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桃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体验学生餐厅
huailu49 2016-5-15 06:59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稿》与《最后三分钟》
wfvg9 2016-4-24 08:41
昨日桃园新条种,今又李圃嫩枝栽。 情怀终极形而上,神行自由深空开 。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的罗新同学在校报实习,她以校报的名义约我写稿向同学们推荐一两本好书。经济类专业的好书实在是汗牛充栋,各人的专业偏好不同,推荐起来很难抉择如何平衡不同的口味。故我只好推荐各专业的同学都可阅读的书。我推荐两本我特别喜欢的书,理由是,它们兼有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第一本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社会劳动对象化的异化、劳动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入手,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概念和思想。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概念。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提出了人作为“类”与其他动物“类”相比较和相区别的三个“类本质”:第一,具有“万能”或“普遍”地接触自然的能力;第二,具有“万能”或“普遍”地认识自然和主客观对象世界的能力;第三,具有“万能”或“普遍”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让自然的无机身体成为人的有机体的能力。这三个人“类本质”是从人的能力的角度定义人的自由,马克思说,人通过改造对象世界来确证自己是这样的自由的“类”的存在物,是然, “人把自己本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刘丕坤译本, 人民出版社1979 ,P47;马恩全集第42卷,P95)若 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解读,则第一个本质关系到人在宇宙中的永恒存在问题。譬如当我们所在行星系统、恒星系统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若要继续存在下去应当在10万光年直径的银河星系的时空中、乃至时空更广大的星系中与自然相协调。从400年前伽利略发明望远镜观察木星卫星,到人类至今能用射电望远镜遥看150亿光年的宇宙和用显微镜移动原子、登月球、射飞船、探木星、上火星,用人造卫星撞击彗星、飞出太阳系等等,都证实了人类相比动物的确具有认识和利用自然、与自然相协调的自由的无限潜能。第一个类本质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后两个类本质是第一个类本质实现所需要的条件。人类若想永续在自然中自由地存在,就必须在认识和改造主客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发掘自己自由的创造性的本质。人的类本质体现了人类作为宇宙诞生出的有智慧生命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具有作为“类”而应当协调行动的社会本性。因此,马克思认为他的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 刘丕坤译本,P73;马恩全集第42卷,P120)。囿于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有限,马克思期待实现人的类本质要依赖于每一代人都具有“类意识”并代代相传。囿于自然的发展规律不依赖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类本质只能是人主动适应自然而不是相反,因此马克思断言:实现人的类本质的根本性条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马克思那里,发展生产力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的普遍的自由地存在,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实现人类在宇宙中的普遍自由的存在。囿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造成了劳动对象化的异化、劳动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严重阻碍了人的类本质的实现,因此马克思强烈诉诸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革命,诉诸建立理想的社会经济制度能够发展出人的自由创造性的类本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精髓,在于其对人类永续存在的终极关怀之价值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人类理想,它的实现也依赖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携手实践。 第二本是当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保尔.戴维斯(澳)所著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傅承启译,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 。该书是美国布罗克曼公司组织世界著名科学家编写的科普读物“科学大师佳作系列丛书”(共22本)中的一本。戴维斯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大爆炸”理论和引力塌缩等理论,生动刻画了宇宙“灭亡”前“最后三分钟”的过程。全书充满了自然科学家对人类在宇宙爆炸与塌缩的交替之间能否和如何“存在”的担忧,充满了对人类在宇宙中永续和自由“存在”的渴望。戴维斯以优美的笔调充分袒露了自然科学家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他充满情感的语言使我们油然而生对自然科学的亲近感。当我们怀揣敬畏之心仰望浩渺的星空时,我们时刻会感受到作者深邃的人类情怀在温暖着我们,激活我们心中潜藏的高尚的“类意识”。 我向能够读完上述两本书并能获得与我同样感受的同学、乃至同仁,献上我深深的敬意。 2005-9-26 ,载于中国政法大学校报,原题是:我喜欢的两本书。 修改于2016/4/23“世界读书日”。 和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韵: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生卒年不详),唐代河朔人-今黄河以北地带均称“河朔”人。字里,乾符年间进士,乾宁间任御史中丞。芙蓉-荷花。
个人分类: 读书-科研笔记|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桃园
热度 3 杨学祥 2012-4-27 07:29
现代桃园 一言兴邦美名传, 万语穿耳成笑谈。 头顶白丁说痴梦, 身缠万贯海外闲。 千年沉积根基在, 百代传统守河山。 雪压青松冬去也, 迎来桃李满人间。
个人分类: 诗词|3278 次阅读|3 个评论
雨里梦青苔
yanhuasanman 2011-7-20 15:39
雨里梦青苔, 相遇在花开; 屋檐下老槐, 风情依旧在! 二胡幕拉开, 传世的被爱; 蝶荡在江淮; 风姿从梦来! 百花雨中裁, 涵珠在心怀; 芳香氤氲开, 风月桃园外!
个人分类: 美丽遐想|1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堂之美——德国农村(续二)——世外桃源
热度 11 rczeng 2011-6-22 08:38
天堂之美——德国农村(续二)——世外桃源
2006年5月1日,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离研究所几公里外的乡间,借此美景来消蚀自己的乡愁。 晴朗的蓝天下,白云悠悠地飘过头顶;一望无涯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伸展着懒腰;间间 农舍 在片片树林中时隐时现。周围是如此静谧和安详,耳边只有风的低吟。 先人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是不是这样的?
4498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