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husiasm73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husiasm730

博文

我们那时候的老师 精选

已有 7360 次阅读 2019-9-10 15: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1.png

我小的时候,在一个乡的中心小学生活过7年,这7年涂染了我生命的底色,让我一生都对乡村,对教育充满感情。

我爸是这个学校的校长,是雅安师范校77届中师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如果有人指点他30天,他肯定可以考上一所大学,因为直到高考前的一个星期,他都在修地球,走上考场只有一周的时间准备,语文考的比较好,数学好像是0分。我妈是雅安师范校74届保送的工农兵学员,我曾经质疑过她这个保送的水分。我妈理直气壮的告诉我,你以为是谁都可以保送?你老娘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干活从来都冲在前面,在农村还是算能干的,不然能推荐出去?

我以为,在那个年代,我的父母是乡村中最优秀的人。因为据说他们结婚的时候,新建乡和荥河乡拿铁饭碗的人只有他们两个,所以他们顺利成章的就结了婚。我说我的父母是乡村中最优秀的人,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有工作,而是因为他们真心的热爱教育,是真正的好老师。我记得那个乡的中心校老师不多,只有10来个,还有一些是在学校临时聘用的合同工。那个时候,大家普遍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像我爸那种读过高中,还接受过师范校训练的老师,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了。当然,我现在看我爸写的文章错字不少,漏洞也很多,确实怀疑过他这样的水平师是怎么培养学生的?

这10来个老师,都是半农半教的性质。什么意思呐?这些老师除了在学校上课外,还经常要帮助家里做农活,所以我形容他们是半农半教,一半的农民,一半的老师。不过这些老师对工作是真心负责,备课肯定都是认真的备,教书肯定是卖力的教,对农民的孩子是真心的好。所以那个时候,是不需要对他们提尊重这两个字的。还需要什么尊重呐?如果下乡家访,学生家长请吃饭,自然是坐上席,新鲜肉没有,老腊肉肥肉整一碗,肯定是必须的,如果愿意整点包谷酒,只要你把正事做完,那也没问题。

老乡对老师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老师们对孩子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连乡上的干部,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发自内心的。我记得,我爸经常去和乡长书记商量办学的事情,乡长书记对我爸那是绝对的客气,韩老师,来,抽烟,有啥子事情要说?从来都把学校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爸去县城教育局,教育局领导对我爸也是很客气,认认真真的听我爸关于学校工作的汇报,认认真真和我爸讨论学校发展的问题。局长,甚至县领导下乡,经常就在我家吃饭,我爸拿起渔网,到学校门口的小河里撒一网,就是一盆正宗的青椒雅鱼了,那时候的干群关系就是这么和谐。家长是无条件的信任和尊重老师,对老师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老师,如果娃娃不听话,你就使劲给我收拾,给我打,辛苦你们了。孩子们对老师也很有感情,经常会给老师们提些菜来,玉米成熟的时候会给老师带点玉米,家里杀了猪,许多学生会请老师去吃顿杀猪酒……

我爸利用他的同学关系,给县上要了政策,乡里给了支持,请了个施工队翻修校舍和家属房。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着全校师生,下午放学后就到河里背河沙,附近的老乡都纷纷过来帮忙。校舍和家属房修好的时候,我爸也接到调令调到县城中学教书,乡里排了一辆最好的小车,把我们一家送到了县城,那是1991年。

2.png

我们一家住在县城中学的家属房里面,木头做的,不隔音,没有厕所,但是邻居都很厉害。我家隔壁住了一个老先生,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满头银发,慈祥可亲,见我总是笑眯眯。后来我才知道,县城中学的家属房里,住过许多大人物。这其中,就有我现在工作单位四川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解放前毕业的,那时候叫国立四川大学,也有解放后人民政府培养的。现在想来,这种师资力量配置,也是不多见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本来就凤毛麟角,更别说是四川大学毕业的学生,可是这样的老师,好像还不是一个,还有几个。

有这些老师坐镇的县城中学,是不需要谁来谈尊重的。不要说你是调皮娃娃的家长,教育局的领导,就连县上的领导,对这些老师都是客客气气,毕恭毕敬。我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去学校阅览室看书,看管图书室的爷爷非常慈祥,对我非常好,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教过我爸的数学老师,他的女儿,后来做过我们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我爸调动到县城中学的时候,校长是四川外语学院毕业的正宗本科生,郫县人,我喊黄伯伯。黄伯伯是校长,但是他同样要上课,同样要参加英语组的活动,水平是杠杠滴。我02年师范本科毕业,回老家教过两年书,当时校长姓秦,我喊秦伯伯。秦伯伯不是本科生,但是他干了一辈子教育,以前在泥巴山下的一个小镇中学当校长,干的风生水起,学校名声远扬,曾经被四川日报誉为泥巴山下的一面红旗。秦伯伯到县城中学来当校长,每次去教育局,教育局的局长都会马上起立给秦伯伯让座,给秦伯伯倒水,虚心听取秦伯伯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学校里还有一个教语文的老师,姓吴,是右派子女,受父亲的牵连,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家学渊源,水平非常高,人也特别有个性,有骨气,非常受学生欢迎……

我的许多老师,都是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等师范院校,他们当年都是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如果不优秀,在那个年代根本考不上大学,想当老师都当不了。

我记得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美丽的英语老师,她免费组织我们教师的子女一起学英语,一起做游戏。后来她九几年就去闯深圳了,我再也没见过,只是在网上读到过她闯深圳的一些文字。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叔叔教我,他跟我妈妈是一个乡的人,住在最偏远的地方,读书要步行十多里路,非常辛苦。他是八几年荥经中考的第一名,而且是从一个乡里的中学考走的,如果他有机会读高中,他一定会毫无争议的考上一所好大学,至少是今天说的双一流高校。这么优秀的人,他也当过我的老师,教过我两年。后来他走上了仕途,现在是我们爱人家乡的县委书记,但是他对我说,生命最怀念的一段旅程就是当老师,很单纯但也很快乐。

回想起这些老师的时候,我真的很有感慨。这些老师,都是最优秀的老师,也是最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他们以教书为乐趣,水平很高,很有骨气,是真正的受人尊重。

但是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99年大学扩招以后,招收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再加上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员的流动也成为了常态。老一批的老师逐渐退休了,年轻一点的老师不少跳槽到成都、绵阳的超级中学,优质的生源也逐渐流失了,没有了优秀的老师,没有了优质的生源,县城中学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现在说起县城中学,家乡的人们都不再是以崇敬的口吻。因为条件好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雅安、成都、绵阳读书,有些甚至小学就送出去了。每到周末,成雅高速,成绵高速上都是蔚为壮观的看孩子大军,家长们宁愿忍受与孩子分离的痛苦,也要为孩子的前途博上一把!那些在外面读书的孩子,不会再有我们当年对家乡,对家乡中学的那份感情,他们就像没有根的浮萍,漂泊的游子,从小就割断了对家乡的联系。

我不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局?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开的一个不必要的玩笑?我们为自己描绘的那些美妙蓝图,是否让我们倾尽一生在路途上奔波,甚至会丢失心灵的归宿?

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小学,早已旧貌换了新颜,但是校园空荡荡的,没有几个老师,没有几个学生,只剩下那些崭新的桌椅,漂亮的教室,诉说着自己的孤单和寂寞。

我工作和生活过的县城中学,搬迁了一次又一次,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全不是我当初心中的模样。我的那些老师们,死的死,老的老,走的走,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少。

我唯一能确定的是,不管我身在何方,我归向何处,我会经常想起这些学校,想起那些老师们,想起那时候的人们,那么的简单、纯粹、热烈和执着……

祝福那些真正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3906-1197441.html

上一篇:人生的每一天,都是高考!——祝福考生!
下一篇:那句惊世骇俗形容月亮的词语——回忆中秋节

23 王善勇 周健 郁志勇 武夷山 韩玉芬 张晓良 吴嗣泽 郑永军 汤茂林 段含明 王德华 黄永义 刘建彬 王永奉 姚远程 赵凤光 韦四江 展婷变 康建 彭真明 周忠浩 褚海亮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