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研院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财政部明确: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
redtree 2016-11-23 21:45
财政部明确: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 作者:杨亮 来源: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11/23 9:09:54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杨亮从财政部了解到,从2017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 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明确,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简化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加强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做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通知指出,中央单位应随部门预算编制一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预算执行中部门预算资金调剂(包括追加、追减或调整结构)需要明确政府采购预算的,应按部门预算调剂的有关程序和规定一并办理,由主管预算单位报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审核批复。 此外,中央单位应准确区分不同类型,根据采购项目情况据实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的报批和备案管理,不得随意调减政府采购预算以规避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 附: 关于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中央高校、 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库 194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全国人大机关采购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进一步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有关意见》有关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完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全面完整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基础。中央单位应随部门预算编制一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预算执行中部门预算资金调剂(包括追加、追减或调整结构)需要明确政府采购预算的,应按部门预算调剂的有关程序和规定一并办理,由主管预算单位报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审核批复。 除部门预算资金调剂情形外,中央单位预算执行中预算支出总金额不变但需要单独调剂政府采购预算的类别(货物、工程、服务)和金额,以及使用非财政拨款资金采购需要明确政府采购预算的,由主管预算单位报财政部(国库司)备案。备案文件中应当载明中央单位名称、预算项目名称及编码、采购项目名称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类别、金额和调剂原因等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备案由主管预算单位组织在现行的“政府采购计划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采购计划系统)中录入政府采购预算,并上传备案文件的电子扫描件。录入的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中央单位编报政府采购计划、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进口产品的依据。 中央单位应准确区分不同类型,根据采购项目情况据实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的报批和备案管理,不得随意调减政府采购预算以规避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 二、 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 (一)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组织或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各类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活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二)对中央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做好专家论证工作,参与论证的专家可自行选定,专家论证意见随采购文件存档备查。中央高校、科研院所通过采购计划系统对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备案,可单次或分次批量在采购计划系统“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进口”模块中编报采购计划。 (三)简化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流程。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不再提供单位内部会商意见,但应将单位内部会商意见随采购文件存档备查。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申请变更政府采购方式时可注明“科研仪器设备”,财政部将予以优先审批。申请变更为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专业人员论证和审核前公示,以及提交一揽子变更申请等工作,按《中央预算单位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审批管理办法》(财库〔2015〕36号)的规定执行。 (四)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可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外自行选择评审专家。自行选择的评审专家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应严格执行回避有关规定。评审活动完成后,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应在评审专家名单中对自行选定的评审专家进行标注,并随同中标、成交结果一并公告。 (五)加强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管理。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加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内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主动公开政府采购相关信息,做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 本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各地区可参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完善相关管理规定。 财政部 2016年11月10日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与制度|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届博士生如何求职?
mliang 2014-6-18 10:16
【作者】 马亮; 【机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摘要】 正应届博士生会面临许多求职选择,但多数倾向于高校或科研院所,万人过独木桥使求职成为一道难题。笔者2012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虽然最终选择在海外高校从事研究工作,但先后在国内申请过多个高校教职,对此深有体会。诚然,不同学科的情况可能不同,但国内高校人事处一般统管招聘,基本上都会遵循类似的程序和要求。1漫天撒网还是用情专一? 【关键词】 求职; 科研院所; 国内高校; 教学能力; 人事处; 选择; 科研潜力; 西安交通大学; 独木桥; 研究工作; 【文献出处】 科技导报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 编辑部邮箱 ,2014年Z1期 Ma 2014 job hunting cnki应届博士生如何求职_.pdf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5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立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中心的文化科研市场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4-4-24 18:41
建立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中心的文化科研市场 中国正在全面建立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就是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的市场商品的需求者和有目的有技术的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一定的时间约定和场地约定来交流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他获得了购买其他商品的权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获得了该种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对于文化市场来说,消费者获得的是精神欲望的满足,对于科技市场来说,消费者获得的是某种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权和生产权。和其它普通商品不同,这两种市场都有特定的交易场所,例如戏曲作为一个文化消费,看戏的人和演戏的人都必须同时聚集到戏院来,或者庙会的戏台来,然后再约定的时间开演,观看者深入其境地欣赏,最后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又例如科学技术,许多科技新技术不能在普通的地方展示,必须在特定的地方,例如第四代核技术,例如加速器,例如超导材料,这些东西作为商品交易必须由专家引荐,当场考察,办公室交易:所以科学技术的市场其实具有隐蔽性、专业性、特殊性等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从 1993 年正式开始构建。而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作为其中的特殊部分至今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在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一般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对于大学来说,它天然的优势是第一专业化,专家很多;第二,普及化,学生很多。大学建立文化市场的缺点是什么呢?有二:没有特定的交换条件和交易场所,不能面向社会的消费者开放。也就是说,建立自己的文化市场的条件,大学具备两个,同时欠缺一个主要条件。大学由于有专家优势,所以可以生产很多高品质、创新型、独特型的文化产品,但是消费者和专家不能衔接是主要问题。 当然,文化市场的主力军还不是科研院所,但是科学技术要建立市场它的主力军必然是科研院所。我国的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一直很多,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 2006 年 7 月 15 日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 10% ”,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转化率普遍不超过 10% 。 2011 年 09 月在“ 2011 诺贝尔奖得主北京论坛”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表示,我国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不足 5% ,严重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 25% ,为何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 ? 25% 到 5% 中间的 20% 是怎么死掉的?他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 25% 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 ,与发达国家 80% 转化率的差距太远了。所以很显然,我国的科技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市场需要开拓,而科技市场开拓的主体就是全国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我个人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大学和社会潜在市场需求者之间的接触机制,科技成果的特点是参观者多,使用者少,所以客观上要求大学多邀请企业界的各种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多了解大学和科研成果;第二,建立合适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企业界的专家最了解他们需要能够达到什么目的的技术,甚至技术细节都很清楚,但是大学教授和专家却因为处在象牙塔里面对外界需求不是很清楚,所以可能尽管大学专家的技术专利很好,但是在企业专家那里却不能通过,因为往往大学专家的技术产品通常不具有简单操作性、使用方便性、维修快捷性、技术集成性特点,所以大学专家应该多听取社会上的各种意见,而要听取意见必须有个平台;第三,必须建立大学专家和企业社会专家互相协作互相交流的互动机制。大学专家的成果往往需要企业专家来改进,只有达成技术专利互动的,协作的机制才能够提高转化率。 目前我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自身也存在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从根本上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密切和市场需求接轨,就是要求大学和外界社会多接触,大学应该自觉地建立这种接触机制,了解外界的动态。第二,大学教师的家属就业问题严峻。调查发现各个大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教职工家属失业问题。在中国,由于大学和各个科研院所的行政级别都较高,但是大学却往往办在地方级别低的政府的地盘上,所以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地方政府对大学教职员工的就业不予考虑,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大量的教职工家属被学校放在图书馆、后勤公司、保卫部门和打扫教室院子厕所,这些工作一般来说工资低,技术性差,人才浪费严重。第三,教材落后,大学设置的学科和知识缺乏新鲜感,跟不上社会上技术的发展。大学教师们和外界的交往较少,对社会进步缺乏了解,所以有些大学设置的学科和知识缺乏新鲜感,跟不上社会上技术的发展,有些大学很少和企业界交往。第四,大学和企业界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减少,导致人才来源渠道狭窄,学术界近亲繁殖严重,创新动力缺乏。由于学校招收的教师也都是专业相同科研院所的博士或者硕士,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缺乏从企业界进入的人才,导致学术界近亲繁殖严重,创新动力缺乏。 大学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效率低下。我以为大学要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周边的文化和科研市场,努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当前房地产市场特别火热,地价和房价昂贵,尤其是大城市及其边沿地区。各个城市的大学过去一般都建设在城市边沿地区,通常这些地区由于城市扩建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地区,比较值钱。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大学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其地理优势,没有充分利用大学围墙周围和外界的交接地带,而恰恰这些地带毗邻交通要道、主要街区,有些街区甚至因为大学的学生是消费大群体已经特别繁荣,但是大学却没有充分利用其界墙周围的临街店铺优势,而是把与外界接触的地区简单地修建成围墙,导致的结果是学校成为简单的象牙塔,但是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所以,我的建议是鼓励各个大学拆除与外界隔绝的界墙,把界墙以内修建成各种大楼,对外开放,改造为和街区繁荣相适应的街区市场,对外对内出租,目的是主动建立具有本大学特色的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主动与外界交流,吸引外界各种科技人和文化人交流。当前由于城市地价昂贵,文化市场难以存活,而大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机会,同时照顾自身发展,使得大学成为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的有生力军。 那么,大学拆除围墙,修建市场,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呢? 首先,应当把大学生的游泳馆、体育馆、健身馆等体育设施修建在大学界墙一线。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这些体育设施既可以为本校大学生服务,也可以为外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或者社会有需求的人士使用。 第二,应当把大学的校刊编辑部、图书室、教材科变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因为这样一来方便社会上的学者来购买、学习和交流论文。 第三,应该把科研仪器的采购部或者学校产品的销售部,专利产品展示厅等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这样可以对外宣传学校的成绩,不要让周边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大学能干什么! 第四,把各种培训班集中到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培训班或者成人教育班就是和社会上的各种人才打交道,应该让他们进来出去方便,容易寻找,不能有神秘感。大学的培训班种类繁多,例如考研培训班、托福雅思出国留学培训班、电脑软件培训班(例如 3DMAX 、 Java 、 Android 、 C++ 、 Net 课程、 PHP 课程等)、美术、书法、象棋、围棋等等短训班、公务员考试班。这样社会上的人报名、学习都很方便。 第五,大学应该把科技管理处、对外交流处、校友会、接受外界捐款的集资办学处等融资和科研申请单位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只有社会了解了大学才会捐助大学科研和办学。 第六,大学应该把食堂、商店、打印部、文体用品店、歌舞厅等纯商业的单位从校内搬迁到大学界墙一线。这样既服务校内,又服务校外,同时校外的优质项目也能够进入校内市场。大学中长期以来把这些市场设立在校内,导致暗箱操作频繁,校内学生对学校食堂和商店的信任减小。很多学生到校外吃饭买商品,导致学校周边繁荣,而学校内部不能充分利用学生消费的商机。 第八,充分利用本校学术优势和专业优质,利用大学界墙建筑的商业优势,积极地向社会推广本校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据我们了解,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但是由于社会对大学了解不够,许许多多的专利、创新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还有许多专家的独特的东西、技术不能为社会造福。例如某农业大学可以大量制作食用菌一级种、培育了优良品种油菜,但是因为没有建立市场不被外人知晓,无法推广。又比如,某书法大师的书法作品很值钱,但是知之者甚少,原因就是外界不知晓他。 拆掉围墙建设市场,把象牙塔和社会联系起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取得大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为大学的产业转型提供机会!努力建设国家的文化市场和科技市场!
个人分类: 教育与思维|31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姚远:中国学术期刊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热度 8 kexuechuanbo 2012-9-26 09:08
中国学术期刊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姚远教授访谈 《法制日报》法治周末记者刘惠生访谈中国期刊史研究专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博士生导师姚远教授。 刘惠生:一是我国学术期刊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种挂靠在院校之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情况? 姚远:我国学术期刊的诞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很相似,那就是学术期刊从它诞生开始就与大学、科研院所共生共存。中国学术类期刊、包括中文期刊的鼻祖 —— 《吴医汇讲》(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年),或者传教士所办的西式中文期刊鼻祖 ——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均起源于教育实践,要么是源于书院,要么源于中大专学校、大学,后来才衍生出大学学术期刊和其他行业各种类型的期刊,在晚清与民国初期,尚无中央研究院或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时,一切学术研究活动均归学部(类同教育部)。由于它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密不可分,故形成了 今天这种挂靠在院校之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情况。 长久以来,大学学术期刊在高等教育中、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继承作用方面、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 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和传之后世,这就是大学学术期刊之所以产生和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学术期刊就是大学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 目前,大学学报这种特种类型的期刊已经融入或固化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有机部分,成为一种特有模式,与校报(新闻报纸)、出版社等构成一个一报、一刊、一社整体,融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光绪十五年( 1889 ),圣约翰大学( 1905 )的前身圣约翰书院在上海首创我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约翰声》双月刊;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 )一月,浙江瑞安利济学堂(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创办了我国高校第一份侧重中医、兼顾农学的科技期刊 —— 《利济学堂报》。到 2008 年 , 我国 1 917 所高等学校共主办有期刊 2 712 种,其中科技期刊 1 494 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 1 218 种。科研院所系统、高等学校系统和科协系统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三大主办者。 刘:二是当前学术期刊很多靠版面费来维持运营的情况开始出现于于何时,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姚:这种情况源于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直到现在,国外科技学术期刊对特约稿件以外、达到发表水准的自然投稿收取版面费的几乎在半数以上。在我国则滥觞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版面费+拨款,逐渐成为维系学术期刊生存的一种重要办刊模式,尤其是 985 , 211 工程一类的大学学术期刊,版面费已经占到总收入和总支出的 70% 至 80% 。但是,由于国家从未在法规制度上给予版面费收取以合法地位,或规范收取行为,造成了实际上的泛滥和收取标准的极大差异。 刘:三是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这些年大体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姚:我国学术期刊大致上走过了一条这样的发展路径:在传统的丛书出版、报纸启迪下的学术期刊开始萌芽(以 1792 年的《吴医汇讲》为代表)——传教士越俎代庖(以 1815 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代表)——中士与传教士合作办刊(以 1876 年的《格致汇编》为代表)——中士独立办刊(以 1900 年的《亚泉杂志》为代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社团等社会组织大规模办刊。由此可见,我国期刊发展从未形成独立于社会组织之外的独立经营体制,即使有附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社办期刊,亦非一级法人,因此今日的期刊改企换制,必须考虑到这种历史原因。在考虑期刊改制时,必须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术社团的改革,也就是国家科学技术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联动机制,否则就会成为空谈。 (全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的前世今生》为题发表于《法制日报•法治周末》2012-09-13第21版)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7705 次阅读|8 个评论
【新书快讯】《领导与管理—中国科研院所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sciencepressnj 2012-1-31 16:44
【新书快讯】《领导与管理—中国科研院所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 20 多年来的工作总结与体会。在领导与管理方面,着重就领导与管理的概念、领导的内涵、领导力(执行力)等作了阐述,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关于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创新管理理念方面,着重介绍了管理理念的前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并结合学习和工作的体会,介绍了 15 种科学管理与决策的方法;在领导方法与艺术方面,作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要发挥行政领导班子、党委、职代会、学术委员会、高级专家与青年科学家和中层领导等方面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建设“四个一流”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创新 2020 ”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科研院所和高校领导及其他领导干部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明其,男,中共党员, 1953 年 10 月生,江苏宜兴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兼工会主席。 1978 年 8 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教学、人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近 20 年。 1995 年 6 月至 1996 年 7 月赴德国吉森大学地理研究所进修。 1998 年从事党务管理工作,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2005 年 10 月任党委副书记兼任副所长,主管所党务、离退休老干部工作、行政后勤、基本建设和工会等工作。
个人分类: 新书快讯——经济管理类|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强拆这么多?
xinliscau 2010-7-23 21:52
http://news.163.com/10/0723/01/6C86FJM100011229.html 广州二沙岛违建别墅估价2亿 强拆被指浪费钱 2010-07-23 01:09:30 来源: 央视   跟贴 834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广州二沙岛违建别墅22日开始强行拆除,现场200多名工作人员,40名携带拆迁工具的工人,还有两台大型钩机。有舆论认为,违建别墅估计超两亿,拆除别墅的行为涉嫌浪费纳税人的钱,是不是有另外的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罚款。 两辆钩机把价值过亿的别墅拆得支离破碎。 7月22日,城管部门正式开始对违建别墅执行强拆。 央视7月23日报道 2010年7月22日央视《新闻1+1》播出《有一种强拆叫公平!》,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就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关注了广州著名的富豪别墅区宏城花园里面的几栋违章的别墅,让广州市长震怒的这件事情。广州市长要求他们限期必须自行拆除。昨天这个期限到了,可是整个别墅区里面却没有一个栋别墅是按期拆除的,那我们关注的是接下来这个事态又将如何发展呢? (播放短片) http://news.163.com/10/0723/17/6C9TNEIV00014AEF.html 中科院力学所遭强拆 重大科研项目被迫停滞2010-07-23 17:14:5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跟贴 1191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2010年7月17日上午,中科院怀柔基地共计9处房屋被大型铲车与推土机夷为平地。7月23日,中科院发表声明,对被强拆一事表示愤怒。 被拆迁的试验基地 被拆迁的试验基地 中新网7月23日电 7月17日上午,北京市怀柔区中科院研究生院新园区,力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的实验室等房屋被拆毁。怀柔警方已介入调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今日在其网站发布声明称,7月22日至23日,该试验基地再遭持续地肆意毁坏。声明称,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 http://news.163.com/10/0505/04/65T510TD00011229.html 河南郑州四中被强拆 学生举标语到市委请愿(图) 2010-05-05 04:38:14 来源: 湖南在线 (长沙)  跟贴 645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网上热传河南郑州四中被强拆,传达室与配电房被拆时,考生成绩通知书被埋,副校长被打。有网帖称5月3日部分学生举着还我四中,还我高考,反对暴力拆迁标语到市委请愿,现场有人对同学喊道:你们再不走就把你们的学籍给销了。 昔日美丽的校园 强拆现场 学生将标语挂在拆迁机器上 强拆现场 湖南在线5月5日报道 《郑州四中遭遇暴力拆迁学生无处上课》、《河南示范性高中爆强悍野蛮拆除 700高三学生受影响》5月3日、4日,网上热传河南郑州四中遭遇强拆,帖中称传达室与配电房被拆时,艺术类考生成绩通知书、高考资料、汇款单等被埋,冲突中副校长被打。 http://news.qq.com/a/20100429/002409.htm 河南郏县动用交警防暴警武警强拆民居(图) 2010年04月29日20:47 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365) 字号: T | T 河南郏县动用交警防暴警武警强拆民居 中新网郏县4月29日电 (记者 陈关超 王登峰)为了强行拆迁一条500米长的小街,29日上午,河南郏县有关部门不惜动用交警、防暴警、协警、城管甚至武警等,还有120救护车待命,现场十分震撼雷人,引上千群众围观。滑稽的是,几个不同意拆迁的居民骑在屋顶不下来,任凭拆迁方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势。 视频 说明:广州组织百人强拆二沙岛违建别墅 出动大型勾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向往毕业典礼的“点拨”
lxsucceed 2010-6-17 14:24
马上各科研院所和高校又要举行毕业典礼了,这是一个隆重而难忘的时刻。 记得2004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早早起床,在学校的大操场上听母校的老师们毕业致辞,然后是毕业生代表上台授予学位、合影留念。后来听说2005年,校长亲自给每位毕业生拨流苏,结果从早上拨到下午,据说校长因此被累病了,打了几天的点滴。这对我的触动很大,相信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在作秀,而是对毕业生几年工作的肯定,也同样是对学生们人生重要一步的肯定、尊重和默默期望。我相信,这只会让毕业生们更加在乎这个学校,爱护母校。 硕士毕业的时候,导师参加了,尽管他很忙,我很兴奋很自豪。有点小小遗憾的是未能经受所长的“点拨”( 后经与所里研究生部老师了解,所里由于没有授予学位的权限,所以不能扶正流苏), 尽管这点拨未必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下周的今天将是所里的博士毕业典礼,不知道能否有所长亲自给大家点拨呢?希望奇迹,就在此刻发生。 当然,不管怎样,我都热爱着这个所,热爱科学院,唯希望她能联合全国各科研院所和高校携手并进,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到最高水平,为我国社会各界提供最优秀的务实、正直的人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科研院所或成今年央企整合重点
pikeliu 2010-2-5 14:4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2/228136.shtm 作者:王莉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2-5 部分科研院所或成今年央企整合重点 比照之前经验,央企整合将采用规模较大的央企收购规模较小的央企、科研院所类的央企合并入经营性央企的手段。 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并购将在2010年发挥更大作用。分析人士预计,2010年国内并购市场将在中央企业重组、资源性行业整合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其中,科研院所将成为央企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 2009年10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这也拉开了央企科学研究院的整合浪潮。尽管从数字上看,科研院所的资产量和利润在央企庞大的总规模中占比很小,仅为1%左右,但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丰富。从事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上海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此前对媒体分析。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从原冶金部、机械部、纺织部、邮电部等所属的242家技术开发类院所中精选了29家纳入麾下。它们被定性为生产经营型的开发类企业,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截至目前,经过几轮央企并购以后,在138家央企中,仅存13家科研院所。 按照国资委规划,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家。年初,国资委即表态,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一定会降到100家。据此计算,2010年将有29~49家中央企业被整合重组。国资委也希望通过强化各央企集团主业来加强央企竞争力,比照之前经验,央企整合将采用规模较大的央企收购规模较小的央企、科研院所类的央企合并入经营性央企的手段。 科研院所并入生产性企业,是国资委实施央企整合的一条重要思路。如果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科研院所,则集团利用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既符合国资委的思路,又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竞争力。目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并入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并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并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等10余起整合已经完成。 据资料显示,目前仍有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矿冶研究总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尚未被央企整合,旗下涉及的具体上市公司有:有研硅谷、北矿磁材、大唐电信、高鸿股份、烽火通信、光迅科技、天地科技、现代制药等。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鲁辉从行业角度分析时指出,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国内资源性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着低水平开发、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资源性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如,2009年,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煤矿企业整合,在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提高开采效率等方面已经得到社会肯定。这也使天地科技被业界看好,其控股股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是中国煤炭工业唯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具有先天的优势。2005年末,煤科总院总资产达44.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3.8亿元,总收入达40亿元,净利润为5.4亿元,在22家同类科研型央企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收入、利润总额均排名第一。 李鲁辉分析,预计2010年,山西煤炭整合模式将在全国资源性行业展开。煤炭、矿产等领域由大型企业整合小型企业的并购交易,将成为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莉萍) 《科学时报》 (2010-2-5 A1 要闻)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宣传与大众传媒的脱节
jiahepeng 2008-12-7 13:03
科研宣传与大众传媒的脱节:对中国科研机构传播体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贾鹤鹏 刘振华 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研究表明,我国的科学新闻仍然不十分景气。一些科学新闻工作者认为,市场导向的媒体改革导致了娱乐与体育等新闻取代了严肃的科学报道的位置。然而,本文通过研究科学新闻产出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并分析科研机构新闻发布及相应的媒体对此进行的报道,提出中国领导大力支持的科普宣传工作,与大众通过媒体对科学新闻的需求产生了错位。以宣传成就为导向的科普模式在我国科学新闻的弱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改善科学新闻,必须从改善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的宣传模式着手,使科学报道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受众的探索精神和让公众参与科学过程的重要工具。 科学新闻 科研院所 研究进展 Abstract: Despi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support, there is a continued decline of science journalism in China . It has been complained by science media professionals that market-oriented media reform in China has led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news to replace serious science reporting. However, this study, by examining various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cience journalism and by analysing news releases from science institu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dia reporting of them, proposes that propaganda-oriented science communication, which stresses publicizing scientific achievement of scientists and their institutes instead of exploring the science relevant to peoples life and inspiring peoples inquisitive manners, is the major factor leading to the rising marginalisation of science journalism in China. Keywords : Science journalism, Science institutions, Research advances 一.中国科学新闻业现状 及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新闻业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众刊物中发表的科学报道数量一直减少,很多科学媒体发行数量锐减,新闻单位内部致力于科学新闻事业的部门不断缩减,很多科技专栏也被取消。 之前的一些研究把这些状况归因于商业化不断加深, 缺乏领导者的实际支持, 缺少有能力的科学记者, 以及与其它新闻领域的竞争。 毋庸置疑,以上的这些因素对科学新闻界的现状都负有一定的责任,然而还有更重要的制度上的原因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衰落。笔者曾经撰文认为,中国的科学新闻经常用来宣传科研团队的成果或者各种科技政策,而不是对科学本身进行探索,忽视了科学所具有的理性质疑这一特点。 应该说,我国领导人反复强调了通过媒体宣传科普的重要性。 2002 年颁布了《科普法》,这是当时全球唯一的一部此类法律。 2006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计划出版《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于当年年底由中国科协正式发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科学在报纸、杂志、电视台以及其他传播途径中的覆盖率。 从上述情况来看,不能说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同样,强调造成普通媒体中科学内容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媒体的市场化改革,这也不尽然。根据在 2005 年进行的第 6 次全国科学素质调查,普通大众仍然对与科学相关的信息有很大的兴趣。超过 73% 的被调查者需要了解卫生健康知识,这是信息需求最大的群体; 54.5% 的被调查者想了解新的科学发现方面的信息,名列第三。这些需求超过被调查者对经济发展信息的需求( 53.5% ),体育和娱乐信息的需求( 45.8% ),以及外交信息的需求( 34.3% )。 大众需求也可以由不断增长的大众科普杂志所证实。近年来,《中国国家地理》、《生命世界》、《华夏地理》、《新知客》、《新探索》、《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等科普和大众科学杂志不断被创办和引进。在部分城市的都市报中,科学新闻一直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比率,例如《新京报》。另一方面,我国并非没有供媒体进行报道的题材。在 2007 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科技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笔者的国际科学新闻报道实践也表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有大量值得报道的重要研究。 根据上述情况,本文转而分析了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传播方式,并进而探讨了这种传播方式造成的中国科学新闻业不振的原因及其与中国宏观科研体制的关系。在下文中,本论文将首先讨论西方媒体与科学院所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之作为探讨的参照系。接着,本文分析了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新闻传播到大众传媒的途径。通过量化的描述,本文最后分析了各种体制性的因素对有效的科学传播的影响。 二.从科学到新闻:常规的路径 各类文献都强调过把科学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给大众的重要性。但是,科学领域与大众媒体也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写稿时限上的不同、文章长短的不同、对待科学意义与不确定性的差异、评价标准的不同等等。 在西方,科学家与科研院所通常非常欢迎媒体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有些甚至会积极促成这一过程。这可以解释为科学家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与大众沟通。 在西方民主社会,科学家需要大众的支持来保证对他们的资助。 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西方已发展出了比较完善的科学公关服务,比如美国科学促进会经营的非营利网站 EurekAlert! 和位于英国的报道欧洲科研成果的 Alphagalileo 网站,这两个网站发布的大多数科研新闻来自科技期刊的重要论文发表。尽管如 Bruce Lewenstein 所指出的,有些情况下,科学传播过程、特别是涉及争议问题的科学传播过程,远远不是经典科学传播理论所描绘的线性的、分阶段性的、从期刊到新闻稿再到大众媒体这一过程,但是日常科学新闻工作的大部分情景仍然保持着这种典型的从期刊和科研机构到大众媒体的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知名国际科技期刊会委托重要的、有新闻性的论文作者撰写新闻稿,有时候科学家及其机构也会根据自己的论文在期刊之外撰写新闻稿。论文新闻稿完成后,则会被送到 EurekAlert! 这样的公共平台。记者们需要注册才能从 EurekAlert! 等科技新闻网站上获取资料。而注册记者可以提前看到即将发表的论文新闻稿(以及论文全文),这被称作限时禁发制度( Embargo System ),这样做是为了让记者们有一个消化的时间,同时又要保护期刊的权益,不能因为提前发表相关新闻而影响对期刊本身的关注。 上述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科学记者的工作而且能够使他们及时进行报道甚至是以晦涩难懂的科学发现。 然而在我国,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情况。对于国内科学新闻,最大的信息源头是政府而不是科学院所,政府在姜岩的研究中所举的 13 份报纸样本的日常科学新闻信息源里占了 47% ,远远高于来自研究机构的信息所占比例,后者只占到了 14% 。中国科研院所作为科学信息源比例很低,媒体报道的科学内容大部分来自国外。 本文的研究通过对 2007 年 10 月 1 日 到 2008 年 3 月 31 日 期间对大众媒体《新京报》的每周科学增刊《新知周刊》的内容分析也证实了姜岩的发现。其间,《新京报新知周刊》总共 167 篇科学报道中有 93 篇是基于或源于国外科学发现、国际科学主题以及对国外科学家的采访。 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周刊、科普类杂志和科普图书可以以国际信息源为主。但是,更大数量的科学新闻记者负责的日常新闻的版面则不能以国际科学新闻为主。因为在一般国内媒体,记者应该是报道国内新闻而不是国际新闻,而国际新闻则留给国际版面编辑进行编译或者直接购买通讯社的编译稿件。这样,就导致了尽管有大量国外的科学素材可以使用,但是国内的科学记者仍然无米下炊。 三.案例分析:中科院网站的科研进展栏目 那么国内科学新闻源和新闻素材的情况如何呢? 本研究分析了中科院官方网站 (www.cas.cn) 的科学新闻发布情况。在中科院网站,这类新闻是以科研进展栏目出现的,其报道的内容均为至少有中科院科学家参与的科研项目。本研究对 2007 年 10 月 1 日到 2008 年 3 月 31 日 期间科研进展栏目的报道以及此间样本媒体采用这些中科院科研新闻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取样期间,中科院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有关其研究进展或者成果的文章有 383 篇之多,平均每天两条多。它们一般是基于中科院各院所的宣传员的投稿,这样大的数量表明中科院比较重视科学成果的宣传作用。这一点就表面看来,与国际趋势是一致的,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国际科研院所网站的新闻量。 然而,这种对宣传的重视并非由于研究对公众具有重要性。我们发现,在这 383 篇新闻稿中,有 116 篇的发布是由于有重要的论文发表, 192 篇是因为所报导的研究项目获得了资助、或是因为通过了中期或终期评估、或由于获取了科学奖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科院网站发布其科研进展类的新闻,其由头主要在于上述对于科学界而言标志性的事件。 但是,对于科学界重要的标准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对公众重要。就以大众为主要读者的科学新闻媒体而言,这种科学界的标准并不能促使媒体记者撰写相关报道。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多数中科院网站科研新闻题目的用词加大了科学价值与大众相关性之间的距离。典型的中科院网站上的新闻用词是 xx 科学家(科研院所或研究团队)在 xx (高影响的期刊)上发表 xx 论文;或者 xx 科学家(科研院所或研究团队)通过了 xx 评估。 这样的标题只能对小范围的科研共同体内部的人有一定意义。即使对于科研共同体而言,非本领域的科研团队的论文发表或者基金评议通常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感召力。对于绝大多数置身于职业科学家群体之外、缺乏科学知识的科学记者而言,很难想象其会根据论文发表这样的题目去进一步寻找新闻报道线索。 再进一步研究上述中科院网站上对科研进展报道的文本,我们发现这些文章高度集中在论文发表和进行过审评的章节,而不是科学发现本身。在几乎所有的报道中,都有一些较难让公众理解的科学术语。 当然,对于某些重要研究,中科院及其所属各院所有时会举办专门的新闻发布会,会邀请科学家来对他们的研究进行解释说明。然而这种情况极少。对于绝大多数研究,中科院网站上发布的新闻内容往往就是来自科学界的最终发布信息,不论其是否会最终到达新闻媒体。 四.案例分析:不同大众媒体对中科院科研新闻的采用 为了印证中科院网站科研进展信息的传播过程,本研究分析了四份报纸在 2007 年 10 月 1 日到 2008 年 3 月 31 日 期间其科学报道的内容及其来源情况,这四份报纸分别代表不同性质或者地域。它们包括:《科技日报》(位于北京,隶属于科技部)、《解放日报》(位于上海,上海市委机关报)以及广州的都市报《羊城晚报》和北京的都市报《新京报》。它们分别代表了专业科技报纸(同时也是科技部的机关报)、地方党报以及市场化的都市报。 在对比分析了它们在 2007 年 10 月 1 日 到 2008 年 3 月 31 日 期间所有科学性新闻报道后,我们发现,《科技日报》、《解放日报》、《羊城晚报》以及《新京报》分别发表了 26 篇、 7 篇、 4 篇和 3 篇报道有关中科院科学家完成或主持的研究,这与中科院网站发表的内容数量大相径庭。 表格 1. 四份媒体报道的有关中科院及中科院研究进展的文章数量 媒体名称 2007.10.1-2008.3.31 报道中科院研究进展的文章数量 2007.10.1-2008.3.31 报道中科院的总文章数量 中科院科研新闻占该媒体报道中科院文章总数的百分比 科技日报 26 84 31% 解放日报 7 15 46.7% 羊城晚报 4 9 44% 新京报 3 6 50% 中科院研究成果在这四份报纸中的不同报道数量反映出,从官方科学媒体(《科技日报》)到机关报刊(《解放日报》)再到一般大众媒体(《羊城晚报》和《新京报》),不同媒体对中科院研究新闻感兴趣程度不断下降的趋势。《科技日报》主要读者是科技部门官员以及资深科学家;《解放日报》读者主要是上海市政府和当地企事业的官员;《羊城晚报》以及《北京晚报》主要是适合普通大众的喜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大众都市报的主要读者对科研新闻并不感兴趣。虽然这两份样本都市报只有很少的中科院科研的报道,但是与专业的科学媒体相比,这些对研究的报道在这两份报纸所有报道中科院的新闻数量中,占了更高的比例。(表格 1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羊城晚报》、《新京报》和《解放日报》的这一比例为 44% 、 50% 和 46.7% 。然而《科技日报》的这一比例是 31% ,这说明在科技类报纸上,有关中科院的报道更多是关于该机构的活动,其中包括学习党的十七大等政治性活动。 我们进而分析具体的报道题目,发现在中科院网站上的科研进展新闻、《科技日报》、《解放日报》、《羊城晚报》以及《北京晚报》中,只有一篇报道出现在这 5 个样本中的 4 个当中,那就是一项有关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病毒发展情况的研究,该研究由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领导。 除了《新京报》之外的三份样本报纸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也表明,只有这种既有科学意义又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新闻才是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要希望报道的内容。虽然在中科院网站发布的 383 篇科研新闻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这一类,但是其数量仍然可以大大高于现状。然而,这些文章的言辞阻碍了普通报刊记者发现它们并对之进行报道。此外,它们的传播模式也构成了媒体报道的屏障。从与中科院某研究所的一位宣传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中科院的一些科研机构只有在宣传成绩的时候才愿意让《科技日报》或者《科学时报》等媒体采访,而对于都市报的采访则尽量谢绝。 也许这层考虑的后面是希望《科技日报》或者《科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带动都市报,这样既能报道成绩又能避免可能的责任和减轻负担,然而,这样的成绩宣传经常被淹没在专业科技党报有关科研机构活动的大量报道中。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中科院以外的中国研究机构中。 2008 年 4 月 8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 H5N1 禽流感病毒可能存在人间传染的研究。 研究透露, 2007 年 12 月在南京,一位被 H5N1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儿子很可能住院期间将病毒传染给了他的父亲。儿子已经去世,而父亲经过抢救得到了康复。这个特别重要且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由《柳叶刀》制作了新闻稿并在全世界的科学记者中间散发,然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既没有制作中文版本的新闻稿,也没有接受记者们的采访要求。最终,只有少数中国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然而大量网站转载了这些报道,这显示出公众对此有极大的兴趣,而科研机构并没有试图满足公众的兴趣。 五.讨论与结论 以上内容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中国领导人重视科学传播与科学新闻业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从中科院的网站传播方式来看,中国科研院所采取的科学传播工作并没有起到沟通大众媒体需求与科学信息之间的桥梁作用。 然而,就中科院情况来看,科研院所和科学家们并非忽视传播与沟通的工作。笔者的采访表明,在中科院的各个院所中,其负责宣传事务的行政部门(通常称为行政或者党政宣办公室)中,通常有一名专职人员进行本所科学家成果的宣传工作,在中科院网站及其隶属于中科院的《科学时报》上发表的报道本所科研成果的文章数量通常会记入这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中。 这就可以解释调查取样的时间内,中科院网站发布大量(超过 380 篇以上)研究新闻(稿)的原因。但是,我们在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所做的分析表明,这些新闻既没考虑过其内容是否适合大众,也没有考虑过媒体记者及其公众的理解能力。 从形式上看起来,这些科研进展的报道更像是研究人员及其院所对上级官方的工作报告,而不是把他们的研究传播给大众。然而,从科研院所的角度却可以说,安排了专人对重点论文或者基金项目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产出进行了报道,这也是重视科普的一个表现。于是,我们看到,在领导支持下科研院所对科学新闻内容的提供,与大众通过媒体对科学新闻的需求产生了错位。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的中科院网站发布的以介绍论文发表或者基金评议为内容的科学新闻,当作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传播呢?换句话说,是否科学家或者科研院所提供研究新闻的义务就到此为止,剩下的面向大众的科学新闻工作,应该由记者而不是科学共同体来承担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科学领域繁多,学科界限分明,仅在中科院从事科研工作的科学家数量就超过了 3 万人。即使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一个量子物理学的科研团队的日常研究活动与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团队也可能毫不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xx 科学家(科研院所或研究团队)在 xx 高影响的期刊上发表 xx 论文这种典型的中科院网站上的新闻表述形式,很难做到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因此,说中科院网站发布的科学新闻仅仅是限于科学界内部的沟通,这种说法很难成立。 然而,有一种假设能更好地说明这一情况:有关科学进展的新闻是写给中科院与科研院所领导、官员以及其他资金决策者的。如果科研项目及其资助的决定是自上而下做出的,那么向上级部门汇报研究成果,就比面向公众进行传播更加重要。而对于向上级汇报而言,凸现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而非论文本身的研究内容就更加重要,因为相对而言,领导关注的不是科学的过程而是科学的可计量的产出。 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宣传工作不像许多科学传播者描述的那样,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相反,更多的反而是自下而上向领导进行传播。 然而,这种科研报道很难满足大众媒体的需求,后者总是热衷于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科研内容,比如 H5N1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然而,我们上面提到的《柳叶刀》发表论文的案例表明,在公众感兴趣的科学话题上,科学家与科研机构反而没有及时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希望媒体记者主动来弥补科研机构这种传播上的不足呢?在理想的状况下,媒体记者的确可以通过类似于中科院网站这样的报道了解到科学家最新的重要发表,然后从论文中直接挖掘有报道价值的内容。但是,中国绝大多数记者缺乏理科教育背景,而且科学本身的学科界限也会让部分只是熟悉某一领域的记者难以领会其它领域的重要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科研机构不能提供尽量浅显的新闻稿,很难指望记者可以直接选取科研院所网站发表的重要研究,通过再加工报道给大众。 当然,媒体自身在造成科学新闻弱势方面也有责任。此前的研究发现,媒体记者缺乏与科学家和科研院所的沟通,而这一点并没有引起记者们的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经常把科学报道不准确作为他们不愿与媒体沟通的理由。媒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同一个媒体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旦没有足够的来自科研院所的信息来满足大众需求,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就是用诸如体育和娱乐这种容易出稿的文章来取代科学版面。 面对我国科学新闻的弱势,我们需要的是科学家与媒体记者加强合作,让科研机构生产的科学报道满足大众的需要,激发大众对科学探索的追求,并方便媒体记者使用,而大众记者们也应该主动在科研院所的宣传科研成就的报道中,选取那些能够引起公众共鸣的内容,进行生动的再加工。 参考文献: 黄天祥 , 王学锋 . 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现状调查 . 科学新闻杂志学术专刊 . 2006, 8 (3) 23-25: 转引自人民网传媒频道: http://media.people.com.cn/GB/5036270.html 彭菊华 , 丁玲娜 . 科技新闻弱势传播原因分析 . 当代传播 . 2006, 7 (4) 96-97. 姜岩 . 大力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 .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7. 16-22 贾鹤鹏 . 中国科学新闻要在危机中自省 . 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 . . http://www.scidev.net/chinese/gateway/index.cfm?fuseaction=opinions.articleitemid=578 张玉台 . 依法开展科普工作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 科学时报 . . http://www.cas.ac.cn/Html/Dir0/02/32/27.htm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颁布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0/37502.html 中国科普研究所 . 2006 中国科普报告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6: 197-21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 北京 , 1997. Royal Society.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 London . 1985. http://royalsociety.org/displaypagedoc.asp?id=26406 中译本参见 : 唐英英译 , 刘华杰校 . 英国皇家学会编 . 公众理解科学 . 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4 House of Lords. Science and Society Report . London . 2000: http://www.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ld199900/ldselect/ldsctech/38/3802.htm 陈力丹 . 传媒与科学信息的传播 . 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 : 2006. 263-268. Palmerini, C. Science reporting as negotiation. in Bauer, M. and Bucchi, M (ed.) Journalism, Science and Society: Scie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ws and Public Relations . New York and London : Routledge, 2007. 113-122. Lewenstein, B. From Fax to Facts: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Cold Fusion Saga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95, 25(3):403-436 贾鹤鹏 , 赵彦 . 沟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意义、方法与挑战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8, 19(4): 641-644. Massoli, L. Science on the net: an analysis of the websites of the European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07, 6 (3). http://jcom.sissa.it/archive/06/03/JCOM0603%282007%29A03/ Wang, Y et al. Probable limited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 China . The Lancet , published online on 8 April, DOI:10.1016/S0140-6736(08)60493-6. 刘华杰 .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4, 20(8): 76-80. 田宏 . 站在公众与科学之间科学文化传播工作的点滴反思 . 科普研究 , 2007, 2(3): 17-22. 贾鹤鹏 , 全球变暖、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气候变化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分析 . 科普研究 , 2007, 2(3): 17-22. 作者简介: 贾鹤鹏:科学时报《科学新闻》杂志社。论文撰写时为 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中国区域协调人(通讯作者) 刘振华:科学时报《科学新闻》杂志社。论文撰写时为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 中国区域协调人助理 电话 : 86-13311191084 电子邮件: jiahepeng@263.net 通信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 86 号嘉铭桐城 C5277 邮编: 100101 本文的大部分内容曾经作为会议论文在第十届公众科学传播国际大会( PCST-10 ,瑞典马尔默和丹麦哥本哈根, 2008 年 6 月 24 日 27 日)上宣读。 Laura Massoli 对 66 个欧洲科研院所的网站研究表明,其中分别有 25 个机构的网站提供新闻发布稿, 23 个提供新闻通讯( newsletters )。 而我们对德国马普学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的网站进行研究表明,这两个机构同期的新闻发布稿量分别为 40 条和 209 条。 本结论建立在与科学时报副总编辑赵彦的访谈基础上。采访时间为 2008 年 5 月 25 日。科学时报由中科院主办,同时,科学时报也承担中科院网站的编辑工作。赵彦曾经任中科院网站的负责人。 在本研究时间段中,有关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报道被专门剔除。该航天工程得到了媒体的大量报道,其中一些可能属于指令性报道。考虑嫦娥探月工程的报道会对本研究所力图揭示的常态科学传播路径构成影响,所以本研究剔除了所有嫦娥探月工程的报道。 有关该研究,参见中科院网站转引的新华社稿件, 我国科学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3/18/15/60/47.htm 。 由于该 宣传人员要求匿名,本文没有公开其姓名。该采访发生在 8 月 26 日,没有包括进在 PCST 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中。 对《科学时报》副总编辑赵彦的采访, 2008 年 5 月 25 日。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6050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研究所与在高校读研究生有何不同?
热度 1 huabolin 2008-11-20 17:11
化柏林 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 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我们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的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基础课。 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 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 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讲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 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 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气息更浓。高校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有个篮球场就不错了,更不要说体育场了。所以在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的个性化认知更加多一些。 以上是我个人几点看法,因研究所的共性不好总结,所以研究所与高校的对比分析也不是很充分。算是抛个砖头,有玉的请砸过来!
个人分类: 教育感言|2339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