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藏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mmer1981 且行且珍惜

博文

行走伦敦

已有 4336 次阅读 2009-4-5 01:36 |个人分类:人在旅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上个周末,久居苏格兰乡下的我,去了一趟大都市伦敦,这是我来英国两年多来第一次去伦敦,因为这个没少被朋友们鄙视,我的观点是,反正伦敦就在那里,又跑不了,啥时候去看不行啊,一副不知好歹的无赖相,呵呵。我们实验室一同事,苏格兰人,40多岁还没去过伦敦呢,她其实去过不少国家,估计主要跟苏格兰人不喜欢英格兰有关。我的情况呢,主要跟我懒有关,旅行是美好的,舟车劳顿太辛苦。

        博物馆篇

        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第一站,怀着朝圣的心情首先看了纪念达尔文200周年的一个展览,叫做big idea great exhibition。接下来每个主题的展览都看得非常仔细,作为一个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好多东西对我并不陌生,但他们展示的方式让我感到新鲜,边边角角都没有落下。从早上10点开馆到下午4点,大半天的时间花在这里,科学博物馆就没有去,好生羡慕帝国理工的学生们,如此近水楼台。。。

        第三天一大早来到大英博物馆,从外面看没什么特别,进到大厅,中间那个圆型设计(不知道术语怎么叫,反正就是环型的展馆),说实话,比首博那个青铜色的类似设计要大气许多。大厅左边有一件银色的金属质艺术品,一看就觉得眼熟,走进一看,题名为number,作者是中国人,可不就是去年夏天我在美术馆看到的那件嘛,真巧!按图索骥,首先来到中国馆,好多我熟悉的展品,熟悉的排列顺序,也有好多我在国内从没看到的,尤其是瓷器,非常漂亮,工艺精致。然后是亚洲馆,本来就不怎么麻利,看到新鲜东西还喜欢一步三回头,英语的解释读起来又比中文慢,直接导致亚洲馆逛完已是日过晌午,约了同学见面,不能爽约,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出来。恍然大悟,自己做了一个无比错误的决定,应该先从欧洲馆开始看的。。。只好自我安慰,我还会再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河畔的Tate Modern,正好有两个很不错的艺术展,艺术我不懂,过过眼瘾也不错。遗憾的是国家美术馆没有进去,也没有去成Tate Britain,相信以后会有机会。

        市内景点篇

        去的地方基本上是大家都知道的,市内的景点布局紧凑,步行为主,公共交通为辅。感受略。

        近郊景点篇

        Kew Gardens,是我这次的主要目的地,从前不久买的一套硬币上得知今年是Kew 250周年,还知道那里有一座中国特色的宝塔,心里按耐不住一定要去一睹为快,于是就有了这次伦敦之行。我在那里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天,世外桃源,神仙日子。虽然现在还不是枝繁叶茂百花盛开的时节,但已经足够让我应接不暇。从左下角起顺时针的路线,信步走来,招花惹草,拍了很多照片,记了厚厚一沓笔记。其实,我在苏格兰看花不少,就好这一口,我有一本宝典,Gardening through the year,上面每个月份应景的花绝大多数我都看到过,如痴如醉赏花的身影一年四季出现在学校的植物园,还有Dobbie,平时走路经过的别人家的花园,去年5月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等等。

        在Kew看花的感觉跟所有以上地点都不一样,开阔,自然,人工修饰的味道很淡,中午时分,我走到园子北边,紧靠泰晤士河南岸,坐在长椅上,阳光洒在背后,暖煦煦的,看不远处的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仿佛所有喧嚣浮躁都被微风轻轻带走,只留淡定恬然在心间。信息量最大的地方当然还是温室,照片和笔记正在整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热带植物区,植物们不是按类别排列,而是生长在逼真的生境中,比如各种附生寄生的兰花。去年爱丁堡植物园兰花展层层重重的美让人惊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里,因为我不但看到了美,而且看到了孕育美的生命力。(部分照片http://cid-c684b0c20dbc4ca3.skydrive.live.com/play.aspx/Kew%20Gardens?ref=1)

         临走买了一个记事本作纪念,上面有Kew的logo:Plants People Possibilities。

         伦敦,在我的脑海中曾经只是一个地理概念,真正置身其中,我惊讶于它的魅力,繁忙繁华,历史现代,文化艺术,方方面面精彩纷呈。从来不避讳自己喜欢大城市,我喜欢北京,短暂的逗留也让我喜欢伦敦,虽然这两个城市的脏乱程度不相上下。当然,我也喜欢小城阿伯丁,安静,干净,便利,有特色,这里不是别处,是我努力奋斗和用心生活的地方。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91413-224401.html

上一篇:一次愉快的就医
下一篇:遇见的人 经过的事

3 杨顺华 向峥嵘 周春雷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