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huichin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huichina

博文

论文速递——《针刺研究》2022年4期论文

已有 2953 次阅读 2022-4-27 15:49 |个人分类:针灸期刊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针刺研究》2022年4期论文

二维码8cm_0.5cm.jpg


1

 篇名

基于Na~+/K~+-ATP酶-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途径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中枢机制


作者

钱旭;马良宵;母杰丹;张洲;孙天祎;于文颜;田园;张一丹;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痉挛大鼠海马区Na~+/K~+-ATP酶、谷氨酸转运体(EAATs)和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针刺抗痉挛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陵泉组和阳陵泉”+“百会组,每组12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阳陵泉组恢刺患肢阳陵泉”,“阳陵泉”+“百会组恢刺患肢阳陵泉再平刺百会”,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7 d。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Zea Longa)评分和痉挛状态(MA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GluEAAT1(GLAST)EAAT2(GLT-1)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Na~+/K~+-ATPα1(ATP1α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ATP1α1 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GLASTGLT-1ATP1α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ea LongaMAS评分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Zea LongaMAS评分均降低(P<0.01);阳陵泉”+“百会组低于阳陵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海马区Glu含量升高(P<0.01),GLASTGLT-1含量及蛋白表达,ATP1α1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缺血侧海马区Glu含量降低(P<0.05,P<0.01),GLASTGLT-1含量及蛋白表达,ATP1α1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阳陵泉组比较,阳陵泉”+“百会组缺血侧海马区Glu含量降低(P<0.05),GLASTGLT-1含量及蛋白表达,ATP1α1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抗卒中后痉挛的效应可能与上调海马Na~+/K~+-ATP酶和EAATs的表达有关,恢刺阳陵泉加平刺百会的抗痉挛效应优于单纯恢刺阳陵泉穴。


关键词

卒中后痉挛针刺谷氨酸;Na~+/K~+-ATP谷氨酸转运体




2

 篇名

基于MCP-1/MMP-2/TGF-β1局部促炎信号环探讨温和灸对老年大鼠血管衰老的干预作用


作者

李怡;李学智;廖冬梅;庞芳;姚太万;何昕璐;


摘要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老年大鼠血管的抗老化作用,探讨温和灸通过调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局部促炎信号环对抗血管老化的机制。方法:508月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300 mg·kg~(-1)·d~(-1),连续4周,制备衰老大鼠模型。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药物组和温和灸组,2月龄青年大鼠为青年对照组,每组8只。温和灸组选择关元及双侧肾俞进行温和灸治疗,1/d, 20 min/次,治疗5 d休息2 d,持续治疗8周;药物组予丙酸睾酮注射液[7 mg·kg~(-1)·(3 d)~(-1)]腹腔注射,连续8周;老年对照组、青年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剂量与疗程同药物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游泳力竭时间;HE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血管紧张素2(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中MCP-1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中MMP-2TGF-β1MCP-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清TTFT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AngⅡ含量和胸主动脉胶原纤维含量、MCP-1阳性表达及MMP-2TGF-β1MC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温和灸组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清TTFT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AngⅡ含量、胸主动脉胶原纤维含量、MCP-1阳性表达及MMP-2TGF-β1MC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0.05)。与药物组比较,温和灸组血清AngⅡ含量、胸主动脉胶原纤维含量、MCP-1阳性表达均降低(P<0.05)。青年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膜较薄,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老年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且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和温和灸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规则,管壁变薄。结论:温和灸通过降低MCP-1/MMP-2/TGF-β1局部促炎信号环中炎性因子表达,对血管衰老起到干预作用。


关键词

温和灸睾酮血管老化衰老




3

 篇名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活性氧-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

仇蓉蓉;张泓;邓畅;陈丹凤;徐雅钰;熊丹;邹莹洁;谭洁;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活性氧(ROS)水平、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及双侧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 1/d,连续4周。造模前、造模4周后及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评估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治疗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海马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LRP3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ROS阳性率、NLRP3Beclin1蛋白表达、LC3-/LC3-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5),海马ROS阳性率、NLRP3Beclin1蛋白表达、LC3-/LC3-Ⅰ比值明显降低(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染色质聚集,线粒体减少固缩,嵴结构紊乱,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游离核糖体数量减少,可见自噬体;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较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加,结构损伤减轻,偶见部分嵴结构紊乱、断裂,游离核糖体数量增多,内质网结构较好,未见明显自噬体。结论:电针百会”“大椎”“肾俞能缓解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修复受损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海马ROS水平、LC3-/LC3-Ⅰ比值及NLRP3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过度自噬水平,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减轻中枢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

电针血管性痴呆自噬;NOD样受体蛋白3;活性氧




4

 篇名

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及神经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


作者

王彩云;苏景超;张新芳;程晨;张毅;项水英;刘文美;张玉洁;徐淑文;刘自兵;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神经内分泌细胞(PNECs)的激活及其分泌的神经活性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五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7只。采用香烟烟熏12周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电针双侧足三里肺俞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肺功能分析仪检测大鼠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Grimelius银染色法观察肺组织PNECs的免疫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CGRP5-HT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CGRP5-H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转录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并分析CGRP5-HT含量分别与TNF-αIL-1β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CGRP、三磷酸腺苷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3(P2X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0.1),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FEV0.1FVC比值(FEV0.1/FVC)FEV0.3FVC比值(FEV0.3/FVC)均呈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小支气管管壁及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中小气道上皮银染的PNECs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CGRP5-HT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BALF和肺组织中CGRP5-HTTNF-αIL-1β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肺组织中CGRPP2X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FVCFEV0.1FEV0.1/FVCFEV0.3/FVC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肺组织中PNECs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CGRP5-HT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BALF和肺组织中CGRP5-HTTNF-αIL-1β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CGRP5-HTTNF-αIL-1β均分别呈两两正相关(P<0.01);肺组织中CGRPP2X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COPD大鼠足三里”“肺俞穴具有改善肺功能和抗炎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NECs的激活及其神经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关。


关键词

电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神经内分泌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五羟色胺;P2X3受体




5

 篇名

电针“上巨虚”和“天枢”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

曹倩茹;凌晨;刘梦君;张泓;邓石峰;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天枢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双侧上巨虚”“天枢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10次;美沙拉嗪组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2 g/kg)灌胃,每日1次,共10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肉眼结合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及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评估结肠形态损伤指数(CMD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NLRP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NLRP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肠黏膜坏死,形成明显溃疡面,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DAI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βNLRP3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NF-κBNLRP3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电针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肠黏膜坏死、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DAI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NLRP3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NF-κBNLRP3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美沙拉嗪组比较,电针组CMDI评分及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IL-1βTNF-αNF-κB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电针核转录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结肠组织




6

 篇名

温针灸减轻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


作者

谈倩;李佳;李柏村;向宏春;蔡国伟;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软骨组织中氧化应激的相关因子和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2只。采用膝关节注射碘乙酸钠制备KOA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于造模后3 d分别针刺、艾灸、针刺+艾灸足三里”,15 min/次,1/d,连续21 d。每隔3 d,采用排水法检测大鼠足部体积,使用电子测痛仪检测大鼠的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PT),并于21 d治疗结束后,通过HE染色法观察其膝关节的病理形态变化,计算Mankin评分以评估软骨破坏程度,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NOX2、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足部体积、Mankin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组织MDA含量、NOX2IL-1β阳性表达均上升(P<0.01,P<0.05),MPTSOD2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大鼠右侧足部体积、Mankin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组织MDA含量、NOX2IL-1β阳性表达均降低(P<0.05),MPTSOD2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P<0.01)。治疗后与同时点针刺组、艾灸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右侧足部体积、Mankin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组织MDA含量、NOX2IL-1β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MPTSOD2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关节面粗糙受损,软骨下新生血管形成,结缔组织中度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大量浸润,干预21 d后针灸组尤其是温针组上述情况明显减轻。结论:温针灸可通过抑制KOA软骨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发挥对KOA的治疗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或艾灸治疗。


关键词

温针灸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7

 篇名

眼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

李冰;张朝霞;冯晓东;王永福;牛秋妍;任亚锋;


摘要

目的:观察眼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眼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运动治疗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30 min/次;眼针组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和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次;联合治疗组给予运动治疗组和眼针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方法。3组治疗均为1/d, 7 d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评定各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临床疗效及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其SEPMEP潜伏期。结果:运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7%(17/30),眼针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运动治疗组和眼针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均升高(P<0.05),运动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MBI评分升高(P<0.05),3组患者SEPN11N20N23P38MEP的皮质手区、C7棘突旁(Csp)、皮质腿区、腰(L)4—L5棘突旁(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治疗后与运动治疗组比较,眼针组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MBI评分降低(P<0.05),MEP的皮质手区、Csp、皮质腿区、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治疗后与运动治疗组、眼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运动功能、轻触觉、针刺觉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SEPN11N20N23P38MEP的皮质手区、Csp、皮质腿区、Lsp潜伏期均缩短(P<0.05)。结论:眼针联合运动治疗可明显提高不完全性SCI患者脊髓和大脑皮层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的兴奋性,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眼针神经电生理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




8

 篇名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

马伟;翟春涛;尚慧梅;徐小珊;郑通;田岳凤;


摘要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R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与针刺联合艾灸组,每组40例。药物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日1片,10 d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针刺联合艾灸组以迎香()、印堂、合谷()、肾俞()为主穴进行针刺和艾灸,并随证加减穴位,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 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鼻-结膜相关生活量表评分;刮取部分下鼻甲黏膜组织表面的分泌物,采用HE染色法及Sheldeny评价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布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维甲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7(IL-17)IL-27IL-33含量。评价两组A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鼻-结膜相关生活量表评分、EOS分布评分及血清IgERORγtIL-17IL-33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Foxp3IL-27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联合艾灸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鼻-结膜相关生活量表评分及血清IgERORγtIL-33含量低于药物组(P<0.05),血清Foxp3IL-27含量高于药物组(P<0.05)。针刺联合艾灸组总有效率为100.0%(40/40),显著高于药物组的82.5%(33/40,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AR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幼稚CD4~+T细胞介导的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平衡有关。


关键词

针刺联合艾灸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9

 篇名

温通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

潘志强;陈明;贾云鹏;


摘要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确诊为型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和对照组(48)。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关元、命门、中极、足三里等穴,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温通针法针刺治疗,选穴同对照组,均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5 d休息2 d,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前列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量表(NIH-CPSI)、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变化,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4/48),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液中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NIH-CPSIIIEFVAS、临床主要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KPS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型前列腺炎,能促进前列腺局部炎性因子的排除,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短中期疗效良好。


关键词

温通针法体外冲击波;Ⅲ型前列腺炎




10

 篇名

雷火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

钱丽君;应文敏;周桂贞;魏伟;


摘要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改善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MGD患者7214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7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0.1%玻璃酸钠滴眼液,4/d, 12/次,并每日1次按摩睑板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双眼进行雷火灸,每次灸10壮,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评估睑板腺功能,检测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与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睑缘充血、睑板腺开口、睑板腺缺失程度、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泪液IL-6PGE_2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能够改善MGD患者睑板腺功能,可能与下调泪液IL-6PGE_2含量有关。


关键词

雷火灸睑板腺按摩睑板腺功能障碍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_2




11

 篇名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

姚嘉永;邹伟;


摘要

针刺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IS)进行干预和治疗。针刺治疗IS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调节神经递质活动、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凋亡和自噬、抑制炎性反应等方面。本文对针刺治疗IS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I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针刺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综述




12

 篇名

针灸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

魏玉婷;朱田田;贾静;严兴科;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减轻AD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其作用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总结了近5年针灸干预AD的机制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针灸干预AD的作用机制与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中枢炎性反应、抵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脑区能量代谢、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控细胞自噬活性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针灸机制研究综述




13

 篇名

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


作者

罗亚;姚丹霓;卢传坚;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不良事件/不良反应(AEs/ARs)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大中英文数据库中穴位埋线治疗PV的随机对照试验、有对照的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和病例报告,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7日;对穴位埋线治疗PV相关的AEs/ARs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涉及1 158例患者,共报道79例与穴位埋线治疗PV有关的AEs/ARs,程度均为轻中度,无严重AEs/ARs及死亡病例报道。最常见的AEs/ARs类型为局部红肿热痛(31.65%,25/79)和低热、乏力(29.11%,23/79),其次为同形反应(16.46%,13/79)、局部硬结(13.92%,11/79)和晕针(8.86%,7/79)。穴位埋线治疗PVAEs/ARs中,埋线材质以使用羊肠线(93.67%,74/79)占比最高,针具以腰穿针或其他穿刺针(49.37%,39/79)占比最高,治疗间隔≤2(67.09%,53/79)及疗程≤8(55.70%,44/79)占比最高。因无法计算AEs/ARs发生率,故尚不能精确评估穴位埋线治疗PV的风险度和安全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穴位埋线治疗PV可产生一系列轻中度AEs/ARs,临床应用应引起重视,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并通过规范操作、改良埋线材质等预防相关AEs/ARs的发生。


关键词

穴位埋线寻常型银屑病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系统评价




https://m.sciencenet.cn/blog-960676-1335916.html

上一篇:久别了
下一篇:论文速递——《中国针灸》2022年4期论文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