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网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慢慢戒除科学网瘾
热度 16 xupeiyang 2013-8-19 15:42
我有比较严重的科学网瘾,每天起早摸黑地呆在科学网上,一下子戒除感到非常痛苦,退休后慢慢戒除吧。 这里的老年博客朋友告诉我一些好方法,十分感谢。 向退休后过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717812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851 次阅读|37 个评论
我和儿子玩植物大战僵尸 --- 如何避免孩子染上网瘾
热度 7 Furaibo 2012-9-28 20:14
我和儿子玩植物大战僵尸 --- 如何避免孩子染上网瘾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父母无不担心他们会染上网瘾。我也一样。不过,我不反对儿子玩游戏,对于他玩游戏的时间和次数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管得并不严厉。因为游戏常常成为孩子们在学校里交流、吹牛的资本,与其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还不如鼓励他玩游戏玩出花样。顺加引导,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一起玩游戏。我觉得这是防止他上瘾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我的水平比较差,跟儿子对战时,总是输给他;与他一起闯关时,总是上演“子救父命”的感人情节。这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也就会削弱他对于“闯关”成功的执着。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加深了父子之间的交流,还给了他一个当老师的机会,徒弟当然是我了。 不过,也有我教他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植物大战僵尸”后。我打开了安装目录下的一些僵尸图片,进行了几个修改。哈哈,僵尸的大头就变成了我! 在儿子的欢呼雀跃中,我给他讲了程序设计中数据与程序独立的道理,儿子半懂非懂的,开始让我教他怎样 把植物的脸改成他的脸。 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由于重装系统,已不复存在。不过,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温,僵尸的头又变成了野田 。 图片来自网络,哈哈! 通过我的引导,儿子对编程产生了兴趣,今年暑假,已开始央求我教他编程了。当我们编写成功关于对“阿衰”的小吃问卷调查程序,当选择“臭豆腐”时,“阿衰”欢呼。儿子又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父子版的“植物大战僵尸”,也成了我在讲解程序的数据独立性时,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小花絮。
4879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思我忧》:抄袭? 原创? 谎言? 网瘾
热度 22 freefloating 2012-9-11 20:53
这学期,从第一天上课开始,就要求学生每次课结束后给我价值大于等于1000字的东东,今天一个学生交了下面的文字给我,我读着眼前一亮,这是我一直希望对网瘾少年的家长说的话,思想深刻,文笔隽永;不过后面部分(灰体)完全换了风格,一看就是被教化得丢了精气神儿的东东,所以我就回复学生询问为什么前后差距这么大,同时开始在网上检索…… 我曾经警告过学生们,你们抄袭与不抄袭,要是值得我查验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难…… 他回复:“呵呵, 写着写着就找不到感觉了,没有统筹好。” 于是我发给他这个网址请他解释: http://iask.sina.com.cn/b/8195585.html ( 百度给的唯一来源 ) 他的解释还没来,也许不会来,我知道从这件事上让他懂些道理并不难,这也不关键,况且我也很感谢他给我推荐了这篇很好的文章……对待受教育者我始终是宽容…… 我只是不懂,不懂很多…… 也有些失望,虽然失望在我本是常态微扰,我并不会因此而偏执了热情,我只是想知道,谁能给这些前后迥异的文字个有逻辑的解释? 识别谎言根本不难,根本无需取证,我就等你说,说,说……,我会听,听,听…… 我知道我相信,有一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律悖反”自会攻击惩罚说谎人的身心,只是我希望不要太晚,不要让谎言在下一代蔓延,不要在自毁在救赎之前…… 依然推荐大家读读蓝色部分的思考(到底谁写的?她还写了什么?),我觉得网瘾问题不是靠简单围追堵截能解决的,这里面有着深厚的社会、家庭、教育……的原因…… 希望很快我有时间讲述我的游戏经历和感悟思考…… %------------------------------------------- 《网》的观后感 作者:吴斯婷 冗长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成功摆脱网瘾的完整经过。随着镜头的切换,细腻而复杂的心理变化,眼神由最初的迷惘到最终的淡定,让每个为都为他坚持心中的信念深深呼吸。 网,与这个字扯上关系的东西总是充满诱惑。比如女人穿上鱼网袜总给人无尽遐想,而网络则能够吸引寂寞的、无助的、好奇的灵魂。总之,被网罩住的人,都是欲罢不能。 每一天都有母亲在与网络玩拔河比赛。可怜天下父母亲,他们只懂得抢救自己孩子的驱壳,却不知是他们的灵魂沉迷于幻觉不愿自拔。 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上网,是治标不治本的。网瘾如梦魇,只会吞噬不愿面对现实的人。网络对这些人就如同可卡因,迷上了就戒不掉。 是什么让他们自愿堕落到这世界的另一面,在虚拟的环境里迷失自我?究竟是现实社会的不足还是孩子们本身的心理缺陷? 我想这里面大部分是因为这个世界并不符合他们的梦想吧,他们眼里的彩虹已经残忍地断裂,在虚拟的世界里,无可比拟的成就满足了他们的渴求,在这里,考试失利的失落、父母不理解的苦恼一扫而光,虚荣心一旦被填满,换作谁都会流连忘返。在他们眼里,沉睡也是一种清醒,他们宁愿在幻觉里享受快乐。 请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倾听孩子们的需求。 为何夜里的网络上游荡着那么多寂寞寻求倾听者的灵魂,其中不乏年纪尚小的孩子。他们宁愿随便找一个陌生人掏出心里话,不眠不休地坐在冰冷的机器前,也不愿钻到被窝里跟爸爸妈妈交流,这仅仅是因为代沟问题吗? 亲爱的家长们,人类需要身体上的相互取暖,同样灵魂也需要。我们正值幻想年代。当我们没有力量对抗这个世界的时候,只能选择逃避,网络此刻就是避难所,但并不是我们终身的栖身地。我们需要与你们心灵交流,需要你们的温暖、你们的爱,迷上网络并不是我们的初衷,仅仅是寻求一种安慰,一种平衡。 摆脱网魇,可以是一瞬间也可以是一辈子的纠缠,只要在现实中能够得到满足,一切幻觉也就不攻自破了。 3月15日,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就在当天下午,我们高年级师生一同去观看了一场电影《网》。 故事内讲了一位名叫箫兵的中学生,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中,让父母失望,就在同时,母亲出了车祸,而箫兵对此事却一问三不知。待父亲在网吧找到他并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离开了他。后悔的萧兵将帐号封闭、装备放弃,不再玩电脑,最后又因为一个叫王小曼的女孩参加了一次“仙境RO传说倾城之战”的比赛,并回到了“虚拟世界”。后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王小曼是网吧老板的鱼饵,是老板用这鱼饵把萧兵钓上钩的,老板最终被捕了,学校也让萧兵与别的同学一起开发属于自己的绿色游戏网。 我确定,现在一定还有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他们何时才能明白:应该把时间用在书本上。绝不能因为这个而误了大事儿啊!会玩游戏,没有什么用,若真喜欢网络,要与萧兵一样,开发自己的绿色游戏网站,不过那也是需要知识的,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一定要努力。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只顾生意赚“黑心钱”的老板,并反映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并为装备吵得不可开交的普遍现象,深刻地提醒了我们:网吧,不去!! %------------ 学生回复: ***** 9:46:04 老师,我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而向老师道歉,让老师伤心了,希望老师能原谅我 物理天平 9:49:28 我本来就原谅你了,我有些悲哀也不是因为你,而是我觉得教育的整体的问题太多,积重难返…… 你不过是个激光发生过程中的种子光,我早就想教育人了…… 我已然在博文里感谢你发给我文字很好了…… ***** 9:50:20 我是那天临时有事,就百度一篇了 ***** 9:50:31 我看了 物理天平 9:50:40 为什么我百度的时候,只发现一个链接 ***** 9:50:41 很是羞愧 ***** 9:50:53 不会吧 物理天平 9:50:54 有事可以拖一下,不用着急交 ***** 9:51:01 知道了 物理天平 9:51:04 你再试试
个人分类: 沧浪之水|7446 次阅读|58 个评论
互动,才是讲座的最高境界——兼谈网瘾
热度 8 sheep021 2012-9-6 12:44
吕乃基 老师的《 讲座的最高境界 》一文,写得很深刻,也很精辟。但核心内容“隐而未发”,缺少点睛之笔——这也许是吕老师故意买了一个关子。俺不辞菲薄,帮吕老师画的这条巨龙再加一下“睛”。 说到 讲座的最高境界 ,不能不提佛教的 “ 拈花一笑 ” 这个典故,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的一次讲座: 说是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 “ 释迦拈花 ” 。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 “ 破颜微笑 ” 。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 “ 噗嗤 ” 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 “ 迦叶微笑 ” 。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 “ 拈花微笑 ” ,或 “ 拈花一笑 ” 。 就在众弟子担心迦叶因“扰乱”课堂秩序而受到责备时,释迦牟尼讲话了: “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 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但我不能跟你们讲,只单独跟迦叶讲。 不知道在座的佛门弟子是否能想通:师父为何只跟迦叶一个人讲,而不能公开讲?俺个人的理解是,佛祖不想对牛弹琴,浪费口舌 ,只想跟能听懂的人讲,而迦叶就是能听懂的人,为啥?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能跟佛祖互动! 所以, 互动,才是讲座的最高境界 ! 钱学森在书中提到,工作中,他经常会组织内部学术讲座,对讲座者的要求只有两点: 1、 不能放录音,必须亲自讲。 2、 不能念稿子,必须脱稿讲。即使是新手,哪怕他先写稿子再背下来也行,就是不能现场念稿子。 钱老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是, 为了让讲座者与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放录音和念稿子则是一成不变,没有互动,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种互动,不一定反映在听众提问上,其实,现场的气氛,听众的掌声、呼声、肢体语言、甚至眼神都能与讲座者形成互动。同样,讲座者的动作、表情等也能与听众之间形成互动。 回到“拈花一笑”的典故上,佛祖拈花的动作、迦叶的微笑就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产生的心灵沟通效果是任何语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上网容易成瘾,而且网瘾难除 ,很多学生因此而辍学,关于网瘾的悲剧很多。个中原因,上网基本上一种互动,而且是非面对面的,可以尽情“表白”的互动。 其实, 写博文也是一种互动,而写日记则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写日记,但却愿意写博客,并且写博客还能上瘾,至于这个隐能不能戒掉,也很难说,据科学网著名博主曾庆平统计,科学网上,成功戒掉“博客瘾”的只有王宝山一人。 曾庆平是科学网上的“精选大王”,但是他也“受宠若惊”自倒苦水:“精选更容易让人上瘾”,自己为了戒网瘾,有时候故意写一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安慰一下自己,希望能慢慢戒除“写博客的瘾”。为什么“精选更容易让人上瘾”,可能是精选之后,点击量更大,互动更强烈!所以,最好的结果可能是: 爱某个博主,就多精选他的博文, 恨某个博主,就多精选他的博文! 写博客,网上互动都上瘾,开讲座,面对面互动,会不是上瘾呢? 吕乃基 老师,或者哪位经常开讲座的老师可否讲一讲呢? 比如,曾老师,您说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网络成瘾改变大脑结构结论尚早
kejidaobao 2012-2-17 10:49
本刊记者/李 娜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雷皓科研小组与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一项研究发现,上网成瘾患者伴随有大脑结构变化,与毒品和酒精上瘾患者类似。这项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网络成瘾者现脑结构损伤 据悉,雷皓等研究人员选择了35名14—21岁的青少年作为试验对象,经过国际通用的一项问卷调查,同时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之后,17名青少年被界定为上网成瘾患者。 该研究团队利用磁共振成像对上述17名上网成瘾的年轻人进行脑部扫描,运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对青少年网瘾患者的脑扩散张量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大脑一些白质纤维束(包括胼胝体、外囊、内囊、辐射冠、扣带等区域)的微观结构出现损伤。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网瘾患者左侧胼胝体膝部损伤程度与其焦虑程度显著相关。此外,网瘾患者内囊、外囊白质损伤的模式与鸦片依赖患者非常类似,且左侧外囊损伤程度与患者网瘾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脑白质是大脑和脊髓的组成部分,是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沟通的桥梁。脑白质组织的受损情形与酗酒、海洛因依赖或可卡因成瘾等其他形式的上瘾相似。脑白质损伤可能与患者相关症状如认知、决策和控制能力减弱等相关。 该研究组及其合作者还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分析了青少年网瘾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发现其左侧舌回、后扣带皮质、前丘脑、左侧岛叶和前扣带皮质等区域存在显著萎缩。以上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瘾患者大脑灰质、白质均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且这种改变主要偏向于负责逻辑理解、判断、推理的左侧半脑。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网络成瘾的确与大脑执行与控制功能损伤有关联。 雷皓团队还表示,上网患者脑白质损伤的病理原因可能是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但这到目前为止只是一种科学推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认。 除了雷皓研究团队的成果之外,2011年6月,一个由中美两国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也曾经发布过相似结论:网络成瘾可能会影响大脑结构布线重组。研究人员选择了18名满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AD)自我评价标准的大学年龄段学生,并集中研究与情感、记忆、运动控制、情绪、感官信息,以及言语在功能上有联系的大脑表层物质。结果表明,大约20%的大脑区域里“白质”和“灰质”数量有所减少。研究人员将该结果与非人类动物研究中的类似物质缩减情况,以及对白质连接性能的已有信息结合在一起,推测出人类大脑物质减少会引发抑制受损(控制冲动的能力)、短期记忆损害、决策制定问题等后果,甚至还会减少对目的性行为的认知控制。 不可认定上网造成大脑损伤 对于雷皓团队的研究成果,一些媒体在报道中直接标明上网成瘾会造成大脑损伤。对此,雷皓告诉《科技导报》,他们在临床研究中的确发现网络成瘾者存在大脑结构改变的现象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确认上网过度会直接导致大脑结构损伤。 “这些IAD病人一般还伴随有别的精神障碍,如睡眠障碍、社交功能障碍、抑郁等。只有当这些因素的影响完全被排除后,才能知道我们看见的变化是否是单纯由上网引起。”雷皓表示,他们下一步需要确定所看见的脑白质的变化是否单纯由上网引起;同时希望研究康复治疗是否能逆转白质损伤。 对于网络成瘾和大脑损伤之间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研究员告诉《科技导报》,这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为有益的探讨,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具体到该领域的研究,高文斌告诉《科技导报》,网络成瘾者的界定首先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前提,不同的研究组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设定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标准,而不同的进组标准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参考研究结论时也要关注一下进组标准。 其次,高文斌表示,并不能确定上网过度这一个因素就会造成大脑结构的变化。大脑是一条信息高速通道,大脑接收和加工各种信息就好像汽车在通道上行驶,不同的汽车驶过会对通道的路况造成不同的影响,但是不能根据通道的路况来简单推测有什么样的汽车行驶过。不过,上网成瘾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变化,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神经发育期,这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阶段,面对外界的信息冲击,过度使用网络有可能会造成大脑其他功能的重复加工,从而出现加工通道的易化现象。但即便上网过度造成大脑结构变化,也存在着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器质性损伤,一种是功能性的改变;其中器质性损伤常常是不可逆的;而功能性的变化则是状态性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善恢复的。这两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高文斌还告诉《科技导报》,心理成瘾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难题。从临床上来看,最困难的治疗不是成瘾问题的躯体依赖,而恰恰是心理依赖。比如吸毒者,虽然戒毒治疗的过程比较困难,但是经过有效的戒毒治疗之后,吸毒者是可以摆脱毒品躯体依赖的。但是,让临床专家们非常困扰的是,戒毒治疗者复吸的比例非常之高,所以解决心理依赖才是更困难的问题。“总的来说,网络成瘾和大脑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在说上网过度会造 成大脑结构损伤还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4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所雷皓教授研究称过度上网可导致脑损伤(摘自凤凰网)
yiming123 2012-1-16 22:41
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正如海洛因或者酒精一样,过度沉溺于网瘾伤害青少年的大脑。这项发现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声称该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意义,但也有人质疑,网瘾到底算不算疾病。 研究对患有网瘾的少年进行的大脑磁共振扫描发现,其脑白质中的神经纤维不如常人健康。脑白质是大脑和脊髓的组成部分,是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雷皓教授近日表示,尽管伤害程度尚需具体量化,但这些发现已表明过度上网和大脑受损有关联。 网瘾患者的高分辨率大脑图像为科学家提供了脑损伤定位及其产生机理的线索。“过度上网似乎能将神经纤维上的髓磷脂消耗殆尽,”雷皓表示。 他领导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脑白质组织的受损情形与酗酒、海洛因依赖或可卡因成瘾等其他形式的上瘾相似。相关症状包括影响决策的认知控制能力减弱等。 观点争锋 上网成瘾是否属精神疾病存争议 这一发现很快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英国《独立报》援引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精神病专家亨丽埃塔·琼斯的话称:“此类研究具有突破性,它明确了网瘾与酗酒和毒瘾等其他上瘾症状之间的神经成像联系。我们终于得知直到现在仍被临床医生怀疑的东西,即这些不同上瘾症状均能造成脑白质受损。” 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心理学教授甘特·舒曼则表示,在视频游戏上瘾的人中也有类似发现。 而另一方面,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也不少。英国《卫报》报道称,伦敦国王学院的另一位心理学教授科林·杜鲁蒙就认为,尽管经常上网的人确实和不常上网的人在大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由此就得出结论说上网会“改写”人的大脑,有些太过跳跃性了。 而美国心理医师协会颁布的《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认为,上网成瘾不能作为一种精神疾病。 编译/记者 杨铮 马上就访 “网瘾”在我国列为精神疾病 那么,上网成瘾在我国是否算精神疾病呢?上午,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说,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刚于2011年11月份通过总后卫生部批准,标准明确将上网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陶然说,网络成瘾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首先看个人的社会功能是否丧失。如学生的社会功能就是念书,如果沉迷于网游而逃学,那么就是丧失了他的社会功能。 其次,是由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心理成瘾。有的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心里只想着上网,如果不能上网,心里就觉得难受。像这情况,就能说是有“心瘾”。 最后,要看一个人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上网是否已经成为他的生活的主要内容。 查网瘾 做个脑部CT就能办 此外,除了上述三个标准,陶然主任说,还可以对患者的脑部进行PET-CT扫描。因为上网成瘾者前额叶的葡萄糖和氧的代谢功能都出现了下降。相对于正常人,网络成瘾患者的这项功能要低8%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长期上网并成瘾的人由于过度上网,大脑中仅有一个非常小的区域保持兴奋状态。而人类大脑的功能是用进废退的,长期不发挥大脑各区域的功能,则有可能引起脑功能的下降。 陶然主任表示,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脑部扫描已经成为国际精神科领域的一种研究趋势。 文/记者 范维
1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瘾的六大表现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1-8-13 18:18
  科学网的编辑部应该鼓励形成科学网网瘾,可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还要在中国科学界大力广而告之,引导科学界以“上科学网为荣,不知科学网为耻”的崇高精神。   此外,更重要的还有“引导旧话题”为科学网特色,“制造新话题”创科学网品牌。鼓励争论,为吵架搭好平台,也就是说,好好地努力架秧子。   以下为科学网瘾的六大表现,诸君以为贴切不?有遗漏否?   1,不断刷新自己的博客,想看看有新评论或新留言没?   2,不断刷新关注对象的博客,想看看那小子这一个小时里又有啥动静了没?   3,不断刷新科学网新到博文,看看自己不实时关注的一些博友在玩啥新玩意儿呢?   4,看着别人的博客,就想自己写一段,而不仅仅是评论,所以,发表博文栏目总是虚位以待   5,刷新排行榜,看看排名又有新变化了没?   6,看着其他网站,就有往科学网上转帖的欲望,或者即便不是转帖,自己单写一段评述也挺乐意的。
个人分类: 趣论|3891 次阅读|27 个评论
从南科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谈起
热度 6 arithwsun 2011-7-3 18:55
我在豆瓣上发起了一个帖子,是谈及成年人的网瘾问题的: 探索性讨论:网瘾的家长修为 正好网上有一个南科大学生在网瘾问题上的发言,摘评如下。 -------------- http://www.umiwi.com/article/8163 --------------------------------- 来南科大以后已经一次一次得被别人代表。公开信中说学线性代数学的乐此不疲,好吧,那我不知道考试的成绩算是怎么回事。期中考的成绩几乎无人及格,即使被处理过仍然惨不忍睹,张贤科老师自己都跟家长承认学生的素质太差。 再说说这里的学生。就我感觉,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比较努力地学习的,其中女生居多,但是学得怎么样那就不清楚了。还有10来个人,一天的主要活动便是玩游戏吧,还成立了所谓的抽机队,每天玩游戏玩到凌晨。 -------------------------------------------------------------------------------------------- 这两个事实,估计应该都是真的。 ---------------------------------------------------------------------------------------  昨日,王某的班主任老师刘静表示,王从未参加南科大的集体活动,不交作业,不上课,甚至很少和同学交流。“可以说,好多事情他都没参与,没有资格揭露”。   “对我和南科大的老师来讲,对他没有任何亏待的地方。”刘静称,有学生找到王希望他不要再在网上评论南科大了。王回答说,“我顾不了那么多,我不爽了呗”。   在刘静眼里,王内向,早在军训时,就不怎么与同学说话,不参加集体活动,成天泡在宿舍和网吧玩游戏。   班主任刘静介绍,自己曾找到王谈了至少10次,并致电其父劝其子戒网瘾,“我已经尽力了”。其父赶到深圳开始劝诫儿子,效果不佳。 --------------------------------------------------------------------------------- 网瘾会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拦路虎,大学需要专门研究,帮助他们一把,虽然他们体格已经跟成年人差不多,但很多事情上,其实还是孩子。 这位南科大学生的反应,其实在大一数学系学生中非常普遍,他们容易忽视了大学学习的难度,以为那么难的高考都过去了,大学课程还不是小菜一碟。 1. 大多数中学生,中学数学课是不用整理笔记的,也不需要在课后仔细推敲课本,做题就是了。可是,大学数学课程就不是这样,对于大多数普通天资的学生来说,需要课后整理笔记,需要课后把课本仔细推敲。很多大一新生意识不到,最难的题目实际上就是书本中的定理。 我的一位同事总结出一个经验,书上最重要的定理,就是那些带名字的定理,我们首师大数学系李庆忠主任这几年进行教学改革时,一个突出的想法就是,考试卷子中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书本定理,得到了我们不少同事们的响应。 这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大的督促作用,把书本上的定理能够自己写下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什么时候完全自己写出来,什么时候才能说自己稍微明白了一些。 2. 因为我国大学没有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所以过去有很多大学生把学业目标定在60分或80分即可,剩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干其他的事,比如网瘾。但是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平时不学,只要考前两个星期突击一下就能拿到目标分,实际上,很多人按其能力,即使考前一个月突击,也无法过关。 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年轻人。 有个别的年轻人,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两个,确实很聪明,能够做到这点,一是给别的学生制造了假象,二是给自己造成了侥幸心理,结果在大学四年里,总有一次要栽倒在某门考试里。 我觉得,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本科生教学的现状,前面博文表达类似想法时有些同学 跟贴 表示不同意,我的经验肯定只是局部的,虽然其他高校的同事们也有类似的唠叨,但是没有统计数据,谁也不能说真实到底如何。 我更相信的是概率统计,修身齐家的道理,跟治国平天下的区别正在这里,对于具体的个人修身,家庭和睦,不能讲概率,必须一点一点来,但是对于大范围的学校教学,就得用概率统计的观念,一两个人的数据是不够的。 也许,我跟那些跟贴同学的意见差异正在这里,同样的数据,比如一个班里有15%的人好好学习,50%的学生能够将过可过,在他们看来就是大学生认真学习的证据了,而对我来说,其他学校问题还不大,反正不好好学习将来害得不过是他们自己,但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如果也是这样,恐怕还得就是一批了,每个师范生毕业成为老师后影响的学生数可是不少的。 这样的情况,其实持续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年二十多年了。 其中原因,我归因于制度,就是我们缺少真正的“学分制”,我的 本博博文集粹 有一个学分制专题,希望首师大能够先做起来,其实像首师大这种拥有“大资金”的“小学校”( 北京市支持 ),完全可以尝试一些领先全国的制度创新。 说实话,其实都是西方大学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创定型的东西,我们一直不跟进而已。 附注1. 这篇博文被精选了,看得人估计会多一些,那么问一下,如果你是南科大的带班老师或带课老师,你会怎么样应对这位爱上网不爱上课的学生? 可以跟贴到这里,也可以到那个豆瓣帖子里写( 探索性讨论:网瘾的家长修为 ),我可以把大家的答案最后集成上来。 这也算是正二八经的资料了,可供老师们借鉴,做事就得有做事的样子,不能成天闹哄哄的,却没有个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附注2. 香港科大四位科学家爆了两篇文章批评南科大时,很多普通人不理解,不知道港科大科学家的轰炸力在哪里。不少人把讨论往“厚道”上引,朱清时之后的反击,就包含了这一点。 这些普通人普遍理解的是,在中国创事业的时候,必须“人治”,不可能一上来就制度完备,所以认为这几位科学家们的泡泡,是苛责。 这几位 香港科大 科学家列举的事实,朱清时一直没有否定,看来是真的了。这些事实,其实也可以从“人治”的角度去理解: a. 没有教务长,就不可以招收学生。学科规划是制度,说中国国情可以暂缓不管,那么教务长呢,刘静班主任解决不了学生的网瘾问题,就得去找教务长,教务长在本校找不到教师解决,就得找校外专家,这可是“人治”的关键,既不要“制度”,又不要“人治”,那就不知其可乎了。 b. 没有图书馆,就不可以招大学生。上一条教务长是对中小学也成立,这一条现阶段来说,可以仅限于大学生。大学生的学业进步,必须依靠图书馆,这本来在 香港科大 科学家的文章中写得好清楚,但是普通人就是看不懂,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上过大学,为什么不认这条呢,这些人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怎样利用图书馆的呢。 过一会儿,老师们可能在跟贴里就会提供应对学生网瘾的诸多办法,其中一个,肯定是跟图书馆有关。港科大科学家们暗示南科大没有给学生准备好图书馆,朱清时回应时没有否认,看来是这样了, 如果既不上课,又没有图书馆可去,那南科大确实是对学生很不负责任。
个人分类: Book-W|7596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瘾得到的启示
dongzengshou 2010-11-19 16:17
从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瘾得到的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网络使用主力军的青年大学生的网瘾问题也凸现出来,如何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应用网络成为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先来看两个资料。 第一个资料是山西晋城市荣军疗养院副院长王建国完成的,题目是《山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资料显示: 山西省所查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低于既往研究,可能是由于山西地处内陆,网络普及情况较低所致。成瘾者以男性居多,提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网络使用不当行为,与国外同类研究类似。成瘾者每周上网时间、每周上网费用显著高于非成瘾者。成瘾者上网地点以网吧居多,原因在于网吧上网不受时间和上网内容的限制。上网目的以消遣娱乐为多,而其中又以网络游戏和聊天使用最多。在认为上网对学习有无负面影响方面,大多数网络成瘾者认为网络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仍然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冲动,这也说明了使用网络有成瘾的特征,即明知有害,但无法控制。 第二个资料是通过查阅资料做了个总结,主要讲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一些治理网瘾的有效办法。 美国: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网络的普及率非常高, 再加上政府的扶持,青少年几乎全部能够接触网络,为了应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双刃剑效应,防止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依赖,美国坚持疏堵结合策略, 收效显著。疏体现在美国的娱乐软件业的分级制度,堵体现在美国对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网站的屏蔽上。 日本: 政府严控经营性网吧 , 网游产业自律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在日本 , 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非常高 。 - 但是 , 日本只供上网的网吧非常少 , 但这种经营场所和有博彩性质的娱乐场所一样 , 征收的税特别高 , 所以很少有人经营 。 因此 , 青少年只能在家或者学校上网 , 而在家和学校上网时都有人监督 , 所以不容易对网络成瘾 。 当然 , 青少年一般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网络游戏 尽管网络游戏产业在日本非常发达 , 但是 , 日本的网络游戏实行行业自律和分级审查 ,非常严格,从源头上切断。 埃及: 埃及政府在应对互联网不良信息方面,采取的是道德约束和法律管理并举的措施。目前。埃及在互联网管理方面颁布的法令已有 4 部,涉及网络犯罪、知识产权、电信管理和电子签名。政府经常性检查,如发现网吧内有浏览色情、暴力或其他违规内容的。除对经营者实施经济上的重罚外,还要没收全部营业设备,吊销营业执照,永久性关闭网吧,并对网吧负责人实施 2 3 年监禁。 拉美: 越来越多的公众呼吁成年人负起应有的责任,在推动新技术成熟使用的同时,确保将社会、家庭和教育中提出的正确观念传递给成长阶段的青少年。 从以上资料我觉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 网瘾,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任务要更艰巨一些,山西和国内其他地方相比还不算严重。 2、 发达国家应对青年大学生网瘾治理措施较为成熟,主要表现在能够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欠发达国家显得手足无措,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不能算行之有效。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位置,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表现在对网瘾有明确认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预防教育系统。 3、 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但通过分析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思路,即工作的重心应该从单一措施向系统措施转变,从围堵向引导转变,从单一层面向社会多层次转变,形成一个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组合拳。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戒网瘾专家陶宏开:玩网游3年变弱智是事实
dthome9180 2010-10-20 08:37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24845.htm 戒网瘾专家陶宏开:玩网游3年变弱智是事实 ugmbbc发布于 2010-10-20 08:10:11|633 次阅读 字体: 大 小 打印预览 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今日参与腾讯科技 名人微距离 活动时再次重申以往观点,称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仅耽误数年时间,还影响自身智力正常发育,玩网游3年甚至会变成弱智,这一点已经得到大量事实证明。 据了解,陶宏开是国内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因主动帮助一位辍学少女戒除网瘾后考取重点高校,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这些年来,陶宏开一直为青少年网瘾问题奔走疾呼。 我一夜成名恰恰是千万家庭悲剧造成 现在陶宏开已经被尊称为戒网瘾专家、中国戒网瘾第一人。不过,谈及这一称谓时陶宏开表示自己内心其实很痛苦。有些人认为我会以此自豪,其实这是严重误解,我的痛苦是因为网瘾青少年越来越多,所以我一夜成名恰恰是千万家庭悲剧造成的。 陶宏开称,另一方面自己根本不是戒网瘾专家,而是研究和推展素质教育的工作者,因为网瘾并不是青少年面临的唯一问题,网游也不是导致青少年成瘾的主要原因。 陶 宏开认为,千百万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不健康造成的,社会文化乱像的反向误导和学校应试教育的高压和枯燥,导致青少年们心里 素质低下,缺乏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这是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内因。而中国网络游戏化,电脑严重娱乐化的错误发展倾向,是导致青少年网瘾 成为中国一个严重问题的强大外因。 要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即改革应试教育,从家庭开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同时,要彻底净化网络,把引诱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有害游戏和不良信息清除掉。 谈及目前戒网瘾机构的乱象和杨永信电击方法治疗网瘾时,陶宏开则表示非常遗憾,称那是绝对错误的,暴力打骂强制训练等恐吓威胁手段,这些是网瘾青少年感到恐惧,让他们违心的屈打成招戒网瘾。这不但戒不了网瘾,还会造成二次心里伤害。 这是暴利加暴力的戒网瘾方式,我一再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干预和管理,很可惜现在这种戒网瘾机构反而越来越多,我相信你们也不认同这种方法,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呼吁吧。 玩网游3年会变成弱智是事实 此前,陶宏开语出惊人,称玩网游3年会变成弱智,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当有网友问及为何会有如此惊人言论时,陶宏开表示这是自己通过这6年来四次全国行,走遍近160个城市通过大量个案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陶宏开指出,青少年因为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断耽误了数年时间,影响了他们智力的正常发育,荒废了原有的学习基础,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考能力也被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模式所影响,难以正常发挥,导致智商下降。 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和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重新返回校园后学习状况和成绩也大不如前。陶宏开希望青少年引以为戒,千万不要游戏人生,称游戏只能是青少年在学习和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方式,绝不应该成为青少年学习的中心和全部,一定要牢记先辈告诫,不要玩物丧志。 陶宏开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称自己从来没有反对游戏,也喜欢游戏,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游戏。如果游戏可以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能够使我们身心愉悦,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这种当然是支持。 但如果是有害游戏,内容上充斥暴力色情黄赌毒,假恶丑,在方法上导致青少年成瘾的游戏,这是自己坚决反对的。 陶宏开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每个青少年都增强思辨能力,懂得哪些游戏是应该玩的,哪些游戏是可玩可不玩的,哪些游戏是坚决不能玩的,必须反对的,同时加强自控能力,坚决抵御哪些对人有诱惑力的不良游戏。 文/腾讯科技
个人分类: 时评转载|1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网瘾(091031)
ymin 2009-10-31 15:13
关于网瘾(091031) 闵应骅 网瘾一般是指迷恋因特网,整天不吃不喝也要上网。有人说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就算是有了网瘾。专家则提了诊断网瘾的8条标准,不过都很抽象,不好运用。既无化验,又无数字表征。中医还有模脉一招,但是网瘾是模不出来的。在中国、美国、南韩、台湾等等都成立了网瘾治疗中心,分多少个步骤给孩子治疗网瘾。不过,听说有15岁孩子被治死了。不知是真是假。其实,网瘾无非是对网上的某些事情的好奇心、对某些游戏的好胜心和对赌博类似的偶然性的无限崇拜。这应该算是一种心理疾病。 但是,严格来说,你很难定义它是一种疾病。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上没有,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的国际分类中也没有。就像抽烟太多不好,但是,烟瘾不算病。美国每年由于抽烟死亡人数达到43万多,中国当然是更多。但是,拿抽烟当作一个病来治还是行不通。 治疗网瘾的关键,我看还是谆谆善诱,诲人不倦。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各种不同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他们做随机游戏,从随机中得到快感。如果他们没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他们就不得不全靠网络游戏。这就有了网瘾了。其实,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你给他另一种方式,他就会把兴趣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所以,我赞成孩子生活的多样化,不要过分把兴趣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既可以上网,也要有体育、音乐、美术方面的活动。但是,不要把目的定在拿体育冠军,也不要把目的定在当歌星、影星、画家,出名挣大钱,而是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也不赞成什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之类的东西。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聪明、健康的下一代。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和80%的孩子一样的孩子,其中自然会有突出的人才。不需要父母事先设定,你帮他/她事先设定好也没用。
个人分类: 杂谈|3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网瘾,游戏瘾,博客瘾
dabaoski 2009-10-19 00:57
关于网瘾,游戏瘾,在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第二季第三集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If a person doesn't have a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their real life, it is easy to lose themselves in a virtual world where they can get a fal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成就感,他们很容易迷失在虚拟世界里,在那里他们可以 得到并不真实的成就感。 我同意这个观点。 我认为: 1. 电子游戏,特别是网络电子游戏,确实是人们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2.但是, 这种借助网游逃避现实的网瘾或者游戏瘾并不是一种生理上的疾病, 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症状,所以它只能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来解除 。主要包括两步: (1)舒缓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2)分散其在网游方面的注意力。 特别强调: 任何试图通过生理上的手段来强制戒除患者网瘾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 题,而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3.从某个角度讲,写博客上瘾也是网瘾的一种,只不过其隐蔽性更高,危害相对较 低。至于如何控制博客瘾,这个你别问我,我在这方面的瘾很大。 ^_^
个人分类: 不懂生活|3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瘾不是精神障碍?
xupeiyang 2009-10-11 06:53
http://news.xinhuanet.com/it/2009-10/10/content_12205570.htm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中国目前没有把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来诊断。孔灵芝是在今日卫生部介绍关注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有关情况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孔灵芝介绍,关于网瘾诊断标准的问题,目前国际国内都没有明确地将上网所谓的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来诊断。这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中国现在也在研究之中。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比如一些有问题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本身就有焦虑、抑郁或者情感冲动的障碍或者问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按照精神病学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个人分类: 心理障碍|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孩子,那个世界可以上网吗?
zgzheng 2009-8-12 17:23
我是带着泪水读了《南方都市报》的那篇《网瘾少年邓森山的死亡训练》的。 网络是洪水猛兽吗?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孩子们重压的学习下,网络不能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途径,而只能成为他们的消遣娱乐场所,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的悲剧吗? 我们做父母的,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孩子,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应正确看待网络,让网络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我们不要把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推给社会,推给学校。我们的家永远是孩子的最好学校,我们的家永远是孩子最好的避难所。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爸爸妈妈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不要忘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 不要忘了,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爸爸妈妈挣来的大把大把的钞票。 为了孩子,让我们给与他们阳光吧!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像小东子那般可怜! 深度报道: http://focus.news.163.com/09/0812/09/5GGNFPQE00011SM9.html 。 ~~~~~~~~~~~~~~~~~~~~~~~~~ 爸爸妈妈给天堂里孩子的信: 孩子, 你就这样离开了你的爸爸妈妈,带着声声呼喊,带着满身的伤痕。 爸爸妈妈为了你好,把你送到了那个电视上面一直宣传的,使得爸爸妈妈深信可以让你远离网络的地方--拯救训练营。因为,爸爸妈妈相信,通过训练,你一定会变成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你一定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远离你的可爱的世界。 空间隔开了你们,那道墙;时间隔开了你们,你和爸爸妈妈似乎已经在两个时空。 真是这样,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看到你时,你已经只留下满身伤痕的肉体,灵魂带着哭号去到了另一个世界。训练营,为你的生命进行了注解,你真的不会再沉迷于网络了,因为你什么都不会再碰到了,连同爸爸妈妈的手。 爸爸妈妈的泪水,不会再让你看到了。爸爸妈妈从此不再上网,似乎你就在网络之间,爸爸妈妈一定会在网上看到你,那样会更加伤心。 你曾经是爸爸妈妈的珍珠,永远是那个可爱的丫丫宝贝,即使你长大,慢慢长成一个魁伟的男孩子。 可是爸爸妈妈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没有时间与你沟通,谈心,没有时间了解你最近还好吗。爸爸妈妈只是用挣来的很多钱武装你,让你开心。爸爸妈妈不知道,其实你心里很空虚,有很多话要跟我们说,但看到我们忙,你只有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空间,寻找心灵的寄托。 慢慢地,你好像生活在网络上了,以网络为家。爸爸妈妈花费了很多时间劝你,叫你回家,但,习惯了心灵出走的你,已经更愿意呆在网络里。 爸爸妈妈送你到那个训练营,真的不想让你离开我们,我们希望你暂时离开家,离开网络,以换取我们永远在一起。可是,爸爸妈妈的愿望变成了永远的离别。 孩子,你在训练营里面是怎么熬的啊?你忍受了怎样的苦痛? 孩子,如果天堂里有网络的话,我们还是不希望你沉湎其中。 不,孩子,如果天堂里有网络的话,你就上吧,也许我们还可以对话。 孩子,那个世界可以上网吗? ================================= 孩子给爸爸妈妈的回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很想你们。我在天堂还是很孤独。虽然我在家的时候沉迷于网络之中,但起码我还可以天天看见你们,虽然你们忙得都没有时间跟我说话。 很想你们。在训练营的时候,我最想的已经不是网络,是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的同学,他们如今还幸福地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不管怎样,那就是幸福。当那个教官把我打昏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回到了家,吃着妈妈做的饭菜;我愿意这样想,因为这样可以减轻我肉体的痛苦。我不知道训练营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充满暴力。为什么我上网就要接受这样的惩罚? 如果有网络的话,爸爸妈妈,我也许还可以跟你们说话,虽然你们不会再看见我。我希望天堂里有一台跟家里一样的电脑,我不再用它来在网上到处瞎转,我只用它来跟你们说话。 爸爸妈妈,其实网络没有那么坏,只是你们应该告诉我怎么用更好,这样我就不会在网上仍然很孤独。 爸爸妈妈,我希望这个世界也可以有网络,我就不会孤独。
个人分类: 沉重的中国教育|48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好学生坏学生
furaibo 2009-7-29 23:03
前些日子,组织本科学生,海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开了一个座谈会。谈了很多教学计划,实验课和动手能力的问题。 会上,我说了一句话:不会玩游戏的学生一般不是好学生,但是总玩游戏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和 QQ ,博客等虚拟网络社团层出不穷。由于其虚拟性及不受时间,气候和场所限制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分散。下面是一副学生的图像: 12点下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我奔向了宿舍。还没来得及放下装着四节课的行囊,我们打开了计算机。昨天保存的那个对战游戏在等着我们哪。 在计算机的专业自豪感渐趋薄弱的大背景下,如何从网游中夺回学生,我们在思考着,探索着。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我们必须努力。
个人分类: 杂谈|6592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瘾不是神经疾病而可能是必然现象
liufeng 2008-12-23 10:35
作者:刘锋 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8年在京通过专家论证,但这些专家可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网瘾是不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们在研究 互联网进化 规律 时发现, 互联网诞生的近40年间,科技的发明不断延长人们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从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从手机电脑化到3G技术的成熟。似乎延长人们与互联网的接驳时间是大自然推动的自然规律。 如果上述现象的确存在的话,那么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就应该成为必然。2008年8月到12月,我们在 www.witkey.com 上进行了 互联网用户上网习惯调查。 参与统计人数 13627人 年龄 18岁-70岁 地域分布 三十二个省份 职业分布 学生 自由职业者 农副业从业人员 单位基层工作人员 单位中层工作人员 单位高层工作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 性别分布 男 55% 女 45% 是否有网瘾? 没有,上不上网对我没有任何影响 15% 有一点,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我会有点挂念 57% 会经常想着上网,但 如果有其他活动会暂时忘掉互联网 26% 基本上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希望不停的上网 2% 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上瘾? 不会 19% 会 81% 上网有瘾对人是好还是不好? 是好事 1.3% 不好 25.8% 如果是学习工作上网有瘾就是好事,纯娱乐有瘾不是好事 72.9%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网瘾是互联网用户存在的普遍现象,从心理预期上看,人们对网瘾也具有接受的态度。 把网瘾当作精神疾病会使人们对网瘾产生负面情绪,但另一方面,无法遏止的网瘾会因为这种负面情绪带来真正的分裂精神疾病。 网瘾究竟会给人类的进化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在网瘾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取得平衡? 如何顺应网瘾的趋势? 这些问题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重要课题,还没有研究清楚之前,我们认为不能冒然把网瘾划归到精神疾病之中。无论从人们的心理角度,还是互联网发展的规律看,网瘾可能并非疾病而更可能是互联网进化的必然需求。 相关阅读: 《互联网进化论〉第二版电子书下载 互联网进化学术研究网站: http://www.intevl.com/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3941 次阅读|8 个评论
治网瘾家庭干预很重要
jiangbaoguo 2008-12-23 09:35
很多家长对陷入网络成瘾的孩子头疼不已,但是又束手无策。日前,株洲青少年激励成长学校推出我省首本青少年网瘾家长自助手册,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网瘾的判断标准,指导家长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究竟哪些孩子容易染上网瘾?例举以下几种:缺乏自尊感和成就感的孩子;亲子沟通不良的孩子;没有自己目标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厌学的孩子;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等等。心理专家介绍,家庭干预对于网络依赖者或者中、轻度网瘾的孩子来说,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一是渐进式干预法。通过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沟通,重建信任关系,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心、理解与安慰,多听孩子倾诉,多用换位思考,尊重与支持孩子;二是替代干预法。中学生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新事物常常会全身心投入,家长尽可能花时间陪伴孩子转移注意力;三是选择式干预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趋利避害;四是演化式干预,协助孩子一起演习将来的发展,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让孩子有生活的动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恋网成狂
eloa 2008-12-13 11:26
猛犸 发表于2008-12-11 星期四 23:22 本文发表于近期的《 新世纪周刊 》,编辑有修改。与发表版有所不同。 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一出,马上引来口水无数。把网瘾划分到精神疾病当中,就已经让许多读者不舒服了;更何况有些媒体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天上网六小时,持续三个月以上这句话上,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症状标准。 所以,我们这份世界第一的网瘾标准往往就被解读成了这样:如果每天上网六小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那么就是精神病患者。好吧,今天,你精神病了吗? 纽约的伊凡戈德伯格医生打算开个玩笑。1995年,他仿造《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写了一个叫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帖子放在网上。这个帖子列出几条诊断标准,其中包括手指经常不自觉地做出敲打键盘的样子。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对这个本意是开个小玩笑的帖子,居然有人当真。很快,他收到大量邮件,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新瘾。 网瘾这个词就这样延续下来了。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网瘾应当定义成一种冲动控制障碍症,这种病患会持续去做那些自己明确知道不该去做的事,并且无法停止。像强迫性购物、病态赌博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发生在冲动控制障碍症患者身上。看起来和网瘾有些相似是不是?是不是有时候冒出过再玩一分钟、再看最后一个帖子就关机这样的念头,并且为此而自责? 不过在目前,冲动控制障碍症的病因仍然是个谜。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大脑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异常有关而前者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抑郁症,而后者则是产生幸福感的重要物质。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某些心理学含义,例如从现实世界中不能够获得满足感,转而从虚拟世界获得;而社会文化论也尝试对这种病症做出某些解释,例如流行的文化对某些行为的不正确引导等等。 相对于网瘾这种看起来就有害的名词,金伯利杨使用的网络依赖者说法可能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这位圣波拿文图大学的教授也从1995年开始进行网络行为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十条标准来在普通网民和网络依赖者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在她的这十条标准中,只要符合四条以上,就可以认为是网络依赖者。这次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瘾标准就是源于金伯利的标准。 在金伯利的标准中,着重强调的是对网络的不可抗拒的渴望。她认为,断网后的不适感、因使用网络而导致正常生活受到损害、思想总是被网络占据是网络依赖者的重要标志,这些症状和一些药物成瘾有相似之处。 不过,依然有一些学者认为网瘾根本是不存在的东西。这些学者的主要出发点在于,互联网作为沟通的媒介和内容的载体,是不能和毒品相提并论的。如果网瘾的说法成立的话,是不是还存在电话瘾、读书瘾? 戈德伯格自己也反对网瘾的提法。他说,网瘾其实是个不合适的名字,它会让人联想到毒品。但是,毒品会让人的生理产生变化,但网络不会。他认为,像赌博、打牌或者上网这样的活动是没有什么可以上瘾的。人们之所以沉迷于此,往往是因为他们借此来克服自身的一些问题抑郁、焦虑或者社交障碍。沉迷于互联网只是表象而已,如果没有互联网,他们也可能会沉迷于其他东西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像互联网这样提供如此之多的沟通途径和内容罢了。按照他的说法,互联网只是个无辜的替罪羊罢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成瘾者的心理疾病。 最近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沉迷于视频暴力游戏会增加未成年人的心律变异性和导致睡眠障碍。这可能会让未成年人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喜好垃圾食品以及丧失理性的症状。这样看来,互联网最少是互联网上的一些内容也未必是真的无辜。 到底网瘾是不是一种病,医生们还在争论不休。目前人们依然倾向于认为网瘾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复杂结果,而非可以单独考虑的病症。而且无论如何,抑郁、焦虑和网瘾总是能够扯上关系。那么谁是原因,谁又是结果?是因为网瘾才导致抑郁、焦虑,还是抑郁或焦虑导致人们沉迷于网络呢?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66.html
个人分类: 心理|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网瘾倾向的标准
liufeng 2008-11-20 14:48
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8日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五类。 今年3月在科学网开设博客以来,感觉自己对科学网的信息具有上瘾倾向,每天会打开最新博文栏目,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脑袋里产生的一些想法,感悟,思路也总想写出来放到科学网上。我想这大概符合上面提到的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症状。这一段时间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大量减少上网时间。但其他博友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也列出一项科学网网瘾的标准。 1。每天在科学网至少写一篇博客或者每周在科学网发布博文超过5篇。 2。每天在科学网浏览,讨论和写作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 3。每天在科学网发表评论超过5次 4。超过12个小时不上科学网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信息闭塞感,尽量寻找机会访问科学网的新信息。 5。每天有新的想法,感悟和思路,总想写成博文在科学网发表(不一定真的写成博客)。 6。发表文章后,总是希望看看是否有人回复和讨论。 如果具备上述6条中的4条,我想就有了网瘾的症状了,当然编辑除外。具有网瘾症状的博友建议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多和周围的同事交流交流,多到体育场运动运动。我也是,与大家共同努力,克服网瘾。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34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