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过氧化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过氧化氢检测新材料 | SCIENCE BULLETIN
sciencepress 2015-4-10 16:32
过氧化氢( H 2 O 2 )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生物体内众多酶促反应的产物,在疾病诊断、生物成像、人类反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准确、快速、可靠的检测 H 2 O 2 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手段中,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 H 2 O 2 电化学传感器主要包括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无酶传感器两大类。虽然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灵敏度,但是酶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传感器件性能的降低甚至失效。随着纳米材料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的诸多优异性促使人们逐渐将眼光转向基于各种纳米材料的无酶传感器。 在无酶传感器的研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问题一,如何降低电化学传感器的成本?研究证明贵金属纳米材料( Pt , Ag , Au , Pd 等)在电化学检测 H 2 O 2 中具有显著的电催化性能,但是这些贵金属材料电极材料大大地增加了电化学传感器的成本。问题二,如何避免纳米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团聚问题?有研究表明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分散度对其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组以商业化密胺树脂泡沫和三氯化铁为原料,成功制备了氮掺杂三维碳材料负载非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有效地解决了无酶传感器备受关注的两个问题。相关研究“ Fe 3 C-functionalized 3D nitrogen-dopedcarbon structures for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以 封面论文 发表于 Science Bulletin (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5年第5期 ,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卫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撰写。 该研究将本身含有丰富碳和氮源的商业化密胺树脂泡沫和三氯化铁作为原料,通过一步高温碳化的策略制备出了碳化铁功能化的三维氮掺杂碳材料( Fe 3 C/NG )。结构表征表明,所得到的杂化碳材料( Fe 3 C/NG )保持着碳泡沫原有的三维骨架结构且其表面均匀地分布着粒径约为 122 nm 的 Fe 3 C 颗粒,更重要的是该杂化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容。由于 Fe 3 C /NG 中 Fe 3 C 和氮掺杂的碳催化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其对非酶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检测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检出限达到 0.035 mmol/L 。 这一研究将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电阻较低,电位窗口宽等特点的碳纳米材料用作载体担载非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电化学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电极材料,该结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电化学活性纳米粒子的分散度和比表面积,同时也降低了传感器的成本。 因此, Fe 3 C/NG 杂化碳材料有望取代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275136 )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215090 )资助。 了解该研究详情请读原文 : http://www.scibull.com:8080/EN/abstract/abstract509696.shtml
个人分类: 《科学通报》|5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皇后假说
jiaoshuyun 2012-4-24 13:53
(文 / Robert T. Gonzalez)原绿球藻属( Prochlorococcus sp.)的细菌,是这世界上最柔弱的生物之一。如果让这些微生物自力更生,恐怕它们连保住小命都困难。这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它们可是世上数量最多的光合生物。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细菌显然一副 “成功人士” 的样子。它们慢慢地失去了分解过氧化氢(H 2 O 2 )等有毒物质的能力,让别的生物替自己做这些 “粗活儿” 。这样的种间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但我们有时候搞不清楚这些关系最早是如何形成的。现在,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理论,帮助解释这种依赖性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把这个理论称为 “黑色皇后假说”(The Black Queen Hypothesis),而这个理论本身就跟它的名字一样,非常巧妙。 演化理论: 黑色皇后 vs. 红色皇后 对很多人来说,演化意味着生物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但自然界里有很多生物其实并不按照这个套路出牌,它们越演化生物复杂性便越低。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 “退行性演化”。 退行性演化的现象常常能在寄生生物中观察到。比如,在你身体里面扭来扭去的绦虫。它靠皮肤吸收生存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根本不需要消化道。毕竟,保留一个非必需的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成本是很高的。对绦虫来说,把消化道统统扔掉,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在各种寄生细菌中,你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演化过程,假如周围有寄主能处理一些 “生活琐事”,这些细菌便会把这些代谢功能和它们体内的相关基因统统丢弃。导致这种退行性演化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生物学家所说的 “遗传漂变”。所谓遗传漂变,就是由于一个物种中的部分生物与其它同类相隔绝,且个体数量很少,造成这个种群中的随机遗传突变的频率升高。 寄生生活的两个特征,正是与世隔绝和个体数量少。但是,生物学家明确地将原绿球藻属的生物划为自养细菌,这意味着它们跟寄生一点边儿都不沾。那么,这些细菌的生存,究竟是如何变得这样依赖其它微生物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生物学家杰夫·莫里斯(Jeff Morris)提出的 “黑色皇后假说” 中。他和同事在最新一期的《微生物》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新奇进化理论背后的逻辑。 “黑色皇后假说”中的黑色皇后,指的是扑克游戏中的一张牌,也就是红心大战中的黑桃 Q。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尽量少得分。然而,黑桃 Q 这一张牌的分数,与其他所有牌的总分相同, 因此,在红心大战中取胜的关键是不要得到这张牌。 回到生物演化上来。黑色皇后假说将某些基因,或者更笼统地说, 将某些生理功能,类比为 黑桃皇后这张牌。维持这些生理功能会消耗很多能量, 因而生物并不倾向于保留它们,这导 致废弃这类功能的生物在自然选择中具有优势。同时, 这类功能也得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作 用——公共利益, 它能迫使群体中至少有一小搓个体,将此功能保留下来。毕竟,缺了黑桃 皇后这张牌,红心大战也玩不起来。 我们再来看原绿球藻属的这个故事。维持整个种群生存的那些个体,提供的 “公共利益” 就是分解有毒的过氧化氢(H 2 O 2 )。生物学家把这个叫做 “漏” 遗传功能——保留了这个生物学功能的个体,能让周围的任何生物都从中获益。 黑色皇后假说所导致的结果,听起来跟上文提到的寄生关系非常相似,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那是因为它们本来差别就不大。不过二者还是有两点重要的不同之处: 黑色皇后假说中,退行性演化并不是由遗传漂变(也就是偶然事件)导致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失去一个基因的利(这个利是由周围的其它“漏”生物带来的)大于弊,这个基因的丢失会继续在整个种群中扩散。 黑色皇后假说丝毫没有表明,保留了 “漏” 遗传功能的生物自身适合度下降。但在寄生生物与寄主的关系中,寄主的适合度显然是下降了。 这两点是微妙却十分重要的差异。大多数人对寄生的概念并不陌生,寄生关系中,寄生者受益而寄主受害。很多人也熟悉共生的概念,在共生关系里,不同的两种生物均能从中获益。寄生和共生都是种间关系的一种形式。(人们对其他的种间关系并不熟悉,比如共栖,即两种共居的生物中,一方受益,另一方也受益或不受伤害。想全方位了解种间关系,请点击 这里 。) 莫里斯解释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同形式的种间关系到底是怎么出现的。他说,黑色皇后假说的意义不在于描述一种形式的种间关系,其意义在于解释这些关系是如何演化的: 像 “红色皇后假说”(红色皇后假说,阐述了捕食者与猎物、寄主与寄生生物之间,双方如 何进行 “军备竞赛”)一样, 黑色皇后假说可以导致 3 种主要种间关系类型中的任何一个, 即寄生、 共栖和互利共生。 种间关系最终会演变为其中的哪一种,完全取决于生物生长和相 互影响的具体情况。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红色皇后假说的重点, 是解释一种 “主动” 的 演化,你可以将这个过程想象为,不同物种竞相获得能让自己胜过竞争者或捕食者的能力。 相较而言,黑色皇后假说讲述的是一个被动得多的过程。“不同的物种争相 ‘堕落’,它们都尽可能多地摆脱那些代价高昂的生理功能。”莫里斯说。 “黑色皇后假说里尽是些反其 ‘道’ 而为之的事——摒弃复杂性。人们通常觉得,生物是在进化的,而身体越来越简单显然是与此相反的退化。” 文章来源: Researchers describe a new evolutionary theory: The Black Queen Hypothesis 原文信息: 原文刊于 io9.com 科技频道 2012 年 3 月 28 日 作者 Robert T. Gonzalez 文章题图: 图片来自网络 内文大图: Octobralia/DeviantART,via io9.com
3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瑞典新研究证实少吃能长寿
xuxiaxx 2011-11-4 08:30
  据美国《每日科学》10月31日报道,瑞典歌德堡大学日前研究发现,人们减少摄取卡路里不仅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有利于推迟糖尿病、癌症等老年病的患病期,且越早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效果越明显。   该研究的负责人歌德堡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米卡埃尔·莫林介绍说:“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酶是延缓人体老化的关键因素,它叫氧化还原酶(peroxiredoxin),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能够有效保持这种酶的活性。不仅如此,这种酶对人体还有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保护我们体内的基因物质。”   虽然研究人员目前尚不能解释这种“延年益寿大法”的确切原理,但就目前掌握的研究结果来开,具备活性的过氧还原酶可以降解人体细胞内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而这种酶只有当人体的卡路里摄入量在得到一定限制时才会很好的发挥功效。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体内的过氧还原酶会逐渐遭到破坏,失去活性,但有一种酶可以对其进行修复,它就是Srx1,减少卡路里的摄取量会促使人体增加Srx1的产量。   据悉,研究者在实验中以猴子为实验对象,通过逐渐降低糖和蛋白的摄入量,保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这些猴子的寿命明显延长了数年。研究者随即在鱼类、啮齿类、昆虫、菌类等多个物种上进行了相同实验,都取得良好效果。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检验过氧还原酶是否也可以减少或延缓人类的神经类疾病,因为该种酶同时也对人类体内的蛋白质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人体蛋白质的过程又与一些神经系统类的老年病息息相关。 来源:人民网
1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碲微管修饰的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低电位高灵敏检测
wdm2010 2011-6-25 13:11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类分析器件,它将一种生物材料(如组织、微生物细胞、细胞器、细胞受体、酶、抗体、核酸等)、或生物衍生材料、或生物模拟材料,与物理化学传感器或传感微系统密切结合或联系起来,行使其分析功能,这种换能器或微系统可以是光学的、电化学的、热学的、压电的或磁学的。这是刊物《Biosensors and Bioeleetronies》网页对生物传感器的描述。 A.F.P.Turner教授将其简化定义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精致的分析器件,它结合一种生物的或生物衍生的敏感元件与一只理化换能器,能够产生间断或连续的数字信号,信号强弱与被分析物成比例”。这种描述如今已经被广泛接受。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能够对所需要检测的物质进行快速分析和追踪。生物传感器的出现,是科学家的兴趣和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多方面双驱动的结果,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涉及内容广泛、多学科介入和交叉、充满创新活力的领域。 过氧化氢的准确测定在工业、生物、临床诊断和环境检测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包括葡萄糖氧化酶、尿酸酶、胆固醇氧化酶、醇氧化酶、肌氨酸氧化酶、半乳糖氧化酶以及L-氨基酸氧化酶等在内的一系列酶促反应的重要副产物。因此,发展可靠、灵敏、快速、低成本的H2O2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2O2检测方法包括滴定法、光谱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色谱法及电化学法。其中,电化学法,尤其是基于各种过氧化物酶和血红蛋白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研究最为广泛,因为它们具有操作简便、高效、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然而,酶所固有的稳定性不佳、易失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传感器的应用。因此,基于无酶传感器的H2O2检测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目前,普鲁士蓝、硫堇以及铂、银、氧化铜、氧化钴等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都已被成功应用于H2O2无酶传感器的构建。 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碲微米管修饰的普通铂片电极以计时电流法为检测手段,制得了过氧化氢的无酶传感器。碲微米管得制备比较简单,类似于CVD法制备碳纳米管,以碲粉为原料制得。碲可以自然地吸附在铂表面,各种检测手段也说明碲外层有一较薄的氧化层与铂结合作用较强。对铂有协同作用,对过氧化氢的氧化峰和还原峰都有增强作用。并且在在线分析流动注射技术中再次进行试验,发现检测下限,检测的线性范围,检测的选择性,以及检测的响应时间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铂钯催化剂:高活性过氧化氢电催化还原催化剂
林凡 2011-3-4 17:49
Highly Active PdPt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H2O2 J. Electrochem. Soc., Volume 158, Issue 4, pp. B434-B439 (2011)(Published 2 March 2011) ABSTRACT REFERENCES (54) Brian D. Adams , Cassandra K. Ostrom , and Aicheng Che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Lakehead University, Thunder Bay, Ontario P7B 5E1, Canada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use of hydrogen peroxide as a fuel cell oxidant instead of oxyg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power density.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highly active carbon supported PdPt catalysts for hydrogen peroxide reduction. Four different PdPt electrocatalysts, Pd/C, Pt/C, Pd 0.5 Pt 0.5 /C, and Pd 0.25 Pt 0.75 /C,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Brunauer–Emmet–Teller surface area analysis.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synthesized catalysts were studied using a rotating disk electrode system with a combination of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Our studies show that the Pd 0.25 Pt 0.75 /C catalyst has the highest activity for hydrogen peroxide reduction, outperforming the Pd/C, Pt/C, and Pd 0.5 Pt 0.5 /C catalysts. 2011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History: Submitted 4 November 2010; revised 5 January 2011; published 2 March 2011 Permalink: http://dx.doi.org/10.1149/1.3548529
个人分类: 燃料电池|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文献,关键词涉及电化学、药物成分。
热度 6 guinvzhilu 2011-2-21 17:53
文献内容: 1、为一种药物活性成分(中药西药都可),可以和PT电极有电化学反应的。 2、或者一种药物活性成分(中药西药都可),可以直接和过氧化氢进行反应的。 文献发送 loveliulu66@hotmail.com 不胜感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2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