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学历只是部分智力的认证而非能力的全部 精选

已有 5433 次阅读 2024-1-8 21: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IP-C (6).jpg

学历只是部分智力的认证而非能力的全部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近五年来,检视学术界从上至下推行的“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运动在实践中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仅就“破四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唯学历现象而言,随着经济下行趋势加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整个社会唯学历现象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发严重了,已经到了没有学历都不敢为其能力背书的地步,为了彻底破除人才识别与遴选领域的这种僵化教条,亟需厘清两个问题:其一,学历与能力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其二,全社会如何为那些没有得到认证的能力提供一条友好的被承认通道。

关于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首先,学历与能力指涉的对象都是人类的智力要素。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曾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包括八个维度: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智力,把这些智力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能力。基于这种多元智力论,不难发现,能力是综合性的,而学历则可能仅仅是对某一种智力要素的合法性认证,因此,学历仅是对那些通过制度安排而得到认可的智力要素的承认,而能力中还包括那些没有得到制度安排的智力要素的作用,如内省、空间、人际关系等智力要素,这些也是无需甚至无法被学历认证的。

其次,学历崇拜与迷信是一种世界性现象而非中国所独有。追根溯源可以发现这是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知识领域的细分,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与众多企业没有能力鉴别人才或者鉴别成本太高,此时学历作为一种降低整个社会鉴别成本的方式应运而生,即通过某个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对某项专门知识授予得到承认的资格证书,以此作为某人具有某项能力的证明,由此节省了社会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鉴别成本。随着工业化社会与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分工与知识细分越来越深入,学历愈发成为人才进入社会并得到认可的通行证,这种趋势经年累月的累加就出现了全球性的学历崇拜现象,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高等教育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

客观地说,学历的普及一方面对于人才培育、知识生产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全社会对学历的重视也推动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快速发展,只要看看各个高校对于各个专业的本科、硕士与博士学科点的重视,就可以清晰发现高校与社会在对学历认同上是高度一致的,为了增加学历的含金量又出现了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之分,近来又有双一流与非双一流之分,由此可见,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认识出现了理性与情感的双向矛盾:一方面,基于理性不满社会对于学历的过度神话;另一方面,基于情感又期待自己拥有含金量更高的学历,身不由己地陷入海归/土鳖、重点/非重点的内卷战场,在这种双向共谋的喧嚣中,恰恰把学历背后最重要的能力问题忽略了,这可以看作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现象。

客观地说,时代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能力承认机制的学历越来越重要,这是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对于那些学科条理化程度较高的学科,如理工科,由于知识积累与研究范式已经定型,一个人要想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就,不论你愿意与否,你必须接受完整的系统教育,否则那些累积的知识与研究范式仅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全掌握的;相反,对于那些学科条理化程度比较低的学科,由于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如文学与艺术等,学历与能力的相关性就不如条理化程度高的学科那么相关,学历的重要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歌星、文学家与诗人等,显然,由于学科发展程度的差异,对于学历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是典型的懒政行为,这是现代版的郑人买履。

回到本文的第二个问题,唯学历造成的最严重危害就是通过学历的剃刀,把那些没有经过学历认证的能力直接拒掉,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宝贵能力资源被浪费,毕竟当下不是所有智力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学历认证来获得承认的,那么如何抢救那些被学历剃刀牺牲掉的能力呢?众所周知,造成能力承认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缺乏信任感,由于缺乏信任,所有事情在得到认可之前都需要额外背书,以此增加信任度与未来责任分摊,如果整个社会信任库存极度稀少,则背书的数量会大幅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会导致社会承认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快速增加,当整个社会无力承担这种背书压力的时候,人们会主动选择哪怕存在巨大缺陷的单一学历背书模式,虽然不完美,但省时省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学历背书又开始了无情内卷,这就出现了学历歧视,根据学历颁发机构的水准决定人才能力的水准,这种模式已被社会默认接受,在今天即便凭能力吃饭也变得愈发如履薄冰。由于缺少学历的背书,那些隐性能力要获得社会承认通常很艰难,很多能力就是这样被雪藏了,为此,在全社会重塑信任机制是当务之急,营造一种包容、理性、客观的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中国古人尚且知道英雄莫问出处、不拘一格降人才,当下的我们亟需为那些被埋没的能力建设一条友好的承认通道。借用罗尔斯的说法,在知识生产的链条上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无知之幕”以此屏蔽掉那些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毕竟在真理面前众生平等。

R-C (3).jpg

【博主跋】这是2023年8月底写的一篇小文章,现发在《光明日报》2024-1-8的A4版,由于篇幅,发表时删掉二分之一左右,这是原稿,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4-1-8夜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1417133.html

上一篇: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吗?
下一篇:知识生产的表征:载体、历史及其背后的人

17 宁利中 王涛 杨正瓴 吴斌 黄永义 乔中东 武夷山 周忠浩 籍利平 崔锦华 徐芳 张学文 郑永军 杜学领 王成玉 汪运山 孙志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