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husiasm73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husiasm730

博文

从“出身论”谈起

已有 3882 次阅读 2013-4-10 10: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写下这个题目,就想起了“遇罗克”。在那个荒谬的年代里,因为他写出了一些常识,因为他反对“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的观点,因为他对血统论的怀疑,他写下了“出身论”,最终因为这篇文章沦为文革的牺牲品。

最近在科学网上浏览到很多与“出身”相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博士生录取以及高校教师招聘的一些政策上,多数的观点都是对重视“出身”的做法持批评意见。

我的观点是:“重视出身,不唯出身,重在表现”。

出身这个东西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古时候看重这个比今天严重多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明确规定:“家世”、“行状”和“定品”这三个品评的考核因素中,“家世”是考核的第一要素,“行状”,即个人的品行才能,必须要结合“家世”来考虑,最后来顶品级,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样的局面,由于这种选官制度的不合理,“中正制”最后被“科举制”所代替,所以才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勉励读书人的经典,也才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才出现了“范进”范大哥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经典虚构人物的出现。想到今天,还有许多学子为了步入“豪门”,非清华北大不读,成为高四生,高五生,甚至高六生,大家就可以想到,我们这种畸形的民族文化心里是如何的深入我们的骨髓。

谁敢说,出身不重要呐?

笔者就是出身寒门,还寒的厉害,有时候开句玩笑说:“俺是差不多把中国扩招前最三流的大学,准二流的大学,准一流的大学都读了。”要是现在还盛行南北朝时候的“九品中正制”,俺早就没这种闲暇的心情坐在“985”高校的办公室里写这种娱乐自己的文章了,按理说,俺是最应该旗帜鲜明反对“出身论”才对啊。

但是我还是认同出身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的过程中,甚至在高校教师招聘的政策制定中,确实该考虑出身的因素,但不能唯出身论,要重在后天表现。

由于俺的特殊经历,我接触了大量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从北大、清华到一些不知名的二、三流高校的学生。实话实说,就科学研究而言,名校的学生确实能力更强,所谓见多识广,所谓见微知著……。中国的人才选拔政策,纵然有千般不对,万般不是,但总有它的合理之处吧?北大、清华很多副教授,乃至讲师如果不在北大,清华,到很多高校去都很轻松就是硕导和博导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同理,他们的学生,即使有卖猪肉的陆步轩,挑战世俗底限的范跑跑,但是更多的精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成为从事科学研究的精英。

话说不久前俺在北京出差,在北大西门一个小酒吧里听北大学生唱歌,确实把我雷倒了。全场都是欧美味特浓的爵士范英文歌,直到打烊,一首中文歌都没出现,这简直让我这个习惯了“最炫民族风”的耳朵难以承受,就像习惯了中国菜肴的肠胃无法消化西方的牛奶面包一样。联想到清华肄业生高晓松那张柿饼脸和他当年掀起的90年代校院民谣流行潮,让我这个超三流院校出身的高校屌丝不得不承认:“无论从流行文化的层面,还是科学研究的层面,各种社会都是由精英主导的。”

回到出身的话题上,或者具体回到高校硕士生、博士生录取和高校教师招聘的话题上。我还是相信一句话,尽管这句话是我自己告诉自己的,“所有的门槛都是用来跨越的,所有的山峰都是用来攀登的,所有的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的”,不合理的制度只能慢慢改变,在没有更公正的制度出现之前,你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去克服困难。

    我觉得,我的这句话和我的感受,一定在科学网很多博友的文章里,能够找到共鸣。尽管,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在这个啼笑皆非的时代,发生了太多我们无法理解,不能左右的事情,但是我始终相信,正如我们在“魔戒三部曲”里看到的一样,光明始终会战胜黑暗,只要心中有爱,相信善良的人们,我们都会生活在“霍比特人”的心灵庄园里面。

    所以,所有的高校穷屌丝们,你们懂得!加油!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3906-678804.html

上一篇: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想(宝宝1岁4个月)
下一篇:从教育部招聘严禁限定985、211高校谈起

6 张鹏举 陈楷翰 徐大彬 李明阳 朱云云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