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拉动内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改革的重大一步:户籍制度改革
热度 18 lvnaiji 2014-7-31 09:20
吕乃基 刚公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初步来看,撇开缩小“三大差别”这样“宏大叙事”不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现状来说,其意义在于: 扫除城镇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户籍,以及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诸多社会福利差别。积分制或许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把个人黑箱的权力变为社会共同遵循的透明的程序,让进城者以对城市的贡献换取城市的回报,不仅是收入,而且是完全相同的社会福利。当然,城镇化还会有其他的复杂问题,如土地确权等。 城镇化将大大刺激内需。城市的各种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商店,城市间的交通为投资拉动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亿进城者(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又可以拉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少需求!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要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快速铁路网要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普通国道要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如教师、医生和各种服务人员,就业与消费又形成良性互动。 户籍制度改革将会在相当程度上让穿梭于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农民工从此相对稳定下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具体情况融入或大或小的城镇,或选择留在农村,不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蓄水池”,由此会解决发生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社会问题,同时也会消解蔚为壮观的春运(参见 走出分岔点之五:我心目中的2020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的特点是就业带动、保留地权、渐进落户。 按城市规模区别对待的措施,除了使国家发展均衡外,对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形成由人力资源稀缺对产业升级和塑造品牌的倒逼机制。而大量农民进城,为西部地区的农业作为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为原有农村的改造,以及为大部分国土建设生态文明腾出了空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教育的整体布局会有重大变化,西部和农村的学校会较之原有的格局相对集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享受一样的教育,将大大提升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公平,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有评论认为,国外“很多著名的大学都分布在中小城市,这些城市也因此而闻名,但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是少见的。”中小城市在当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思路。需要指出,技能型大学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是中国的农民第四次“救中国”。回顾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一次次农民起义维系了超稳定社会,延续了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由农村包围城市而走向胜利;解放初的户籍制,因农民“被”放弃权利而迅速工业化;如今,农民大规模进城,以自愿改变自己身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转型(参见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二)——两种转型 )。 户籍制度改革跨出了改革新的一步,然而之后的行程会更难。相对而言,农民进城会较为顺利,难的是进城之后。城镇化是一个过程,并非只是盖一个章。进城者的融入,原住民的接纳,新城镇的塑造,或许需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期间还会有权力的滥用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生态在内城镇的整体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以及长远规划等,都必须考虑在内。因而,城镇化是由下而上的自组织与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这一点应该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推进,三中全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也就水到渠成。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132 次阅读|42 个评论
“烧钱”与传统和拉动内需的关系——牛年正月十五有感
flowerofmay 2010-8-11 20:58
过年要放鞭炮和焰火,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传统。但是放多放少,则古今不一了。 古人放鞭炮,就是图个吉祥的意思,最原始的意思就是要把在人间作祟作乱的鬼怪们吓跑。可能过小年放一次,过大年放一次,初五放一次,十五再放一次。过大年大家放得集中燃放最多,但通常也就放上几串也就足矣,把牛鬼蛇神们吓跑就可以了。然而今人则不一般了,放鞭炮几乎失去了原始的意味,而增加了更多炫耀的滋味。 过年没在北京,没有体会到首都过年的气氛;但正月十五元宵节赶上了,体会了一把北京是怎么通过烧钱来过节的。 下午不到5点钟,窗外就开始相当密集地放鞭炮,这提醒我,原来年过得这么快,感觉没几天却已经十五了。办公楼附近有些居民区,但并不密集,至少不如我听到的鞭炮声密集。 晚上在京西宾馆看了一场电影《非诚勿扰》,出来后听到那鞭炮和花炮的声更密集了。北京真是大,从5点到10点38分我在院中看半影月食,我几乎随时感到那些声音是连续的;在我过年的小城市,除了凌晨交子时刻,其他时间放炮声音还是断续的。实际上按照古人的标准,这热闹的意思早把表达够了,鬼也给驱走了,但炮声怎么还是不停? 走在路上听着那些不间断的声音,我不禁想,火炮燃掉的是外包装纸,同时烧掉的也是购买人口袋中的人民币。我单位年前犒劳大家,在北京郊区搞了一场活动,带大家在一个指定场所燃放了10分钟的焰火,后来我问了一下领导究竟这10分钟大家烧掉多少钱,回答说4000块钱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12点以后鞭炮声终于弱下来,缘于北京市规定过了正月15就不准放炮了,但还是能零星听到砰砰的响声,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人不尊重规定和他人的休息时间;有一次还在我们院附近,因为楼房的回音使声音变得格外大。从5点算起到12点北京连续不间断地燃放了7个小时,我想同一时刻不会只有一个焰火在燃放,即使按照10分钟4000块钱,这7个小时间也不知道燃放了多少钱,何况这个数字还要乘上好多倍!也许全国这几天烧掉的钱可以再举办一次奥运会开幕演出了! 我不禁发出感慨:这样的夜晚要烧掉多少钱!不料老公回答说,这也是拉动内需啊! 此话似乎也对。 大家花钱买炮,炮烧掉了,但是这些钱流到了花炮厂和流通渠道各色人员的口袋中,变成了他们的生活费,似乎也没错。可是,我怎么想还是觉得它有错。 这似乎跟买服务一样,我们消费了无形的服务,得到了被服务的满足;我们燃掉了花炮,也从燃放中得到了快乐。 但是,满足感跟人的饥饿感一样是效益急剧递减的,人们从第1串鞭炮获得的满足感最大,以后依次快乐相差是不大的,最终达到一个最大满足感。假设人们燃放10串得到了最大满足感,那么其他从90串中几乎没有满足感,则这90串的钱是无效消费。吃饭则不同,第一口饭和接下来的饭都会给人满足,直至最后一口饭让人吃饱了,再也吃不下。吃不下想再吃则不可能;吃饭当然也可能产生无效消费,即剩饭,购买了而没有变为消费者的满足感。 所以,想来想去,我想古人适度的燃放达到了渲染气氛、驱除鬼神的最大满足感,今人也取得了一定满足感,但却过度消费产生了许许多多无效消费,靠产生无效消费来拉动内需是不健康的。 另外,在中国元宵节还被称为灯节,但在长安街西侧从二环到三环的这一大片区域我都没看到灯节的装饰,这说明什么?中国人重视传统吗?也许人们更为重视的是通过烧钱来显示各自的富裕?不得其解。 这些问题希望以后再思考地深入些。 (2009年2月10日,于北京)
个人分类: 先天下之忧而忧|3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拉动内需应加强的十大领域(山寨版)
jiangnianyun 2009-3-12 18:47
(征求意见稿) 1、 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以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基础,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推广到农村,为百姓的健康构筑第一道防线,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2、 建立全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基金 采取国家、个人共同出资的方式,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病不起的问题。 3、 完善养老、养病社会服务体系 养老,特别是养病问题,不但是现在困扰着每一个家庭的现实问题,也必将是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未来想背也背不动的大包袱。因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人性化的养老、养病社会服务体系,不但是可以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作为发展服务业、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 4、 建立学龄儿童义务教育保障体系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不但不让一个孩子上不了学,同时也要尽量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交通、通信、居住条件(上下水问题)、医疗、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加强对适合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环境条件需要的各类产品、系统、服务等的开发和建设,大大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6、 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在加强对有关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强有关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少出三鹿、不出三鹿。 7、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对相关技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以及对相关系统、标准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加强我国城市、农村等各类地区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8、 设立高新技术产品与适用技术开发基金 支持各类符合市场需要,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特别是目前国家科技计划没有覆盖领域的,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新产品、服务与系统的开发。积极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科技、设计与产业界的集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型新产品、新产业,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劳动人口本地就业的比例,减少因基本生存需要背井离乡迁移打工的人口数量。 9、 设立文化事业发展基金 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利用,以及各类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大力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10、 设立经济、社会基础性问题研究基金 通过加强对一批公共研究机构的稳定支持,加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重点子领域的共性技术与基础性问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有关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我国有关经济、社会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支撑。 注: 本博认为以上这些领域的内需是明摆着的,不需拉动,只需行动。
个人分类: 政策:高谈阔论|3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忍无可忍之,两会的可笑提案
ricefrog 2009-3-6 13:45
最近,有些忙,不过起码的每天上网看看新闻还是免不了的。 最近要说网上的新闻热点,两会肯定是其中之一了,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把两会新闻放在了首要位置,从总理讲话,到美女记者之类的花边新闻,可谓无其不有。本来我不是一个特别关心这些政事的人,不过也看了不少这样的新闻报道。本来我不喜欢评论这类新闻政事的人,看到某些委员们的提案,也忍不住想说两句了。他们提的太离谱了。有些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有些根本不了解百姓需求,还有些,只能用哗众取宠来形容了吧。 http://news.qq.com/a/20090306/000775.htm 我建议,能不能发行大面额的人民币?比如500元、1000元的。昨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抛出这个建议,引起现场一片窃窃私语。他还建议恢复强制婚检,但他表示强制婚检一定要和免费婚检结合。 这是广东某委员的提案,发行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只看这个提案并没有什么也看不出对错,可是他给出的理由就让人觉得很可笑了。 大面额人民币有三大好处:一来人们钱包里的钱多,花钱的欲望就会比较强,会有购物的冲动,这样可以拉动内需;二来是可以节省印钞票的纸张,对环保有很大好处;三是可以节省人力,包括钞票印刷、银行数钱、保安押运等方面的人力。 这都是哪跟哪啊,人民币换成大面额的,人就更有花钱的欲望了么?我看不见得吧。我存款总共只有一千,全用一张一千的纸币代表了放在钱包里,我反而更不会去花钱了。我有一张100大票在手,和有100张1元的在手,可能拿着100张我还更感觉自己有钱愿意花钱呢。这是什么逻辑啊。还拉动内需。 眼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换了大票他会更有购物欲?会拉动内需? 眼前病人看病难看病贵,换成大票他会更乐于消费? 眼前年轻人工资低,买不起房,换成大票他会多消费,给国家GDP做贡献? 这是什么逻辑,看得让人生气。 还有更可笑的实名制的事呢,明天再说,现在先平静下心情去。。。
个人分类: 社会时事|5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发现了钻石的价值--兼谈拉动内需的误区
famingkuang 2009-1-4 13:43
谁发现了钻石的价值 小文兄在他的博文《 货币: 简答 张星元老师和发发 》中有这样一段: 我的意思是,假定这里的富人,指的是他合法拥有了较多的社会财富。假定他不打算慈善捐款。假定他花一大堆冤枉钱(他合法拥有财富的货币化),去摆谱吃那么一餐饭。这对社会并不造成损害。只是把他的一部分财富,通过饭店分流向了社会。受损的是他财富的继承人,而不是穷人。如果他也只以吃饱为原则,世界上的贫困状态反而并无改变。因此,对富人来说,首先鼓励他们慈善捐款,其次鼓励他们多花钱(但不要糟蹋社会财富)。这好像就是凯恩斯主义,或者时髦的说法,拉动内需 。 发发是这样回答他的: 小文兄讲的很有道理,拉动内需。也就是怎样计算富人口袋里的钱,比如钻石,不是它本身就值那么多钱,而是聪明的商人算计富人而设计的,唉,那个第一个把钻石变成钻石的太伟大了 。 钻石他的特点就是硬,因而他的作用应当是用来做切割的工具,而非是用来做显摆的首饰。所以第一个把钻石做成首饰的人是个了不起的商人,他让这个不起眼的石头身价翻了不知多少倍,他很会吹气球,这个商人是现在所有泡沫经济的鼻祖。 房子是拿来住人的,而不是拿来吹的,可是经济高手们,很会吹,把它吹上了天,象钻石一样,被这些高明的商人们把他的价格吹上了天,最后房子都漂起来了,人还能住吗? 娃娃鱼(在这我们不讨论它能不能吃),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一盘鱼,有必要把它定到 8888 元一盘的高价吗?一席年夜饭有必要把它提高到 88888 元的高价吗?(见本人的另一篇博文《 饮食文化与人类行为反思 》)这不是拉动内需,这是奢侈腐败。这也不是正确的掏富人腰包的方法,正确的掏富人的腰包的方法应当是提高富人的所得税;这也不是拉动内需的正确方法,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把这些从提高富人所得税中得来的财富正确的重新分配到穷人手里,让大家都来消费,这才是正道。可大家都把荒唐当正常,这才是真正的太反常。 政策的出台应当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并找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在欺负俺农民没文化吗? 申明:本文没有针对任何人,万望不要对号入座为盼。
个人分类: 反思|1039 次阅读|9 个评论
央行亮出刺激经济的两剂猛药
陈龙珠 2008-11-27 08:43
转注: 由于政策释放要强力拉动经济的信号、降息减轻大宗贷款压力和下周新增 5000 千亿左右的银行可流动资金,股市和房地产企业等会短期估计会热闹一阵子的。疑惑的是,沪指到 2200 上方若再遇阻,则又会有啥政策来推动了呢 ? 附: 国务院决定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http://www.gov.cn/ldhd/2008-11/26/content_1160907.htm -------------------------------------------------------------------------- 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http://www.gov.cn/gzdt/2008-11/26/content_1160735.htm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活期存款 0.72 0.36 三个月 2.88 1.98 半 年 3.24 2.25 一 年 3.60 2.52 二 年 4.14 3.06 三 年 4.77 3.60 五 年 5.13 3.87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六个月 6.03 5.04 一 年 6.66 5.58 一至三年 6.75 5.67 三至五年 7.02 5.94 五年以上 7.20 6.12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五年以下(含) 4.05 3.51 五年以上 4.59 4.05 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法定准备金 1.89 1.62 超额准备金 0.99 0.72 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二十天 4.14 3.06 三个月 4.41 3.33 六个月 4.59 3.51 一 年 4.68 3.60 再贴现 4.32 2.97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议我国近期资本市场(附下周沪指估计)
陈龙珠 2008-11-23 13:11
免责声明 :本文是本人读报感想,不构成任何他人的资本投资依据。 去年我国经济火热,引起物价乃至基本生活支出飞涨,国家便逐步实施了严防通账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出口创汇等。在这种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今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贷款资金,其经营状态变得极其恶劣甚至出现倒闭。 另一方面,股改后的中国证券市场,去年出现了暴涨并于10月中旬达到了顶峰。但随着美国次绩灾危机的爆发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展开,我国证券市场缺乏继续攀升的实体经济基础。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众多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其以往投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票仍具暴利且到了合法解禁、可以流通的时候,抛售股票套取现金,理所当然地就成了这些企业短期维持运营的救命稻草。这种大小非的合法抛售,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加速了中国股市雪崩式的下跌,使得那些去年在股价暴涨和对中央关于提高民众资本收入政策乐观预期下入市的普通股民的资金,今年普遍遭受了重大损失。 近一个月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内需的新措施。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股市出现了一次较大力度的反弹,在技术上于本月中旬初已上穿了近一年来的下降趋势顶线。然而,这一波反弹又引来了大量的大小非抛售,加上国际几大股市的急跌,致使我国股市近期又面临了后续方向性的选择( 下周重要支撑和阻力位估计见文下附录 ):是继续振荡反弹,还是回跌夯实底部? 在当前国际大背景和前期实施的防通胀政策下,中国实体经济出现滞涨甚至滑坡,在第3季度统计资料中已经有所显示。目前国家虽然开始启动刺激内需的防通缩政策,但其在实体经济中的效果估计至少要一、两个季度以后才能得以逐渐体现,更何况国家巨资投入的行业领域似还有所局限。因此,作为各行各业实体经济中重要成员的上市公司,其第4季度和2008年全年收益大小及其反映的变化趋势如何,值得予以重视的。在不能及时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大小非在股市后续可能的反弹中继续减持或许难以避免,而这种现象又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制约于股市的反弹高度。 由于这三个方面都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近期演变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似尚不能对我国股市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走势报以过于乐观的预期! 附录 : (1)下周(2008/11/24-28)沪指与如下均线理论交会点位(取整) 5周 1858 ,10周 1953 ,15周 2079 ,20周 2284 、 5个月 2299 。 (2)从本月12日开始反弹的沪指日线特征看,目前尚处于2浪调整且时间偏短, 是否能展开第3浪上升或许要到下周三/四才能明朗 。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10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四万亿大部投向交通业或不妥
可真 2008-11-20 01:09
对拉动内需的心理学思考 拉动内需促发展是如今经济学界流行的一种经济发展观,这种经济发展观是基于对消费与生产之间统一关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消费的增长与生产的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消费的增长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反之消费的减缩则会相应地引起生产的减缩。但问题是如何拉动内需?对此,仅作经济学的思考是不够的,因为内需这个概念不仅牵涉到经济学范畴的消费需求,同时还牵涉到心理学范畴的人的需要。 通常的经济学视野中的需求是作为经济人的需求,这种需求也就是所谓物欲。中国小农经济时代的物欲概念的基本内涵就是衣食,与之相应,物欲满足基本标准就是温饱。传统的小康概念也就是丰衣足食,即温饱有馀的宽裕生活。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但起初提出小康目标,是把重点放在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上的,后来才逐渐把小康概念扩大到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内的三大文明水平的提高。如此,小康实际上就成为了与社会主义文明概念内涵相一致的概念。 小康概念外延的扩大,这也意味着对人的需要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中,人的需要不再限于物欲,而是由物欲(物质需要)扩大到了精神需要、政治需要。这种认识也意味着不再把人理解为经济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理解为社会人了,但是,它把社会人的需要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政治需要三个层次,又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物质、精神和政治这三个概念是不可并举使用的,从哲学上讲,整个世界就只有物质和精神两种现象,此外并不存在独立于物质和精神之外的所谓政治现象。仅此一端,也说明这种把社会人的需要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政治需要的理论是不成其为科学的需要理论的。 当今心理科学界,最著名的需要理论莫过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 19081970) 的需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以下七种从低级到高级排列的基本需要: 1 、 生理需要 包括对水、食物、空气和排泄等的需要 ; 2 、 安全需要 包括对人身安全、稳定、保护的需要以及避免疾病、恐惧、焦虑等 ; 3 、 归属和爱的需要 包括友谊、结婚、团体的接纳、别人的关怀等需要 ; 4 、 尊重的需要 包括他尊和自尊的需要。前者是指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注意、接受、支持和赞许等),后者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尊重(如自信、自强、独立和胜任等) ; 5 、 认知需要 包括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的欲望 ; 6 、 审美需要 包括喜好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自身行为完美的需要 ; 7 、 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过创造和追求自我理想,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全部潜能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健全的个体,当他的生理、安全、爱以及尊重的需要得到了适当满足之后,会持续不断地努力并对自我实现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受到威胁时,一个人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束缚在焦虑、防御上,甚至对周围人和事物采取敌视的态度,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寻求低级需要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经济学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首先,马斯洛所揭示的人的七种基本需要虽然是属于心理范畴,但这些心理性质的需要的满足都是有条件的,其中无疑包括了经济条件: 在生理需要中,水和食物如今都进入了市场而成为了商品。空气暂时没有成为商品,但由于空气污染的缘故,治理空气污染,使空气变得符合人的生理需要的标准,这就需要相应的工业设备,这种工业设备也是商品。排泄需要卫生设备,这种设备也是商品。 在安全需要中,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如今社会治安越来越成问题,而要有足够的公安力量来维持社会治安,就需要相应的资金来保障公安人员的生活。疾病更是人所难免,有疾病就得医治,这就需要两方面的开支:患者的医疗开支和医疗机构的开支,这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恐惧、焦虑易生心理疾病,要防止和医治由于恐惧、焦虑所产生的心理疾病,同样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再说,生理需要中的食物,如今也颇成问题,诸如三鹿奶粉之类的不安全食品都需要治理,这也需要资金,甚至需要巨额的开支。 在归属和爱的需要中,友谊是需要通过交友才能得到的,在这种交往中,礼尚往来不可或缺,即使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至少需要水(茶水),而这也不是免费可得的。结婚就更需要大把的钱了。团体的接纳也常常少不了一定的手续费。别人的关怀也不是无条件就能得到的,至少也得给关怀自己的人一杯茶以聊表感激之情吧,这茶是免费可得的吗? 在尊重的需要中,无论是他尊还是自尊,都需要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才能实现,这种交往与沟通与交友一样,也免不了要礼尚往来的开支。在商品社会里,出门就得花钱,就是步行也得穿上买来鞋走路,路走多了,鞋子就要破损,鞋子坏了,就得花钱去买新的。何况在高效率的社会里,总不能老是步行吧,乘车是难免的,这就需要车旅费。 在认知需要中,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的欲望,无疑需要通过教育以及旅游等途径才能实现。教育和旅游等等的费用是很大的。 审美需要的满足,要有相应的艺术环境和艺术设备,营造这种环境和购置这种设备都需要资金。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不能凭空实现,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最起码需要有适合于发挥和表现自己的全部潜能的工作才行,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必要的条件是解决就业问题,虽然一般就业尚不足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更有待于合理的社会分工,甚至更需要适合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的建立。 其次,拉动内需的前提是要了解内需的基本内容及其轻重缓急的关系。根据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及其轻重缓急的次序,要满足当今中国的内需,属于满足私人需要的开支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次:( 1 )水费、饮食费、卫生用品费、工作成本费用。( 2 )医疗费。( 3 )社交费、结婚费。( 4 )教育费、旅游费。( 5 )审美娱乐费。与之相应,属于满足公共需要的开支则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次:( 1 )水和空气污染治理费;公共卫生设备费、社会保障基金。( 2 )公共治安费、公共医疗费、食品等安检费。( 3 )公共交通设备费。( 4 )公共教育资金、公共旅游设施开发和维护费用。( 5 )公共艺术环境和艺术设备费用。按照内需的这些基本内容及其轻重缓急的关系,现在政府所投入的四万亿资金的投向,从拉动公共需要的角度看,这些资金应该首先投向处于第一层次需要的水和空气污染的治理和公共卫生设备的添置和维护,其次投向公共治安、公共医疗、食品等安检等事业,再次投向公共交通事业,又其次投向公共教育事业、公共旅游事业等等。 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 4 万亿元的大部是投向公共交通事业的,其中交用于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在今后两年年均达到1万亿元,而用于铁路建设的资金仅明年就有 6000 亿元,而今后三年总投资规模将超过 3.5 万亿元。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未来 3 年将投资 9000 亿。这样的资金投向,我看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国家公共需要的满足最终是为了满足国民的私人需要,而公共交通事业建设所能满足的只是国民行(社交、旅游)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而从目前中国老百姓所关心的五大民生问题(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来看,教育、社保、稳定(包括属于安全范畴的医疗)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公共交通事业建设的开展当然可以使与此相关的产业兴旺起来,从而可以增加国民的就业机会,但问题是: 第一,如此偏向于这些产业部门所造成的这些产业部门的片面发展,是否会导致中国社会的产业整体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呢?而且与公共交通事业相关的产业部门如水泥制造业、钢铁制造业以及相关的机器制造业等,大多是属于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兴旺发达并不能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发展,相反倒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端产业的发展。 第二,从长远看,这些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并没有多少发展前途,等到公共交通事业建设停顿下来时,这些产业就将立即萎缩,由此必然导致这些产业部门的员工大量失业。换言之,四万亿元大部分投向公共交通事业建设所创造的今后两三年内一定量的就业机会,在四五年后就可能重新得而复失。 第三,公共交通事业建设无非是满足国民的行(社交、旅游)的需要,但是在小康社会尚在建设之中,大多数国民尚未达到或仅是勉强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生理需要(主要是温饱需要)和安全需要(主要是健康需要)仍然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需要,行(社交、旅游)的需要还在其次,这样就很可能造成发达的公共交通与不发达的公共交通需要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必定要导致公共交通事业的投资难以得到如愿以偿的回报的,果如此,则岂不是意味着现在的这种投资行为是在做蚀本生意? 我认为,这 4 万亿元中应该有一部分投向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建设,这种建设包括在较高水准上扩建和改造乡村医院或诊所和培训相应的医疗人员和护士,在较高水准上扩建和改造乡村中小学校舍和培训乡村中小学教师,如此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建筑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而且更可以长远地解决农民就医难和上学难以及校舍安全隐患等问题。其次,应该增加社保基金的投入,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此即使出现大量的失业,也可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从而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再次,还应该把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对水和空气污染的治理,这种治理不仅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可以起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这方面虽然已经受到关注,但是所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 。 总之,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生活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努力满足国民作为社会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这是国家投资决策者所应当优先考虑的。只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而忽视心理学范畴的问题,这就有可能把经济与管理割裂开来,使经济事业脱离科学管理的轨道而无序发展。现代管理学早已发展到行为科学阶段,重视人的心理研究,顺应人的心理规律来进行管理,是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中国经济管理学界,显然还没有对人的心理问题予以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拉动内需方面,几乎没有考虑到国民作为社会人的普遍心理规律,更没有自觉地按照其心理规律来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使这种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国民心理规律而成为一种带有相当盲目性的行为。
个人分类: 管理学|3790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