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积极参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提高内燃机效率的潜力及?分析方法
kejidaobao 2013-1-25 14:45
苏万华,山东宁津人,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学报》主编,Int. J Engine Research和Int. J. Automotive Technology编委。 内燃机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移动式动力装置的主要原动机。2011年,我国内燃机年产量已达13.5亿千瓦,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我国石油总消费量的66%,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达54%。内燃机也是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发展高效清洁内燃机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需求。 2007年欧盟颁布了强制性汽车CO2排放法规(Regulation' (EC)NO.715/2007),要求2012年轿车的CO2平均排放低于130g/km,2015年低于95g/km。要求2014—2017年轻型商用车的CO2排放比2007年降低14%,2020年进一步减少28%,达到147g/km。美国能源部也要求大幅度提高内燃机效率,2020年重型内燃机热效率由当前的40%提高到55%。我国内燃机油耗现状与上述国际先进内燃机油耗法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应积极参与内燃机热效率极限的讨论和研究。按卡诺理论循环的假定,卡诺循环的工作介质向低温热源排出热量,工作介质重新回到循环的始点,形成闭口循环。而内燃机是开口系统,包含化学反应、气体交换和散热过程,但并不要求把热量排到“环境”状态的低温热源。因此内燃机效率并无类似卡诺循环的限制,理论上其效率可达100%。但实际效率受限于燃烧、摩擦、?/功转化效率,以及材料和成本等工程因素。 2010年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USCAR)学术会议提出了“关于车用内燃机效率的总结报告”,其结论是:活塞式内燃机最大有效热效率不考虑摩擦损失可以达到60%(当前是40%或略高);现在的内燃机由于非约束(非平衡)的燃烧过程造成?损失约为20%~25%;内燃机经过根本性改造,最大热效率可望超过60%,但小于85%。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内燃机热效率的讨论,参与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是研究内燃机热效率影响因素的最有效方法。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提出、发展和应用是不断突破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约束的过程。?分析方法近十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在过程“无效性”分析方面显示了独特的功能,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被应用于经济等社会科学。第一定律可以成功地研究能量的转化,但是作为过程的分析,很难深入地识别“无效性”损失及其形成的机理。以一个天然气锅炉朗肯循环“无效性”分析为例,从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的观点,所有“无效性”都归结为散热损失和废气损失。但是,当采用?平衡分析时,则清楚地发现最重要的“无效性”发生在锅炉,锅炉的?损失达60%,其中包括30%的燃烧过程损失和30%的传热损失。 ?分析在内燃机燃烧过程研究中运用现状。内燃机通过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功,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而过程终止时输出功、热、产物的总?并不等于初始的?,其差别等于熵增。至今有关内燃机燃烧不可逆损失的研究很少,仅有的少量研究也是采用平衡热力学方法。平衡热力学方法简单,但不能充分反映内燃机燃烧过程?损失随时间的分布及变化关系。 实际上,内燃机的燃烧是一个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的过程,只有使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才能揭示?的分布和变化关系,对过程因温度场、压力场和浓度场的不均匀,组分间的黏性耗散,化学反应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熵增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只局限于稳定火焰和非受限火焰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把非平衡态分析技术发展到包括内燃机在内的燃烧动力装置中。 内燃机的燃烧不仅是热力学非平衡过程,同时也是化学非平衡过程。化学过程的非平衡问题,即有限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内燃机燃烧化学反应发生在无约束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得到连续有效的支持,甚至在化学反应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终止,是?损失的重要原因。 燃料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是内燃机燃烧化学非平衡研究的重要工具,以美国劳伦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包含所有到C16的烷烃链分支反应以及直到C20的2-methyl-alkanes反应机理研究,范围可以涵盖汽油/柴油在蒸馏过程中所有组分。完整的机理有7200个物质,31400个反应,并通过了实验验证,为研究内燃机燃料在燃烧化学非平衡过程中,持续支持化学反应率条件,研究化学键破坏和重整过程,在不同化学反应约束条件下化学?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积极开展提高内燃机效率的燃烧过程约束条件的研究。内燃机燃烧受物理因素(如混合物浓度、黏性、压力、流速等)和化学因素(如活化能、温度、组分、速率常数等)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对内燃机非受控燃烧过程进行约束,减少燃烧过程因非约束化学反应造成的?损失。 新型内燃机燃烧方式的研究发现,通过对燃烧条件进行约束,可以有效改善内燃机效率和排放。其中包括均匀化燃烧,初始能量配置等。最近Standford大学的Chris F.Edwards和K-Y Teh设计了一种转化活塞功的内燃机结构,其压缩比大于100:1。实验证明此内燃机结构可以达到60%的指示热效率,预计最终热效率可达70%。 积极开展内燃机燃烧过程中?/功转化效率的研究。减少内燃机燃烧过程的?损失和其他不可逆损失并不代表内燃机热效率可以得到提升,减小?损失仅仅为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提供了可能。内燃机效率的提升还与其?/功转化效率有关。 在较低负荷时,采用稀燃烧方式,内燃机效率会随着EGR率上升而上升。但这个过程存在一个临界的当量比,超过临界当量比时,单调线性增加规律出现反转,内燃机效率随着EGR率的上升而下降。这个现象与燃烧?损失和?/功转化效率的折中关系有关,在不同条件下,主导因素会发生改变,并最终体现在内燃机效率的变化上。 ?分析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内燃机燃烧过程的研究方法,它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有待解决。为了适应大幅度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CO2排放,解决分析技术相关科学问题,是内燃机燃烧学发展的需要。发展?分析方法将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剖析内燃机燃烧过程“无效性”产生的机理,推动内燃机燃烧过程的变革。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10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有良心有责任感的科学网大家们
热度 4 crossludo 2012-8-14 15:13
建议有良心有责任感的科学网大家们,积极参与到各所在地省市政府的建言献策活动中去。想想那些20、30岁的局长、处长们,我们压力很大啊!
个人分类: 现实社会|197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积极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项目
gzchengzhi 2012-7-12 10:31
积极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项目 广州书生 原创于: 2012-07-12 09:21:04 标签: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是在发现这个粒子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方民众对于这一项目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于探索未知世界,大家都很支持。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这一项目目前耗费的资金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几百亿美元的投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国家面临的危机,现在却用在了这些表面上看与民生没有直接关联的项目上,着实让人疑惑。 我认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工作还是值得去做的。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句话正好又是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上说的。因此不停止这一类的项目是确保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举措。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还不足以支持运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对撞机项目。即便是欧洲的这一项目,也是多个国家参与,采用了国际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的。包括中国对其都有一定的投资。 目前欧洲大型对撞机遇到财政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做散财童子,毫无理由地投钱进去。但是在充分考虑收益的前提下,审慎评估我们可能获得收益,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对撞机撞击出了新的粒子,后续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更多的实验数据需要处理出来,这样才能够最终确认所发现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可能还需要建设一个新的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该对撞机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并对其作进一步的处理。 我想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为的。其原因如下: 1、我们已经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这方面经验比较足够。而当初欧美国家则觉得这一能量区域的研究意义不大,故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小。我们的优势比较明显。在新的项目中,我国科学家可望起一个主导作用。 2、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从事高能物理的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实验可做,如果不提供好的条件,过去几十年的培养可能会有所浪费。 3、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项目,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配套的技术。 4、毕竟欧洲大型对撞机代表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了解的顶峰。参与这样项目的多少,意味着中国在探索未知物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 5、参与这样的项目有助于中国高科技的突围。最近就有新闻报道美国限制科研经费进入中国的大亚湾项目。如果是在欧洲,且以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所受限制就会少一些。 当然我们的参与也是有条件的,毕竟成果出来以后受益的是全人类。因此在接纳中国的同时,也必须接受我们提出的一些条件。比如必须大幅度增加中国科学家的人数。其次做多少事情投多少钱,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不能含糊。 我的更多博文 积极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项目 中国如果介入欧盟事务美国会有反制 欧美之间的传统连接纽带是牢固的 参与欧洲的一些基础科技计划或是一个突破口 参与欧洲的一些基础科技计划或是一个突破口 原文链接: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42056064611sT=1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利部部长陈雷:中国积极参与水资源国际合作
whyhoo 2012-3-15 16:47
新华社法国马赛3月14日电(记者 韦巍 李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第六届世界水论坛的水利部部长陈雷14日在法国马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在治水和兴水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国正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应对挑战,共谋治水良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水论坛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水事活动,从1997年起每3年举办一次,旨在落实国际社会有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议,促进各国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明确在水资源领域的政治承诺和重要举措。陈雷说,中国代表团先后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第二至第五届世界水论坛,宣传中国的治水决心和行动、经验和成就,与世界各国代表团广泛交流和对话,产生了很好的反响。2009年,中国水利部正式加入世界水理事会,今年首次以世界水理事会成员的身份参加世界水论坛的活动。 第六届世界水论坛的中心主题是“治水兴水、时不我待”,旨在总结往届水论坛和其他国际会议成果,并在水资源的关键领域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陈雷强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多发,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等水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地区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陈雷说,在波澜壮阔的治水实践中,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思路,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着力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水利工作格局,全面加强投资、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了国家、流域、省、市、县五级水利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水兴水道路。 陈雷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更趋突出。2011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召开了最高规格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用5至10年时间改变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 陈雷表示,中国将积极响应第六届世界水论坛《部长级宣言》所倡导的三个战略方向,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作出战略安排。在“确保每个人的福利”方面,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到2015年,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优先开发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保护蓝色星球”方面,倡导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相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土流失防治,加强江河湖泊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陈雷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政府将着力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二是推进依法治水。加快构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强化水资源综合管理,进一步提升水利管理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未来10年,中国水利总投资额将达到6360亿美元。四是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水价形成机制等改革,着力构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陈雷介绍,中国将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同行的合作: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水事活动,加强在重要国际会议等水事活动中的协调与合作;二是围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综合管理、气候变化等共同议题,开展多层次对话,交流和分享技术、信息和经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鼓励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水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山洪灾害预报和预警、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高效农业节水技术等方面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陈雷说,水资源问题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各国人民福祉。重视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水利部将积极响应第六届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宣言,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携手共进,应对挑战,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3/15/content_2092535.htm
个人分类: 水利|1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科学网的一个建议:增设“人文社科”专栏
热度 6 马雷 2012-2-22 17:26
目前“科学网”的学科分类是八大类: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化学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数理科学、管理综合。建议将“管理综合”改为“人文社科”。“科学”的范围扩大到人文社会科学,有利于广大人文社科学者积极参与,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互动的局面。
个人分类: 思想火花|369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whyhoo 2012-1-13 21:2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实践,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是领导带头、组织有力。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走转改”活动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一些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做出批示、提出要求,过问工作进展。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同志率先垂范,许多新闻单位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亲自采写稿件,发挥了表率作用。二是全员参与、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一开展,就得到新闻战线的热烈响应,无论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还是都市类行业类媒体、新兴媒体,无论是编辑记者、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积极参与,迅速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声势、形成了氛围。在此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拓展、深入推进。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走转改”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蔚然成风。三是成果丰硕、成效明显。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心灵受到洗礼、作风得到锤炼、思想得到升华,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先进典型,整个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总之,“走转改”活动态势很好、效果显著,“走转改”走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天地,走出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对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部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着眼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把“走转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持,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一、以深化认识为基础,切实提高“走转改”的自觉性。“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服务大局、深深扎根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是本色所在、职责所在、优势所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的必然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者只有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入基层生活第一线,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生动反映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更好地担负起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体现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必须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实现“三贴近”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只有深入实际、植根实践,才能找到契合群众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宣传文化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继承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成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关键要看深入基层的面有多广、扎到基层的根有多深。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宣传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把“走转改”当作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加自觉主动地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宣传文化工作者。   二、以作风锻炼为根本,不断增强“走转改”的针对性。作风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修养、展示的是形象,直接关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开展“走转改”活动,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全战线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切实加强作风锻炼,实现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但无论条件怎么改善、环境怎么变化,都代替不了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要带着感情“走转改”。感情有了变化,作风才能转变。许多新闻工作者表示,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就不能做“蹲在机关”的“办公室记者”,不能做“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不能做“人在情不在、身到心不到”的“走形式记者”,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要弘扬“勿忘人民”、“用双脚跑新闻”的优良作风,永不割断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脐带,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要带着问题“走转改”。“走转改”实际上也是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深入企业、农村、社区,深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全面了解国情,深刻体察民情,感知最火热的实践,总结最新鲜的经验,思考最紧迫的课题,反映最热切的呼声,多方面看变化,多维度想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排民之忧、解民之难,更好地造福群众、服务群众。要带着理想追求“走转改”。基层是锤炼意志品格的熔炉,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镜子。要拜人民群众为师,经常想一想对照人民群众我们差什么、应当向人民群众学什么,用群众朴实无华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树立和维护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以多出成果为目标,充分展示“走转改”的实际成效。衡量“走转改”的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产生多少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群众欢迎的作品。在“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好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和文艺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活动效果越好,人们的期待也就越高。要进一步做好“走转改”的新闻报道,在继续办好“走转改”专题专栏的基础上,用“走转改”的办法做好日常报道,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中,体现到所有版面和节目栏目中,使报道出新出彩。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都要注重思想含量,从大局着眼、从基层落笔,用基层的生动实践来展示社会进步,用群众的真切感受来说明深刻道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更好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要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说短话、新话、实话,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避免程式化、概念化,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加鲜活生动、耐读好看。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走转改”的常态化。“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时之举、短期之策,而是一项长期性任务、经常性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深入开展、持续开展。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宣传文化单位要把这项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定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充实工作力量,结合今年的整体工作计划,统筹考虑安排,一同推进落实。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继续带头深入基层,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完善联系基层、深入基层的工作机制,加强社科调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文艺采风基地建设,加强蹲点调研、基层挂职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对宣传文化工作者赴基层驻点、调研做出规划安排。要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刊播安排、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推动更多的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到一线、到基层,发挥作用、展现价值,推动“走转改”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最近,已经启动了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这是去年“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延续,也是“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把活动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要突出报道重点,大力宣传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显著成就,宣传文化建设的进展成效,宣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果,生动反映城乡群众欢度春节的和谐景象,反映各条战线干部职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推出一大批温暖人心、催人向上的报道,开展“送欢乐下基层”、“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厚节日氛围。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2年1月12日在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1/t20120113_134644.htm
个人分类: 政治|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限制遗传物资出境影响国际科研合作?
热度 6 SNPs 2011-11-16 08:34
谁都知道,中国政府有遗传资源管理一说(见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大概是九十年代“吃亏”了,政府加强管理的措施。 这样做可能有正反两个直接效果: (1)加速国际大药厂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加速了国内CRO产业链的发展; (2)限制了国内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减少了迫切需要的国际交流。 其实,管理并没有错。不过有了这个“暂行办法”很多人就懒惰起来,不去经过正当手续,也没人知道审批到底有多难。对想做事情的人来说,这也难不住,可是对能做就不做的人来说,这就足够当作挡箭牌了。 就拿我们 R10K项目 的合作来说,我们和香港,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本土)的科学家们都有合作,标本来去自由,前提是在对方经过当地的伦理委员会审核(IRB)。何况邮寄给我们的已经不是病人的标本(是外周血免疫组库扩增PCR产物),没有任何个人隐私。可是在中国,所有合作伙伴都很“怕”这个《暂行办法》,使得节奏整个比其它国家慢至少半年。 也许当时制定这个《暂行办法》是事出有因,据说是一个大型NIH合作项目在安徽农村收集了许多临床标本, 华盛顿邮报披露以后成为国际新闻: 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际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合作,是否是重新评估这个《暂行办法》的时候了?能否在新闻热点过去之后建立一个更持久的,透明的,合理的,高效的管理方法? 国际合作是加速创新进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的任何关卡都会使创新速度大打折扣。可是,在没有“突发事件”“媒体关注”的前提下,这类的迫切需要的制度改革很难有谁主动地去做。于是,出于对国际政治反应的《暂行办法》也就变成了一个永久的理由。 号召创新,喊得在响也不如小小的松绑行动。有人关心吗?有人为失去的机会心疼吗? 或许,有了这个《暂行办法》的确阻止了他人的“遗传资源掠夺”行动。可是,医学科研如果没有中国标本参与,中国人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安全性谁来评估?何时评估?谁来出钱? 相关博文: 国内科学家之间合作何其难? 如何获得创新的机会?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497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北京新生儿免费查5种遗传代谢病
xuxiaxx 2011-11-7 08:35
11月3日,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通过健康播报提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是及时发现其严重疾患的科学方法之一,需要家长积极参与。   从10月起,北京市开通“新生儿筛查结果短信通知平台”,将所有筛查结果及时发到家长预留的手机号上,并提示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家长及时带孩子作进一步检查。   据毛羽介绍,目前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异常、心脏病和髋关节脱位5种疾病。在北京市筛查并诊治的本市户籍苯丙酮尿症患儿可享受免费治疗奶粉,外市户籍人口享受化验免费优惠。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对本市户籍新生儿免费进行疾病筛查,今年将筛查范围扩大到常住人口。(记者郑灵巧) 来源:健康报网
1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学后记
热度 3 estellin 2011-10-20 14:45
今天上课又上得很没劲。我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竟然利用手机网络去搜索答案,写上来以后,我问他这个答案是什么意思,他竟然说不出来,只能说网上就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组织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我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尤其是在公司里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你学过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对一个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怎么去分析和解决它。所以为什么搞题海战术是培养不出诺贝尔奖来的,我们的学生遇到没见过的题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个道理以及我组织讨论的目的我都反复和学生强调了, 可是这一级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始终不能在讨论中真正地开动脑筋,基本上讨论中没有听到什么新颖的观点,更有同学通过网络搜索来找答案。 我在美国参加各种培训的时候, 甚至开会的时候,这种brain storm的讨论形式非常多,我感觉也非常好,一方面可以使课程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可以产生许多教员之前都没有想到的idea, 拓展性很强。所以我引入到我的教学中来。去年上这个课的时候,讨论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上产生了很多有趣的idea, 甚至有一些我当时没有关注到但是被学生提出来的想法,后来我发现竟然已经有公司在做类似的研发,可见那些学生开动脑筋的时候,产生的想法是多么有价值的。 去年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这种讨论方式。 可是今年这一级的学生,似乎对动脑筋完全没有兴趣。。 唉 。。。
66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转载 图林因编目而精彩——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编目相关问题介绍
WHUSIM2010PHD 2011-10-9 10:55
图林因编目而精彩——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编目相关问题介绍 顾 犇 第77届国际图联大会于2011年8月13-18日在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市举行。 作为编目组常设委员会委员(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Cataloguing Section) (2009-2013)、《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ISBD Review Group) (2007-2015)成员、《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编委(2011-2015)和《国际编目和书目控制》(ICBC)杂志编委(2011-2015),本人参加了这次大会。现将本人在大会前后有关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内容介绍如下。 一、RDA和相关问题在国际图联大会的前一天,本人参加了于8月12日全天在波多黎各国家图书馆召开的“国际图联RDA卫星会议”(IFLA RDA Satellite Meeting),了解了即将在全球推行的新编目标准RDA(资源描述和检索)的工作进展。在大会上,参与修订的机构和图书馆介绍了RDA修订的最新进展,一些积极参与相关工作的国家图书馆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他们或者积极参与RDA的修订,或者配合进行数据测试工作,或者筹备培训工作,都有不少行动。 作为《英美编目条例》(AACR)修订版的RDA于2010年出版以后,引起了全世界图书馆编目工作者的极大反响。美国等国家考虑在2013年实施RDA,在此前要做不少培训和准备工作。RDA是否会成为国际编目规则?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有障碍?大家拭目以待。 二、编目组分会场的发言编目组分会场有四个发言,斯洛文尼亚代表讨论了新旧编目实践带来的影响,提到了FRBR, FRAD, FRSAD, ICP等最新的编目标准或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问题;西班牙代表讨论了利用关联开放数据实现规范记录的数据聚合与发布问题,分析了实际案例中规范记录与书目记录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了语义网的一些应用;美国代表介绍了国际少儿图书馆项目中的元数据方案,也比较了各种元数据之间的异同;中国台湾代表则介绍了该图书馆近几年的工作成果,特别是融合处理多元媒体的书目系统,其中包括FRBR化的一些思路。台湾同行的工作做的不错,在顾敏馆长的亲自带领下,编目工作得到了重视,也在一些重点领域有所举措。这次的发言,可以说是他们工作的总结。 自从我2005年开始担任编目组常设委员会委员以来,多次参加了征文评审,今年也不例外。我和其他委员在2011年2月对征文提要进行了评审,最后选出符合征文要求的发言文章四篇。 三、语义网和SKOS化的问题大会期间,本人还去分类与标引分会场听论文发言,具体内容如下。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发言谈论了Web数据的融合和互操作性,德国的发言介绍了图书馆分类法SKOS化的设想,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介绍了该馆在语义网环境下服务的进展,美国国会图书馆则介绍了该馆主题标目和分类法在万维网上连接数据的应用。 大多数人讨论的问题都涉及语义网和SKOS化,听了很受启发。特别是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大柴忠彦的发言和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的Barbara Tillett的发言,了解了他们的工作。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2011年7月7日推出的“国立国会図書館典拠データ検索”(Web NDL Authorities)测试版,2012年1月将正式使用: http://id.ndl.go.jp/auth/ndla 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的"规范和词库"(Authorities Vocabularies): http://id.loc.gov/ 包括了如下结构形式: id.loc.gov/authorities 例如: http://id.loc.gov/authorities/names/nr98032818.html 看上去很有意思,值得中国同行借鉴。 四、UNIMARC分会场 UNIMARC分会场有五个发言,主要涉及UNIMARC 格式标准如何处理新出现的问题。 挪威代表介绍,通过UNIMARC连接字段,实现作品和内容表达层次的表示(统一题名)。但是他们的记录中有主要款目标目,就是在表示单个载体表现中有多个内容表达时有点麻烦。对于中国文献编目,没有主要款目标目,怎么办?我觉得需要想办法。 希腊代表的发言,也说明了与记录标识符和没有记录标识符的情况如何通过题名/著者组合来表示作品的方法。但是他也没有讲清楚没有主要款目标目的情况。 台湾代表的发言,只介绍了KOHA系统的FRBR化的情况,没有提到具体格式上如何处理。不过他们提到了CMARC3XML的问题。 法国代表的发言,讲了UNIMARC实现FRBR化的设想,有不少自定义的连接子字段。 英国专家Gordon Dunsire的发言题目是“UNIMARC和连接数据”(UNIMARC and Linked Data)。他是专家,到处露面,很有思想。他讲得很宏观,提了不少建议,希望UNIMARC的进一步修订能适合语义网等领域的发展眼。 五、ISBD的相关工作今年是本人担任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修订组成员的第五年,也经历了不少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ISBD统一版的正式版(或称2011年版)于2011年7月出版。按惯例,要在大会期间的新书发布仪式上介绍。这次是修订组主要成员John Hostage代表介绍新书,这是自2007年ISBD统一版初版出版以后,经过四年修订工作后的成果。我很高兴在书中看到了我的名字,也看到了我提供的中文样例,当然还有我的一些修订建议,体现在具体的文字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代表其他中国专家提出的有关连续出版物提名变化的条款,已经得到了采纳。 图联大会期间召开了两次ISBD修订组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新修订组成员的组成等。 今年是ISBD修订组改选的年份,原任西班牙籍的主席Elena Escolano Rodríguez正好完成了ISBD统一版的修订和出版任务后离任,接替她的是克罗地亚籍的Mirna Willer。本人继续担任修订组成员职务。 其他就是各个研究组的报告,主要花很多时间讨论了"ISBD中未出版资源研究组"(Unpublished Resources in ISBD Study Group)的工作。该研究组已经形成了初稿,大家都认为有必要继续下去,就是要考虑"Unpublished Resources"(未出版资源)的精确定义问题,除了手稿以外还包括什么东西。还要在内容上与涉及档案的有关标准做好协调工作。 会后本人与图联总部签了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翻译协议,回去要抓紧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完成,争取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出版,以便国内图书馆编目人员及时了解这一最新的标准。国际图联总部负责版权事务的Sjoerd Koopman先生刚退休,在我这份版权协议上签字的Ingeborg Verheul说,这是她接替Sjoerd Koopman以后签的第一个协议,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了。 六、总结一年一度的会议很快就过去了。会议其实只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平时去做,需要花费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中国人参加国际图联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能有更多中国人能在国际图联的舞台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国际化是世界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dubd.html#
1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限项项目是领导和学霸手里喂狗的馒头
热度 1 marietta 2011-10-6 15:39
已经是8年了,每次积极参与,都是看别人拿到省级市级的机会。 更有甚者,拿到了一次两次三次,最终也没拿到项目。 似乎所谓“学术委员会”教授们的评价结果成了“院内选拔”的最有权威的遮羞布, 作为一个竞争的失败者和专业方向的孤军, 该怎么办呢?笑看江湖?笑看学霸为非作歹,那些跟风的助纣为虐? 限项项目是领导和学霸手里喂狗的馒头, 否则谁给他们卖命呢?
169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协主席:奖励名目过多助长学术浮躁 (转)
leeqz 2011-10-1 21:01
核心观点: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目前,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总量接近5800万,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迎来“科学的春天”,陈景润等科学家曾赢得全社会的尊重甚至是崇拜。但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去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在9个可选职业里面,“科学家”被排到了第七位。   选择的多元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他们的重要贡献、优秀事迹和高尚品格,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但应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我们还应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政府要从善如流,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更要予以充分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质量欠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特别要强调的是,科技奖励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艰巨的科学任务,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下真功夫。青蒿素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于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奖励要强调经过时间“沉淀”和考验,拒绝授予既无原始理论创新又尚未证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中间成果”。应当让科学精神回归科技奖励,真正激活科技奖励机制。   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方面,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量化方法,而要以质量为重。然而,如何评定质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领域和学科,乃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有所差别。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   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说明:本文为《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根据作者9月21日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整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提高中华民族的科技素养
热度 1 lysyxcs 2011-7-24 19:22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劳动者。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科学普及的民族,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我真诚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贡献,也要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科学普及工作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圣哲,为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不惜献出生命。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进步,也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才使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精神,也已成为时代的文化精神。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一方面,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并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最重要的是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全体人民受教育水平。全面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06年制定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五年来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增加了一倍。科普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类博物馆达到 582座,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成开放的155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看,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但总的看,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要继续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农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城市社区全面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国家科普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并加快科普场馆等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提高运营质量。有效组织动员全社会的科普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大力繁荣科普创作,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鼓励著名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创作,努力建设一支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普人员相结合的科普作品创作队伍。   在普遍提高全民基本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竞争。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并根据需要面向世界广纳人才。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要创造更好条件吸引他们回国工作。要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在科技领域,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健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此为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13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光荣榜:科学网大学教职员工及党员积极参与中科院“征文
热度 4 liuli66 2011-6-29 15:22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四青年节”到“七一”党的90岁生日前夕, 已通过审查的征文,科学网大学参与者有: 吴老 许老 方老 wang dh 邢老人家 wang二级研究员 chen'an huang xiuqing 张大呆 肖CF CC ning li WHF JI正教授 Ll 等等 特此表扬与自我表扬! —————————————————— 附;征文组织机构 (来源: http://www.cas.cn/zhengwen/zzjg/ ) (一)指导委员会 主任: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张研农(人民日报社社长) 李从军(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 委员:李振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院士) 师昌绪(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院士) 陈宜瑜(中国科学院学部道德委员会主任、院士) 朱作言(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委员会主任、院士) 朱道本(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院士) 胡占凡(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徐如俊(经济日报社社长) 王志学(科技日报社社长) 陈小川(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 (二)评选委员会 主任:郭传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刘洪海(科学时报社社长) 委员:赵忠贤(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 陈泉涌(科技日报社总编辑) 皮树义(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任) 唐为忠(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金振蓉(光明日报社科技部常务副主任) 陈建辉(经济日报社政科文部副主任) 明廷华(国家专利局原副局长) 沈颖(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局原局长) 郭曰方(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原副书记) (三)组织委员会 主任:方新(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副主任:谭铁牛(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李婷(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 委员:廖玒(人民网总裁) 田舒斌(新华网总裁) 陆先高(光明网总裁) 周德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局长) 戚 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 李和风(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 孙建国(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 杨建国(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副书记) 刘洪海(科学时报社社长) 胥伟华(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院团委书记) (四)征文活动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主任:李婷(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赵彦(科学网总编辑) 石硕(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信息宣传处处长)
个人分类: 杂感|1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kejidaobao 2011-6-13 13:35
文/王玲俐,尚智丛 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促进了全世界科学家在多个前沿学科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已成为系统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复杂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受到科技界和各国政府重视和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ITER)、阿尔法磁谱仪 (AMS)、欧洲离子加速器(LHC)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中,在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1 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旨在解决人类的面临能源问题。中国积极参与ITER计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ITER协同设计网络平台在中国成功落户,以求与国际组之间设计数据信息同步。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完成多项高精度的制造任务。由40余名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ITER技术组,已完成3条长900m、用于ITER 纵场和极向场导体制造的生产线、ITER高温超导68 kA大电流引线、Feeder S弯形超导电缆原型件等一批研究成果,为ITER计划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科学家已担任了ITER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和国际技术委员会等要职。 中国通过参与ITER计划,大幅度提升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所获得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超导技术、低温技术、稀有金属材料技术、高电压技术,高精度的等离子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的研发能力。掌握了大型国际科学工程项目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 AMS计划 AMS计划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发起、多国政府支持、来自16个国家或地区600名科学家参与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太空中寻求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理解物质世界的起源 。2011年5月16日AMS已成功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空间站,开展长期科学实验。中国为AMS成功地研制了磁体系统,解决了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中国科学家设计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磁体系统,它采用了无铁屏、无漏磁及无二极矩设计理念,在轻量化与环境要求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还解决了在大型空间探测器磁体的设计、大型超临界氦的低温系统等科学问题,研制了世界最大空间应用的1.8 K超流氦低温真空系统,提出了具有空间探测器磁体的二极磁矩补偿方法,解决了在空间运载大型空间探测磁体的技术难题。 通过参与此项大型国际合作团队提升中国在空间学科的国际地位,培育了新型学科发展,推动了工业应用、生物医学、高精度科学仪器等磁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中国空间高技术向其他科技领域快速转化。 3 LHC计划 LHC是世界上最高能量的质子对撞机,该计划的目的是认识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LHC的隧道里安放了4个探测器,其中的2个探测器CMS和ATLAS研究实验组的负责人由中国科学家担任 ,并承担了LHC数据分析的网络平台的建造工作。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ATLAS实验的缪子探测器和电磁量能器的设计和建造,借鉴国外科学家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方法,中国科学家开展了多项具有独创性的物理分析与研究工作。通过参与LHC计划,中国在物质质量来源问题、超对称理论、是否有额外时空维数等问题上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在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Higgs物理研究、top物理研究、探测器的刻度研究、宇宙线测试的数据分析等方面也获得了重要实验结果,这对于研究和发展高能量的加速器技术、实现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宇宙演化过程、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等科学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高能物理和基础科学的发展。 中国科学家通过参与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科学计划,围绕若干前沿科学领域和技术科学领域开展了国际合作,推动了多个学科的发展,解决了重大科学及关键技术问题,达到了共享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国际合作,为中国科学家们搭建了研究平台,增进了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传播着新的科学思想。中国科学家们在国际合作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国际学术界赢得一席之地。国际合作,成为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我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始末 . 科技日报, 2006-07-04. Wang Q, Song T, Lin C E, et al. On Appl. Supercond . IEEE Trans, 2008, 18: 972-975. 王丹红.我国高能物理学家谈LHC: 我们是国际高能物理的有机部分 .科学时报,2008-11-05. 中国科技产业编辑部.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 .中国科技产业,2010(4): 64. 中国科学家参与世界最前沿、最高能量对撞机研制 . http://hi.baidu.com/zhiyanzhai33/blog/item/bb33de540b45095 ed1090646.ht.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4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坚强智能电网规划
lyonshine 2011-5-9 16:05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集中投资的战略型产业。智能电网通过优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需和应用实现节能,通过特高压技术解决能源结构不匹配问题,通过高效率的配电技术提高整体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可以参照高铁的发展战略,实现引进技术、实现自我研发、到成功的技术输出的三阶段转换。特别是各国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将凭借规模经济准备自主技术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扩大市场支配能力。 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与传统电网的比较 智能电网改变传统电网单向输送的模式,每一个终端用户都成为电网上活跃的结点,形成一个整体的智能化高效率的电网智能电网通过密布各个环节的传感器,实现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是电力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智能电网将利用分散式计算系统来提供实时分析,其目的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电力供需系统,达到节省电力资源的目的。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主要环节中都解决了传统电网难以解决的难题。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兼容功能,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电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电网将提高中国电网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优化能源输送方式,提高能源供应的能力和灵活性。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新能源的发展是中国能源产业的必由之路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高达70%,远高于2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政府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环保和减排压力下,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成中国当务之急。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主要瓶颈为入网难及输送线路长 中国规划到2020年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6个省区建成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仅这7个基地总装机容量就将达到1.26亿千瓦。瓶颈在于,风电、太阳能 等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调峰能力不足一直是中国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进一步增加了调峰难度。另一方面,中国风电资源集中于西北地区 与集中在东部的电力市场逆向分布,需解决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问题。 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唯一途径,智能电网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新能源的发电量吸纳、送出,并保证接入后电网的安全运行和调度。智能电网的智能调度将更为合理的配送电力,大大提高用电效率。 智能电网与智能家庭 智能家庭的概念起源较早,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智能家庭(Smart Home)是指那些采用信息技术来控制各项功能,并能够与外界进行通信联系的住宅。 首先要建立家居通讯网络,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和设备的控制、监控功能;其次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实现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此后,智能家居概念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快速发展。1998 年 5 月,新加坡召开 98 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提出模拟未来居家的概念,包括三表抄送、安防报警、可视对讲、监控中心、家电控制、有线电视接入、家庭智能控制面板等等。 中国智能家庭发展初期并不理想,但依然是未来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自1999年-2000年,开发商以智能化新居为卖点,开始了智能化小区的建设。据上海统计,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的仅占 20%,运行不正常、尚可使用的占45%,其余35%被废弃,业主对安防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投诉率居高不下,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 2010 年,中国大中城市 60%的住宅要实现智能化”,与智能电网相关的智能家庭功能主要包括智能用电、智能化监控管理等。智能用电通过电力线宽带通信或光纤通信技术,在家庭配置智能终端,实现用户与电网互动,降低电网运营成本。 居民用电更加节能并享受到电网带来的多种服务 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将家电等各种家庭终端连接在一起,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和远程控制。智能用电家庭服务平台: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延伸到水表、电表、气表等,进行数据抄收;通过智能插座实现空调、电饭煲等电器的用电数据采集和控制;通过智能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家庭能源管理;随时监控家中单个电器的用电、总体的用电情况和随时的费用清单,并通过数据分析,给用户提出合理的用电、节电建议;给居民提供了阶梯电价或分时电价等功能,可以随时根据用电政策启用这些功能。未来三年,成都家庭智能电表改造率将达 100%,有望全部使用智能电表。 智能电器:符合智能电网管理需求的低碳节能型家用电器。智能电器不但节能高效,可以根据电价自动分时工作,而且给电网干扰最小。海尔 U-home 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手制定智能电器标准,为在“智能电网”时代企业生产、用户选择智能家电提供参考依据。海尔 U-home 以海尔智能家电系统为载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 3C 产品、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庭范畴的应用。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 RFID 等技术,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借助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家居监控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全新生活方式,家庭安防、家庭医疗、老人幼儿监护、购物、资讯、娱乐等功能均可实现。例如,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打电话、发短信与智能家电对话,了解家庭各种电器的运行状态,可以获得家电维修服务网络的主动关照,从而始终保持家用电器的最佳状态。将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等科技元素融入现代住宅,已经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之一。海尔 U-home 智能家居平台已在青岛东城国际、济南全运村、呼和浩特东岸国际等多个小区获得应用。 智能电网产业的国际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计划 美国将智能电网的发展作为拉动未来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总计投资110亿美元,建设可安装各种控制设备的新一代智能电网。美国已开始向部分家庭安装带有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表(Smart Meter),智能电表以家庭为单位,随时监测电力消费和管理,更加有效地实现输电和供电。政府将对企业及地方团体实施的100个项目给予财政援助,计划2013年前在2600万个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相当于 2009 年的三倍。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在2009年9月公布了智能电网标准化框架1.0版本,为智能电网的正式建设进行了诸多准备。 欧盟拟定建超级电网宏伟计划,2009年初,欧盟有关圆桌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依靠智能电网技术将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融入欧洲电网。该智能电网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的跳跃式发展,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北海国家今年1月正式推出了联手打造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的宏伟计划。该工程将把苏格兰和比利时以及丹麦的风力发电、德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挪威的水力发电站连成一片,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典、爱尔兰和英国希望制定新一轮规划,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一套横贯欧洲大陆的高压直流电网。到2030年,欧洲需要为电网升级改造投入约5000亿欧元,其中智能电网的比重最高。英国目标是2020年在全国所有2600万个家庭安装智能电表,英国监管机构Ofgem在2009年8月宣布了新的智能电网建设计划,将在5年内投资5亿英镑建设4个“智能城市”。法国09年秋天也发布了将再生能源纳入智能电网的计划,并开始征集相关企业参与。德国制定了“E—Energy”计划,总投资1亿4千万欧元,09年至2012年4年时间内,在全国6个地点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德国西门子、SAP及瑞士ABB等大企业均参与了这一计划,西门子公司预测2014年智能电网年度市场规模将达300亿欧元,并计划抢占20%市场份额,每年确保60亿欧元订单。意大利已有一大半的传统电表改换为智能电表,丹麦电力的近20%来自风力发电,已开发出世界上最智能的电网。 韩国已经开展智能电网示范城市,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在2009~2012年间,投入2.5亿美元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商用化,计划至2030年投资265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建设,其中政府和企业各投资25亿美元和240亿美元至2011年在示范城市建设 2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至2030年在机关、大型超市、停车场和加油站设立270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美国OSI软件公司将与韩国SAP公司合作,在韩国济州岛开展一个1.9亿美元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LG电子、绿猫钢铁厂(POSCO)、现代重工、SK电信等大型企业一同参与此项目的测试。 日本东京电力和关西电力等电力公司开始投资构建第二代智能电网(Smart Grid),其目标:为所有家庭安装智能电表(Smart Meter)外,加强送变电设施及蓄电装置建设,日本智能电表主要功能除测量每个家庭电力消费情况外,还可随时掌握太阳能发电量等信息。东京电力2010年起主要面向家庭安装2千万部,关西电力2010年3月底前在40万个家庭 安装,并计划更换1200万部。预计2020年前日本智能电表需求量约5千万部,每部成本近2万日元,共计约1万亿日元。 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分析 美国智能电网美国主要侧重于加大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美国智能电网的四个孪生兄弟分别是: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和实现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统。其战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电网,之后营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与电力储能技术,最终集成发展高温超导电网,美国智能电网发展将借鉴互联网发展的战略。 美国互联网建设的成功使得美国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领路人,对比美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不难发现其指导策略相似度极高,其主要发展战略为:第一步、政府直接投资;第二步、政府推进基础研究;第三、尽快制定基础标准,并推广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第四布、相关企业的快速介入。 电力公司、IT企业、高科技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战略项目,纷纷加入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从事IT咨询业务的美国埃森哲公司承担了科罗拉多州博尔德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智能电网城市”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日本横滨智能城市项目的项目管理。美国IBM公司的“智慧地球”计划旨在为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提供智能城市咨询与IT服务。美国银泉网络公司为电力公司提供面向智能电网的高级电表架构(AMI)搭建与运用的解决方案。美国加州能源巨头太平洋燃气和电力公司(PG&E)已经在加州北部部署了大约 700 万部智能电表,预计在 2012 年前完成对服务区域内所有消费者的安装工作。 战略建议 可参照高铁发展战略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和高铁的发展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战略意义极为相似,将成为支撑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基础建设。 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可以参考高铁发展的战略模式。高铁的发展战略非常成功,已经通过引进技术、实现自我研发、到成功的技术输出阶段,中国成为引领高铁技术的世界强国。智能电网整体技术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特高压线路建设刚刚启动,但其阶段性的发展战略也呈现出和高铁极为类似的发展模式。今后智能电网其他模块的发展也完全可以借鉴高铁发展的战略模式。 智能电网初期建设可以采取分地区试点,成熟后以点连面的方式大规模推进。根据中国国情,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分别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挑选典型地区进行试点。一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人群密集地区等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用电特点和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示范区做成功后,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到相同情况地区。最后,以点连面,完成整体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电网“标准之战” 智能电网的标准之战将成为各国争抢技术先机的关键。互联网、3G、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技术本身的开发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已开发的技术推广为业界标准,这样才能成为市场的领跑者。技术标准的推广有着极强的网络效应,由于技术研发部门各不相同,各个国家推行的技术之间很可能不具有兼容性,谁能够率先成为标准就会成为今后市场的主导。技术一旦推广为标准,由于网络效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 美国经过互联网和3G的发展累计了丰富的标准战的经验,已经开始智能电网标准中抢占先机。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将分三个阶段建立智能电网标准。在2009 年9 月,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在GridWeek 大会上宣布了NIST 在第一阶段的最新进展报告。该报告选取了近80 项现有标准,用于指导和支撑当前智能电网发展,明确了14 个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方面,并特别分析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 美国GE 公司发起了电动汽车插头标准制定工作,并得到业内其他公司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其设计的标准插头有5 个触头,可以支持最高240 伏电压和70 安培电流,还能够支持电力载波通信。 日本已经开始抢占用电市场中的技术先机,正在试图将其扩为世界标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富士集团以及三菱公司联合制定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标准,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打下了良好基础。日本在大型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发发面技术领先,正在联合美国,将其技术推广为国际标准。 中国已经开始在早期着手制定智能电网的标准,在特高压标准战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家电网公司已发布特高压交流国家标准16项(修订1项)、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73项。中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 “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称号;率先建立了特高压直流技术标准体系,发布特高压直流技术行业标准8项、企业标准62项。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直流电压100千伏以上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中国。 中国的巨大市场将使得其在智能电网标准战役中取得优势,从而引领智能电网的发展。对比3G的标准之战,中国由于具有极大的市场容量,一旦制定国内标准,将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电网的建设主力是国家电网等央企,在整个中国市场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通过市场的助力,可以很轻易的制定自己的标准。
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相信毛主席,就能“得冠军”
热度 1 lzxun123 2011-5-4 19:54
转自搜狐网 侃一侃: 信主席,得冠军   一天前,中国排协发文称,中国女排自4月26日至5月1日期间,在漳州训练馆和公寓的会议室,花了一周的时间学习、朗诵毛主席诗词,希望将长征精神应用到伦敦奥运会的备战中去。   按中国排协网站文章说明,开展的这次朗诵活动,主要目的是“丰富运动员的文化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朗诵所选的毛主席诗词是七律《长征》,排协称队员们都是“积极参与”,她们在“这一周的每堂训练课结束后,每名队员都进行了毛主席诗词的朗诵”,而在周末的全队会上,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还集体朗诵了这首《长征》。   排协称队员们都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去了解毛主席诗词的背景资料,“现在全队大部分队员都能背诵”。排协的文章称此举的效果很不错,“中国女排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向老红军学习,不怕千难万险,以毛主席当年率领红军长征的气势,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去,刻苦训练,提高水平,备战伦敦奥运会。”华西都市报记者 彭晗   “信春哥,不挂科”……有木有???那是大学生的说辞啦~~数风流信仰,还得看中国女排。。你们还在信春哥,低俗加奥特曼啊。。看中国女排信的是毛主席诗词,人家说了,要将“长征精神应用到伦敦奥运会的备战中去。”… 用“毛主席诗词”杀死对手 我儿子看完新闻就乐,说这和“我用眼神杀死你”,异曲同工,这要在球场上打球,集体背诵毛主席诗词,保证对手和孙悟空听紧箍咒一样必输无疑,你们不懂的就别乱说哈! 先进经验要学习,足协看到了木有? 女排咋说也是拿过世界第一的人,还这么有觉悟的学背诵毛主席诗词,那些男足童鞋们,你们有那时间学学人家女排,强烈要求中国男足唱红歌,勇夺世界冠军! 看红诗,不挂科 原来我信了那么多年的“春哥”,只不过是个传说,悲剧啊,我到今天才找到组织在哪里,我明天要考试,今天不看书复习了,改看红诗,哥相信自己一定不会挂科的。 背毛泽东诗词获取的是“精神” 老朽郁闷啊,现在无知的人懂得什么叫“精神”吗?如果一个民族连“精神”都没有,那么,这个民族就没希望了。背毛泽东诗词不是祈祷,是在获取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背诵完就有长征精神了? 俺落伍了,俺一直以为女排需要的流汗呢,这咋突然还文艺上了?那毛主席诗词有那么有用吗?背完了就有长征精神了?俺求你了,有背诵那时间多练习一会吧! 该背的人不背,不该背的乱背 毛主席是伟人我不否认,那个时代没有贪污腐败吧!毛主席歌词的魅力就在于此了,我反复在想贪官学了毛诗词,红思想后他们还会坏吗?如果不会,那么推行全国!!走向世界!!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1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团结迸发智慧,细节决定成败——踏浪团队参赛之心路历程
ican2010 2011-2-23 14:29
团结迸发智慧,细节决定成败——踏浪团队参赛之心路历程
团结迸发智慧,细节决定成败——踏浪团队参加第四届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之心路历程 我们踏浪团队能够有幸从全国50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夺得第四届美新杯中国 MEMS 传感器应用大赛中国总决赛特等奖,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但在我们看来,获胜的关键的是:团结迸发智慧,细节决定成败。 图1 参赛作品——踏浪鼠标 团队精神贯穿赛前赛后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不可忽视。在报名期间,团队的五名队员就多次聚在一起讨论,从作品构思到作品方案,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但是在一起交流时总会迸发许多精彩的想法,这也为作品的最终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报名参赛后,团队成员对作品的制作进行了分工合作,有专门负责硬件电路调试的,有专门负责软件程序编写的,也有专门负责模型设计与制作的,但是每周末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交流近一周各自的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难题并合力思考,探求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作品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在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无私奉献的,南京的酷暑无法挡住队员们的热情,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大家都推迟了回家享受空调的时间,更多的留在学校实验室钻研参赛作品,常常是忙到凌晨。正是这样的孜孜不倦,齐心协力,作品在8月初就基本成型了。 在比赛中,大家更是发挥团队作用,在中国区总决赛路演中,团队每一个成员都不断地为过路的同学和市民讲解、示范,请他们亲身体验,两天的路演,前来展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兴趣盎然,却不知团队成员早已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但我们互相为彼此打气,不放弃为每位来参观体验的市民讲解。天道酬勤,团队成员们两天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从一开始参赛,我们团队就非常重视比赛中的每个细节,我们认真研读参赛手册和相关赛事文件,认真准备每一份材料,抓住竞赛中的每一个要点,认真走好参赛过程的每一步。 举几个比赛中的事件来说吧。在苏皖赛区比赛前,团队成员对PPT答辩环节开场白的设计上就煞费苦心,怎样才能在一开始就激发起观众对我们作品的兴趣呢?这个问题一直都使我们非常纠结,直到比赛前的晚上才最终决定下来。在队长李云龙拿起麦克风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道“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在长时间操作鼠标的时候,胳膊手腕有没有酸痛的感觉?”“有!”观众异口同声的回答。经过这样的一个巧妙设问,场面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也为PPT的顺利答辩奠定了很好的氛围,答辩过程进行的很顺利,队长李云龙在做PPT报告的过程中,语言简洁明了,回答评委的问题也很巧妙,给评委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在颁奖环节,当我们看到来自苏皖地区其他高校的创新作品纷纷得奖时,我们很坦然,有些作品的确很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但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颁奖的最后环节,评委宣布一等奖名单时,第一个就是“踏浪鼠标”,当时我们每一个队员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我们知道这个奖励是对我们参赛几个月以来的辛勤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以后继续参赛,继续创新的鼓励。 在中国区总决赛中,答辩环节的六分钟对于将几个月来五个人的心血呈现在评委面前是非常关键的。答辩环节中包含可选的才艺表演,这既要展现我们设计的作品,还要展示出团队精神面貌,最好还能在众多表演中让大家眼前一亮。考虑到这些,对于六分钟答辩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认真探讨了一周的时间才基本确定下来。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经过几轮的修改和完善,我们对上台答辩作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对我们的才艺表演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排练,力求用最合理、直观、娱乐的方式表现作品的灵感来源、创新亮点、实际功用等。在答辩前两天的晚上队员们还在住所进行了多次精确计时的彩排,进一步优化措辞,对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案,以保证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保证将我们和作品最好的一面呈现在评委和观众的面前。在正式答辩开始时,我们队员赵文洪亮的声音:“下面插播一段广告”拉开了我们整个答辩的序幕,我们依次进行了才艺表演——“疯狂推销”和作品的PPT答辩,队员们默契的配合,以及每名队员精彩的表现给赛会评委及观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答辩环节总时间为5分26秒,这与我们排练平均5分24秒的用时相差不大。赛场边的志愿者无不感叹的说道:“踏浪团队不仅答辩做得好,而且表演有新意,够娱乐,更令人吃惊的是时间也控制得也非常完美”。比赛最后一天颁奖的时候,当听到特等奖名单中有“踏浪鼠标”时,我们队员们闪着幸福的泪花兴奋的抱在了一起······ 尽管我们踏浪团队最终荣获了中国区决赛的特等奖,但回首我们走过的参赛历程发现,刚开始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参赛成绩,参赛中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有的是我们踏浪团队成员五颗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心和为参赛过程中的每一个难题思考、探讨和解决所留下的汗水。 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并获得肯定,真心的感谢ICAN大赛组委会在各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是您们为我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是您们为我们开启了走向创新之路的大门,是您们坚定我们的信念:“Y 图1 参赛作品——踏浪鼠标 团队精神贯穿赛前赛后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不可忽视。在报名期间,团队的五名队员就多次聚在一起讨论,从作品构思到作品方案,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但是在一起交流时总会迸发许多精彩的想法,这也为作品的最终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报名参赛后,团队成员对作品的制作进行了分工合作,有专门负责硬件电路调试的,有专门负责软件程序编写的,也有专门负责模型设计与制作的,但是每周末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交流近一周各自的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难题并合力思考,探求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作品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在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无私奉献的,南京的酷暑无法挡住队员们的热情,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大家都推迟了回家享受空调的时间,更多的留在学校实验室钻研参赛作品,常常是忙到凌晨。正是这样的孜孜不倦,齐心协力,作品在8月初就基本成型了。 在比赛中,大家更是发挥团队作用,在中国区总决赛路演中,团队每一个成员都不断地为过路的同学和市民讲解、示范,请他们亲身体验,两天的路演,前来展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兴趣盎然,却不知团队成员早已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但我们互相为彼此打气,不放弃为每位来参观体验的市民讲解。天道酬勤,团队成员们两天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从一开始参赛,我们团队就非常重视比赛中的每个细节,我们认真研读参赛手册和相关赛事文件,认真准备每一份材料,抓住竞赛中的每一个要点,认真走好参赛过程的每一步。 举几个比赛中的事件来说吧。在苏皖赛区比赛前,团队成员对PPT答辩环节开场白的设计上就煞费苦心,怎样才能在一开始就激发起观众对我们作品的兴趣呢?这个问题一直都使我们非常纠结,直到比赛前的晚上才最终决定下来。在队长李云龙拿起麦克风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道“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在长时间操作鼠标的时候,胳膊手腕有没有酸痛的感觉?”“有!”观众异口同声的回答。经过这样的一个巧妙设问,场面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也为PPT的顺利答辩奠定了很好的氛围,答辩过程进行的很顺利,队长李云龙在做PPT报告的过程中,语言简洁明了,回答评委的问题也很巧妙,给评委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在颁奖环节,当我们看到来自苏皖地区其他高校的创新作品纷纷得奖时,我们很坦然,有些作品的确很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但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颁奖的最后环节,评委宣布一等奖名单时,第一个就是“踏浪鼠标”,当时我们每一个队员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我们知道这个奖励是对我们参赛几个月以来的辛勤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以后继续参赛,继续创新的鼓励。 在中国区总决赛中,答辩环节的六分钟对于将几个月来五个人的心血呈现在评委面前是非常关键的。答辩环节中包含可选的才艺表演,这既要展现我们设计的作品,还要展示出团队精神面貌,最好还能在众多表演中让大家眼前一亮。考虑到这些,对于六分钟答辩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认真探讨了一周的时间才基本确定下来。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经过几轮的修改和完善,我们对上台答辩作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对我们的才艺表演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排练,力求用最合理、直观、娱乐的方式表现作品的灵感来源、创新亮点、实际功用等。在答辩前两天的晚上队员们还在住所进行了多次精确计时的彩排,进一步优化措辞,对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案,以保证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保证将我们和作品最好的一面呈现在评委和观众的面前。在正式答辩开始时,我们队员赵文洪亮的声音:“下面插播一段广告”拉开了我们整个答辩的序幕,我们依次进行了才艺表演——“疯狂推销”和作品的PPT答辩,队员们默契的配合,以及每名队员精彩的表现给赛会评委及观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答辩环节总时间为5分26秒,这与我们排练平均5分24秒的用时相差不大。赛场边的志愿者无不感叹的说道:“踏浪团队不仅答辩做得好,而且表演有新意,够娱乐,更令人吃惊的是时间也控制得也非常完美”。比赛最后一天颁奖的时候,当听到特等奖名单中有“踏浪鼠标”时,我们队员们闪着幸福的泪花兴奋的抱在了一起······ 尽管我们踏浪团队最终荣获了中国区决赛的特等奖,但回首我们走过的参赛历程发现,刚开始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参赛成绩,参赛中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有的是我们踏浪团队成员五颗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心和为参赛过程中的每一个难题思考、探讨和解决所留下的汗水。 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并获得肯定,真心的感谢ICAN大赛组委会在各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是您们为我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是您们为我们开启了走向创新之路的大门,是您们坚定我们的信念:“Yes, I can!”es, I can!” 图2 荣获特等奖后,与赛会主席张海霞老师合影 踏浪团队:李云龙 朱冬冬 赵文 刘亚舒 蔡永娟 2011年2月10日
2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