 ...
个人分类: 自然志|47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自然志06】你吃的芋头可能是地瓜
2017-3-3 10:49
在我去桂林之前,就听说桂林有一种特产,叫做荔浦芋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到,荔浦芋头曾经是贡品。到了 桂林以后,了解到当地有一道名菜,叫做 “荔浦芋头扣肉”,是选用优质的荔浦芋头和五花肉蒸制而成,一层芋头一层肉,松软芳香,肥而不腻,百吃不厌。 我的老家山东也出产 “芋头”,只是我起初并不知道二 ...
个人分类: 自然志|67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志05】叫桃不是桃
热度 6 2017-2-24 22:05
我老家在山东肥城,肥城的特产是桃子,并有 “天上蟠桃,地上肥桃”的美誉。蟠桃和肥桃都是桃,只是不同种,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蟠桃是扁的,而肥桃是球形的。 桃属于被子植物中的蔷薇科桃属,像肥桃、水蜜桃、黄桃都是典型的球形的桃,外面有毛,果肉甘甜。蟠桃、油桃、寿星桃和碧桃则是桃的变种,蟠桃是扁的,油桃外 ...
个人分类: 自然志|515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自然志04】巴旦木不是杏仁
2017-2-17 19:40
有一次,我去新疆的克拉玛依出差,正遇上大学时的师弟师妹,他们送给我一些新疆特产,其中有一种叫做巴旦木的干果,非常好吃。 图 1 加工过的巴旦木 巴旦木又名巴达木,是维语的音译,当地人都叫它大杏仁,是南疆的特产。仔细端详起来,这种干果的确跟杏仁有些相似,扁圆形,头略尖,类似梭子。干 ...
个人分类: 自然志|45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然志03】不是所有的瓜都是葫芦
热度 2 2017-2-11 10:22
初看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本来就是瓜是瓜、葫芦是葫芦,没有什么瓜是葫芦啊?先别着急!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植物分类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生物分类是很粗放的,就植物来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从形态上分,将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木本又可以分为乔木和灌木,并把长得相似的植物归为一类。二是从实用 ...
个人分类: 自然志|514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