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鸟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ichen 地质工程专业博士

博文

无法超越的自己

已有 3187 次阅读 2013-4-30 16: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超越

愉快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三天的五一劳动节放假已经快要过去两天。第一天带父母去了趟哈尔滨,探望了那里的亲属。由于四月份的东北依然有几分“严寒”,加上初春的小雨淅淅沥沥,一不小心感冒了。贤惠的妻子看我有病在身,没让我帮她做家务,执意让我休息。闲来无事,上网随便看看,了解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一下关于四川雅安地震的救灾情况。打开电脑,点开网页,突然一行文字“射”入眼帘--“莫言受聘山东大学教授,坦言内心惶惶忐忑”。

这调起了我十足的胃口。莫言是山东高密人,我是山东菏泽的,山东本来就人多地少,面积也不算太大,农村的生活习惯基本相似。他在小说中的很多经历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尽管从年龄来说他是我的父辈,他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我都没经历过,他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才刚刚出生。但是从鲁西南地墒沟里面爬出来的我,从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口中对一些事情也略知一二。因此网页上不大的一行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我想这也许是我对莫言的兴趣。正如一些喜欢八卦之人看到某些明星的绯闻十分感兴趣一样。其实我在想,为什么会如此有兴趣?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莫言是诺贝尔奖得主,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也是一个山东人,他的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写到这里突然感觉以上两个理由都不那么充分,也许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且是我的山东老乡,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山东农村真实的故事。看到这里,换位思考一下,拜托各位,千万不要理解成和莫言老师套近乎。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一不想求他办事,二也不想靠他出名。

莫言在受聘于山东大学讲座教授时,坦言内心惶惶忐忑,自嘲自己既没学问也没学历,自己没有底气,并且自嘲道:一个没有学问,没有学历的人来到山东大学当讲座教授,确实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且也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其实细想一下,这几句话和他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实中,多少人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中国的学历,特别是高学历人群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千足金”?很多人,应该说是许多人,往往希望别人称呼其为“××博士”、 “××教授”。其实自己是否真正能对得起那个称谓,只有自己最清楚。因为越是在乎什么,说明内心越是缺少什么。

出于这种兴趣,于是在百度百科中查一些关于莫言老师的文字。当看到莫言写关于贫富与欲望的时候,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所固有的频率和我此时大脑的频率又对上了。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现实中,难道不是吗?各行各业,大家基本都在为“钱”而奔波。自古就有这么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么简单几个字,又有多少人能从中吸取教训呢?多少人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想找到真正的自己,而又为什么找不到呢?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和我的题名“永远无法超越的自己”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确实,我看完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我是一个善于逻辑思考的人,自古语文外语就不是那么出色,也只是对写作有几分兴趣而已。看完莫言的相关文字之后,让我对超越自己产生了很深刻的思考。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面对批评呢?有时候明明知道别人说的是假话,甚至有的人能把对你的批评用赞美的话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朝着赞美自己的方向考虑,添加了非常多的对自己来讲属于正能量的个人感情成分,用那些不值得一提的成绩来证明那些所谓假话的正确性,然后眉飞色舞。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加上一些相反的个人感情成分,有些话所谓的赞美语言根本不是赞美,是鄙视!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超于自我呢?!

愉快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三天的五一劳动节放假已经快要过去两天。第一天带父母去了趟哈尔滨,探望了那里的亲属。由于四月份的东北依然有几分“严寒”,加上初春的小雨淅淅沥沥,一不小心感冒了。贤惠的妻子看我有病在身,没让我帮她做家务,执意让我休息。闲来无事,上网随便看看,了解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一下关于四川雅安地震的救灾情况。打开电脑,点开网页,突然一行文字“射”入眼帘--“莫言受聘山东大学教授,坦言内心惶惶忐忑”。

这调起了我十足的胃口。莫言是山东高密人,我是山东菏泽的,山东本来就人多地少,面积也不算太大,农村的生活习惯基本相似。他在小说中的很多经历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尽管从年龄来说他是我的父辈,他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我都没经历过,他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才刚刚出生。但是从鲁西南地墒沟里面爬出来的我,从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口中对一些事情也略知一二。因此网页上不大的一行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我想这也许是我对莫言的兴趣。正如一些喜欢八卦之人看到某些明星的绯闻十分感兴趣一样。其实我在想,为什么会如此有兴趣?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莫言是诺贝尔奖得主,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也是一个山东人,他的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写到这里突然感觉以上两个理由都不那么充分,也许还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且是我的山东老乡,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山东农村真实的故事。看到这里,换位思考一下,拜托各位,千万不要理解成和莫言老师套近乎。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一不想求他办事,二也不想靠他出名。

莫言在受聘于山东大学讲座教授时,坦言内心惶惶忐忑,自嘲自己既没学问也没学历,自己没有底气,并且自嘲道:一个没有学问,没有学历的人来到山东大学当讲座教授,确实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且也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其实细想一下,这几句话和他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实中,多少人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中国的学历,特别是高学历人群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千足金”?很多人,应该说是许多人,往往希望别人称呼其为“××博士”、 “××教授”。其实自己是否真正能对得起那个称谓,只有自己最清楚。因为越是在乎什么,说明内心越是缺少什么。

出于这种兴趣,于是在百度百科中查一些关于莫言老师的文字。当看到莫言写关于贫富与欲望的时候,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所固有的频率和我此时大脑的频率又对上了。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现实中,难道不是吗?各行各业,大家基本都在为“钱”而奔波。自古就有这么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么简单几个字,又有多少人能从中吸取教训呢?多少人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想找到真正的自己,而又为什么找不到呢?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和我的题名“永远无法超越的自己”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确实,我看完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我是一个善于逻辑思考的人,自古语文外语就不是那么出色,也只是对写作有几分兴趣而已。看完莫言的相关文字之后,让我对超越自己产生了很深刻的思考。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做到坦然面对批评呢?有时候明明知道别人说的是假话,甚至有的人能把对你的批评用赞美的话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朝着赞美自己的方向考虑,添加了非常多的对自己来讲属于正能量的个人感情成分,用那些不值得一提的成绩来证明那些所谓假话的正确性,然后眉飞色舞。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加上一些相反的个人感情成分,有些话所谓的赞美语言根本不是赞美,是鄙视!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超于自我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87507-685395.html

上一篇:弟弟的微博《4号线对3号线的分手泪别书》被热转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