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学条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授无办公室,后果很严重
热度 35 lgmxxl 2011-3-25 10:12
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我于 2011-03-04 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大学教授该不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室(办公室、实验室)?”的博文。出乎我的预料,此博文引起博友的广泛注意。博友的留言,及留言背后承载的愤怒、无奈、消沉、忠诚、可怜等心境引起我进一步的深思。教授有无办公室这一问题,看似一个小问题,可背后却影响着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大师生产,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这一问题影响着大学的办学根基。 从留言看,教授没有办公室在中国大学中是常态,结果可能远高于我原来的初步调查。一些大学,甚至是排名中国大学前十的大学,教授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这些教授会见学生的地点让人心酸和难过。简录几个博友的留言:① “我会见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或导师制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般是找个教室,很多时候要找好几层楼才能找到一个空教室。多次教代会提出的议案,都得不到解决,学校领导一句话:没有!一个小小的科员都有办公室,即是刚毕业的学生在行政部门都有办公的地方,而确定大学教授没有!”②“我在学校的林荫道会见学生。”③“我们校长新上任曾许诺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现在,最大的新楼建起了了,据说是国内高校最大的‘行政楼’;教授要想有办公室,要交房租、水电费,还没有空房子给你租呢!”④“我这个南京大学的教授甚至连一个独立的办公桌都没有!见学生只能去咖啡馆(当然是自掏腰包)。”⑤“希望有一个 9 平米的空间就开心了。”……还有很多辛酸的话语,真切反应了中国教授们的生存状态。 试想一下,如果教授会见学生要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无人的教室里、校外的咖啡屋,有多少教授还热衷于与学生会见呢?而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师生的互动。见不到教师的学生,特别是见不到名师、大师的学生是成不了创新人才的。师生交流的频度、深度、广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师生比已经达到 1 : 18 左右,远高于国外大学 1 : 8 左右的师生比。师生交流已经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一个软肋,如果教授们再没有与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永远成为一个问题,“钱学森之问”或成无解。由此观之,教授没有办公室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大学应该以教学为本,以培养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教授没有办公室,初看只是“小事一桩”,但它却影响着教授的心态,影响着教授的行为。有些博友自称教授就是机器:“在大学,老师是学校这个大工厂的生产机器,机器要时常保持临战状态,还得自动更新,否则会被无情淘汰。”有些教授则采取了逃离教学、逃离学校的办法,出现了教授不愿去学校,不愿意上课,在外赚“外快”、混日子的情况:“我有课才去学校,上完就走,因为没地方呆啊,不如回家做做家务,炒炒股票!”“我现在在大学里,就只能是混混上课而已,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校外的事情上”。教授没有办公室,虽是小事,其影响却是深远。在这样的大学中,教授没有了上课、教学和育人的激情与动力。教师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宁静自由的学术环境,就出不了大的成果,也成不了大师。“大学”无大师则难被称之为“大学”,教授远离学生、远离学校是对大学根基的动摇。从这些教授的反应来看,教授办公室的缺失已经影响了大学的大师生产,影响了大学的根基。 教授没有办公室同时在影响着大学的和谐与稳定。有教授说:“机关的办公室越来越宽敞明亮,形成人员的工资福利越来越好;教授算啥玩意儿?小办事员都可以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把教授打发了!这是绝大多数高校的现状!”有博友留言:“校长和处长都有(办公室),因为它们是领导,教授是教书的,不用自己的办公室。”“中国大学除了领导都叫职工或群众 . ”“中国大学里,处长们是带领教授为校长搬凳子的!!”大学中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之间的张力已经接近极限,如果没有合理的渲泄办法,教授奉献教学、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激情必将受挫。而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紧张、张力过大,则必将影响整个大学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大学的根基。 总而言之,教授没有办公室虽是小事,但却直接影响着大学的人才培养、大师生产和大学的和谐,并终将影响大学发展的根基。 本文载《科技日报》2011-03-25,此为原文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1790 次阅读|97 个评论
大学教授该不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室(办公室、实验室)?
热度 32 lgmxxl 2011-3-4 09:10
对“大学教授该不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室”这一问题,原来我相当然地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理工类大学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文科类大学教授有自己的研究室是相当然的事情。不存在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可近日来的调研却让我难以接受。据不完全统计,调研的基本数据如下:国外大学教授都有自己的研究室;国内“ 985 工程大学”一半左右大学的教授有自己的研究室;非“ 985 工程大学”的“ 211 工程大学”的教授则大部分没有自己的研究室;一般大学的大学教授则基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室。这些数据让我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学教授该不该有自己的研究室?中国大学为何不重视为教授配备研究室?这一问题可以解决吗? 大学教授该不该有自己的研究室,其结论可能是唯一的,那就是应该有。没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室,大学教授在那里看书、研究、会见学生呢?在家吗?当然可以,但教授在家接待学生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场所。在家学习和搞研究也不是一个很理想的场所。而教授有独立的研究室,教授就可以在研究室内看书、研究、见学生、与同事交流。有时我们总抱怨学生见不到教师,但我们就不反问下,为何学生见不到教师?教师来校后在那里见学生呢?有的教授有教研室、研究所,有的教授兼处长的,有办公室。但没有场所的大学教授,为了见学生一面,而到学校来,在离校很远的情况下,好像不现实。国外大学的教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室,且如果他们在房间内,房间的门是开着的。一般在他们的门上,也会有他们何时在办公室的日程表。如此,学生见教师,教师见学生都不是困难的事。与大学教授没有独立研究室相对应,现在大学领导包括处级干部的办公室却在日益扩大。校级领导有的已经是二间房子,甚至有卫生间、盥洗室。处级干部也基本都有独立的办公室,甚至一些科长也都有独立的办公室。为何到大学教授这里,配一间办公室就这么困难呢? 给教授安排一个办公室真得这么难吗?我看未必,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学的行政化思维。梅贻琦校长说,大学校长是带领职工为教授搬凳子的人。西南联大教授之所以干劲大,关键是这些教授得到了尊重。看来,我们现在的大学领导该好好思考如何尊师了。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问题。在行动上,也应该好好思考下,为何一边是大盖办公楼,一边是教授连办公室都没有?为何一些教研室长年无人用,而需要用的人却没有办公室?设计大楼时,有没有按学术思维来想想,大楼是为何服务的?为领导还是为教授?为行政还是为学术? 尊师重教不只是体现在口头上,而更为重要是在行动上,在细节上。当教授连基本的学习、研究条件都不具备时,又何来激情去工作呢?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27491 次阅读|1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