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雄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怜悯︱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
热度 1 张海霞 2019-8-23 13:32
【题记】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怜悯》,影片的主人公唐纳德 · 克劳赫斯特的生平曾被 9 部影视剧、 8 部舞台剧、 4 部小说、 7 部纪实著作、 1 部心理分析专著、 8 首歌争相改编演绎过,至今依然是发人深省:个人的雄心和虚荣、媒体的炒作利用以及公众的狂热起哄,仿佛构成了混杂的人性交响曲,让那艘谎言之舟永远无法靠岸、让那个原本可以过普通日子的人永远无法回头 …… 以下内容转自:有部电影。 怜悯︱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 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今天,咱们就通过这部《怜悯》一块来看看。 片中男主唐纳德,是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年男子。 他热爱发明,并经营一家小型电子公司,靠出售专利产品养家糊口。 他拥有一位美丽温柔的妻子和三个活泼聪明的儿女,生活富足美满。 然而这种平静生活,很快被一场声势浩大的环球航行帆船赛打破。 比赛由英国《泰晤士报》举办,影响力覆盖全国。优胜者不仅可以赢得奖金,还能获得声望,成为国民心中的 “ 英雄 ” 。 同时,它的难度级别也是前无古人 —— 不仅要求参赛者独自驾船,还禁止任何中途停靠。 因此,主办方特意邀请了航海探险家前来演讲游说,激起大家心底的热血。 男主角听完后,果然就内心蠢蠢欲动,决定参赛。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别说环球航行了,男主连远门都没出过,顶多就驾船在河里转转。 或许看到这,你也以为唐纳德被热血冲昏了头脑,什么都不考虑,就想着出风头。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是把这场比赛看成了一项有投资价值的商业策划,想利用它为公司增值。 而且在参赛之前,他也为自己做足了准备。 首先,他结合自己的多项发明,设计了一艘 “ 三体帆船 ” ,号称即使翻船也不会沉没。 然后,他找到本地的汽车大王当赞助商,以广告效益说服他投钱造船。 最后,他选择了一位有媒体工作经验的经纪人,为自己宣传造势、赢得舆论关注。 按理说,无论汽车大王还是媒体经纪人,在各自领域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怎么会被一个业余水手的三言两语给说服呢? 这就要说到,唐纳德作为生意人的厉害之处了 —— 一个业余水手跑去参加环球航行赛,在普通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但在脑袋贼精的生意人眼里,这是绝佳的卖点。 谁不喜欢看小人物逆袭的励志故事? 只要唐纳德完成航行,那就是奇迹;如果他还能胜出,那绝对会引爆舆论高潮。 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 他不只是在参加比赛,更是在创造热点。 和唐纳德的合作人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纷纷前来。 但谁也没想到,接下来剧情逐渐走向了失控 —— 由于唐纳德设计的船体构造过于复杂,造船进度缓慢。直到出海前夜,他才被工程师告知,原定的舱口密封垫缺货。 但比赛可不等人。如果想要按时出发,就只能选择次等产品。 这个选择意味着怎样的风险,唐纳德心里很清楚。但此刻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一方面,为了获得足够资金造船,他抵押了房产和公司,退出比赛就意味着倾家荡产; 另一方面,经纪人在宣传上十分尽责,不仅让全城都关注起比赛,还邀请到了市长亲自来港口为他饯行 …… 于是,就算是赶鸭子上架,唐纳德也只好告别妻女,踏上独自航行的旅程。 而接下来的这段旅程不仅孤独凶险,还很漫长,历时大半年。 所有选手需要从英国出发,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穿过澳大利亚以南海域,再返回大西洋抵达英国。 在这段时间里,选手们在海上独自应付着艰难挑战,岸上的人们也一点没闲着。 像唐纳德预期的一样,全城居民都在随时关注着他的动态,大家为他的每次捷报欢欣鼓舞,也为他偶尔的失联捏一把汗。 尤其是有一次,当他打破单日航行速度记录时,远在伦敦的主办方《泰晤士报》都震惊了,特意为他撰写了头版报道。 而随着比赛进程过半,许多选手因为各种突发状况,中途退赛或不幸遇难。 等到了临近尾声时,除一位选手率先完成比赛、返回英国外,航线上就只剩下唐纳德一个人。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所有人都在准备迎接这位 “ 业余 ” 英雄的凯旋。 然而谁也没想到,大家等来的竟然是一艘空船! 唐纳德去了哪里? 最终,经纪人在船舱里找到了他的航海日志,那些文字还原了他这半年以来的经历。 原来, 唐纳德在出发后不久,就开始遭遇各种问题,让他难以招架。 他遇到了很多在训练中没有见过的突发状况。 比如 “ 次等 ” 舱口密封垫漏水,导致雨水和海水渗入船舱。 为此,他每日疲于舀水出舱,完全顾不上修复电子设备,航行大大拖慢。 后来,连日的暴风雨又使船体严重受损。 这让唐纳德意识到,如果继续驶入大洋深处,他将很难幸存下来。 但相比之下,岸上沸腾的舆论声,更加让他感到害怕。 原来, 为了捏造 “ 逆袭 ” 人设、赚取眼球,经纪人谎报战况,在明知唐纳德落后的情况下,依然为他伪造捷报。 而收到喜讯的民众们,误以为唐纳德真要逆袭,加倍为他摇旗呐喊。这些消息也全都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唐纳德的耳朵里。 就这样, 他被舆论和虚假宣传架上了高台,既不敢冒死前进,又不敢退赛认怂。 他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唐纳德突然灵机一动, 想到了一个作弊的馊主意 —— 他准备原地漂流,等其他选手折返时,再假装自己已经环球绕了一圈,并抢先抵达英国、赢得比赛。 这个计划听着可行,但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容易被人拆穿。 特别是如果他赢得比赛,成为万众焦点,肯定会有很多好事者前来扒皮,到时候他的虚假航程肯定瞒不住。 想到这里,唐纳德就 “ 忍痛 ” 修改了一下计划,改为让自己最后抵达。 心想这样,也许就没有人关注到他这个最慢选手的航海故事了。 然而事与愿违。 他万万没想到,其他对手或退赛、或遇难,无一例外全部 “ 下线 ” ,他成为了 “ 最后一个幸存者 ” 。 因此,“最后一个到达”的他,也仍然逃不脱万众瞩目的命运…… 在众人焦灼的期盼中,唐纳德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他明白自己若是回英国,就意味着身败名裂,但不回去又能去哪呢? 影片在最后,也没有明确交待唐纳德的去向。 但他将船上钟表扔进海中的镜头,似乎是一种跳海自杀的隐喻。 关于唐纳德的死因,媒体将其归结为骗局揭开后的自毁赎罪 ,但他妻子的说法,显然更引人深思 —— 比赛的输赢并不足以让他结束生命,反而是舆论暴力将他逼到了绝境。 群体的舆论暴力能给当事人造成多大伤害,在现实中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而在影片中,导演则将每一次虚假报道如何引发舆论狂欢、又如何陷唐纳德于痛苦绝望之中,进行了交叉剪辑,以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例如,当媒体 “ 超前 ” 报道唐纳德绕过好望角、进入南大洋时,影片将家人们拍宣传照时的笑脸,和他收听新闻时愤怒痛苦的反应剪在一起; 而当媒体宣布唐纳德即将回到英国时,影片又让民众在港口悬挂欢迎条幅的画面,和他疯狂自残的情节相对应。 其实从整件事情来看,唐纳德并非毫无过错。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且愿意豪赌的人。然而在孤立无援的海洋中,冷酷的自然不会对他心怀怜悯。 但是, 尽管唐纳德无法完成环球航行,他至少本可以安全地回家 —— 是媒体的虚假宣传和大肆吹捧,使他陷入彻底的绝境,不敢面对全国人民的指指点点,最终选择一死了之。 而事后呢,人们对他同样没有给予怜悯。 在得知唐纳德遇难后,媒体立刻调转风头,开始指责、嘲笑他的所有作为,再次引发舆论狂欢,全然不顾这本身是一出悲剧。 我们无法指责群众对唐纳德的期望或是鄙夷,但这桩悲剧却足够警醒媒体人,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心。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不要小看你在网络上随意发出的一个声音,因为那很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永远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可怜?可恨?其实更是可怕!因为它至今仍然在不断重复上演。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的雄心!
热度 24 张海霞 2017-5-20 07:46
现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的雄心! ——说说这些年我带过的女学生们 看看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关于女性职业与家庭究竟应该如何兼顾,我也来再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故事:从这些年我自己接触和带过的三个 L 姓的女学生们写起吧! 大 L ,她读书的是其他研究小组的博士,那时候我还不能带博士,一天到晚跟学生们在一起,还当班主任,所以从她入学就认识,关系一直不错,这是一个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硕士毕业以后到北大来读博士,很勤奋也很懂事,到毕业的时候做的不错,顺利找到了一个在京非重点高校的工作,也找了另外一个院系的硕士男朋友(男孩去银行工作了),貌似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孩子来找我:张老师,我还想再做博士后,正好学校离得不远,我青椒,很想在北大再提升一下,把科研做得更好一些,能不能到你这里来?我说当然可以啦,欢迎啊!于是她就跟我做博士后,不上课的时间就到北大来做科研工作,依然是很认真,很努力,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博士后结束以后这样的合作还持续了很久,后来她生了娃,出国交流了两年,做出了更大的成绩,两年前已经顺利评上教授了!今年五四她下课后还赶来参加聚会,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学校如何从一个青椒做到教授的经历,很励志,很感人。 中 L ,也是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一个来自 985 名校的学霸女生,真的是很厉害,读博士期间成果十分丰富,而且才思敏捷、口才一流,得过不少奖项,貌似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好苗子,没想到,她毕业的决定却是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她竟然选择了去一个不过科研的国营单位“养老”,男朋友原来在中科院的一个院所工作后来出来创业,校庆聚会也没见她回来过,同学们心中的女神就这样消失了,有一天,秘书跟我说:我在中关村见到中 L 一个人带孩子玩呢,现在真胖啊,你说她是咋的啦,真是可惜! 小 L ,也是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读书读得不错,长得也非常好,读博士期间还出国交流了两年,做的成果很不错,可是求职的却是一波三折,种种故事,最后几经周折去了一个航天研究所,一开始的时候压力特别大,单位里的气氛不是很友好,对于来自北大的美女博士可以说是非常地不看好,可是她真的是抗压能力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逐渐走上了正规,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单位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小宝宝也有了,去年见到的时候,她带着老公和孩子,很是意气风发 …… …… 这三位女同学,真的是三个现实的代表,一个原本资质平平看不出来能够怎样怎样的女生,却是十年如一日地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现在已经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个原本鹤立鸡群的高才生,却不知为何选择了“养老”,如今不用谈事业,带娃都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尽管自己条件优越,却是莫名其妙地受尽了折磨,在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成成果,如今事业和家庭也都蒸蒸日上! 其实,现实就像是一张粗粝的砂纸,不停地来打磨这我们的心性,这并不可怕,可怕是我们自己是否在这残酷的打磨中丧失了自己的雄心、忘记了自己的追求?!那些不愿意放弃的,始终会去寻找机会,在千百次的失败之后依然给自己可以站起来的理由;那些愿意放弃的,在困难还没有来临之前就“临阵脱逃”,在千百次机会面前依然会给自己无数个放弃的借口 …… 没有理想的现实,眼中是血淋淋的尸横遍野,除了束缚还是束缚; 有了理想的现实,看的是白骨森森的荒原上,还有人走过的小路! 生命中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正是这美丽的童话,在激励着人类向前跋涉,走出洪荒!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0240 次阅读|42 个评论
(八)关于雄心
jiashiqiang 2016-1-3 22:09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为自己定一个大而无当的目标。以前读研究生,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如今在银行工作,又想在金融领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所贡献。也许有雄心没有坏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去做,不能半途而废。 如今我喜欢一个女生,追到一半想要放弃了,不行,明天再继续努力。 我想在北京站稳脚跟,看到面前困难重重又想放弃了,不行,现在还年轻,要对自己狠一点,不要追求舒适和安逸。 上个月一直在准备考试,也没有看什么书,不要荒废了。为了使计划执行下去,暂且将《 OCP/OCA 考试指南》算作一本。听说小沃森自传还可以,这个月看一看。
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那么一点雄心
meirienglish 2013-8-10 08:39
有那么一点雄心 作者 :徐一龙    阅读提示 : 其实,人可以分为两种,有那么一点雄心的和没有那么一点雄心的,我和我导师是属于有那么一点雄心的人。我导师显然不用说,事实胜于雄辩。我才开始,我知道我导师,我导师未必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可能也只有我自己知道。下面作者所述的也就是有一点点雄心人的故事,供大家一看。(博主注) 在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异秉》,讲了一个充满悲悯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卖卤肉的王二一点点发达起来,他的摊子原本是摆在中药店保全堂的屋檐下,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便租下了隔壁源昌烟店的半个铺子。王二也终于脱了穷人相,每天有些闲暇时间喝喝茶、听听书。   药店里两个处于职业低谷的人十分羡慕。陈相公是个学徒,看不到出头的日子;陶先生一直处于被解雇的边缘,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一天,几个人谈论到富贵者必有过人之处,问起王二,王二老实回答:自己大小解分开。当天晚上,陈陶二人就拥进厕所——他们也想拥有那“异秉”。   成功就这么被误读了。11   前段时间,一个大学同寝室的同学给我打电话,他刚刚租了500亩土地,搞有机农业。他的举动是够大的,但老实说,我一点也不吃惊,哪天要是他告诉我,他已经身价过亿,我也不纳罕。   我这位同学是在乡村中自由长大的,小学时,突然犯了牛脾气,不愿上学,家人也不阻拦。他自由自在地玩了一年多,突然觉得这不是个事儿,就重新去上三年级。初中时跟着亲戚到城里卖西瓜——这还算正常的;同样是在初中,他能到筑路队干一个夏天,就着实罕见。大学时,我们6人组团去推销香烟,他是精神加肉体领袖,结果40天下来,每人赚了2000多元钱。   他的恋爱也颇多传奇,我也有幸目睹了大半个过程,心里嘀咕:他算个奇男子。   大学时,我就判定,他若没考上大学,一定是村里的能人,可以在自己的地头呼风唤雨;若身在乱世,或可有更大成就。   毕业后,他去的报社没有我去的好,可他干得风生水起。那张报纸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后来他带着老婆去了广东,在一家身在地方、意在全国的报社工作。新闻做了四五年,也对得起读了4年的新闻系,然后他就坚定地转了行,做自己的事。其间,我们或多或少有联系,不管他做什么,我的基本判断一直是:一,他是对的;二,他能做好。   只是说到搞有机农业,他心里还真有点儿敲鼓。这行当的水有点深,他反复说,他从未做过这样的选择。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大势,大势所趋,事在人为。   一个细节是,当他决定租地建农场时,身边的朋友纷纷入股,没什么理由,只因为是他在做。   若说他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最初让我惊奇的地方是,他听完一首歌就能用手风琴把调子拉出来。最初,我难以理解这个黑胖子怎么还能干这细活?我完全是乐盲,不敢确定是否稍通乐理之人都能如此。可即使如此,他的手风琴技术也全凭自己摸索而成。   除此之外,我还真说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能说他靠谱,非常之靠谱。是那种如果你有紧急情况,可以把妻儿托付与他的那种朋友。   说到能力,我更愿意理解为:那一点点雄心。这点雄心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可有没有,区别就大了。   人或许可以分为两类:有那么一点雄心的和没那么一点雄心的。   对普通人而言,那一点雄心,是把自己拉出庸常生活的坚定动力;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只能无力甚至无知无觉地,慢慢被庸常的生活没顶。   在变革时代,那一点雄心或许能导致波澜壮阔的结果。编草鞋的刘备,从来没忘记自己是皇叔,就凭这一点,他从两手攥空拳,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才华什么的,反而是小节。   我们总觉得,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有异于常人的手段或办法。其实,这手段和办法,也大都不过是成功的一点结果,而非成功的原因。   在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异秉》中,陈相公和陶先生,都是小可怜。他们是刻舟求剑,把结果当原因。这么求,永远也求不来成功。   好小说述而不作,只说事,不分析。你如果琢磨下卖卤肉的王二,就会发现,这个敦厚的做小生意的人,胸腔中也有令人尊敬的一点雄心。
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闲话-2:年青人该有多大的ambition?
热度 16 sqdai 2011-2-19 10:13
ambition 这个词的汉译常为“野心”,而“野心”一词在中文中常带贬义,诸如“狼子野心”、“野心勃勃”之类,用以说人,通常指“对名利或权力有巨大而非分的欲望者”;而英文 ambition 一词则不然,指“ strong desire to achieve sth ”,具有中性涵义,可褒可贬,可以译成“野心、雄心、志气、抱负、志向”等等。对应的形容词是“ ambitious ”,比如,“望子成龙”就可译为“ ambitious for one’s children ”。本文前半段所说的 ambition 取其正面含意。 年青人该不该有 ambition ?当然应该有。如所周知,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青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想当元帅”的野心,或即雄心。 ambition 是一根长鞭,会时时鞭策、激励年青人激流勇进。 现在的问题是年青人该有多大的 ambition ?做理工类研究的人倾向于相信实验结果。碰巧我读到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做实验的是一位美国科学家 RC 史奈特。他先设置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然后找来一批年青人,分成三个对照组,要求他们给出准确的答案。 第一组:回答出问题就万事大吉。这样激发不起任何 ambition ; 第二组:答对问题给予 100 元奖金。这使得受试者的 ambition 萌发起来,在内心中蠢蠢欲动; 第三组:发起竞赛,要求问题回答得又快又好,优胜者有 2000 元额外奖金。于是,受试者的 ambition 得到强烈激发。 实验结果是:第二组的战绩最好,也就是说, ambition 不大不小者的成绩最好。第三组受试者由于伴随着强大的过度精神兴奋,导致对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反作用。 更复杂的实验表明:强大的 ambition 不但对成绩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损坏人际关系, ambition 过大的人在达成自我目标时有忽略他人的自私倾向,因为他把精力集中在实现自我目标上,生怕别人超越自己,因此对别人毫不关心,更遑论帮助别人了。 RC 史奈特由此得到结论:一个人拥有适度的 ambition 是有益的,一旦过度,则极有可能走向人生原则的反面,很不可取。 青年朋友们,请你们比照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看一看这一结论是否有点道理? 再说一个与野心(取其贬义)有关的故事。 2001 年我在海口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到了休息时间,大家海阔天空地聊天。我的一位好友 L 提出一个判定“好人”“坏人”的量化判据。 先设一个人的能力是 C ,野心是 A 。判据是: 若此人的 C - A0 ,即为好人; 若此人的 C - A = 0 ,则不好不坏; 若此人的 C - A0 ,即为坏人。 当场有人拍手叫好,并以其姓氏命名为 L 氏判据。我却打趣道:“能力与野心的量纲不同,不能相减!”并当即提出修正判据: 若此人的 C/A1 ,即为好人;若 C/A 趋近于无穷大,则为大好人; 若此人的 C/A = 1 ,则不好不坏; 若此人的 C/A1 ,即为坏人;若 C/A 趋近于零,则为大坏蛋。 听者鼓掌,一致通过,且名之为“ D 氏修正判据”。 这些仅是为了解闷的游戏之谈,不用太较真,一天到晚数理化不是太沉闷了吗? 跑题了,对不起! 写于 2009 年 7 月 25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99157.html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9150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