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Danl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Danling

博文

心理学的定位和心理学家的使命 精选

已有 6388 次阅读 2013-6-27 09:41 |个人分类:心理学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心理学家

  一位网友在博文评论中问了我两个问题:1)心理学发高端刊物文章没什么好奇怪的。令人不解的是高端文章反映的不一定是真理。心理学的科研应该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写文章,还是为了写文章而追求真理?2)心理学该如何定位?在文科中不占主流,在理工中也不占主流。唉!心理学的科研还挺费脑子,比其他学科都难,都严苛,累啊!为什么心理学工作者要背负起这样的命运?辛苦啊!

   这两个问题可能具有代表性,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讲讲我的看法,供这位网友和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参考。

   1,做研究,写文章都要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不能反过来,为发表文章而从事研究,更不能为追求文章带来的物质利益而做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国内评价系统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人热衷于发表文章,从而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现象也的确存在,其结果往往造成文章粗制滥造,甚至出现伪造数据,抄袭和剽窃别人成果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其他学科有,心理学领域可能也有。几年前学术界曝光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这类问题的表现。只是心理学领域还缺少“学术打假”的人才,因而没有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在高端刊物发表的文章不一定就是真理。一项研究是否揭示了事物的真实面貌,不决定于这项成果发表在什么刊物上,而决定于它是否经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大家可能都知道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第一部著作《句法结构》(1957)当年出版时的命运。它在美国屡遭冷遇,没有出版社愿意接受,后来几经修改,才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荷兰出版社接受并发行了。以后这部著作在欧美的语言学界和哲学界,掀起了一场大风暴,形成了一场理论革命。可见,真正科学的发现和结论一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包括科学实验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否则早晚都是要被实践所淘汰的。

   2,心理学的定位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人的心理现象有其自然的方面,如心理的神经机制或脑机制,内分泌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脑损伤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脑的发育和成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当然属于理科就像我们近年来研究语言的脑机制一样,它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都是理科性质的。但是,人的心理又有社会的属性,它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社会条件,如家庭经济地位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文化差异引起心理活动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词汇的认知加工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有文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或文理交叉的学科,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当然,随着学科的发展,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和一流的研究成果,正是在文理交叉的地方产生的,它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同时具有文理交叉的特点。至于说,心理学在理科和文科中是否占有主流的地位,其实和它的学科性质或定位关系不大,而和这个学科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科学心理学的历史短暂,它作为现代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比其他许多现代学科要年轻得多,成熟的程度也差得多。这就影响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影响了它在学科大家庭的地位。一门学科有水平、有用才有地位;没水平,没用就会被人看不起。正因为这样,每一个有志于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人,就肩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为提升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升心理学在学科群中的地位,而努力工作。近几年来,中国心理学家在知觉,学习,语言,人格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有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社会生活,大众健康,体育竞技,自然灾害的心理救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得到了人民群众和政府的肯定。这一切努力都使心理学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了很大的改善。 心理学过去那种矮人一截低人一头”、被人看不起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相信,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心理学的地位还会继续得到提升,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3,至于说,研究心理学比其他学科更难,这就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关了。大家从接触这门学科一开始,就知道了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现象,100多年前,德国生理学家杜布拉·雷蒙提出了“七个宇宙之谜”,即物质和力的本质,运动的来源,生命的起源,自然界的合目的的安排,简单感觉与意识的起源,理性思维与语言的起源,意志自由的问题。其中后三个宇宙之谜,都和心理学的研究有关你想想,一个学科同时肩负着如此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能够不困难吗?由于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个体间心理活动的差异又很大,许多变量很难严格控制,因此研究中不“苛严“一点是不行的。心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它只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而被人们称为“黑子“。一百多年来,为了打开心理现象这个黑匣子,科学家们探索了许多不同的途径,提出了种种不同的探针,如行为试验,测验,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模拟等。但是,至今还是有大量的没有揭开,还有大量的科学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作为一位愿意投身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大量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能更值得你去为之努力奋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真有兴趣,而且深入进去了,你还会觉得辛苦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974156-703116.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要来《科学网》“安家落户”?
下一篇: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0 曹聪 李晓明 岳金星 王浩 曾红 吕房艳 袁贤讯 王凡 蒋永华 mufeng87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