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四十而不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孔老师,您这句话有毛病吧
热度 6 zhengyongjun 2018-12-25 11:12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孔老师说:“十五岁,我立志向学;三十岁在学界站稳了脚 ;四十岁通晓万事万物;五十岁看透人生;六十岁,一些风言风语已不放在心里;到了七十岁,随心所欲,爱咋玩咋玩,基本不会出圈了。” —————— 《论语》这段话,是孔老师课堂上的一段即席演讲。那天他心情不错,望着弟子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抚今追昔,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即兴吹了几句小牛。是的,孔老师您很牛B。 十五岁从少年班毕业;三十岁时组建了 PI 团队,晋升正高职称,是鲁国的首席科学家,创办了民办高校——鲁大(相当于 XX 大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四十岁时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五十岁时,看透天命,把人生彻底整明白了;六十岁时,面对网上那些灌水发帖抹黑的声音,不管他炒作得再凶猛,您都嘿嘿一笑,装聋作哑;到了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地玩耍,天天泡科学网,写再多篇博文,也不会碰红线。 这段话表面看,真没什么毛病,但您说自己“ 四十而不惑 ”,这句话是啥意思? “ 四十而不惑 ”,40岁时,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心,博学了呗,大百科全书了呗。 孔老师,难道您比百度还牛B吗? 前几天,樊迟在课堂上向您请教如何种菜种庄稼。您为什么说自己不懂农业知识?让樊迟去问老农、老圃。这件事,孔老师您难道都忘了吗?您吹那么大的牛,您好意思吗? 记得去年春天,您领着弟子去东山春游,路上看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看着眼前俩小屁孩争吵不休,弟子们向您投来期待的目光。可是您呢,支支吾吾,无法给俩小屁孩当裁判。两小儿笑道:“孰为汝多知乎 ? ” 孔老师啊,那场面啪啪打脸。 咱也不扯天文地理了,就拿您的本专业哲学研究来说吧。孔老师,您也不应该说“ 四十而不惑 ”。不怕给您上纲上线,不管啥领域的首席科学家,自诩全知全能,已经丧失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您还搞什么科研?请问,没有疑难问题,您申请项目的标书写什么?没有疑难问题,让您的学生论文写什么? 孔老师您莫怪俺杠精,“ 四十而不惑 ”,俺觉得您这句话,有毛病!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3388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不惑,究竟不惑什么了?
热度 5 SoSoliton 2011-4-21 22:50
瞎忙活了一天,突然想起过几天就要跨过法定的青年门坎了,傻笑,反问自己,人在“不惑”,究竟不惑什么了? 四十岁以后对某些事情不惑了,那四十岁以前对这些事情就是稀里糊涂的吗? 对某些事情究竟是惑好还是不惑好? 因为明白了某些事情,所以证明已不年轻、早过四十、装嫩也不像了? 还有没有四十岁以后应该明白而自己又不明白的事情?如果有,是否说明自己还年轻? …… 答不出。抄几篇答案,管它对不对。 四十而不惑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已是“奔 5 ”的人了。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最近自己也常常在闲暇之时扪心自问:我真的不惑了吗?兴之所至,记下若干心得与博友共勉。 四十以后才明白:好朋友是应该相互欣赏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阶层中产生,而穷人和富人,百姓和达官,草根和明星,白丁和学者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不在同一阶层,便永远不会有对方对本阶层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四十以后才明白: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应该疲于奔命。中年,应该活得从容。 四十以后才明白:光从容还是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下自己,让平淡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四十以后才明白:年龄之于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所谓“少小有才尽忠孝,老大空长徒感怀”是焉。 四十以后才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你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你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人摆脱和抛弃的。 四十以后才明白: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珍馐美味、杯盏交错间如果掩映的是尔虞我诈,则远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来得可心;如果穷于心智、惶于仕途,那就远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得逍遥。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我们心仪的异性知己,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贪婪,会使自己的情感天空少一丝阴霾,多一缕阳光。 四十以后才明白:对待父母再不可做“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傻事了。他们那一辈人受的磨砺太多了,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的良心。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的伴侣看似平淡无奇,有些时候甚至难以忍受,其实岁月的年轮早已将彼此裹融到一起了。即使是陋习俗性,也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撕毁这婚姻,就会发现每撕一片,都会连着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以后才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就像高脂高糖一样的危害着他们的健康。我们害怕他们走弯路,我们担心他们吃苦头,我们忧虑他们经风雨。我们全家人为他们搭起了大棚,然后呆呆的望着他们柔弱的发育着。 四十以后才明白:职位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你的修养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尤物。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浊水;粗瓷碗里未见得就是白开水,很可能闷的是一盏极品龙井。个中的质量和品位全在自己后天的造化。(作者:汪新民) “四十而不惑”的思考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萦绕心间,挥之不去。人生接近不惑之年,但对孔子说的“四十而不惑”,还一直心存迷惑。查字典,“惑”的解释是:疑惑;迷惑;迷恋;迷失;糊涂。那么“不惑”就是不疑惑;不迷惑;不迷恋;不迷失;不糊涂。要做到这些,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十岁,好比涓涓细流已经汇流成河,险滩激流都成过往,流量渐大,流速渐缓,作为河的性格已经确立,其回溯源头和奔流入海的距离大致相等。 四十岁,应该开始反思和咀嚼生命的意义,已经累积了足够多的可供回忆的东西。四十岁的人千般滋味都尝过,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欣喜若狂的快乐、跌入深渊般的绝望、心头颤栗的幸福,都一一体味。四十岁的人喜欢回忆,人一旦开始回忆,就说明已走向衰老,蓬勃的生命是不去回忆的,一心只想往前冲!而这时,种种经历提醒自己,面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要懂得克制和珍惜,不应该怀有过多的贪念。近儒,近释,近道,个人的风格和品味已经形成。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多只是借用一下而已。 四十岁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残缺的。任何是非标准用非好即坏、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去判断,那样无疑是非常幼稚的。明白这一点,也就能容忍和包容了。不要再盲目迷信权威。其实人和人都差不多,天才只是极少数,权威更是人造出来的。倒是那些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更可亲可敬些。 四十岁应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四十岁的人解决了前四个需要后,那么应该从衣食住行中解放出来,从追求小我上升为追求大我,眼睛里不要只有周围的那个小世界,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在和更广大的生命相互依存中才获得意义。眼中有了别人,生命境界才能广大。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坚持自己的信仰,缺乏信仰支撑的躯体是软绵绵的,很可能成为最先吞下饵料的那条鱼! 四十岁应该懂得生活并能从中享受乐趣。四十岁的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主心骨,以前都在拼博,没多少时间陪家人,现在该多留些时间给家庭,“朋友固然好,领导也重要”,要明白其实真正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正是家人。多留些时间给自己的爱好,就权当对自己的一种奖励。恬淡自适,或高歌猛进,这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了,要明白这时候再不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几乎就没有什么机会了。要懂得成熟与稳重,个人气质和品位需要知识、修养与举止支撑,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思考一点问题,不妨外表简单内心复杂。 四十岁应该明白:爱,远比恨更有力量。每一个怨恨,对抗和报复,都可能走向地狱,而每一个宽容,释怀和超越,都可能靠近天堂。宽容的爱能融化一切坚冰,对孩子“恨铁不成钢”要不得,对同事“睚眥必报”要不得,对社会“天下人负我”要不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和为贵,以礼待人,就能在感情上蠃得别人的信任,令人心悦诚服。 四十岁应该清楚自己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是不惑的男人的基本“素质”。四十岁的男人已经历许多事情,开始沉淀,应该有了一定的深度,腹有诗书,满眼芳华,如果说出来的话空洞无物,那么不如沉默。 一个人坐在窗前,沉思默想,多少过往涌上心头,很庆幸自己小错常犯,大节不失。时间如白驹过隙,终于明白活在当下是多么重要。(作者:冷如冰) 男人四十都不惑什么 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男人到了四十,到底不惑什么呢? 四十岁以后的第一个不惑,是突然意识到行政事务的繁琐。你既不能经国,亦不能济世,你永远是一个小人物,即便是突然鸿运来了,官升上三级,俸禄发晏有余,也觉得意思不大。 四十以后的第二个不惑,是雄心万丈消退之后,突然恋起家来。这也许叫天伦之乐吧。 四十以后的第三个不惑,是包容一切,或者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第四个不惑,其实是第三个不惑的延伸。这就是人上四十以后,突然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世界是残缺的,明白这一点,你也就容忍了一切和包容了一切。 四十岁以后的第五个不惑,是不再盲目迷信权威。觉得人跟人都差不多,许多“势”是扎出来的,“神”是造出来的。倒是那些纯情的人,似乎更可爱一些。 第六个不惑是对第五个不惑的延伸,这就是明白了人类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其实有许多伪善的地方、有懈可击的地方。 四十岁以后的第七外不惑,叫“敢言 " 或者叫“童言无忌”。 四十岁以后的第八个不惑,叫“承认一切都有定数”。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释然地对待许多事情。 四十岁以后的第九个不惑,是“打破了对异性的神秘感和膜拜心理”。突然有一天明白了,完美是没有的。(作者:网友 freallk007 )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21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不惑”还是“不活”?!
热度 6 SoSoliton 2011-2-22 23:35
昨天一早,惊悉我的一位在县级检察院做反贪局长的好兄弟伍文胜,因肺癌医治无效,已于 2 月 20 日离我们而去,年仅 42 岁。无独有偶,今天从科学网获悉,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立亮 ,因肺癌医治无效于 2 月 18 日逝世,年仅 42 岁。 我是大年前得知我的反贪局长兄弟身患绝症的。整个春节,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无法理解这是真的。反贪局长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干净利落,一身正气,一身霸气,一身豪气的人,是一个让百姓踏实放心,叫贪官闻声丧胆的人。 院长和反贪局长的离去似乎颠覆了“好人一生平安”。两位兄弟在人间英年早逝,唯愿两位兄弟在天堂平平安安! 院长和反贪局长都是刚四十出头的人。“四十而不惑。”敢问上苍,到底是“四十而不惑”还是“四十而不活”?!你不是“惑”“活”不分了吧! “神马都是浮云!”“不惑”们既然是不惑,那就应该对此太有体会了。“不惑”们为什么就不明白究竟神马不是浮云并时刻牢记心田时时警醒自己呢? 老文也早就进入“不惑”之年,深感人生的确如爬山,“不惑”之前拚命爬,迫切期望尽快爬到山顶,“不惑”之后才真正明白,神马都是浮云!爬到了山顶又怎样?山顶尽管风景秀丽,但不容久留,你必须下山!尽快下山!溜、滚、跳、摔,悉听尊便! “不惑”之年,进退维艰之年!虽然神马都不惑了,虽然终于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但又能怎样呢?几年前,一个学生在听完老文的报告后问老文,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老文每天都早出晚归,成天猫在实验室,拚命干活。老文没有尽到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没有用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来回答和教育学生。老文说,每天都早出晚归的是鸡,人只要长年累月地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养成鸡性,变成一只鸡;人一旦成了鸡,那么笼子就成了唯一归宿;老文是鸡,实验室是笼子,老文不进笼子行吗?不进笼子就进天堂!老文进笼子,是难移的本性,不是为了崇高理想,而是为了生存,为了保命! 阎王偏爱“不惑”,上天想叫“不惑”不活,“不惑”又万般无奈,只好自己多保重了!祝“不惑”们平安吉祥,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67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