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做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压锅等于绿色环保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3-12-10 07:28
高压锅等于绿色环保。刚才用高压锅煮红薯,乖乖,太快了,不到几分钟时间就叫唤,意思是熟了:看来下次需要掐秒笔了。OMG, 实在不敢相信,就开锅了用筷子戳了一下,真的熟了。曾经用烤箱烤红薯,至少一个小时,那个慢啊:要不是为了那个香味,根本无法等下去。 而且,现代的高压锅产品都非常安全,密封圈也不容易坏。据一个同学说是因为加了有机硅产品。【1】 看来,高压锅真是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有了这个理念,以后煮饭,熬粥,煮红薯,等等,都要先看看是否可以用上高压锅。 消灭雾霾,从自己做起. :-) 参考: 【1】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他是卖有机硅材料的。不过,家里备用的高压锅密封圈就是一直用不上。很多科技都在瞧瞧地进步,只不过大家更容易感受到在高科技的旗号下手机换得太快了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做饭是一种修行
热度 7 xin 2013-9-18 21:55
做饭的人是幸福的,他主导了做饭的全过程,掌控了一切,是总导演。做饭不仅是日常必修课,而且还是每个人很好的修为功课。早饭太忙,略显简单。而午饭,家中人气不足,缺人分享,略显落寞。而最幸福的是晚饭,既有充裕时间,也有放松的心情,还有一群饥饿的人等待分享。 做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统筹,局部细化。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筹划阶段。规模如何?荤素、冷热搭配。吃什么饭,喝什么汤,当前时令菜有哪些等。下班前夕,回家路上,一切在筹划,一切在酝酿。( 2 )外业前期准备。在市场精心搭配、选择食材,经过投石问路、欲擒故纵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战略策略,通过斤斤计较、反复计算的谈判之后,够得满意食材回家。( 3 )室内准备。脱去虚伪庸俗的外套,穿上神圣的围裙,走进精神修养的圣殿。对做饭的主要内容重新在时间维度上筹划之后,按照轻重缓急,效率优先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室内准备。( 4 )做饭。这个过程是重点内容。高明做饭人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从容不迫,淡定有余的高贵气质,这需要长期的修炼,是娴熟基本功与高尚情操的自然测漏。慌乱是厨房之大忌,有伤大雅的事情,打乱的修炼的心境,也影响了这个事业的品位。( 5 )后期处理。主要是餐具、灶具的清晰,这是厨房修炼的重要缓解,被很多肤浅的人所忽视。中国人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酒足饭饱,陶醉于自然恩赐之际,还能非常冷静、认真仔细,有条不紊地将餐具与厨具清洗干净,这需要过人的自我控制力和超人的胆识。只有做好这个环节,做饭故事才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就如登山方临山顶。清洗的不是残羹冷炙的污秽,而是心灵的尘埃。 从精神层面来讲,做饭既是坐禅。它们都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都需要全神贯注,包含着丰富的心理过程,都要具有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和高品质。但显然,做饭明显高于坐禅,或者说是坐禅的最高形式。因为,做饭较之坐禅更加具有实践性与创作性,更加真实与残忍。做饭时入世的悟道,避免了坐禅的虚无。做饭让人体会到了人间冷暖,体验到自然恩赐在水与火以及时间之间的组合与适应,感受到事物在时间、空间、能量中的转化。因此,做饭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是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精神修炼者,是都市的悟道夫。 做饭是由做饭人主导下,食材与水、火的一次狂欢。食材以凤凰涅槃的自我牺牲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成就了做饭人的理想。做饭是人一生的修为,是一条与自己相伴一生的精神修炼方式,而且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修炼过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从技术层面上对做饭修炼的表达,而精神层面又何尝不是?粗劣之人或许将食材只是简单地看作为满足自己食欲的工具,而我却从中看到了农民的汗水与希望,新鲜的空气与五彩的阳光,还有哪永不停止的时光。她们与我们一起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若干天,今天她来到厨房,奉献了自己,慰藉了多少卑微的心灵。 在我看来,会做饭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做饭会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人先天与后天各种能力。具体来说包括:( 1 )逻辑推理能力。做饭全过程需要合理安排,整体协调,需要大哲学、大智慧。是一个时间搭配的技术,也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 2 )经济能力。做饭是一个经济行为,要求做饭人具有良好的经济头脑,懂得精打细算。穷不着,富不着,一不算计就饿着。用特定的钱,很多时候用最少的钱,满足最基本或者最大的对食物的欲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驾驭生活能力的重要部分。( 3 )丰富的感官能力。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显然,用到了视觉、嗅觉、味觉能力,其实,很多时候也用到听觉。老家炒鸡,都以听鸡骨头爆裂之声作为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4 )创造力。各种食材与调味剂,在各种烹饪方法下,做菜成了最富有创造的一个过程。简单的土豆丝,每个人炒出的味道各不相同,显然,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功以及对理念的理解不同,而且还表现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传统需要坚持,但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是一个禀赋一般人对过往的死守,是对改变的恐惧,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而且更重要的是理念与思路,是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精神,是对美好事物的孜孜不倦的追去与热爱。( 5 )体力与耐力。做饭需要很好的体力,身体孱弱是不适宜做饭的。耐力更不用说,这是参禅悟道的基本要求。 做饭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是一个男人。热爱做饭的,会做饭,乐于研究做饭,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的重要标志。每天都做饭的人,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精神情操得到陶冶与升华,久而久之,必将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时代人才,成为一个入世的得道高人。 花开花落,四季更迭,饭桌上的菜也随之更替、轮回。这是个人人生过程中与自然的最真实的物质上的交流,精神上的响应。这让做饭的人对自然最敏感,最懂得自然,最懂得时间,因此,做饭的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留恋逝去的青春。当你年老的时候,回忆某年某月你与某人曾经一起做过某道菜,又曾与谁分享过你的杰作,无论得与失,都会意味深远,感动不已。趁着年轻的时候,快去厨房做饭吧。用时间去发酵,历久弥新,醇香清远,融入你人生,伴随你的一生。 吾少时游学阙里,常惊讶于孔圣人厨艺精深,也常因孔府菜是鲁菜骨干而不解,今悟道至此,吾明矣。做饭既是悟道,既是修行。
646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手还是要握的,不过你得早点回家做饭去,,,
热度 1 huangyanxin356 2013-1-17 19:14
手还是要握的,不过你得早点回家做饭去,,,
彭:首长好!都是一家人就不握手了吧??? 习:你辛苦了,手还是要握的,不过你得早点回家做饭去,,,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1 Furaibo 2013-1-8 21:02
LD :人家 ○○○ ,在家里做 20% 的饭; ○○○○ ,做 30% 呢! 小猴 :把 2 后面的 0 去掉,就是咱家我做的吧。 LD :您 DLY 还是把 2 后面的 0 挪到前面,中间再加个点吧。 小猴: 用不着那么麻烦,您把那个 0 移到最后不就得了。 LD :去!赶紧刷碗去!
2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教大家——做饭时你会用味精吗?
热度 3 sincos 2012-12-15 13:29
每次去外面吃饭都能感觉到饭店用了大量的味精——类似于甜味的味道,吃完后更能感觉。 一直不明白,自己做饭从来不用味精,味道也很好。为什么饭店里偏要用那么多有毒副作用的味精?难道是为了掩盖什么?国家是不是应该禁止使用?
2517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也要学学做饭、做菜
热度 7 xupeiyang 2012-11-3 17:11
我也要学学做饭、做菜 我什么都不会 书呆子一个 退休后也学学做饭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37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推销,就算推销吧
热度 1 zhaodl 2012-10-21 16:52
推销,就算推销吧
这个周末,我少有的清闲,没有必须要还得账,也没有要参加的活动。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买菜做饭,因为夫人感觉累,不想动。做饭这活对我来说不算难题,就是挺花费时间的。买菜时,不敢逛荡,一逛荡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买回来,收拾也是一个功夫活。菜要放在水里浸泡一会,可是泡着泡着就忘了了。看着快到饭点了才想起来需要我做饭。时间紧张,切菜就粗糙些,如果有时间那就得有形有样的。总的来说,无聊时用做饭打发时间挺不错。 两天的做饭任务,就剩下晚饭一顿了。中午做的剩饭再烧个稀饭就可以了。没事干,到楼下修理了一下头回来洗完澡,无聊地在网上闲逛荡。我突然想起来,我出版的《科研论文写作新解》出版社于七月底又二次印刷了 3000 册。我今年都没有太关注,不知道网上反映怎么样。于是,我就登录当当网上书店看看。一看,读者留言和评价的还不少!读着一条一条留言,心里按奈不住地美滋滋的。当看到个别的评价,心里一下沉下来,急着想看看具体有什么意见。看后,也就释然了,不像我博客上的国骂,而是说说自己的感觉。总的来说,还算不错:顾客评价五颗星,好评率为 98% 。 我浏览完以后,我发现:多数读者还是肯定我的“贡献”,有的留言让我感动。让我感觉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帮上别人也是一种幸福。我心想:既然我这本书对读者有用,那么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阅读呢?!于是我就决定写这篇自我推销的博文。在此,我整理一部分评论: “不同于一般的写作书,有特点,每章有一首打油诗,很受鼓舞,好好学。” “读了此书部分内容,有些收获。” “视角比较独特,值得一读。” “从编辑的视角讲述论文写作和发表中的要点,学生朋友应该看看。” “对写文章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但是有助于了解审稿是怎么个流程。” “书籍字数不多,但很实用。” “业内人士写的 比较到位毕竟是主编,角度不一般。对一些潜规则(没有贬义)也有所介绍。” “看了赵老师的博文,觉得这本书应该读一读,下了好几次单都是区域购买没货,今天终于订到了。” 整理到这里,我想起 前些天 曾经收到过一位匿名读着的来信,也许是最应该令人感动的,让我感到能够为别人解决点困难,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谢更让人满足的。信的内容如下(为了证明来历,我截图附后): 尊敬的赵老师 : 您好 ! 首先祝您节日快乐 ! 感谢您的博文和科研论文写作新解 , 它让我对论文写作和发表有了必要的认识 , 您写作新解我爱不释手 , 您的书中不仅有写作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 我很喜欢 . 所有看您的博文的人都会在心中感谢您的 . 普通读者义敬畏之心的感谢 . 我今天闲着没事干,就算是给自己推销一下了。不过,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那些现在正在为“论文发表”而痛苦的朋友提前读一读,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亏也就是亏十几元人民币。因为,我在写这篇博文之前,脑子里在想我要组织评聘中级职称,尽管政策不是太严,但内部要求的一篇文章都没有完成发表。等到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不仅是你焦急,我负责这项工作我都焦急——脑子里总在想着办法如何能够证明少那篇文章不重要,不影响水平的评价。也许你自己看的开,不在乎,我可是费劲地研究文件、设计工作流程。希望大家能够早日突破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约束。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360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米下锅感言
yangyongtian 2012-9-24 15:57
宋处并诸位领导: 终有粮米可做饭, 等米下锅已几年。 近年炊具增不少, 无奈缺米且少盐。 食不果腹最难受, 万望领导体恤咱。 物价飞涨口袋紧, 何日加点钞票玩?
个人分类: 感怀|2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人-做饭-做实验
热度 16 SY2012 2012-7-4 19:42
男人-做饭-做实验 记得在香港第一次见我的加拿大的导师(副导师), Chan 教授,其实是要面试我的。我的香港老板可能是怕我的压力大,事先并没跟我讲这些,只是说要带我见一位有名的教授。 Chan 教授人很随和,可能是怕我听不懂粤语,又担心我英文不太好,就一直用他那磕磕巴巴的国语跟我聊天,把我累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我用广东话说,您跟我讲粤语吧,我能听懂。我的粤语,香港人都当普通话听,大陆人都当广东话听,反正大家都能听明白。 Chan 教授一下笑了。然后开始问我一些简单的情况,我的印象中好像根本就没问我什么专业的东西。临了要走了,突然问我一句,你会做饭吗?问得我一愣,我条件反射地回答,没做过。我隐约感到导师脸色稍稍一动,然后接着说,你不觉得我们做饭用的米,面,跟我们土力学里的沙土,和粘土很像吗?你如果会做饭,你就会做实验。我一下子醒悟了,连忙说,虽然我以前没做过,但我相信只要让我做我就能做好, 而且保证色香味俱全。何以见得?导师迟疑地问。因为我很馋,我如实回答。导师好像对这个回答有点出乎意料,你有多馋?我说,要多馋有多馋!那到底是多馋?我说我现在说不清楚,您得给我时间想想。本来面试到这步就可以结束了。但回去的路上, 导师一直在跟老板说话, 偶尔跟我笑笑。 我也不知道当时琢磨什么着,总想找话跟导师再聊聊。 我本来是没话找话想问导师,您会做饭吗?可不知怎么搞的,我鬼使神差地问了句,您馋吗?问完,我舌头就缩不回来了。导师一下笑了起来,说,要多馋就有多馋!后来香港老板跟我说, Chan 教授决定做你的副导师了。 说起做饭,我以前真没做过饭。一是我在我们家里最小,上面有哥哥和四个姐姐。小的时候无论平时,还是逢年过节,做饭,做菜根本轮不上我。后来长大了,每次回家,爸爸妈妈都要张罗一桌好饭。准备饭菜的过程中,我也想帮把手,可嫂子和姐姐们总是说,你就别在这添乱了,去一边歇着去吧。你看,这赖不着我吧,根本不给我机会!但我一直觉着在做饭方面我还是有潜力的,因为我真得很馋!我有多馋呢?记得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五六岁,那时好像还有生产队。要过年的时候队里都要分肉。那个时候家家都很穷,分肉的时候大家是要抓阄的,谁家都希望抓到肥肉,因为肥肉可以耗油,那个年代家家都缺油啊!可我不喜欢肥肉,我喜欢瘦的,因为瘦肉可以炒,炒起来更好吃。虽然每次我们家运气都不太好,因为总也抓不着肥肉,爸爸妈妈很是愁眉苦脸,我却经常暗自高兴。因为爸爸妈妈去学校上班的时候,家里就剩下哥哥我俩。我俩经常偷偷地把过年的肉切下一块来,准备炒着吃。哥哥大我一岁,很有领导能力,我什么都听他的。一般他是大厨,我是小工,他指挥我干这干那。其实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做菜主要部分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好了,炒菜也就是三,五分钟的事。这个跟做实验完全一致,难怪导师面试的时候会问我会不会做饭?哪成想我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通常,哥哥干活很细致,但有个缺点是不太注重菜的味道,反正只要弄熟就行。我一般很在意味道,往往是哥哥把菜弄好后,我还要再放点胡椒面,味精,香油,辣椒酱什么的再炒一下。有时哥哥很不解,不过当尝到我的回锅菜以后,还是频频点头,额?你这味道还真不错。然而,就我这样一个做饭天才,就这么一直被埋没了二十多年!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是我的信条。 家里人不会做饭的除了我以外还有四姐,四姐不会做菜的原因是,我四姐夫绝对是做菜的高手,可以说是业余选手中的专业水平,并乐在其中.虽然爱好厨艺,但偶尔也会对四姐有些小抱怨,尤其当着我的时候.有一次回国,我正看姐夫表演他的厨艺,一会小外甥跑过来,嚷着也要学炒菜.姐夫眼睛一瞪,大小伙子,学这个干啥?长大了伺候媳妇儿!姐姐在一旁偷笑. 我真正有机会展示我的做饭天才是在我老婆怀孕的那段时间。因为当时姐姐还没过来,那段时间在澳洲只有我们俩。当时老婆的反应很厉害,不管什么吃完就吐。最开始的那两个月还不是太严重,老婆还坚持做饭,后来吐得太厉害了,就开始发愁了,这饭可咋办啊!早知道这么严重,我应该提前培训你做饭才对,老婆很是后悔地跟我说。我说,你放心吧,做饭还不简单。你会做饭?这么多年我就没见你下过厨房?你要是会做饭,咋着都行!老婆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不相信我会做饭。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可万万没想到, 一两个小时以后,老婆竟然看着我从厨房端出了四菜一汤!老婆有点不相信,真的不相信,走进厨房看个究竟。进了厨房后更是大吃一惊!厨房收拾地竟然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老婆这下是彻底服了!没想到你竟然会做饭?这么多年竟然一直潜伏,不告诉我!我赶紧解释,说,我以前真没做过。没做过你怎么会做?因为我会做实验,那么复杂的实验我都做成功了, 做点饭在我眼里, A piece of cake! 后来也不知道是我做得菜真好吃,还是老婆心情好了,总之老婆胃口大好,还偶尔夸夸我,说,你知道一个男人,什么时候最有魅力吗?就是在他下厨房做饭的时候!我说你不用忽悠我,你下一句是不是想说:希望你以后一直坚持下去?是不是?老婆大笑!我却很认真,说,其实我愿意做饭,这跟实验一样,是一门艺术!你不觉得我们做饭用的米,面跟我们土力学里的沙土,和粘土很像吗?老婆,一头雾水,什么砂子,土的?放米面里还怎么吃?得了,等我好了,还是我做吧,我还真不放心你! 唉,男人呐,真不容易!
6934 次阅读|33 个评论
做饭与科研
sunon77 2012-4-12 13:38
做饭与科研
做饭有两种做法,一是讲究正宗,按照传统菜谱做,越是年代久远的越有价值,某某皇室的私房菜就属于这类。一是按照口味自行搭配,蔬菜和肉食,煎蒸炸煮的混合,以新颖和味美取胜。曾经吃过改良的烤鸭,外焦里嫩的肉片配上适量的蔬菜和水果,既是悦目的艺术,又是地道的美味。 讲究正宗的人做科研,总喜欢追溯权威和经典,四平八稳,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要得到国际权威的首肯,就坐稳了这个领域的第一把交椅。讲究自行搭配 的人做科研,喜欢在公认的结论上面加加减减,鼓捣一些有新意的结果,当然也得经得起逻辑的推敲和实验的检验。
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火做饭
热度 1 jiyipeng 2012-2-25 18:58
火锅是一种艺术,包子是一种艺术, 拉面也是一种艺术。
个人分类: 境界提高|27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立春吃春饼——看俺一步一步烙春饼
热度 18 wangxh 2012-2-5 08:37
俺总觉得,实验性很强的工科科技工作者做饭应该不是问题。虽然不能说做不好饭就搞不好科研,但能够做好科学实验,也应该能够做好饭;当然,反之不一定亦然,因为家常做饭毕竟与做科研不是一个层面或档次的东西。 小时候经常被老娘逼迫烧火烙饼,虽然极其极其不情愿,但是由于没有姐姐或妹妹,所以只能干这些“女孩子”的活计。每当这个时候,俺经常对老娘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有一个姐姐,是不是就不用我干了?”无论老娘如何回答,都是给自己找心宽而已。 现在想来很感激老娘当时的逼迫,很显然,这些逼迫对后来进行科研研究所必须的动手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做饭毕竟是做饭,最有用的方面还是做饭。比如烙饼就是一例,昨日立春,俺们这里都兴吃春饼,看看俺的烙工吧。 第一步,首先把锅烧到合适的温度 。温度不能太低,否则,春饼放上去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不是处于“烙”或“被熟”的状态下,而是处于“干燥”状态。最后春饼是被烙干了,而不是烙熟了——俺们倔县称之为“ 焙干 ”。锅也不能太热,否则,薄薄的春饼一放上去吧表面就糊了,虽然很薄但里面还没有熟。 第二步,第一次翻 。春饼放在锅里只需5、6秒或7、8秒,根据厚度时间稍有不同,即进行第一次翻个。或者观察大概有70--90%面积发生状态、颜色变化, 由白变成半透明状——其实就是由生变半熟状态 。其实这一步非常关键,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当时不是很清楚,也没有请教老娘。现在自己推想应该是最大限度的保持饼中水分,吃起来松软。如图所示。 翻个以前的状态 翻个以后的状态 第三步,第二次翻个 。这一步主要看火候,观察到有70--80%面积由半熟变为熟时应该进行下一步。这里的“熟”的状态是 由“半透明”逐渐变得“白而不透明” ,而靠锅的一面基本上熟了。当然也可以根据其它现象,如出现很多比较均匀的小泡;或饼直接被热气“揭成”两层等,如图所示。 这张饼已经被热气“揭成”两层了 第四步,第三次翻个 。这一步比较简单,翻过来后最多10秒8秒就差不多喽!主要是因为到了这一步, 春饼表面均已熟了,已经把水分牢牢地锁在其中,多几秒少几秒都无关大局 。如果锅的热度不均匀,有可能导致有的部分不熟。没关系,一是可以通过旋转春饼来解决——有的地方正月初八吃春饼,俗称 “转八转八”——就是取其“旋转转来好运”之意也 !或者把不太熟的小部分叠到下面贴锅再烙上数秒即可。这次俺没遇到,所以没有照片记录。另外根据家庭人员的口味不同,可以让烙花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俺家喜欢如下图所示的状态。 最后,如果哪位有阿Q的“志向”——嫌“这饼不圆呀”,不要怪俺喽,这是俺家河东狮所为。搞材料研究的都知道,物料成形之后,仅仅通过热处理工艺(这里的 “烙春饼”其实就是“春饼的热处理” )基本不能改变其外貌或形状。如果把饼擀成三角形,估计,不,可以肯定的说,再有高超的技术也不可能烙成圆的。 PS:问题 烙春饼最重要的是什么? (哈哈,答案在本页找哦) 答:锅的热度或温度控制。
个人分类: 心之悟|5829 次阅读|49 个评论
异国他乡如何在一个小时内吃自己做的蒸包
热度 8 dearyajuan 2012-1-31 04:39
前言: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经常为做饭发愁,也不知道应该做多少,记得有一次买了一个大菜花,炖了一大锅,结果一连吃了几天都快吃腻了。做多了也没关系,更难解决的是还不敢炒菜,所以整天煮菜炖菜,后来有了蒸锅就开始蒸菜。。。 不过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我现在早已不为做饭发愁了,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调馅、包包子、蒸包子的复杂过程,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方便,具体怎么做呢? 原料:A,肉馅 酱油(生抽或日本酱油)20-40mL 醋(中国的醋或者意大利的balsam醋)15-30mL 10%脂肪的肉馅一盒,大约300g 小葱1到3根 披萨面饼卷一个400-600g(超市的冷藏冰箱里,已经和好、发好、擀好的面饼) 五香粉/十三香/肖家香料/其他香料/黑胡椒粉/味精/鸡精/糖/酒等,肉馅需要多加香料去腥,有什么就放什么 把肉馅、切碎的葱倒到一个大容器里,加酱油、醋和香料,混匀,酱油比醋稍微多放一点,具体放多少,根据情况而定,总之,要让肉馅跟酱油醋充分混匀,肉馅湿润,但是容器底部游离的液体不超过2mL,这样肉馅有滋味,也不需要放盐。 B,虾仁豆腐馅 小虾仁200g(小虾仁便宜而且不用切) 豆腐一块约400g 菜叶,葱,酱油,醋,披萨面饼 把豆腐隔着塑料袋捏碎,然后倒到大容器里,跟虾仁、菜叶、葱花拌在一起,倒少量的酱油和醋,因为虾仁很鲜,所以酱油和醋用一点点就够了,也不需要放盐或其他香料,以免掩盖了虾仁和豆腐的香味。 调好了肉馅或者虾仁馅,就可以打开面饼包装,平铺在桌上,用刀切成小块,比如边长6-8cm的方块。拿起一个方块,放上馅,然后把四角捏在一起,再把其他边挨个捏好,这样一个包子就做好了。全部包完之后,可以静置5-10分钟(可省略),剪一些跟包子底面积相似的烤纸片,放在包子和蒸笼之间,防止粘锅,包子之间间距大一点,至少3cm,因为蒸完会变大,蒸锅里放足够的水(2/3锅的容积,防止干了),就可以蒸了,开锅20分钟就可以了,或者多蒸一会也没关系,只要锅里有水就没事。蒸好后关好炉子,等一会再开盖。 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做出蒸包,缺点是,如果买的披萨皮质量不够好,蒸出来的包子不蓬松,不过一般还好了,还有就是用刀切成方块,包出来的包子可能不那么好看,可能是方形的,或者你可以包成圆形,不过还是没有圆形的皮包出来好看。 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而且一下子可以包好多个,可以冻起来吃好几次呢。如果馅有剩余,可以下顿炒菜吃或者烧汤,如果皮有剩余,可以里边放糖或者巧克力或者水果。 实践证明,一个小时做出香喷喷的蒸包是完全可行的,好像有点quick and dirty,不过洗干净手,刷干净锅,就不dirty了,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会做饭就会做实验
热度 11 yzhang111 2011-10-4 09:33
早就听不少人这么说:一般做饭做的好的人都很会做实验(尤其是化学生物学实验)。个人体验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周围实验做的好的人都是做饭的一把手。甚至文科毕业的都可以做的很好。如果再看点儿文献的话,估计可以迅速成专家。没有统计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几个会做饭的,感觉应该有几个?
3931 次阅读|25 个评论
闲暇的端午
jinhejiang 2010-6-16 21:47
今天是工作以来的第一个端午节,今天来时太阳都射到屁股了。 起来后看看新闻,查了写关于ldquo;工会有作为,职工做贡献rdquo;的文献。 中午时分,想起前几天的心约---给同学坐一桌端午饭,叫上几个同学和同事一起过端午。一来感谢工作以来同事的照顾,二来感谢同学不辞辛苦,帮忙整理图书。 刚吃过午饭,就早早的来到了菜市场,买了一斤洋芋,一颗白菜,四两牛肉,一斤番茄,三个黄瓜、豆腐以及花生, 加上自己老家带来土豆片和宣威火腿,呵呵还有就是必不可少的粽子了。 下午四点,就开火了,分割火腿,洗净,蒸煮,炸花生,土豆,煎豆腐,凉拌黄瓜,切凉片,炸鸡蛋沏汤。 呵呵,全部是自己亲手下厨制作,一来练练手艺,二来也自得其乐吧! 不多会,一桌丰盛的菜端上了盘子。 哈哈,足足八个菜,除了汤菜没有消灭干净,其他是一扫而光,可进之际。 可惜是只顾做和吃忘记留个影也好和网友分享分享。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2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茄子,让我被剁了两刀
chrujun 2010-4-9 22:10
我七岁开始做饭,也算上老革命了。 但现在切茄子,都战战兢兢的,每次都特别小心。 因为茄子的皮比较硬,并且茄子呈圆柱形,容易滚动,很容易因茄子滚动而一刀剁在手上。 我就为此挨了两刀。 14年前,我们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在甘肃酒泉一带开展大地电磁探测工作。由于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施工,中午的吃饭成了大问题。刚开始是吃馒头,但我们南方人吃不惯。后来就想到自己做饭,每天出工前在市场上买好菜,到现场布置好仪器后就开展做饭。 由于我从小就开始做饭,做饭的责任自然落在了我的身上。 时间长了,菜刀就变得特别钝。每次切茄子都要用很大劲。倒霉的一刻终于到来了,茄子一滚动,菜刀重重地剁在了我的手上,顿时鲜血直冒。可以一车人要吃饭。我只好用布紧紧地把受伤的手指绑好,又继续做饭。 结婚后,我当起了师傅,教老婆做饭。 老婆出师了,我也解放了,很少亲自做饭了。 两年前到河北涿州做博士后,公寓里有齐全的做饭工具。我又重操就业。 有时,合作导师也来和我住在一起,尝尝我的手艺。 一天中午,也是菜刀用得比较钝了,一直没有磨过刀。切茄子的时候,又碰到茄子滚动,又一刀剁在手上。幸好导师也是做饭高手,接过手把饭菜做了。 被菜刀剁了两次,全是茄子害的。 被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菜刀钝,二是茄子滚动。从那以后,我在市场上四处询问,终于买来一把磨刀石。刀一钝就磨刀。第二点经验是先把茄子切成两半,再很小心地锯茄子,把茄子从头锯到尾,分成四个部分。相当于把茄子横砍一刀,纵切一刀。分成四部分的茄子再也不会滚动了。要特别注意的是纵切一刀的时候,这个时候茄子特别容易滚动,容易砍到手指上。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4608 次阅读|5 个评论
海外的男人都会做饭么?
cwhm 2009-10-13 22:32
在国内都不太习惯肯德基,麦当劳那里的西餐,唯一吃的上口的就意大利面和牛排。到了国外,更是吃不习惯,饿了几天肚子,还是得自己做饭。 在国内我是不做饭的,最多在寝室煮煮方便面,在家唯一做过的菜就是番茄炒鸡蛋和凉拌西红柿,呵呵。当然菜没做过,但是经常在老妈炒菜的时候,站在旁边跟老妈聊天,没炒过也看过。这就是在国内的做饭经历。 到了国外,差异最大的就是饮食,也是一时半会很难改变过来的,最大麻烦就是买调味料,折腾了好久才凑到四种调料,橄榄油、盐、酱油、辣椒粉。之所以这么难买,是因为这里没有中国人,不像美国50个人中就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这里估计是一万个人才可能看到一个中国人,至少现在我还没在这里看到中国人,所以到中国城买东西更是不太可能,再就是这里不是英语国家,食谱袋上写的都是不懂的语言,这就更难办,只好看图购物。 之所以坚定要自己做饭,是因为唯一一次千辛万苦找到一家菲律宾开的亚洲面馆,可又很贵,由于实在馋的无奈,去了两次,每次都花了10欧,吃的也就是炒米饭和炒面,昂贵不说,还有就是太远了,离这里的大学太远了。 现在有了四大调料,也就开始了做饭之旅,国内总有男人说不会做饭,我在想全世界至少一半以上的人会做饭,做饭能难么,只是没做而已。网上找食谱,准备食材,回忆昔日老妈烧菜的情景,没几天,煮出来的米饭也香喷喷了,也能做意大利面了,还能炒几个菜了,不过都是最简单最简单的,洋葱炒鸡蛋,番茄炒鸡蛋,炒白菜,土豆炒肉,不丰盛,但至少有点中国味,这就是最满足了。 会做饭不知道是不是海外很多男人要修炼的一项基本活,也让我明白,没有做过的东西不代表不会,甚至可能慢慢你比那些做过的人做的还好。最后就是想到了独立,回忆起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给我们做饭,现在自己可以做饭了,独立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老了,身体不好了,真希望自己永远没有长大,爸爸妈妈永远年轻,想到这,那天晚上我抑制不住眼里的泪花......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实验就像种地那么简单,象做饭那么复杂!
吴信 2008-11-18 20:39
现在很多研究生会把做实验当作是科研,如果这样说的话,那我感觉做实验就像种地那么简单,象做饭那么复杂! 之前我在家里种地的时候,总感觉科学实验是那么的神圣不可侵犯!现在天天做实验,经常想,不是科学实验神圣,而是科学本身是神圣的。我敢说,把步骤和方法交给你个农民兄弟,他也会做好的。再把这些实验简单化:结果归根结底无外乎与光热水分不开。 实验不是那么难的,经常象农民兄弟一样勤劳刻苦一些,肯定能够做好,有些实验还没有种地难,呵呵。 我认为,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前期的实验设计,而目前研究生欠缺的就是这里。以我来看,做实验仅仅占整个科研过程的1020%;前期的准备占整个过程的40-50%,如果前期的目的方向不对,那后面的工作也许就白做了;其次是后期的统计分析,要占20-30%;接下来要发表了,呵呵我认为也比做实验占的比重高。 现在很多的年青人都不做饭了,独自一人常常做饭以自享,倒是感觉做饭很有学问,古人也说:小烹饪如制大国。 做之前要准备好各种东西了,中间的各种调料等等。看似简简单单的做饭,你要是把握火候、味道、颜色搭配以及营养分配等等的话,那的确是难上加难了。 我把科研实验当作生活来做。别人都说我辛苦,天天不是做实验就是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写文章等等,但是我感觉还可以啊,这就是中国式的研究生,呵呵,习惯了就好,这也是生活啊。怪不得有些老科学家八九十岁了还做实验,就像老农民爷爷奶奶一直种地到老啊!这也许是他们把科研实验或者种地当成了一种享受了! 享受生活吧!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