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糜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糜烂的领域
heitiedan2012 2012-3-1 20:42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其实,对演艺界,在下一直没有多少兴趣,而且,有关娱乐界的新闻,基本一律不看,原因很简单,犯不上搭上那工夫。虽然演艺圈出的乱七八糟的破事跟大多数老百姓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如果这类事多了,对于老百姓,对于国计民生还是有害的,所以今天只好趟一趟浑水了。 白静死了。白静是谁,完全不知道,因为本来也不怎么看电影和电视剧。但毕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也许这条生命曾有过光彩,也许也有那么点不光彩,这已经都没有意义了。或者说,是不是不光彩,就应该用生命来偿还呢? 再往深里挖,即使死者生前有再多的不那么光彩的事,到底是谁的责任?是死者自己的责任吗?是凶手的责任吗?或者还有什么环境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再怎么追究,至少对于这一条曾经的生命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对于还在活着的生命而言,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不能是没有意义的。 演艺界,或者娱乐界,是不是可以用这样两个字为描述:糜烂。这并不是说这个圈里所有的人都糜烂,但是这个圈里,或者这个界里的相当多的一些人是称得起这种描述的,而且,至少在这个圈里,其主流观念是完全当得起这两个字的。也许也有个把出污泥而不染的,但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也许有个把人的确称得上德艺双馨,但是更多的人完全是臭不要脸。 例如,那些搞表演的,为了上戏,为了上镜,什么事都可以做。前两天,偶然在网上看以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窦文涛说了这样的事:一个电视剧剧组,有两个男一号,一个女一号。两个男一号都是大腕,而女一号是年初出茅庐的嫩雏。其中之一的男一号死看不上这个女一号,没少挤达她。女一号为了找个撑腰的,就投入另一个男一号的怀抱,与这个男一号苟且(这是窦文涛用的词)了一番,于是,女一号得到了这个与之苟且的男一号的庇护。这样另一个男一号,就没敢再找女一号的茬了。 听了这样的故事,我相信这绝不是凭空杜撰的。这样的事在我们的演艺界不是说每天都在上演,也是经常性的,司空见惯的状态。面对这样大家都认为是天然合理的现象,你说,不用糜烂来描述他们,还能用什么更贴切的词汇呢? 为了露脸,为了上镜,为了出名,为了金钱,演艺界里真是最下三烂的事,都有人愿意干。这不是糜烂还能是什么?这里已经不存在什么潜规则了,这里完全是公开的显规则。在这个演艺圈里,已经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了。那些讲道德的人被主流人物和观念视为异类,视为二傻不奸,所以讲一点道德的人在这个圈里根本无法生存。结果留下来的,特别是那些称王称霸就都是一些下三烂。 我有个女同学,大学毕业不久去了美国,对于国内演艺界的风云人物基本都不认识。有一次,不知是万幸,还应该算做不幸。在飞机的座舱里,遇到国内影视界的一个大腕。她根本对这个大腕没有任何印象。大腕对此感觉很不以为然,意思是,怎么还会有说汉语的人不认识他?而在我们这位女同学眼里,这个貌似另一种灵长类的人物千万不要坐以她的旁边来。但是,恰恰这位大大腕就正好坐在她的旁边。大腕很自来熟地跟这位女士聊了起来,没说几句话,就问女士在美国跟过多少男人上过床。我们这位同学毕竟还远没有这么开放,虽然她在美国生活了不短的时间,但是这种事肯定没有多少可以夸口的。但是这位大腕反倒惊讶了。你在美国生活那么长时间,怎么在这个问题上会有这么差的记录?于是大腕就大言不惭地说,他至少跟过不少女性,也包括不少女星上过床,而且在他述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任何不好意思,没有任何认为这种事有什么不光彩的意识,反而是在自夸,说明自己如何有魅力等等。我们这位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的同学,也实在大惑不解。现在国内怎么都这样了。后来,我们这位同学在跟我学说这件事的时候,我能说什么?只能说这些人很糜烂。 过去,做表演的,偶尔出个轨,也没什么不正常。因为他们的工作是靠大量启动自己的感情,因此,有个别时候把持不住,也没有什么可责怪的。但是,现在根本不是这种情况,而且把糜烂做交易,做必然的规则,做正常的途径,这就非常可怕了。我们不知道,如此糜烂的演艺界,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什么样的优秀作品?他们的作品能有多少感召力,说服力?人们在荧屏上,在银幕上看到他们的时候,会不会自然联想到他们背后的糜烂和不堪?如果天天都是在面对这些糜烂的面孔,他们的作品最后能留给人民群众的到底会是什么? 我想不出来,我反正对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因此,这类形式的作品就干脆不看。
2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霍金糜烂私生活
热度 1 xupeiyang 2012-2-28 13:25
科学家霍金糜烂私生活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28/023524014819.shtml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0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被过度治疗的宫颈“糜烂”
热度 5 fs007 2011-2-28 11:55
被过度治疗的宫颈“糜烂”
寻正 所谓“糜烂”并不是真的糜烂;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其实是不需要治疗的。 最近微博上关于宫颈“糜烂”是否需要动刀,到底有没有过度治疗的争论引起围观,转发量颇高。 只要上网搜索中文相关医学信息,看到的都是“宫颈‘糜烂’不可以掉以轻心,可以由轻而重,最终好像要变成癌症,夺人性命”。难怪,各种治疗宫颈“糜烂”的广告层出不穷,各种高科技争相登场,什么CoMi光子修复术,什么STG高频电波,什么HIFU聚焦超声刀,什么德国LEEP术,让人觉得似乎非挨上那么一刀不足以显示自己跟上了现代医学的微创外科形势。 而如果用宫颈“糜烂”的英文(Cervical Erosion)进行搜索,你会发现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宫颈“糜烂”不是病,还用不着治疗,宫颈“糜烂”也根本不会变成宫颈癌。 一出生就“糜烂”? 如果允许医生检查婴儿的宫颈,将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女婴一出生时就有宫颈“糜烂”!而且,出生时宫颈“糜烂”率能达到2/3,以后逐渐降到1/3。跟女婴相对的是绝经期后的妇女,她们基本上就没有宫颈“糜烂”。 因为宫颈“糜烂”跟人体的激素状态有关,出生时婴儿受母体激素的影响;而绝经之后,体内激素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促使了宫颈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生理性的。 上述所谓宫颈“糜烂”,指的是子宫颈暴露于阴道中的表面潮红湿润,正常的多层鳞状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透过上皮看到上皮下的血管,所以呈现红色,显得好像局部“烂”掉了一样。在很早以前,古医家认为那是鳞状上皮腐蚀坏掉了,被简单的柱状上皮取代,故而称之为“糜烂”。 现代医学对宫颈“糜烂”的认识并不幼稚,随例翻翻百年前的妇科教科书,都能看到作者对宫颈“糜烂”的正确理解与描述。原来所谓“糜烂”并不是真的糜烂,而是柱状上皮在宫颈的异位,也因此,在学界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宫项糜烂是不适当的术语,而应该代之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早在百年前,医生就认识到,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是不需要治疗的。 因此,所谓宫颈糜烂,就是在女性体内激素激增时候(刚出生时、月经来潮时、受孕时)发生的正常“应激”反应。在成年女性中,宫颈糜烂的发生率极高,达到1/3左右,而累计一生发生宫颈“糜烂”的几率,可能超过50%。 相应地,人体在这种情况下又具有天然的恢复正常结构的趋势,也就是说,宫颈“糜烂”会“自愈”,一年内自愈率为45%,暴露在阴道里的表面会被鳞状上皮取代。这一个过程耗时较长,短者数月,长者数年。 治不治?有无症状是关键 宫颈“糜烂”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是否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是绝对不需要治疗的,更不要说开刀了。北京大学医院的刘春兰医生等人在2010年发表的研究也显示所谓的糜烂分级跟细菌感染也没有关系。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在有症状的妇女中,针对衣原体感染进行排查,使用阴道镜对潜在的增生进行细胞学检查,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如果性伴侣有艾滋病,则需要考虑进行治疗。 国内医生往往提供一系列的糜烂原因,包括清洁卫生习惯、性生活以及慢性宫颈炎。这些因素似是而非,在宫颈“糜烂”的成因上作用不大,无非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学术界广为认可的原因有二,一是生产过程对宫颈的破坏损伤,二是服用口服避孕药造成的激素状态改变。归根结底,是柱状上皮在激素的作用下增生能力超过鳞状上皮所致。 如果有相关症状,难以忍受,而宫颈“糜烂”多年不愈,则需要考虑进行治疗,治疗的最常见方式是手术破坏柱状上皮,以此激发附近的上皮增生覆盖损伤部位,从而加速自愈过程。 破坏柱状上皮不外乎通过灼烧与冷冻两种方式。所谓超声、微波、电波、LEEP、激光等都是利用灼烧的方式进行破坏。无论是哪种方式,破坏柱状上皮的手术都是微创或者轻创手术,是极为简单的。手术方式的优劣,不在于哪种方式治愈率更高,而在于哪种方式并发症最少,即使从并发症角度比较,优势都不明显,最终取决于哪种方式更划算。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629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