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海世博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上海世博会如庙会赶场----长时间排队可以避免吗?
黄安年 2010-7-12 20:21
上海世博会如庙会赶场 ---- 长时间排队可以避免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12 日发布 7 月 12 日按 : 本文写于 7 月 5 日 , 由于在上海的住所无法上网 , 今天上午回到北京 , 于是将此文发布 , 字句无一字改动。我们在 6 月 30 日、 7 月 1 日、 5 日、 6 日、 8 日、 9 日、 11 日总共去了 7 次 , 走马看花逛了百来十个场馆,这种庙会赶场 ---- 长时间排队情况并无改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排队还是排队 , 但是也有例外:台湾馆日放行 4000 人 , 限时(例如 11 : 00-12 : 00 进场),排队时间大大减少,这样台湾按照日均 5000 人计算 , 创造了相当舒适的环境 , 但是 184 天中参观人数只有 92 万 , 远远难于达到创历届参观人数之最的目标。 ************************** 参观上海世博会如庙会赶场 , 熙熙攘攘 , 川流不息 , 人满为患 , 长时间排队令人难忘、令人生畏,也令人费解。 来到上海世博会的安检处,如果是 9 点开检前 , 一定是长长的队伍,好在半个小时左右的光景可以过关,如果 10 点以后来到安检处,则只需很短时间 , 如果再晚些时间 , 则基本上无需排队了。 说长时间排队主要指进入展览馆前尤其是热点展览馆前 , 这是一道由长长的人群组成的风景线,遇上高温和大到暴雨,对于排队人群来说 , 是场十分难受的煎熬和等待。 我在 6 月 30 日、 7 月 1 日、 7 月 5 日三次在 E 、 D 、 C 区参观看到的情况是,最多需要排队的场馆公示 5 个小时 , 一般是二三个小时 , 即使在参观人群相对较少的保险馆也要等待 50 分钟左右。我的选择参观场馆的原则是哪里不排队就进哪个场馆参观。结果前两次 ( 每次最多三个多小时 ) 总共看了七个馆,今天 10 : 15 分进场, 13 : 40 分离开,一口气看了七八个馆,其中非洲联合馆中看了二十几个国家。 一张门票 100 元,如果参观花在排队上的时间有五六个小时 , 一次参观 10 个小时计算 , 那么等于花 50-60 元买排队 , 实际参观时间也只有 4 个小时。如果一次只准备参观四五个小时 , 那么用四个多小时排队等于只能看一两个馆了 , 这合算吗? 我们常说 , 时间就是生命 ,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产力。花钱买排队 ? 这是什么问题 ? 我们的大会组织者和宣传报道似乎过于强调参观人数 GDP ,而极少倡导参观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对谁来说 , 长长的排队和等待总不是值得欣赏的事。 其实这么长时间的排队主要原因是七分人为,三分热情。说人为是组织者和宣传者宣扬上海世博会要创造 7000 万人数的新记录 , 这意味着 184 天内日均 38 万 , 而迄今两个月过去,超过日参观 38 万的天数微乎其微,这意味着在以后的 4 个月内需要日均 40 万人次才能达标。为了兑现诺言,组织者会动员大中小学的学生、事业和企业单位以至街道居民委员有计划按比例地前来参观 , 其结果是一轮又一轮的排队,甚至会更长的时间排队,与此同时是参观质量和舒适度满意度的下降。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为了感谢上海市民对于世博会支持 , 给予每户居民一张免费的参观券 , 类似的赠券和优惠券陆续出台 , 确保了每天参观的基本队伍。有些参观券是有时间限制的 , 例如按月 , 这就决定每个月的月末的参观人群陡然增多,即使这样还是有些参观券过期作废了。 笔者赞同这样的估计 : 最终发票数量将超过 7000 万 , 实际参观人数接近或者超过 7000 万 , 或者会超过 6400 万 , 在世界博览会上走马观花的人数越来越多,舒适度和满意度下降。 世界博览会排队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 但是长时间排队 , 导致参观质量下降的情况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5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龄化社会和上海世博会----从绿色通道谈起
黄安年 2010-7-4 10:47
老龄化社会和上海世博会----从绿色通道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年7月4日发布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更是一个老龄化人口居高的超大城市,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检验如果应对老龄化社会下办好一届生气勃勃的世界博览会,既要吸引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群,又要满足老年人的参观需求,是我们设计和考虑世界博览会运行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既要吸引尽可能的人群前来参观,更要尽可能地创造舒适度的参观环境,因而减少参观流程中的排队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志,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世博会大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来上海观看世界博览会已有6月30日和7月1日两次,还准备再看三到四次。这两次参观使我感到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及特殊需要的人群所设立的绿色通道,其规定朝令夕改、各行其事,使人无所是从。 老年人如何界定是有客观标准的,联合国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有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上海世界博览会有权规定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享有经绿色通道参观世界博览会,但是这种规定不能、也不该朝令夕改。现在不仅各个展馆自行决定,而且同一展馆不同日期对于享有绿色通道年龄的限制也前后不一,这种朝令夕改规定给人以随意性太强,老人被随便拨弄的感觉。 一些场馆牛气而得意地的宣布:这里不分老幼一律排队。他们却没有想到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里举办博览会,70岁以上的老人居然不能经绿色通道,这哪里是与时俱进,说与时俱退可能更为贴切,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已经老龄化和高福利国家的场馆则是极大的讽刺。 我们在6月30日参观时,有两个场馆只需持有身份证证明7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可以进入绿色通道而免去长时期排队之苦。但是到了7月1日,我们再去参观时却发现展馆贴出了必需年满75岁才能享有绿色通道的权利官方规定布告。对于这样的规定,我们的七岁外孙第一反映是明天我们来会规定80岁,明明天85岁,明明明天90岁了。我对工作人员说,我74岁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吗?工作人员神气十足地说:不行,必需年满75岁,即1935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其实这样的规定也是纸面上的,当天依然有些场馆规定一律排队,不设绿色通道。我也遇到相当人性化的场馆,在城市足迹馆,我看到许多人在排队,正在扭头离开之际,发现工作人员主动迎上前来问:老先生,您是否已经年过70?我说,是呀,1936年生,她说:请走绿色通道参观。如果不是她主动问我,我肯定就不参观城市足迹馆了。在世博会博物馆,我问70岁以上能否享受绿色通道进入参观,工作人员说:请进!可见一些场馆想卡你,就拿出70岁以上规定的金牌来,如果是热门大牛,则这个金牌也不管用。 笔者以为,为70及以上老人提供绿色通道畅行无阻,不应设置重重障碍,为老年人提供愈来愈多的优惠待遇是组织者需要考虑的,不应让老年人望而却步。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603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创造安全舒适的参观上海世博会环境
黄安年 2010-6-27 13:01
创造安全舒适的参观上海世博会环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27 日发布 自 28 日起我们两人 ( 年龄合计 148 岁 ) 要带刚刚七岁的外孙前往上海参观世界博览会 , 目前最担心的是能否做到好多快 , 所谓好是指看得好 , 看得舒适而安全 , 增长见识;所谓多指看自己想看到较多的展馆;所谓快 , 就是尽量减少排队的时间。按说两位老人带幼儿参观该享有优先待遇,看来没有指望,因为据说 80 岁以上的老人才享有优惠待遇,尽管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 但是 74 岁大概还享受不了参观世界博览会的优惠待遇,如果真的到了 80 岁大概来参观的精力也不多了。当然如果是官员等贵宾即使 30 岁也是极其优惠待遇的。 其实安全舒适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 追求所谓创造 7000 万参观总量,对于个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意味着拥挤不堪和舒适度下降。 根据最新报道上海世博园累计参观人数逼近 2000 万大关 6 月 26 日据上海世博会官网统计,截至当日 16 时 30 分,世博园累计参观人数达到 1927.24 万。 ( 2010 年 06 月 26 日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6/26/c_12267268.htm )照此计算 , 开幕以来日均人次为 33.8 万 , 下余 127 天需要 5072.76 万人次 , 才能达标 , 而这就意味着日人均参观数为 39.94 万。看来既要参观人次达标 , 更要增加参观的舒适度将愈来愈难。
400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6·1后需日均40万人次才能达标
黄安年 2010-5-31 19:51
上海世博会 6 1 后需日均 40 万人次才能达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31 日发布 上海世博会组织部门称在 184 天展出期间预计达 7000 万人次,这就是说需要人均参观人次 38 万。根据今天公布的数字, 30 天来参观人数总共超过 800 万人次,日均为 26.67 万人次。 在 6 1 后的 154 天展期需要累计达到 6200 万人次才能达标 , 这样必需要日均 40 万人次才能够完成总共 7000 万人次的任务 , 这能够既日均保障 40 万人次,又保障舒适参观吗?
3285 次阅读|6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应修正参观人数GDP,增加舒适度和满意度指数
黄安年 2010-5-14 18:12
上海世博会应修正参观人数 GDP ,增加舒适度和满意度指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4 日发布 上海世博会组织方计划在 184 天参展期间的人数累计将超过 7000 万 , 这就意味着必需确保日均参观人数为 38 万人次 , 然而 上海世博会开展以来,日参观人数没有出现高峰,前十天参观总人数为 150 万人,日均参观人数为 15 万人。尽管遇到五一小长假这样的良好时机,但是预期中的高峰人流并没有出现。 这就是说 日均参观人数为预定目标的 40% ,即使这样也出现了某些场馆的排队时间过长和过分拥挤的现象。或者说参观指数的舒适度和参观人数 GDP 发生矛盾 , 换句话说,我们要 参观人数 GDP 创新高 , 还是参观环境指数创一流 ? 或者两者兼顾? 暑期是个高峰 , 可以动员众多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 , 但是在高温气候下排上几个小时来满足日参观超过 38 万 , 其舒适度将大打折扣,再说 ABCDE 馆的参观流量是不平衡的 , 人们根本不可能花上几百元一天来看自己并不太喜爱看有太费时的展览馆,除非采取内部折扣销售来促进参观场所均等化。现在上海居民每户有张免费的参观券,那么像对于外地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何不可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呢?要知道银发大军是支重要参观力量。 另外只有降低上海世界博览会参观期间所有费用,才有可能增加外地观众在上海停留多几天参观博览会的可能 , 设想人均参观一天、两天、三天和三天以上是不一样的 , 如果这笔帐上海方面没有仔细算算 , 而非要从外地观众身上捞一把 , 那就打错了算盘,笔者估计其结果不仅 7000 万的指标难以完成 , 而且满意度也会成问题的 , 现在主流媒体对于博览会的报道溢美之词偏多 , 这对于改进服务工作好处不大。 附两篇报道 : ***************** 上海世博会不必追求参观人数第一 文 / 汪亚民 上海世博会开展以来,日参观人数没有出现高峰,前十天参观总人数为 150 万人,日均参观人数为 15 万人。尽管遇到五一小长假这样的良好时机,但是预期中的高峰人流并没有出现。上海世博方原先预计的参观总人数为 7000 万人次。超过日本大阪世博会 6422 万人的目标在前十天的日均参观人数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出现这个情况,我认为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了解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博览会上观念为主的展览,许多的人更愿意去国外亲自去体验实地去考察真切感受国外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参观世博会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和逛博物馆类展会的多元选项中的一项。这是改革开放后国人在经济实力提高后变得成熟、理性的一个标志。 我认为,上海世博会不必过分的追求参观人数这一数量型的指标而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让参观者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安全上。让参观者在观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博览会的同时,享受参观上海世博会带来的舒适和愉悦和新奇。让普通的参观者在城市素养方面有所提高受到文明新观念的启迪同时让普通公众能够在观赏文艺表演的同时受到艺术的熏陶。让专业的参观者和城市管理者、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们受到更多的创新观念的冲击在解决各自所面临城市化难题上受到启发从而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让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适用于城市的高新技术给世界各国提供创新的动力,让上海世博成为一个开启世博新时代促进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典范。 本届世博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全球参展国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观念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汇聚、碰撞、激荡与交流。世博会除了展示各国的新观念、新理念外,对于参观者本身也是一个展示文明风采的机会。就像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北京市民的文明程度,比如乘坐公交车时排队上车,给老弱病残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基本文明素质养成,起到了推进和促进作用至今已经深入到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一样;上海世博会,既是对上海市民素质的一个提升过程,也是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一个文明素养提高的过程。比如,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与保护,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守秩序排队乘车、领取热点场馆预约票,文明就餐等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还包括世博当局对于热门场馆票的预约管理更加人性化,安检更加快捷便利,在服务细节上更加的以人为本为参观者着想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服务。这应该是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最好的提升公民素质的良好机会。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应该是举办世博会的一个目标和重要目标之一。 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城市系统各相关专业化的人员以及这些领域的大学生和各类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学习各国新观念、了解新理念、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绝妙时机。通过参观场馆、聆听大家云集的讲座集中学习到最为新颖的东西,这会促进各国专业人员和官员在世博会上学会许多应对城市化进程的一系列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同时在参观后获得灵感,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巨大难题的最终解决。比如,公共交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如何实现低碳的问题,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问题,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化石能源的替代的问题。城市管理者和专业人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启迪进而提出解决方案。世博会对于大学生和那些对于城市生活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中小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长见识的良好机会。 至于数量型的指标参观人数,如果不能保证参观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就不用刻意去追求。中国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是人,如要片面追求人数第一,只需要动员一下就能够让参观人数达到所需的日均约 43 万人以上的目标。如果奥运会属于中长跑的话,那么世博会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世博会各个场馆需要世博当局和各国办馆者用耐力和毅力持续经营半年左右,这对于各方面人员都是一个极大地考验。尽管参观人数可能对于提高世博会的盈利水平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能保证参观者舒适、安全的参加世博会,就没有必要片面追求。 上海世博会既然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那么体现品质的那些指标应该比体现数量的指标更为重要。上海世博会应该追求创新科技成果、创新的理念、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水平、以及对于参观者的服务质量上争创第一,不应以参观人数第一作为追求目标。我认为只要参观人数能够超过 2000 年德国汉诺威的 1800 万人, 2005 年日本爱知世博会 2200 万人就应该满足啦,不必刻意去追求超过日本大阪创造的 6422 万人的世博会记录。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0-05/11/content_11810217.htm 世博会第一周游客参观人数破百万,远远低于预期时间 : 2010-05-08 / 分类 : 世博新闻 / 浏览次数 : 63 views / 0 个评论 发表评论 截至昨天晚上 7 点,上海世博局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天入园人数为 13.6 万,这也意味着,开园以来,世博园入园总人数首破百万,达到 104.9 万人次。这也就意味着开园以来,世博园入园总人数首破百万,达到 104.9 万人次。大多数展馆的排队时间基本上都在半小时左右,买夜票游客明显增多。其实世博门票销售良好,潜在参观者已超过 4000 万人次。 对此,上海世博局新闻发言人提醒游客,由于参观者基数较大,如大量游客都选择后期参观,则会出现客流过于集中,园区场馆十分拥挤的现象,势必影响每位游客的参观效果,因此建议持有世博门票的参观者合理安排观展时间。 开园一周,世博园的软硬件服务都在不断地改善,但让有关部门最头疼的莫过于人流量的变化。此前,上海世博局做过推测,认为整个世博会期间预计参观人流量将达 7000 万人次,可前几天陡降的人流量不免让人有些忧虑。 本文来源于博百优 http://bobaiyou.org ;原文地址: http://bobaiyou.org/4549.html http://bobaiyou.org/4549.html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上的芬兰
pengfeiok 2010-5-6 21:45
个人分类: 艺术与设计|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某媒体评出的上海世博会最佳25世博馆
nevergu 2010-5-3 13:27
原始出处: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0/04/24/shanghai-world-expo-2010_n_550107.html 1.德国 2.日本 3.沙特阿拉伯 4. 法国 5. 瑞士 6. 西班牙 7. 美国 8. 罗马尼亚 9. 英国 10. 冰岛 11. 俄罗斯 12. 澳大利亚 13. 新加坡 14. 台湾 15. 泰国 16. 芬兰 17. 波兰 18. 韩国 19. 土耳其 20. 智利 21. 巴西 22. 中国 23. 加拿大 24. 希腊 25. 捷克
个人分类: 图片记录|442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部分回放(2010年4月30日)(幻灯片)
黄安年 2010-5-2 08:55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部分回放( 2010 年 4 月 30 日) ( 幻灯片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传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转发许令仪老师传来 高力民 5 月 1 日制作的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幻灯片。图片 40 幅中 , 前 27 幅来自高力民提供 , 后 28-31 幅是笔者从当晚电视实况转播中下载的, 32-40 幅笔者下载自新华网。 当晚笔者从电视中收看实况,眼花缭乱,不时不知哪里最精彩。实况转播时没有配以讲解,是一大遗憾。这里提供的图片挂一漏万,有待补充完善。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差钱”的美国和“不差钱”的中国
nevergu 2010-5-1 11:17
昨日的世博会开幕式又是一如既往般场面浩大、气势恢弘。我不知道这样一个世博会预算是多少?成本和效益又怎么样?不过在讲究社会效应的中国,花钱多少是小事,泱泱中华的面子最要紧。适当地展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无可厚非,也确实让我们中华儿女充满自豪感,在海外的华人感触更深。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不仅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也给世界展现了我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希望这次的世博会也能如此。不过,这样的盛会应该适可为止,展示太多,就有点铺展浪费。 记得在北京奥运会刚结束不久,在一朋友家聚会,里面很多朋友的外国同事,大家一起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们中国人看的兴高彩烈,外国人也是啧啧称赞。就在这时,有一美国朋友问道:你们北京奥运会有预算吗?这些钱由谁来支付?此言一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因为在美国,任何活动或建设,都必须有周密的预算,大的预算都必须经过各级议会的通过。市里有市议会,州有州的参议院和众议院,联邦就更不用说。所有的预算都要公开,老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以仔细阅读。记得芝加哥申办奥运会时,最大的劣势就是资金不能得到保证,当其他城市都得到相应国家的经济保证时,奥巴马总统并没有对自己家乡任何资金保证,因为一不符合规定,二国会也不能通过。奥巴马总统只能出点人力,亲赴哥本哈根游说奥运会代表,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当大家看到下面的新闻时也就能够理解美国的差钱了。 摘录一段: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垮台,负责展会外交的美国信息局开始向国会提交报告,认为过于频繁的展会已经丧失了政治和经济意义,并且损耗大量纳税人的金钱。特别是像世博这样展示国家形象的展会,远没有各种专业展会来得直接,能给美国企业带来好处,甚至直接促成交易。基于这种判断,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参加世博会等一系列展会。1999年,美国信息局也正式被合并入国务院。 穷酸美国成为世博会的笑料。 1992年,用旧材料造场馆 下面是全部新闻: 上海世博 美国人差钱 美国国会从1991年开始拒绝为美国参加的国际展会提供任何资金,这导致美国数次错过世博会。但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由于中国政府的极度重视,美国是否参加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严格的筹款法案监视下,虽然错过了最后的报名截止期,但还是在9个月内依靠私人的募款网络,为世博美国馆募集到了足够的资金。 冷战后,美国国会禁止公款参加世博 世博会曾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见证 历史上,各类世界性展会曾是美国证明国家实力的重要场合。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宣布美国成为世界级强国,而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则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一次见证。Mitbbs.com 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有独立于国务院的机构美国信息局(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USIA))来运作政府资助的展会项目。刚开始,美国人通过船和卡车运送大量物资到欧洲参加展会,宣传他们对欧洲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好评。Mitbbs.com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是第一届有明确主题的世博会。Mitbbs.com 世博会也曾是美国进行冷战的武器Mitbbs.com 后来,随着东西方阵营冷战的开始,展会也成了美国进行冷战的另一个舞台。1956年5月,当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得知,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和中国将在阿富汗建造庞大的展馆,以求在阿富汗举行的世界农业博览会上展示成就,于是,他们立即游说美国国会,要求建一个展馆,唯一的目标是超越苏联和中国。Mitbbs.com 美国国会同意后,Jack Masey,一名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的老兵,受命建造展馆,他最终在三个月之内于美国国内建造了一个展馆,并将其拆卸打包运到了阿富汗,最后进行了拼装。可以说,在二战结束之后的50年,美国是世界级展会最热衷的参与者,并将此视为公共外交的一项重要使命。Mitbbs.com 1933年以来,历届世博会标志。 1991年,世博会的政治使命终结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垮台,负责展会外交的美国信息局开始向国会提交报告,认为过于频繁的展会已经丧失了政治和经济意义,并且损耗大量纳税人的金钱。特别是像世博这样展示国家形象的展会,远没有各种专业展会来得直接,能给美国企业带来好处,甚至直接促成交易。基于这种判断,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禁止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参加世博会等一系列展会。1999年,美国信息局也正式被合并入国务院。 穷酸美国成为世博会的笑料 1992年,用旧材料造场馆 如果用中国的标准来看,美国从1990年之后的世博会之路只能用损害国家形象来形容。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主题是纪念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由于美国国会不肯支付2400万美元的账单,导致最初的设计方案流产,坚持参加的美国国务院囊中羞涩,只好从欧洲贸易博览会的美国展馆处卸下一块穹顶,结合其他材料,勉强搭了一个展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场馆最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嘲笑这个混搭的便宜货。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为庆祝新千年,全球183个国家参加,但美国由于无法募集到款项再次错过,得罪了自己重要的欧洲盟友。Mitbbs.com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的产物太空针。 2005年,日本人出资捐建的场馆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美国本欲再次跳票,但美国国务院考虑到日美关系,最终还是勉强招标确定了一家公司来运作此事。由于此次世博会跟丰田汽车关系密切,最后该公司出了建设款项的大头。但是为了讨好捐款企业,美国展馆内建了一个无比豪华的观礼包间,可以让企业答谢自己的客户,最后在展会现场,许多观众纷纷参观这个豪华的观礼包间,而对美国的主展览不闻不问。Mitbbs.com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美国由于资金原因再次放弃。Mitbbs.com 1970年大阪世博会美国馆。 2010年,差点流产的上海世博之旅 2006年11月,美国政府开始招标公司来运作上海世博会美国馆,这个公司不仅要负责场馆的设计建设,同时还要负责募资,最终中标的是由前华纳兄弟高管Nick Winslow和华盛顿的律师Ellen Eliasoph领导的一家公司上海世博2010公司。 但由于经济危机的来临,以及上海世博会做广告的价值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过于雷同,导致大部分美国公司对此事意兴阑珊,仅有3M一家公司答应资助 300万美元,这与最初9000万美元左右的募款目标相差甚远。到了2008年秋天,上海世博2010公司宣布暂停美国的上海世博项目。 而 2008年即将卸任的小布什政府对此事也兴趣不大,美国政府一直宣称要严格遵守国会法律,并无意向国会提案,寻求特批。美国国内的批评人士表示,9000 万美元的预计建设资金完全可以在上海的同样地段建一座超过20层楼的永久豪华写字楼,并还能有富余的资金,而仅仅为了一个供展示的临时性建筑,就要花掉这么多钱,实在是毫无价值。 2009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美国馆进行开工准备工作。 中国政府双管齐下,力邀美国出席。 世博,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对于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来说,世博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包括《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媒体认为,此次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一样,是一次中国向世界宣示实力的大会,中国也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据统计,上海在世博之前的市政建设中投入了大概450亿美元。200个左右的国家都将参加这一盛会,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中,除了美国待定外,只有安道尔无法参加。 中国光是拿出来援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场馆的资金就达到了1亿美元,中国馆的造价也达到了2亿美元。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与美国展区代理总代表费乐友签署参展合同。Mitbbs.com 经济上给贷款,外交上施压力Mitbbs.com 中国对美国的重视从各种举措上都可见一斑。在世博会场馆群的两头,一头是中国馆,另一头就是给预计占地60000平方英尺的美国馆留着的。上海的世博官员多次表示,如果美国无法参加,那么此次世博会就会失败。 在得知美国可能因资金原因无法参加世博会后,中国从经济和外交两个层面开始对美国施加压力。经济上,中国提出可以向美国提供无息贷款,美国可以用后来募集的资金进行偿还。这让美国的商业圈子感到极度不自在,最后迫于压力,上海世博2010公司放弃了中国提出的资金援助。 而外交上,从2009年1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访华开始,中国政府就一直向美方施加压力。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任后首次访华,中国政府也将美国参加上海世博会作为重要议题。希拉里当时表示她不敢给予任何保证,但会尽力促成此事。这直接导致了希拉里对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建设事务的紧急介入。 2009年10月14日,上海世博会美国馆钢结构封顶。 希拉里募款,受法律的严密监控 国务院法律专家制订了严格的募款规则 新政府有新气象。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不同,将美国是否参加上海世博会,看成是中美关系中的一项重要事务。希拉里回国后,开始了为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募款的行动。 但是,由于美国严格的募款法律,希拉里的募资并不能随心所欲,而由于她的公职人员身份,公开募款也将违反美国国会的相关法令。希拉里在介入此事前,广泛咨询了国务院法律专家的意见,许多法律专家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质问希拉里:托马斯杰斐逊(美国开国元勋,曾任国务卿)会这么做吗?最后,他们给希拉里制订了严格的规则,允许她为美国馆的募资做事情,但绝对要杜绝一对一的募款行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到访上海世博园区。 9个月募款5400万美元 希拉里在法律专家的建议下,开始调用她私人的关系,组成了募款班子。这其中有两位最重要的人物Elizabeth F. Bagley和Jose H. Villarreal。前者是克林顿政府时期的驻葡萄牙大使,后者则是一名来自得克萨斯首府圣安东尼奥的律师,曾经为包括克林顿和戈尔以及参议院约翰克里募款。 2009年3月,希拉里访华后一个月,她开始给上海的美国商会写信,请求他们,第一要爱国,第二要考虑到自己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她在信中说道:美国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这将证明美国有诚意和中国建立向前看、积极的双边关系。 此后,希拉里和10位著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见面,这其中就包括了雪佛龙、百事和通用电气,3家公司当场就表示愿意各自捐助500万美元。然后,百事可乐的首席执行官Indra K. Nooyi又打电话给其他一些知名公司的老总,寻求他们的支持。 上海的美国商人、企业以及华人积极参与赞助。图为时尚界知名女性羽西签名助力。 有意思的是,众多有意向的美国银行最终无法捐款,因为他们刚刚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救援资金,而一旦捐款,则会违反政府不用纳税人的钱建世博馆的法律规定。 最终,希拉里领导的募款行动在9个月内募集了5400万美元,离美国馆调整后的预算6000万美元仅有咫尺之遥。 上海世博会美国馆的一波三折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确实在与日俱增,而对于中国政府无比重视的世博会,即使强大如美国者,也会尽力去促成。第二, 希拉里 领导的美国国务院在整个募款的过程中,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确实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
个人分类: 新闻评述|3659 次阅读|3 个评论
精彩成功、令人难忘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Fangjinqin 2010-4-30 22:55
精彩成功、令人难忘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我们全家今晚观看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有意思的是这个开幕时间20:10(晚8点10分),表示世博会的日期是2010。开幕式分室内文艺表演和黄浦江两岸的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两大部分 确实令人大饱了五彩缤纷的激光秀世界的眼福。惊喜地看到了黄浦江上今晚水和火的和谐统一。今晚的黄浦江,不, 整个上海太美了! 真的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充分欣赏到了:一个精彩成功、令人难忘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群星璀璨,烟火缤纷。我国不愧为烟火的古国和发源国,它使我想起多年前,我在加拿大访问期间,有一年, 与留学生们一起观看过各国在多伦多郊外举行的烟火比赛的难忘夜晚,当时我第一次看到我国烟火瀑布等新花样,很感兴趣,今晚又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霄之感。 我国这几年经过不断创新,烟火缤纷,实在令人目不暇接! 我坚信:上海世博会一定能够达到精彩、难忘和圆满成功!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947 次阅读|2 个评论
纯净的世博开幕式
zhijieleng 2010-4-30 21:15
近来许多工作累得很疲劳,工作效率不高,晚上在办公室,通过网络观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感到很纯净,没有政治,只是一种很养人的纯净和谐,每个节目都这样融合,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看来我们组办大型世界性活动的能力更强了,也说明,无论何时,各个种族都能找到相同的主题和谐纯净乐章。好美!好美!!!!
个人分类: 事件|2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
xupeiyang 2010-4-30 10:12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hanghai World Expo;Shanghai World Expo opening ceremony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在 风格 上,开幕式追求简朴而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的定位,舞美材 开 幕 式 烟 火 表 演 料选择、节目内容策划、表演场地建设等,严格奉行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以充分体现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因此,上海世博有一个很简单的 开幕式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 世博会 规定的官方仪式,还有一些简短的 文艺 演出,然后是一些 焰火 表演。   经过了150多年的历史演变,世博会已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特色,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也将继续延续仪式为主,辅以表演的风格。开幕式将遵循精彩、节俭、亲民的原则,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仪式,而在世博园区内的 黄浦江 两岸,将出现烟花、 激光 、声电共同构成的精彩表演。   时 间: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清奇人陆士谔准确预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
sheep021 2010-4-10 21:02
陆士谔的奇书《新中国》,老版本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在此书出版后的100年的今天,永正图书公司将其再版。 陆士谔 陆士谔,这个一辈子行医的小说家,成了准确预言上海世博会的晚清奇人。 陆士谔1879年生于今上海青浦区的朱家角镇,师从清代名医唐纯斋学医,是民国年间蜚声沪上的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有多部医学著作传世。他在行医之余不断地创作小说,一生著有小说达100多部,其中《新中国》、《新上海》、《血滴子》等书堪称佳作。 在他的作品中,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著名。 陆士谔的主业并非写作,而是悬壶济世。他在行医、写小说的同时,着力最多的还是编着医书。1937年,他辑医经、各科临床、本草、方剂、医案诸书共21种,合成为大型丛书《基本医书集成》,此后即行封笔。 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呢; 关于上海世博会,陆士谔在《新中国》这部小说中进行了认真的描绘,预言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更具体到会址选择在浦东陆家嘴、洋泾浜一带。这样的畅想,在当时饥寒交迫的国人看来无疑十分离奇,可百年后的今天,书中的描述已然完全应验了! 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书中描述说,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结果: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更令现在的人们叹服的不是陆士谔梦想的精准,而是他的勇气。《欧洲时报》的一个评论写道:1910年,代表中国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国五千年的国运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知识精英并没有丧失信心这也许是中华文明能够独步世界并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衰落后可以再复兴的原因。 本博评论: 如此精准的多项预测,几乎可以排除瞎猜的可能。他有什么预测技术呢?,除了中华传统,他还能有什么技术呢! 今天,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崛起的步伐必定会更加迅猛。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130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馆外景(二)
黄安年 2009-10-12 18:29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馆外景(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2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上海秦嘉同女士转来的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地区馆外景幻灯片 , 是由侯健美收集自网络并加以编辑的 , 资源共享,分 ( 一 )24 幅 , (二) 24 幅。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馆外景(一)
黄安年 2009-10-12 18:10
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馆外景(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2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上海秦嘉同女士转来的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和中国部分地区馆外景幻灯片 , 是由侯健美收集自网络并加以编辑的 , 资源共享,分 ( 一 )24 幅 , (二) 24 幅。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呼吁: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Fangjinqin 2009-9-26 09:37
呼吁:关注上海世博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 众所周知, 2010 年 5 月1 日 至 10 月31 日 在 中国 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 上海 举行上海 世界博览会 ,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最新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我国中央政府投资总额达到 450 亿美元,这迄今最大规模的世界博览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远超过北京奥运会规模。这确实是我国继 2008 年在北京举办的第 29 届奥运会后,我国的又一件大喜盛事。我们经常听到新闻报道,在上海政府和相关组织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目前场馆硬件建设和环境道路改造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这次我刚刚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 2009 年全国秋季物理大会( 2009 年 9 月 16-20 日),有机会目睹上海的新变化。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 7000 万人次参观者前往,可以看到,上海整个城市都在折腾,交通到处修修补补,简直有点乱七八糟。我认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必然情况。 但是,我这里不得不指出:只注意了场馆和环境改造工作,这只是硬件建设问题,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却令人担忧,可能被忽略了。我这里用第三只眼睛来观察亲身所见所闻的几件小事,不妨在此特写一下: (1) 轨道列车上门口座位上方标明:老弱病残孕专座,但是那里总被年轻人占据,即使有老弱病残孕进来,他们中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往往闭着眼睛装睡觉,视而不见,更有一对情侣两头相靠而睡。我在 1 号线和 5 号线上屡见不鲜。可能是习惯了,我看到有的老人只好自己带小椅子靠边而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我正好下午五点到东川路的公交车站,那里特别拥挤,大家排长队,好不容易盼着空车过来了,可是司机却不停在排队的位置偏偏把车开到前面好几米,造成混乱局面和拥挤。下面交通协理员态度也很差,非要塞满人才开车。司机沿途还不报告站名,令我们外地人紧张害怕过了站。 (3) 9 月 21 日 晚上下雨,我们 4 个人分乘出租车,我乘到东川路轨道站,另外两人去宝山.因为我们路短,司机要求我们直接去上海火车站,我不同意,公司很不高兴,于是耿耿于怀,态度很不好,最后只把我们送到轨道站马路对面,不象其他司机把客人送到轨道站那边,有意让我们淋雨。你看,就是这么服务水平啊! (4) 在公交车曾经遇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几位年轻教师,他(她)们也一致认为上海共交车服务态度很差,没有人管。他们说,北京 2004 年公交车服务态度也差,但是 2005 年至今变好了。可是上海世博会谁来抓?精神文明这么差,即使硬件建设再一流也有多少用?精神文明才将给世界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多大影响?! 此外,我也遇到过文明礼貌的年轻人,如华师大年轻教师带我们下站,航空航天部一个研究所一位研究生让座位给我们,等等,在这里就暂时不介绍了. 我想在这里呼吁:上海人民政府和有关交通部门,是该抓上海世博会前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了!刻不容缓啊!!!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世博会部分展馆外景
黄安年 2009-7-16 16:49
上海世博会部分展馆外景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16 日发布 这里是好友许令仪传来的《上海世博会场馆英姿》幻灯片部分照片,共 31 幅 , 资源共享。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5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双号限行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思路]
weberfrank 2008-11-20 23:07
Even and odd-numbered license plate may lead to results which are not necessarily, or even usually, desirable. 考虑以下研究思路来说明这个问题: 研究对象:城市交通网络和交通需求,考虑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出行方式包括小汽车、公交。 研究思路:比较政策前后网络性能,考虑方式选择、路径选择、道路拥挤效应、公交车拥挤效应。 研究目标:揭示出单双号政策能够提高道路(小汽车交通)服务水平及可靠性,但同时可能带来负面社会作用,产生更高的网络总成本,原因是导致了公交系统的崩溃。 评价:此文比较契合当前实际,能够提供借鉴给奥运会后的北京和上海世博会的交通政策。 感兴趣的朋友,写个好文章出来吧。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3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