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yundoud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anyundoudan

博文

青山依旧,时光不再

已有 3082 次阅读 2021-11-25 17:1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天看到一篇转发秦四清评论科学界现状的博文,才想起来我也在科学网有过注册。通过邮箱找回密码,一看,转眼已经四年多没来冒泡了。

    科学网的首页依旧纯净的科学,出污泥而不染,让我的心也瞬间静了下来。进入秦四清老师的博客,居然没有找到那篇“科学家已几乎沦为名利场”的博文。看了几篇博文,看得出他对各种问题的焦虑和分析,但又充满了希望,给出了很多建议。我缺乏的就是他这种积极的心态,相比之下,很惭愧。如果要找个借口,这也许跟我的经历有关。

    我2005年开始关注豆丹,拿豆丹卵做保藏实验。逐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个人交际能力不行,拿不到项目,得不到资金赞助,用的全是自己的工资,这难免要影响家庭经济。尤其是在学校集资建房的那几年,穷得有时中午吃不起肉。大人无所谓,看着小孩没肉吃,心疼。后来经济好转了,有半年时间,我老婆每周末都要买一次螃蟹吃。现在问她这两件事,她说都忘了。

    2006年,我遇到了另一位对豆丹感兴趣的同事,我们就合作了。他做的早,懂得多一些,我唯他马首是瞻。2010年,我们自以为很牛了,就包了30亩地养殖豆丹,想发一笔财,补贴家用。结果输得很惨。虽然只是亏了几万块钱,但是动摇了国本了啊!同事改行写文章了,我的倔脾气上来了: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好了。

    当时遇到的问题是豆丹大规模死亡,我分析是病害导致。本人微生物学科班出身,还搞不定这些小家伙?参考养蚕的文献,电话咨询,出去拜访专家,后来就整出了一个豆丹室内制种技术,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当时还比较外行,把制种说成了“育种”,现在的养殖户更多的叫“育卵”,我是没自信把他们纠正过来了。不是原则问题,大家感觉舒服就行。

    这个技术的重要性和革命性,我是有充分认识的,非常自信,甚至还让我发现了从小到大的深埋内心的不自信,让我的人生提高了一个境界。2014年我做了个中试,失败了。那时候是穷困潦倒啊,差点就撞车自杀了。秋季,当地东辛农场的祝秀华找到我,说想养豆丹,听说我在研究这个。我说行啊,一万块钱。别小看这一万块钱,当时真的救了我的急了,让家庭经济缓了一口气。所以,这么多年来,老祝很感激我,我也很感激他。又是30亩地,第二年豆丹上市,剧烈冲击市场,都有养殖户扬言要揍他。人家几天上市一次,稳稳当当300块钱一斤,你不到200,还每天都有。搞得贩子组织几家养殖户开座谈会,也许是为了协调关系,也许是为了刺探技术。会后,老祝跟我说: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你的这套技术他们完全没有概念。

    是啊,我不会忘了室内制种的初心,是为了防治病害。但由此带来了产业分工,降低了豆丹养殖的技术和投资门槛,这也是我早就预见到了的。

    2015年,找我的人多了,家庭经济终于摆脱了拮据的局面,超市里想吃的东西也敢买了,吃猪头肉也不再心疼了。还把退回去的学校集资房有买了,哪怕多交了10万多。这一年,我还建立了一个团队,三个人。春季,为蛾子交配问题,我熬了一个月的夜,最后是靠团队解决的。夏季,我们又一起跑山西,在梯田里抓蛾子,又是一个月,经常熬夜。有一张照片,记录了我们在山里迷路后,逃出来时惊魂未定的样子。    

    2015年底,灌云一快递公司老板李某找我合作,有钱人,想圆他曾经的梦。也许是他赚钱得意忘形,也许是梦本身就是虚幻的,我们的合作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也错过了获取技术回报的最佳时期。我因为意识到团队的不稳定,我又没有管理能力,也没有经济实力,考察了对方的人品后,就答应合作。但对于我专注于制种的建议,被对方否决了,他一定要养,大规模地养。第一年50多亩,制种为主,净利超过100万。我是夫妻肺片都敢吃了,开车就爱免费搭人。第二年扩大到200多亩,第三年300多亩,第四年600多亩,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亏,2019年倒闭。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学会了换位思考,看我最缺的是经济上的回报啊。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失败的经验:

1、发展方向错误。没有做最擅长的制种,反而做了最不擅长的规模化养殖。

2、技术不成熟。制种和田间养殖是两码事,虽然我不断收集生产数据,创新技术,但拿大生产做试验,不亏本天理不容。

3、管理失败:快递公司的管理和农业公司的管理截然不同。风口上的猪,离开胡同口,就摔下来了。尤其是规模大了,无人可用,只好带病用人,注定了结果。后来我总结,豆丹产业,李某从来就没入行,更别提懂行了,偏偏以为自己是个小马云。

4、没有和政府积极互动。我因为上述的制种技术导致人生境界的提高,一改知识分子的高傲,和农业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了将近20万的项目经费,我自己从中一分钱没拿。但李某和另一位陆某,因为龙头企业,技术水平领先,眼高于顶,与政府人员相处不欢。要知道,我们在为整个行业做探路,政府是愿意帮助我们的呀!李某一直自掏腰包填窟窿,固然说明其本性还是不错的,也说明其某方面的管理经验缺乏。

5、当局者迷。合作谈判时,我曾经预见到排水、管理等很多问题,但事中,除了对田间管理又提出了“起垄+三挂一”、“套袋保苗+防虫网”等新技术外,企业管理方面我一直是被事态推着走的,完全没有能跳出来,俯瞰事态发展。

    业内有很多人为我惋惜,说如果自己做,赚1000万没问题。这可能是事实。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我们三个人的团队,因为钱的问题,分崩离析,老死不相往来。这可是我的表弟和姨哥呀。所以,我不后悔,当时那是我的最佳选择。

    中间让我不忿的是,有一家国营企业,用这项专利技术。打算诉其侵权时,专利代理人告诉我:1、自己取证。2、全覆盖。对于权力要求书中的条款,有一条不一样,就不算侵权。兜头这盆凉水,真凉!

    我现在偶尔给人做做技术培训赚点零花钱,好在学校有工资啊。但我现在不敢花在科研上了,因为我不确定有新的革命性的发现,并且也不确定有经济回报。两个孩子,必须攒钱了。现在,超市的猪头肉,我又不太敢买了。不过,令我欣喜的是,我好像对猪头肉不那么感兴趣了,对花生米还是喜欢如故。

    去年,我的情绪很低落,某种程度上理解了美帝对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心情。我有很多文章,没钱发表,公众号发表,被人抄袭还不标注出处。后来做抖音,后期编辑太费事,做了20几期就暂停了。想写书,做好了大纲,因为要十几万出版费,也停了。我自己郁闷,也为豆丹产业郁闷。算了,这都是命。

    2019年还有一个郁闷的事:江苏省农业创新资金指南里居然有一项昆虫养殖,我以为我多年呼应指南征集的行为有了回报。写了一个多月本子,呕心沥血,还找教授同事多次修改,满怀希望提交。一位帮我修改本子的同事好心提醒我:也许这事和你无光。我不相信,也不愿相信。果然,第一轮就被刷掉了……

    后来,有人请我去开会,一看,是项目启动会。某省农科院副书记会上说:我们成立了休闲所,从西部引进了一个博士,这个项目就是专门为他设立的。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啊。当我发言时,我说:多谢各位给豆丹产业科研经费,但这个项目里面的很多研究目标,是普通养殖户已经掌握了的。有的目标,生产一线缺乏具体数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我不知道该不该恨那位同事的乌鸦嘴?!还是我已经和社会脱节?

    是的,我已经基本上和社会脱节了。不会跑关系,从事的产业太小,拿不到项目,我至今还是讲师。快50岁的僵尸。原先还有养殖户记得我,现在,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路费,我已经很少去河南这个豆丹主产区跑了,只能用电话收集一些技术问题。我打印了一些表格,拜托朋友收集养殖户信息,凡填写的都赠送技术资料。一位同事说,价值不大。在学术领域,你搞的这些应用证明别人都能搞到,别人能搞到的项目你都搞不到。他的意思是:你的科研之路和职称之路,已经被堵死。

    既然堵死,我就不郁闷了。我放手行不行?一年来,我不再执着于豆丹,不再看什么都联想到豆丹,不再做梦解决豆丹养殖的问题,而是把兴趣放在了太极拳上。

    这也是有原因的。

    我1996年接触太极拳,2002年在成都遇到李柱成老师,他的功夫神乎其神,“看得见,摸得到,推不着”。让我这个接受科学熏陶了将近20年的知识分子无法解释。2014年,我硕士毕业离开成都,到连云港教书,太极拳一直没有入门。2015年,也许是因为春夏两季分别一个月的熬夜,我于12月份得了肾病综合征,150多斤变成180多斤,内脏也肿了,吃饭胃都疼。眼皮肿得要仰脸看人。吃了几个月的激素,嘿,好了。停药了,重新可以吃豆制品。医生说还要注意饮食,防止劳累,否则还会复发。我不认为这事会落到我身上。

    未料,2016年的企业事情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又熬夜,病情复发,天都塌下来了。重新吃药,加大剂量,甲泼尼龙一次13颗。很快,满月脸越来越满月,盗汗、失眠、多毛、心悸、便秘,性格暴躁。好在有事情做,教书还要做企业。好几次在高速开车打盹。

    又吃了一年多,停药,但医生说这病不能除根,所以担心自己过几年就会死,但又有点不甘心。养了一年多,2019年初,去成都,正式拜师,学拳。老师的水平更高了,说的和做的更不好懂了。所幸有了很多师兄,他们分享的练拳经验好懂多了。一年多以后,身上有感觉了,开始入门了。连云港离成都远,疫情又不能去,我就出去转悠,请人指点,纠正一些基本的错误。同时,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练拳感觉和师父的功夫。功夫绝对值方面,我很虚心;功夫加速度方面,我很自信。我找到了当年做豆丹的感觉,每天都有收获,有进步。

    我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理论和训练方法,让别人不再像我那样走弯路。

    现在,我只要清醒状态,都是保持练功的状态,只是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我在教学上也开始下功夫,像把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融入进去。目前感觉有收获。

    这样一来,我的书还是没写,文章还是没发,专利还是没申请,离豆丹越来越远了。

    不过,一生做好两件事,还不满意吗?

    不考虑这个问题了,我的第二件事还没做好呢!

    对豆丹产业的贡献,我自信不是后无来者,也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太极拳方面,我一定也不会太差。

    我有两份笔记,一份豆丹的,一份太极拳的。以前豆丹的笔记就是日记,现在太极拳的笔记几乎每天更新,豆丹大概一周一次。

    研究豆丹给我的收获有二: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让我找到了自信。这个自信不是骄傲,反倒让我日三省乎己。豆丹方面,我虚心向养殖户学习,他们不会因此看不起我,以为我懂得少。其他方面,我轻易不敢发言,因为我知道专业的和业余的差距有多大。

    豆丹行业,这两年不断有很多新的小技术问世,我很欣慰,这些都是我想过但没有能力或精力或财力做到的。今后,如果有人做到我都不曾想到过的东西,那么,豆丹产业绝对就会进入第二个发展的对数期。因为,能够做到我都不曾想到过的东西,此人必定是科研院所或高校的人。这样的人,交际能力总会比我强吧?

    换个角度,目前豆丹养殖总有新技术问世,说明整体技术还不成熟。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期待众人拾柴火焰高吧。

    我现在身体很棒,心情极好。因为除了太极拳,其它稍微费力还做不到的事,我就直接放弃了。

    爽!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4097-1313887.html

上一篇:为什么我说豆丹养殖是朝阳产业?
下一篇:求助:我的怪病,十几年了

4 刁承泰 尤明庆 刘秀梅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